张昭因为其才能被孙策所重用,也得到了孙策的信赖。在孙策去世时,是将孙权托孤给张昭的,当时孙策跟刘备一样,曾对张昭说过:“若仲谋不任事者,君便自取之。”可见孙策对张昭的信任和器重。
但孙权即位后,却不断的扩充了自己的力量,然后逐渐的弱化了张昭的权力。而在吴国第一任丞相孙劭去世后,出人意料的没有任命张昭为丞相,反而任命顾雍为丞相。
孙权为什么会疏远张昭而重用顾雍呢?我们今天来读一读《资治通鉴》里的相关记载。
01
《资治通鉴》原文
02
译文
03
收获与反思
张昭是徐州人,与琅琊人赵昱、东海人王朗等人是好友,也因为才能而名闻天下。后来为了躲避战乱来到了江南,被孙策所重用。
孙策对张昭极为礼遇,曾同他一道登堂拜见张昭的母亲,像同辈的密友一样。孙策的领地上几乎所有重要的事务都由张昭经手,他为孙策打平江东做出了很大贡献。因而他深受北方士大夫的敬重。所以孙策把自己比作齐桓公,将张昭比作管仲。
孙策为什么会如此重视张昭呢?其实来源于孙策刚开始打天下时,主要的力量都是来自于江淮之地,而张昭在这些人之中的影响力是非常大的,所以孙策才会推崇张昭,借以收拢这些江淮士大夫的支持。
后来孙策遇刺,在临终时,将孙权托付给张昭,并嘱咐张昭如果孙权可以扶持,就扶持孙权,如果孙权不足以成事,也可以取而代之,跟刘备白帝城托孤诸葛亮是一样的。
其实这跟当时刘备去世时,关羽张飞都已经离他而去,蜀汉政权的核心是荆州派系,是诸葛亮的核心嫡系,非诸葛亮不足以镇住这些人,所以刘备也很清楚要想维系政权,非诸葛亮莫属一样。当时的东吴也是如此,孙策死后,面对诸多势力,孙权根本镇不住这些人,只有张昭才可以。孙策死后江东果然发生了很多叛变,但核心团队在张昭和周瑜的团结下挺了下来,不得不说张昭起的作用还是非常大的。
但孙权也是一个非常聪明的人,他知道要想维系孙家的天下,就要丰满自己的羽翼,所以才逐步的提拔和重用了鲁肃、吕蒙、陆逊这些人,同时在朝廷中也在逐渐启用江东本地的豪族的人士,而这些举措都逐步的削弱了张昭的力量。
而孙权与张昭产生严重的分歧的时刻应该是赤壁之战之前,张昭等老臣都要求孙权向曹操称臣,而之后只有鲁肃等孙权的自己人才支持孙权与曹操决裂,打赤壁之战,当然这里面起决定作用的是周瑜,而孙权在这个时候应该是对张昭更为疏远。
而从历史上来看,张昭其实并没有篡夺孙权权力的野心,但是张昭却依仗自己是托孤大臣,让孙权对自己言听计从,非常 强势,这让孙权是非常不舒服的,所以孙权才要谋求摆脱张昭的控制。所以在称帝后,第一任宰相并没有给张昭,而是任命了孙劭,孙劭也是老的江淮势力的代表,孙权在这个过程中,不过是找出了一个让几方都能接受的结果。
而孙劭死后,很多江淮势力再次要求让张昭当宰相,而这时孙权羽翼已经丰满,当然不愿意让张昭再次管控自己,所以他也直白的回复这些人,我已经不想听张昭的了,让张昭做宰相,他说了我不听,岂不是更没面子?
而这次孙权选择的是顾雍。我们可以看一下顾雍的身世,顾雍实际上是江东贵族的代表,顾雍出身于江东吴郡四大姓之一吴郡顾氏,孙权之所以选择顾雍,就是因为他目前的首要任务已经变成了要笼络江东的贵族和势力,而摆脱原来以张昭为代表的江淮势力,因为未来自己在江东坐稳局面,是要靠江东本地势力的支持的。
当然选择顾雍也是因为顾雍的沉稳和聪明,他知道作为一个臣子,应该做什么,怎么做。他懂得孙权对于权力的掌控欲望,所以他不去过多干涉孙权的决策,而是尽力把顾问和参谋的工作做好,而这恰恰是孙权需要一个大管家应该做的工作。
所以我们看到文章中提到顾雍有建议都秘密上报,采纳了就说是孙权的决策,不采纳就从来不在公开场合流露自己与孙权有分歧,这样的合作就让孙权很舒服。这样以来,孙权也会非常尊重顾雍的意见,所以经常派中书郎去听取顾雍的意见,如果顾雍认可孙权的意见,就会请中书郎吃饭,而如果不认可,也不表态,但也不请中书郎吃饭,所以后来流传孙权看到中书郎回来后,第一句话会问:你吃饭了没?就知道自己的意见顾雍同不同意了。
所以从孙权和顾雍的关系来看,我们应该清楚,你能坐上什么样的位置,除了你的能力之外,起决定作用的还有你的实力。张昭是江淮派的领袖,所以孙策要想维系这个政权,就要将孙权托付给他,就如同诸葛亮是荆州派的领袖,刘备也只能向诸葛亮托孤一样。而当孙权羽翼丰满,需要江东豪族势力的支持的时候,江东豪族的代表顾雍就变得更为重要。所以宰相就变成了顾雍而不是张昭。所以在职场上也是如此,你带出了一支有战斗力的队伍,你就是公司的核心主力,如果你没有这样一支队伍,没有自己的嫡系,在公司内部就永远会被边缘化。
而顾雍的案例对于职场人的另外的借鉴就是下级永远不要与上级去争功。你的领导的权力大了,相应的你的权力也就大了,所以成就你的领导其实就是成就你自己。在职场里,有专业的课程叫向上管理,很多人总是觉得向上管理是不是教人拍马屁?其实不是的。如何维护自己的领导的权威,如何让自己的领导成功,如何让领导愿意倾听自己的意见,都是自己能够成功的关键。在一个企业立也好,在一个组织里也罢,大家的思维应该是集中所有人的能量,一起把蛋糕做大,而不是在蛋糕没做大的时候只是想多分一点。只要蛋糕做大了,其增量部分也会让自己得到更多就是这个道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