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法正不死,便无三国,法正到底有多“恐怖”?

法正不死,便无三国,法正到底有多“恐怖”?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无敌生活头 访问量:2123 更新时间:2023/12/7 11:04:56

法正是一个可以以一己之智改变天下格局的人物。“假如”之叹汉中之战,曹操被刘备搞得很郁闷。得知刘备是以法正之谋取胜后,曹操恍然大悟:我就说刘备没这么牛逼嘛!原来是有法正在教他呀!后来,法正死了,刘备发起夷陵之战,大败。诸葛亮叹息:假如法正还在,他一定能劝阻刘备,即使劝阻不了,大军也不会大败!曹操以为:“假如”没有法正,汉中之战他败不了。(曹操上一次发出”假如“之叹,是赤壁之战后叹息郭嘉)诸葛亮以为:“假如”法正还在,夷陵之战刘备败不了。(诸葛亮这辈子就没再“假如”过)汉中之战、夷陵之战,都是改变天下格局的大战!

看来,曹操、诸葛亮都认为:法正是能以一己之智改变天下格局的人物。究竟是什么样的人,才能让曹操、诸葛亮这两位当时最杰出的人物,像历史爱好者一样发出“假如”之叹呢?刘备的翅膀法正,原本是刘璋属下,在迎刘备入川后,得到重用。不过,法正有个毛病:睚眦必报。他开始报复当年有私怨的人士。接到“投诉”后,诸葛亮说:刘备当年在公安,外有曹操、孙权,内有孙夫人,狼狈得不得了。自从得到法正,“幡然翱翔,不可复制”。世人说得到诸葛亮,刘备是“如鱼得水”。而在诸葛亮看来,法正才是刘备事业起飞的翅膀!刘备倒是没有狠吹法正,他只是用行动表达:取西川后,法正与诸葛亮、关羽、张飞一起,得到了最高赏赐。要知道:法正此前在西川的地位不高、影响力不大。

能与三位元老一起得到最高赏赐,说明:取西川,法正的功绩当属第一!史书对这段时间法正功绩的记载不太多,或许:法正奇谋,不少是不足为外人道的阴谋吧。(毕竟,刘备取西川,本来就不是太光彩的事情)奇谋论及奇谋,或许只有郭嘉可与法正相提并论。取汉中之战前,法正判断出曹操“内有忧逼”而夏侯渊等人“才略不足”,建议果断发起进攻!刘备顿兵阳平关,汉中之战陷入僵局时,法正又建议刘备移军定军山,反客为主。

与夏侯渊在定军山相持时,法正又献声东击西之计,削弱夏侯渊,在目标达成后,又果断表达“可击矣”,以黄忠出击,斩杀夏侯渊,定下胜局。从战略到战术,法正奇谋可谓无孔不入。在攻势作战中,无论是顿兵阳平关,还是鏖兵定军山,都是一般将领很难跨越的坎。法正接连不断的奇谋,才是刘备取胜的关键!诸葛亮“长于治戎,奇谋为短”,若得到奇谋不断的法正支持,后来的北伐会精彩得多。善沟通诸葛亮说:法正若在,必能劝阻刘备伐吴。

对法正的沟通能力,诸葛亮自愧不如。刘备入川后,群臣劝刘备娶吴懿的妹妹为妻。刘备认为自己与吴氏前夫刘瑁有同宗之亲,不适合。法正搬出晋文公的例子来,说服了刘备。诸葛亮、法正都希望刘备能通过重用有名无实的许靖来收拢人心。诸葛亮讲完道理后,刘备仍然犹豫。法正搬出燕昭王的例子来,刘备立马答应。汉中之战,刘备杀红了眼,不肯退让避箭。法正二话不说,也往前冲:主公都不怕,我怕什么?刘备立马避箭!刘备犹豫是否迎娶吴氏,是怕失德;犹豫是否重用许靖,是怕失用人唯贤之名;犹豫是否避箭,是否避箭,是怕示弱于三军。法正搬出晋文公、燕昭王这样的先贤,打消了刘备“失德”、“用人不唯贤”的疑虑,自然无不成功!搬出自己来,使刘备避箭变得“爱才”。凡事把握本质,法正的沟通力,绝对是顶尖级的。以此来看,法正不算一个太难配合的人物。难改大势汉中之战,法正抓住曹操“内有忧逼”的时机,一举取胜。可是,不可能人家一直倒霉,也不可能自己永远不遇到倒霉事。

法正去世时,关羽已失去荆州。作为刘备最信赖的谋主,法正在整个过程中似乎没有什么表现。这倒不是苛责于法正,只是:三国的局势过于复杂多变,即便是最顶级的人才也不可能完全把握局势!在曹孙刘三方中,刘备的实力最弱,抗风险能力最差。就才能而言,法正也没有明显胜过曹操、司马懿、吕蒙、陆逊这些最顶尖的对手。实力明显不如对手,能力没有明显高于对手,要改天换命,谈何容易?因此,法正确实能影响天下格局,不过,说他能改变天下大势,则有些过了。法正不死,天下格局或有不同,但天下总的大势恐怕不是任何人以一己之智所能改变的。不过,法正的表现是如此”短暂而辉煌“,如其不在45岁时就早早离去,三国的历史,必会更加精彩。

更多文章

  • 为什么孙权会选择顾雍当丞相而不是张昭?-细品《资治通鉴》之三国争霸

    历史解密编辑:读史学文标签:孙权,顾雍,张昭,孙策,刘备

    张昭因为其才能被孙策所重用,也得到了孙策的信赖。在孙策去世时,是将孙权托孤给张昭的,当时孙策跟刘备一样,曾对张昭说过:“若仲谋不任事者,君便自取之。”可见孙策对张昭的信任和器重。但孙权即位后,却不断的扩充了自己的力量,然后逐渐的弱化了张昭的权力。而在吴国第一任丞相孙劭去世后,出人意料的没有任命张昭为

  • 顾雍:三国时期东吴重臣,沉默寡言,公正无私

    历史解密编辑:史说新史标签:顾雍,孙权,太守,张昭,丞相,蔡邕

    顾雍(168年—243年),字元叹。吴郡吴县人,汉末至三国时期吴国重臣。下面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的介绍,一起来看看吧。出身江东吴郡四大姓之一吴郡顾氏。顾雍少时受学于蔡邕,弱冠即任合肥县长,历任娄、曲阿、上虞县长,所在之处皆有治绩。任会稽郡丞,代行太守事,讨平寇贼,安定郡县。数年后,入孙权幕府为左司马

  • 你叫顾雍——东吴丞相,社稷之臣

    历史解密编辑:中言妍施标签:孙权,顾雍,太守,社稷,东吴丞相,史说三国

    你身处汉末,是江东吴郡四大姓之一顾氏之后,在推崇世家门第的汉朝你的身份并不低,甚至可以称得上一声尊贵。你的家庭优渥从年少开始就师从名师蔡邕,蔡邕也就是中国古代四大才女之一的蔡琰蔡文姬之父,他是汉末著名的文学家书法家,精通音律,才华横溢。你聪明伶俐且对学习十分认真深受蔡邕的喜爱,还为你赠名“雍”通“邕

  • 诸葛亮一生3大遗憾:错跟了刘备,错信了马谡,错娶了黄月英

    历史解密编辑:小粒圈主标签:诸葛亮,刘备,马谡,黄月英

    八阵图、木牛流马、空城计、草船借箭这些耳熟能详的词语都能让大家想到一个人,没错,就是大名鼎鼎的三国季汉丞相——诸葛亮。关于诸葛亮智慧的故事罗贯中先生已经在《三国演义》中描写得淋漓尽致了,甚至“偏心”地将许多他人的事迹移花接木到了诸葛亮的身上。例如历史上真正使用草船借箭的人是东吴的君主孙权,而空城计的

  • 李严意图分裂蜀国,诸葛亮为除李严:先斩了马谡吧

    历史解密编辑:鉴史官标签:李严,诸葛亮,马谡,蜀国,刘备

    刘备临终前曾托孤诸葛亮与李严,诸葛亮为正,李严为副!诸葛亮一生跟随刘备忠心耿耿,能力又显而易见,托孤于他很是正常!而李严则是降官,刘备为何也要相托呢?李严原本是荆州南阳人,跟随刘璋父子(原益州之主)二人来到蜀地,而当时蜀汉政权里鱼龙混杂,官员基本上分为三类!一、早年跟随刘备的部下以及刘备从荆州带过来

  • 诸葛亮第一次北伐如果不用马谡守街亭,谁是最合适的人选?

    历史解密编辑:落榜秀才标签:诸葛亮,马谡,魏延,张郃,司马懿,大将

    诸葛亮派马谡守街亭,既是出于私心又是出于公心。说他出于私心,是因为诸葛亮要培养马谡做自己的接班人,培养人才就要给他机会。他明知道知道马谡没带过兵,没有实战经验,面对的又是曹魏时下最能带兵的司马懿和最能打的张郃,还将这个重要的任务交给了马谡,就是这点私心多多少少左右了他的决定。当然培养接班人也是为了国

  • 为啥要斩马谡?诸葛亮真正的目的太狠了,赵云知道后想回老家

    历史解密编辑:慢聊的历史标签:马谡,诸葛亮,赵子龙,刘备,关羽

    三国时期,是一个风起云涌的时代,现在这个时代已经早就成为了历史,被史学家写成历史,被小说家写成小说,成为了大家酒足饭饱以后闲聊的谈资。这段历史,真正不是在讲历史,因为王朝的兴衰和更替是时时刻刻都在发生的事。这本书最重要的就是教给了读者做人的道理。其中诸葛亮挥泪斩马谡这个情节,可以说是非常值得人们深思

  • 三国死得最冤的五个人,典韦第二,马谡第五,第一属实有点惨

    历史解密编辑:萌叔说历史标签:典韦,马谡,刘备,诸葛亮,曹操,张飞

    三国这段璀璨的历史给我们留下了无数的故事,不仅在国内深受欢迎,在国外也是大放异彩,备受爱好历史的人士所追捧,关于三国有很多种排行榜,今天萌叔就跟大家盘点一下三国死得最冤的五个人。第五位,马谡——强行被提拔,首战即终战大家都听过诸葛亮挥泪斩马谡,如果我们不深入思考的时候,会觉得马谡该杀,这么重要的街亭

  • 韩信一开始用纸上谈兵,就能打动萧何,为何赵括、马谡一败涂地?

    历史解密编辑:佳佳很有料标签:萧何,赵括,马谡,韩信,刘邦

    韩信、赵括、马谡三人的共同点是饱读兵书,对兵法都有很深研究,都是在没有单独领过兵的情况下,被委以重任,独挡一面。而因为三人背后的领导人能力和见识不同,三人所遇对手强弱不同,三人对战争残酷性认知程度不同,才导致三人的结果大相径庭。我们首先捋一下用他们三人背后的领导能力和见识。诸葛亮第一次北伐,当时魏国

  • 马谡失街亭:诸葛亮第一次北伐的重要转折点

    历史解密编辑:葡萄侃故事标签:马谡,张郃,魏延,三国,诸葛亮,天文学家,曹操手下

    诸葛亮北伐魏国,发生在的三国时代,是蜀国为实现“克服中原”的战略目标,在国力远不及魏国的情况下发动的五次进攻性战役。从公元228年春到公元234年冬,历时7年,其中以发生在公元228年春的诸第一次北伐最为出名,也是诸葛亮最可能成功的一次北伐。战前形势:战前,三国鼎立的形势基本形成,从国力上来说,蜀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