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起三国时期,就不得不说一说诸葛家的三兄弟。他们明明是骨肉至亲,却分别站在刘备、孙权以及曹操的阵营,为他们出谋划策征战沙场。从后来的结果看,他们三个都算得上是难得的人才,为自己服侍的国家立下了汗马功劳。既然他们有如此的才华和实力,为何不共同效忠同一个国家呢?
首先,从诸葛家族的角度上来看,让诸葛三兄弟共侍一国,要承担的风险实在是太大了。如果让他们三个分别侍奉三个国家,那不管谁最后一统天下了,诸葛一家都可以一荣俱荣,在新政权里有一定的地位可言。其实,诸葛家族之所以会这么小心谨慎,与他们家族的历史有一定的关系。汉元帝时,他们的祖先诸葛丰曾经是朝廷官员,但是在得罪了某位大臣之后,就被贬成了平民,从那之后,诸葛家族便彻底融入了平民阶层,再也没出现过权贵人士。直到两百年后,诸葛珪努力成为了郡守,诸葛家族才重新看到了兴起的希望。不过在那个年代,郡守这种官职只要随便花点钱就能买来,所以没有什么含金量,更得不到大家的尊重。正因为诸葛家族经历过大起大落,所以在为人处世方面会更加小心谨慎,不敢冒着风险去博心态。
其次,从诸葛三兄弟的角度上来看,分侍三国也是最好的选择。因为如果他们三个时时刻刻绑在一起,那么无论诸葛瑾和诸葛诞怎么努力,他们也只能是诸葛亮的衬托,仅凭他们的能力,完全无法掩盖诸葛亮的光彩。直到最后,诸葛亮能够名垂千史,他们就只能慢慢被人遗忘。所以说,只有分侍三国,他们才能各自发挥自己的才能,诸葛瑾和诸葛诞两人也能在各自的领域里有一席之地,成为被人尊重的存在。
最后,从诸葛三兄弟出山的时间来看,他们根本不是在同一时间决定涉政的,所以注定没办法一起共事。当初诸葛亮在深山之中修身养性,根本没想过要涉政,奈何刘备态度诚恳,屡次递出邀请函,他这才决定出山。在此之前,诸葛瑾早就已经投靠了孙权的阵营,而且混得风生水起。此时的诸葛瑾不会因为诸葛亮为刘备做事,就抛弃孙权。至于诸葛诞决定出山的时候,诸葛亮已经陪着刘备建立了初代的蜀汉政权,他不想在这种情况下跑过去投奔诸葛亮。因此,诸葛诞只能跟随自己内心的想法,选择加入曹操的阵营。有些人也许不能理解诸葛诞的行为,但其实他之所以会选择曹操,无非是形势所迫,更何况对于他来说,没有更好的选择了。好在他们三兄弟都得到了东家足够的信任,有人曾经试图挑拨孙权与诸葛瑾的关系,然而孙权对这些谣言置若罔闻,始终相信诸葛瑾对自己的一片忠心。从这一点来看,他们的选择也许都是正确的。
总体来说,诸葛家族的三兄弟之所以会分开打拼,一是考虑到家族的整体利益,二是他们出山的时间实在是不太合得来,毕竟那时候已经不是诸侯大战的年代了,他们可选择的东家也就那么几个。尽管三兄弟在各自的阵营里立下了汗马功劳,可他们的心血最后还是被司马家族吞并了,这实在是让人觉得有些可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