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法正不死便无三国,法正究竟有多厉害?公元219年曹操说了公道话

法正不死便无三国,法正究竟有多厉害?公元219年曹操说了公道话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阿乐聊文史 访问量:2747 更新时间:2024/1/22 1:12:39

在三国时期,如果说有这么一位谋士,靠着自己的一己之力,让整个曹营都为之蒙上了一层阴影,从此成为了曹军将士心头挥之不去的梦魇。

那么,可能有很多人会想不出来他是谁。其实,这个人很低调,知道他的人也不多,属于低调的大才,而他不是别人,正是刘备当时的首席谋士法正

法正之所以会令曹操印象深刻、忌惮不已,最重要的还是他靠着自己的本事,给曹操狠狠地上了一课,使得曹操对法正留下了这么一句话:

“此人,乃是我辈心腹巨患,我们的对手要比刘备更不要脸,还比诸葛亮更能算计人!我们恐怕要面对一个前所未有的对手了。”随着曹操以沉重的口吻,说出了这句话之后,曹军的诸将谋士都默然地低下了头。

因为他们并没有办法,战胜这个让曹操都感觉到恐惧的对手。那么,法正究竟是做了什么,使得曹操对他可以说是恨之入骨,又怕得像见了鬼一样呢?今天,咱们就来聊一聊。

蜀汉的辅翼

法正,作为汉末时代大族法家的嫡系子孙,在汉末这个乱世时代下显得有点格格不入。作为名士之后的法正,并不懂得什么叫做谦让恭谨,反而是性格恩怨分明、烈火如火。

尽管法正的爷爷法真,知道这种性格在乱世乃是取祸之道,但却没有阻止自己的孙子继续肆意妄为。因为他看得出来,法正的身上有着其他任何人都比不了的闪光点,此子非凡。

这是当时法正的爷爷唯一所想到的事情!三国年间天下大乱,虽然法正性格有些过于偏激,但作为男子汉大丈夫,他又何尝不想建功立业青史留名。

只不过,当时天下过于纷乱,各家诸侯之间为了争夺领地陷入混战,要是一不留神投靠错了主公、老板,那就难免逃不了一个玉石俱焚的结局。

为了避免这种惨剧的发生,法正带上了自己的好友孟达,一起去蜀中避难,投靠了蜀中的刘璋,做了刘璋麾下的谋臣。只可惜,刘璋暗弱,连张鲁这个疥癞之疾都能让刘璋慌了手脚,更不要提曹操来犯了。

若曹操真的来了,只怕当场将刘璋给活活吓死,法正在刘璋手下呆久了之后,也明白了刘璋并非雄主,然而上了贼船回头无岸,就算法正想要背叛刘璋也不好办。

可是,天底下能有几个雄主呢?除了在气魄这方面上,刘璋无法与其他的诸侯相比,在用人上这件事上,他的所作所为也只能是令人摇头不止。

法正如此才华,却仅仅只是一个军议校尉,真真是大材小用。于是乎,郁郁不得志的法正天天和他的难兄难弟孟达一起饮酒,以发泄胸中那份郁郁不得志的苦闷。

刘备的到来

后来,益州别驾张松发现刘璋不配为益州之主,便寻了个理由去面见曹操。他企图将西川的地理图献给曹操,让曹操能够占领西川这块富饶的土地以完成霸业。

可是,曹操对于张松的羞辱过甚,让张松对曹操也产生了暗恨之情。一想到自己的任务并未完成,张松改道,去荆州见了刘备,在与刘备的交谈中,张松选择了臣服于刘备。

随后,他将自己珍藏的西川四十一州地理图献给了刘备,并且希望刘备能早日成为西川之主。回去之后,张松就开始撺掇刘璋迎接刘皇叔的行动。

虽然张松的主张,被刘璋麾下的其他谋臣们所反驳,他们认为刘备与曹操都是一路人,二者最终的目的都是为了要吞并西川。只可惜,刘璋没有听进去,还是带着人马来迎接了刘备。

随着时间的推移,消息不知如何走漏了,张松被刘璋斩首。与此同时,刘璋还把张松脑袋就送给了刘备,眼见事情败露,孟达法正也不掖着藏着了,直接就投靠了刘备。

在法正等人的帮助下,刘备最终还是没花太大力气就将刘璋彻底降服,将其放逐到荆州了事。战后,刘备论功行赏,张松和法正二人为了刘备的入川付出了巨大的努力,理当居于首功地位。

然而,张松已经在刘备入川的过程中牺牲,此时此刻能获得这份首功的人,也就只有法正了。西川的易主,诸葛亮开始着手整顿西川原本松散的社会秩序,在与法正、李严等人商议之后编纂了《蜀科》,作为汉中的现行法律。

一开始,法正其实是对《蜀科》的制定抱有疑问的,在他看来,这么做的话很难有成效,并且也会激化和蜀地豪强之间的矛盾。诸葛亮一针见血指出了问题重点,刘璋暗弱,当地豪强在刘璋的纵容下才能胡作非为。

不过,刘备却不同,所以《蜀科》完全可以推行开来,思及此法正拜服。然而,二人还没有将蜀科制定完,曹操的大军就来了,大战一触即发。

法正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曹操攻取汉中之后,对西川构成了直接的威胁,为了消除隐患,刘备决定带着大军迎战曹操。打完汉中的曹操,因为孙权的进犯已经是无力继续南下,只得前往合肥帮助张辽打退孙权。

他留下了张郃和夏侯渊,镇守汉中重要关口蒙头岩和定军山,自己则离开了汉中。此时,面对曹操无力把守的汉中,法正及时进言,希望刘备能把握机会,攻取汉中,毕竟汉中对于西川来说过于重要。

没有汉中充当屏障的西川就等于是门户大开,深以为然的刘备选择了让张飞去对阵张郃,自知不是对手的张郃选择了坚守不出。只可惜,张飞最终用激将法将张郃引了出来,成功地调虎离山,攻下了蒙头岩。

就在张郃被张飞击败的同时,另一边,法正黄忠和夏侯渊的战斗也打响了。对于刘备最为倚重的心腹谋士,黄忠对法正的信任程度也是很高的,法正叫他怎么做他就绝对照做。

果不其然,在法正的策划下,黄忠在夏侯渊对面的山上建立了大本营,一来是方便观察夏侯渊的军情,二来也是赤裸裸的嘲讽夏侯渊。并且根据发证的安排,两人分兵扎营。

一路军队随法正在山顶上扎营,方便法正观察夏侯渊军,并发号施令,另一队则随黄忠在山腰上扎营。他为黄忠拟定了以逸待劳的战术,让他在面对夏侯渊的痛骂之时,只管安静地听着。

等待夏侯渊兵疲马乏之时,便携雷霆之势而下一举击破之,不得不说法正此计甚妙。果然,日上三竿之时,辱骂多时的魏军早已疲惫不堪,而夏侯渊本人更是在休息时打起了盹。

眼看机会已到,法正果断指示黄忠出击,心中早就憋了一团火的黄忠速度杀将下来,手起刀落就将夏侯渊劈成了两半。就这样,在汉中之战,法正再一次为刘备建立了奇功。

收集残军的张郃,在回报曹操之后,曹操也对这个算无遗策的人才感到极其头疼,汉中之战让法正成功地引起了曹操的注意,并说出了文章开头时对法正的那一段评价。

只可惜,上天不佑,常年的随军生涯拖垮了法正,法正最终在汉中之战为刘备谋取了胜利之后一病不起,没多久就离开了人世,法正去世后,刘备悲伤不已,下令追赠其为“翼侯”以纪念法正对于蜀汉的辅翼之功。

三国中有这样一句话,卧龙凤雏得一人可得天下,法正刘巴亡一人则汉室难兴!可以说,若是法正能多有纪念寿命的话,三国的历史说不准会发生天翻地覆的改变!

只是因为罗贯中偏爱诸葛亮,所以才将他写得神乎其神,忽略了像法正这样的人的存在,历史上的法正绝对不输诸葛亮。

对此,你有什么看法呢?

标签: 曹操法正刘备夏侯渊张郃诸葛亮

更多文章

  • 法正的真实实力如何?

    历史解密编辑:边界谈判标签:法正,刘备,诸葛亮,刘邦,荀彧,项羽

    三国时期战争频发,大大小小的战事络绎不绝,在战事中获取胜利的除了自身军事能力强盛以外,也少不了在背后出谋划策的谋士。每个年代,君王身边都有诸多谋士,谋士的存在或多或少影响着君王的决策,影响战争的走势,谋士能力强就会带来正的效应,反之能力不敌对方就会落败。比如刘邦可以在军事能力不敌项羽时,战胜项羽取的

  • 法正不死,便无三国,法正是谁?他究竟有多厉害?

    历史解密编辑:体验娱乐说标签:法正,刘备,曹操,诸葛亮,关羽,张郃

    法正是三国时期刘备的谋士,死在护军将军的位置上,至于为什么会有“法正不死,便无三国”的说法,来自《三国志蜀书》中夷陵之战后,诸葛亮的一句感叹:“法孝直若在,则能制主上,令不东行;就复东行,必不倾危矣。”夷陵之战,刘备以为关羽报仇为理由,不顾与东吴携手防曹操的默契,一意孤行地发动对东吴的大战,结果大败

  • 法正实力到底有多“恐怖”?都说:法正不死,便无三国

    历史解密编辑:姐谈历史标签:刘备,刘璋,蜀汉,忠臣,夷陵之战,法正实力,曹操手下

    法正是三国时期备受瞩目的政治家和军事家之一。他曾在刘璋麾下效力,但在后来的历史中,他选择了投降刘备。这个决定不仅为刘备攻下了西川提供了重要帮助,也标志着法正开始成为刘备的主要谋臣之一。然而,在《三国演义》中,法正的形象并不是很突出。虽然他参与了攻打西川、荆州和汉中等重要战役,但他没有展现出惊天动地的

  • 法正不死便无三国,法正有多恐怖?公元219年曹操说了公道话

    历史解密编辑:八卦爱豆秀标签:曹操,法正,刘备,诸葛亮,夏侯渊,张郃

    公元219年,汉中之战中,夏侯渊被黄忠一个突击一刀两断,这让曹操悲痛莫名。一看前线吃紧,曹操无法继续稳坐后方,只能点起兵马前往汉中。在大帐之内讨论军事时,气氛分外凝重,经历过整个战争全程的张郃跪在曹操面前,用悲痛的话语,说出了发生的一切。这一切,让曹操沉默良久才说:张郃啊,自此以后,我们将在战场上面

  • 刘备最宠信的谋士——法正

    历史解密编辑:中言妍施标签:刘备,法正,曹操,诸葛亮,张鲁,张松

    说起三国时期刘备最喜欢的谋士那毫无疑问就是他的小老弟法正了。法正字‘孝直’,他在刘备的谋士集团中可以说得上是刘备最宠信的那位,而且法正确实也为刘备的大业做出了巨大的贡献,先是为刘备谋划夺取益州,而后更是劝刘备发兵汉中,为刘备称王做出了极大的贡献。法正是我们现在的陕西省人氏,他出身于名门,是名士法真之

  • 号称“法正不死,便无三国”的法正,在三国时期到底有多恐怖?

    历史解密编辑:循迹故事汇标签:法正,刘备,曹操,诸葛亮,庞统,孙权

    法正到底有多恐怖?诸葛亮只是给刘备筹划了三分天下的愿景,法正才是那个真正帮助刘备促成三国鼎立的人。法正最恐怖的地方还在于,诸葛亮、庞统能给刘备干的事儿,法正能干,卧龙凤雏干不了的事儿,法正也能干。诸葛亮就说过,夷陵之战,如果法正没死,刘备不会讨伐东吴,就算讨伐了,法正若在,蜀汉也不会败给东吴陆逊。因

  • 法正不死便无三国,法正有多恐怖?让曹操临死前都念念不忘

    历史解密编辑:情感颜彩绘标签:法正,刘备,刘璋,张郃,汉朝,诗人,诸葛亮,夏侯渊,古装片,曹操手下,三国(电视剧)

    滚滚长江东逝水,浪花淘尽英雄。 是非成败转头空。青山依旧在,几度夕阳红。东汉末年黄巾起义后,东汉王朝风雨飘摇,群雄并起逐鹿中原,诞生了无数英雄豪杰。三国时代不仅是各方英豪逐鹿的战场,背后更暗藏着谋士们运筹帷幄的较量。这是一个建功立业的时代,然而当英雄迟暮,回顾人生之时,亦不免有所感慨。建安二十四年,

  • 法正不死,便无三国,法正到底有多“恐怖”?

    历史解密编辑:无敌生活头标签:法正,刘备,三国,诸葛亮,夏侯渊,汉中之战,夷陵之战,曹操手下

    法正是一个可以以一己之智改变天下格局的人物。“假如”之叹汉中之战,曹操被刘备搞得很郁闷。得知刘备是以法正之谋取胜后,曹操恍然大悟:我就说刘备没这么牛逼嘛!原来是有法正在教他呀!后来,法正死了,刘备发起夷陵之战,大败。诸葛亮叹息:假如法正还在,他一定能劝阻刘备,即使劝阻不了,大军也不会大败!曹操以为:

  • 为什么孙权会选择顾雍当丞相而不是张昭?-细品《资治通鉴》之三国争霸

    历史解密编辑:读史学文标签:孙权,顾雍,张昭,孙策,刘备

    张昭因为其才能被孙策所重用,也得到了孙策的信赖。在孙策去世时,是将孙权托孤给张昭的,当时孙策跟刘备一样,曾对张昭说过:“若仲谋不任事者,君便自取之。”可见孙策对张昭的信任和器重。但孙权即位后,却不断的扩充了自己的力量,然后逐渐的弱化了张昭的权力。而在吴国第一任丞相孙劭去世后,出人意料的没有任命张昭为

  • 顾雍:三国时期东吴重臣,沉默寡言,公正无私

    历史解密编辑:史说新史标签:顾雍,孙权,太守,张昭,丞相,蔡邕

    顾雍(168年—243年),字元叹。吴郡吴县人,汉末至三国时期吴国重臣。下面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的介绍,一起来看看吧。出身江东吴郡四大姓之一吴郡顾氏。顾雍少时受学于蔡邕,弱冠即任合肥县长,历任娄、曲阿、上虞县长,所在之处皆有治绩。任会稽郡丞,代行太守事,讨平寇贼,安定郡县。数年后,入孙权幕府为左司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