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为什么孙权会选择顾雍当丞相而不是张昭?-细品《资治通鉴》之三国争霸

为什么孙权会选择顾雍当丞相而不是张昭?-细品《资治通鉴》之三国争霸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读史学文 访问量:2033 更新时间:2024/2/1 7:58:37

张昭因为其才能被孙策所重用,也得到了孙策的信赖。在孙策去世时,是将孙权托孤给张昭的,当时孙策跟刘备一样,曾对张昭说过:“若仲谋不任事者,君便自取之。”可见孙策对张昭的信任和器重。

但孙权即位后,却不断的扩充了自己的力量,然后逐渐的弱化了张昭的权力。而在吴国第一任丞相孙劭去世后,出人意料的没有任命张昭为丞相,反而任命顾雍为丞相。

孙权为什么会疏远张昭而重用顾雍呢?我们今天来读一读《资治通鉴》里的相关记载。

01

《资治通鉴》原文

02

译文

03

收获与反思

张昭是徐州人,与琅琊人赵昱、东海人王朗等人是好友,也因为才能而名闻天下。后来为了躲避战乱来到了江南,被孙策所重用。

孙策对张昭极为礼遇,曾同他一道登堂拜见张昭的母亲,像同辈的密友一样。孙策的领地上几乎所有重要的事务都由张昭经手,他为孙策打平江东做出了很大贡献。因而他深受北方士大夫的敬重。所以孙策把自己比作齐桓公,将张昭比作管仲

孙策为什么会如此重视张昭呢?其实来源于孙策刚开始打天下时,主要的力量都是来自于江淮之地,而张昭在这些人之中的影响力是非常大的,所以孙策才会推崇张昭,借以收拢这些江淮士大夫的支持。

后来孙策遇刺,在临终时,将孙权托付给张昭,并嘱咐张昭如果孙权可以扶持,就扶持孙权,如果孙权不足以成事,也可以取而代之,跟刘备白帝城托孤诸葛亮是一样的。

其实这跟当时刘备去世时,关羽张飞都已经离他而去,蜀汉政权的核心是荆州派系,是诸葛亮的核心嫡系,非诸葛亮不足以镇住这些人,所以刘备也很清楚要想维系政权,非诸葛亮莫属一样。当时的东吴也是如此,孙策死后,面对诸多势力,孙权根本镇不住这些人,只有张昭才可以。孙策死后江东果然发生了很多叛变,但核心团队在张昭和周瑜的团结下挺了下来,不得不说张昭起的作用还是非常大的。

但孙权也是一个非常聪明的人,他知道要想维系孙家的天下,就要丰满自己的羽翼,所以才逐步的提拔和重用了鲁肃吕蒙陆逊这些人,同时在朝廷中也在逐渐用江东本地的豪族的人士,而这些举措都逐步的削弱了张昭的力量。

而孙权与张昭产生严重的分歧的时刻应该是赤壁之战之前,张昭等老臣都要求孙权向曹操称臣,而之后只有鲁肃等孙权的自己人才支持孙权与曹操决裂,打赤壁之战,当然这里面起决定作用的是周瑜,而孙权在这个时候应该是对张昭更为疏远。

而从历史上来看,张昭其实并没有篡夺孙权权力的野心,但是张昭却依仗自己是托孤大臣,让孙权对自己言听计从,非常 强势,这让孙权是非常不舒服的,所以孙权才要谋求摆脱张昭的控制。所以在称帝后,第一任宰相并没有给张昭,而是任命了孙劭,孙劭也是老的江淮势力的代表,孙权在这个过程中,不过是找出了一个让几方都能接受的结果。

而孙劭死后,很多江淮势力再次要求让张昭当宰相,而这时孙权羽翼已经丰满,当然不愿意让张昭再次管控自己,所以他也直白的回复这些人,我已经不想听张昭的了,让张昭做宰相,他说了我不听,岂不是更没面子?

而这次孙权选择的是顾雍。我们可以看一下顾雍的身世,顾雍实际上是江东贵族的代表,顾雍出身于江东吴郡四大姓之一吴郡顾氏,孙权之所以选择顾雍,就是因为他目前的首要任务已经变成了要笼络江东的贵族和势力,而摆脱原来以张昭为代表的江淮势力,因为未来自己在江东坐稳局面,是要靠江东本地势力的支持的。

当然选择顾雍也是因为顾雍的沉稳和聪明,他知道作为一个臣子,应该做什么,怎么做。他懂得孙权对于权力的掌控欲望,所以他不去过多干涉孙权的决策,而是尽力把顾问和参谋的工作做好,而这恰恰是孙权需要一个大管家应该做的工作。

所以我们看到文章中提到顾雍有建议都秘密上报,采纳了就说是孙权的决策,不采纳就从来不在公开场合流露自己与孙权有分歧,这样的合作就让孙权很舒服。这样以来,孙权也会非常尊重顾雍的意见,所以经常派中书郎去听取顾雍的意见,如果顾雍认可孙权的意见,就会请中书郎吃饭,而如果不认可,也不表态,但也不请中书郎吃饭,所以后来流传孙权看到中书郎回来后,第一句话会问:你吃饭了没?就知道自己的意见顾雍同不同意了。

所以从孙权和顾雍的关系来看,我们应该清楚,你能坐上什么样的位置,除了你的能力之外,起决定作用的还有你的实力。张昭是江淮派的领袖,所以孙策要想维系这个政权,就要将孙权托付给他,就如同诸葛亮是荆州派的领袖,刘备也只能向诸葛亮托孤一样。而当孙权羽翼丰满,需要江东豪族势力的支持的时候,江东豪族的代表顾雍就变得更为重要。所以宰相就变成了顾雍而不是张昭。所以在职场上也是如此,你带出了一支有战斗力的队伍,你就是公司的核心主力,如果你没有这样一支队伍,没有自己的嫡系,在公司内部就永远会被边缘化。

而顾雍的案例对于职场人的另外的借鉴就是下级永远不要与上级去争功。你的领导的权力大了,相应的你的权力也就大了,所以成就你的领导其实就是成就你自己。在职场里,有专业的课程叫向上管理,很多人总是觉得向上管理是不是教人拍马屁?其实不是的。如何维护自己的领导的权威,如何让自己的领导成功,如何让领导愿意倾听自己的意见,都是自己能够成功的关键。在一个企业立也好,在一个组织里也罢,大家的思维应该是集中所有人的能量,一起把蛋糕做大,而不是在蛋糕没做大的时候只是想多分一点。只要蛋糕做大了,其增量部分也会让自己得到更多就是这个道理。

标签: 孙权顾雍张昭孙策刘备

更多文章

  • 顾雍:三国时期东吴重臣,沉默寡言,公正无私

    历史解密编辑:史说新史标签:顾雍,孙权,太守,张昭,丞相,蔡邕

    顾雍(168年—243年),字元叹。吴郡吴县人,汉末至三国时期吴国重臣。下面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的介绍,一起来看看吧。出身江东吴郡四大姓之一吴郡顾氏。顾雍少时受学于蔡邕,弱冠即任合肥县长,历任娄、曲阿、上虞县长,所在之处皆有治绩。任会稽郡丞,代行太守事,讨平寇贼,安定郡县。数年后,入孙权幕府为左司马

  • 你叫顾雍——东吴丞相,社稷之臣

    历史解密编辑:中言妍施标签:孙权,顾雍,太守,社稷,东吴丞相,史说三国

    你身处汉末,是江东吴郡四大姓之一顾氏之后,在推崇世家门第的汉朝你的身份并不低,甚至可以称得上一声尊贵。你的家庭优渥从年少开始就师从名师蔡邕,蔡邕也就是中国古代四大才女之一的蔡琰蔡文姬之父,他是汉末著名的文学家书法家,精通音律,才华横溢。你聪明伶俐且对学习十分认真深受蔡邕的喜爱,还为你赠名“雍”通“邕

  • 诸葛亮一生3大遗憾:错跟了刘备,错信了马谡,错娶了黄月英

    历史解密编辑:小粒圈主标签:诸葛亮,刘备,马谡,黄月英

    八阵图、木牛流马、空城计、草船借箭这些耳熟能详的词语都能让大家想到一个人,没错,就是大名鼎鼎的三国季汉丞相——诸葛亮。关于诸葛亮智慧的故事罗贯中先生已经在《三国演义》中描写得淋漓尽致了,甚至“偏心”地将许多他人的事迹移花接木到了诸葛亮的身上。例如历史上真正使用草船借箭的人是东吴的君主孙权,而空城计的

  • 李严意图分裂蜀国,诸葛亮为除李严:先斩了马谡吧

    历史解密编辑:鉴史官标签:李严,诸葛亮,马谡,蜀国,刘备

    刘备临终前曾托孤诸葛亮与李严,诸葛亮为正,李严为副!诸葛亮一生跟随刘备忠心耿耿,能力又显而易见,托孤于他很是正常!而李严则是降官,刘备为何也要相托呢?李严原本是荆州南阳人,跟随刘璋父子(原益州之主)二人来到蜀地,而当时蜀汉政权里鱼龙混杂,官员基本上分为三类!一、早年跟随刘备的部下以及刘备从荆州带过来

  • 诸葛亮第一次北伐如果不用马谡守街亭,谁是最合适的人选?

    历史解密编辑:落榜秀才标签:诸葛亮,马谡,魏延,张郃,司马懿,大将

    诸葛亮派马谡守街亭,既是出于私心又是出于公心。说他出于私心,是因为诸葛亮要培养马谡做自己的接班人,培养人才就要给他机会。他明知道知道马谡没带过兵,没有实战经验,面对的又是曹魏时下最能带兵的司马懿和最能打的张郃,还将这个重要的任务交给了马谡,就是这点私心多多少少左右了他的决定。当然培养接班人也是为了国

  • 为啥要斩马谡?诸葛亮真正的目的太狠了,赵云知道后想回老家

    历史解密编辑:慢聊的历史标签:马谡,诸葛亮,赵子龙,刘备,关羽

    三国时期,是一个风起云涌的时代,现在这个时代已经早就成为了历史,被史学家写成历史,被小说家写成小说,成为了大家酒足饭饱以后闲聊的谈资。这段历史,真正不是在讲历史,因为王朝的兴衰和更替是时时刻刻都在发生的事。这本书最重要的就是教给了读者做人的道理。其中诸葛亮挥泪斩马谡这个情节,可以说是非常值得人们深思

  • 三国死得最冤的五个人,典韦第二,马谡第五,第一属实有点惨

    历史解密编辑:萌叔说历史标签:典韦,马谡,刘备,诸葛亮,曹操,张飞

    三国这段璀璨的历史给我们留下了无数的故事,不仅在国内深受欢迎,在国外也是大放异彩,备受爱好历史的人士所追捧,关于三国有很多种排行榜,今天萌叔就跟大家盘点一下三国死得最冤的五个人。第五位,马谡——强行被提拔,首战即终战大家都听过诸葛亮挥泪斩马谡,如果我们不深入思考的时候,会觉得马谡该杀,这么重要的街亭

  • 韩信一开始用纸上谈兵,就能打动萧何,为何赵括、马谡一败涂地?

    历史解密编辑:佳佳很有料标签:萧何,赵括,马谡,韩信,刘邦

    韩信、赵括、马谡三人的共同点是饱读兵书,对兵法都有很深研究,都是在没有单独领过兵的情况下,被委以重任,独挡一面。而因为三人背后的领导人能力和见识不同,三人所遇对手强弱不同,三人对战争残酷性认知程度不同,才导致三人的结果大相径庭。我们首先捋一下用他们三人背后的领导能力和见识。诸葛亮第一次北伐,当时魏国

  • 马谡失街亭:诸葛亮第一次北伐的重要转折点

    历史解密编辑:葡萄侃故事标签:马谡,张郃,魏延,三国,诸葛亮,天文学家,曹操手下

    诸葛亮北伐魏国,发生在的三国时代,是蜀国为实现“克服中原”的战略目标,在国力远不及魏国的情况下发动的五次进攻性战役。从公元228年春到公元234年冬,历时7年,其中以发生在公元228年春的诸第一次北伐最为出名,也是诸葛亮最可能成功的一次北伐。战前形势:战前,三国鼎立的形势基本形成,从国力上来说,蜀国

  • 如果守街亭的不是马谡是赵云虎威将军一个习惯就可力保街亭不失

    历史解密编辑:毛迪说教育标签:马谡,赵子龙,张郃,诸葛亮,曹操,司马懿

    诸葛亮第一次北伐“开门黑”:街亭失守,马谡、张休、李盛三人被诸葛亮处死,黄袭被剥夺兵权,赵云被贬官,负主要领导责任的诸葛亮降职不降权,可以说街亭一战,很多人都受了处分,诸葛亮不久后就官复原职了,而赵云直到去世,也没恢复镇东将军、中护军的军职。但是我们无论是看正史还是《三国演义》,都觉得诸葛亮让马谡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