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周
摘要:三国时,蜀汉丞相诸葛亮曾经五次北伐,第一次是时机最好,初期战果也最大,但由于马谡没能守住战略要地街亭,导致功败垂成,不得不仓促撤军。那么如果当时马谡守住了街亭,情况会有怎样的不同,第一次北伐会有多大的成果?
【本文系“网易号故事大赛”参赛文章】
【本号原来关联公众号“老周的深度君事”被永久封冻,现已开新公众号“老周深度君事28”,敬请继续关注支持】
三国时,蜀汉丞相诸葛亮曾经五次北伐,第一次是时机最好,初期战果也最大,但由于马谡没能守住战略要地街亭,导致功败垂成,不得不仓促撤军。那么如果当时马谡守住了街亭,情况会有怎样的不同,第一次北伐会有多大的成果?
说到三国,诸葛亮是妇孺皆知的人物,经过《三国演义》的渲染,诸葛亮被塑造成上知天文下通地理,有经天纬地之才,神机妙算之能,被鲁迅评价为“多智而近妖”,所以很多人都觉得诸葛亮是个非常厉害的角色,但是只要对真正的这段历史细细分析,就会发现诸葛亮的军事才能其实很糟糕。
首先,诸葛亮六次北伐(其实历史上只有五次出兵),都是从祁山方向出兵,结果是屡战屡败,连自己的性命都搭进去了也没取得什么成果。俗话说,在同一个地方跌倒两次的是傻瓜,而诸葛亮竟然在同一个地方连跌了五次,连续撞上南墙都已经鼻青脸肿,都不知道改弦更张,哪里看得出有多睿智多高明?
其次,从祁山方向出兵北伐,蜀军进军路线要翻越秦岭,补给相对来说比较困难,尽管发明了木牛流马,但后勤的压力依然非常巨大。而魏军在这一线只要控制住几个关键隘口,就可以阻遏蜀军的攻势。魏军的后方是关中平原,不但物产丰饶,而且交通便利,后勤补给要比蜀军有利多了。本来魏国的国力就要比蜀国雄厚,蜀国和魏国在祁山展开相持消耗,对蜀国来说就是以己之短攻敌之长,哪里看得出有多睿智多高明?
就第一次北伐来看,诸葛亮如果真有神机妙算的本事,为什么没有看出马谡只是一个纸上谈兵的庸才?将千钧重担都托付给他,导致街亭一失满盘皆属。姑且不说诸葛亮没有识人之才,就是在军事指挥上,为什么没有预见到曹魏会迅速派出援军,预先做好应对部署?本来蜀军占有先机,完全可以以逸待劳,结果却被反应过来的魏军打得措手不及手忙脚乱,逼得诸葛亮唱了一出空城计——历史上真正采用空城计退敌的也不是诸葛亮,而是南北朝时期刘宋政权的将领萧承之。所以,在第一次北伐,诸葛亮的战略、战术还有用人,方方面面都很差。
回到我们今天的主题:街亭之战。
要说街亭之战,就得先说第一次北伐。在诸葛亮的历次北伐中,第一次北伐是时机最有利,初期战果最辉煌,影响最大的一次,堪称历次北伐的巅峰。
诸葛亮的第一次北伐是在蜀汉建兴五年(公元227年),这时曹魏皇帝是曹操的孙子,曹丕的儿子,魏明帝曹叡,这一年曹叡才二十一岁,刚刚即位一年。曹操时代的功勋宿将大多已经凋零,五子良将张辽、乐进、于禁、张郃和徐晃只剩下了张郃,曹氏宗亲也只剩下曹真、曹休,曹魏的整体局势并不稳固。
在整个三国的战略大局上,东吴方向最近几年接连出兵,导致曹魏将主力都部署在东线,注意力也更关注东吴。再加上蜀汉降将时任新城太守孟达反叛,司马懿不得不率军前去平叛。而在蜀汉方向,由于夷陵之战后,五六年的时间诸葛亮都在休养生息,始终没有对曹魏有所行动,因此曹魏对蜀汉方向比较麻痹,不但部署的兵力薄弱,而且也缺乏足够的警惕,面对蜀汉突然大举北伐,一下子陷入了被动。
所以,诸葛亮的第一次北伐时机非常有利,而且蜀军几乎是倾巢而出,有说总兵力达到十万,但史学家对此也有不同观点,不过几种说法都认为蜀军的总兵力至少也都在五万以上。诸葛亮首先派赵云、邓芝率军一万,进行战略佯动,从斜谷道进攻郿县,兵进箕谷,成功吸引了曹真率西线魏军主力前往迎战。
至于诸葛亮亲自率领的主力,第一次北伐最有争议的话题就是魏延的子午谷奇谋,不过今天我们不讨论子午谷奇谋,还是重点讲街亭之战。
由于赵云的疑兵佯动成功吸引了关中地区魏军的主力,诸葛亮乘虚率主力出祁山,攻打陇右诸郡,面对大举来袭的蜀军,天水、南安、安定三郡望风而降,雍州刺史郭淮不得不退守上邽(今甘肃天水市),诸葛亮随即率军围困上邽。此时对蜀汉来说,形势一片大好。消息传到洛阳,曹魏朝野震惊,不过年轻的魏明帝曹叡并没有惊慌失措,反应还是相当迅速,火速调集五万(一说十万)大军御驾亲征,曹叡亲自坐镇长安,命曹真屯兵陈仓,张郃驰援陇右。
陇右地区是渭河平原以西的天然高地,是连接关中与雍州的通道,紧邻河西走廊。诸葛亮如果攻取了陇右,就可以切断关中与雍州的联系,向西可以继续向雍凉进军,向东可以威胁关中。但此时诸葛亮表面上看声势赫赫,但陇右五郡中,还有广魏、陇西两郡并没有投降蜀汉,尤其是陇西(治所在今天陇西县东南)太守游楚坚守不出,但他假意对蜀军表示,如果魏军援兵一个月不到就投降。这样一眼就可识破的缓兵之计,诸葛亮居然相信了,没有全力进攻陇西。而不能完全控制陇西,对上邽的进攻侧后就有隐患,所以实际上蜀军对上邽也是围而不攻,几乎没有发动过像样的进攻。还有,即便是已经投降的天水、南安、安定三郡也只是名义上的,蜀军都没有派出部队和官吏进行实质上的接收和控制。
就这样,诸葛亮在祁山一线的攻势基本上停顿下来,将前期战略上的突然性优势白白流失。诸葛亮这边止步不前,曹魏可没有闲着,张郃率军已经在向陇右兼程而来!
张郃援军赶来,蜀军的处境就一下子从主动转为了被动,前有上邽、陇西两颗钉子,后方天水、南安、安定三郡是墙头草,情形不利很有可能会倒戈;还要迎战张郃援军,另外凉州刺史徐邈也联络了金城太守向南安发起了反击。
诸葛亮在祁山一线的六七万蜀军,完全不可能同时应付这四方面的状况。只有在张郃援军赶到之前,拿下上邽、陇西,蜀军才能立于不败之地。上邽、陇西两地不克,张郃援军赶来,以当时蜀军的战力,就注定是必败之局。诸葛亮第一次北伐失败的根本原因,街亭失守只是表象,没有迅速拿下上邽、陇西,才是最关键的原因。如果蜀军兵贵神速,一举席卷整个陇右,即便张郃援军赶来,即便街亭失守,依托陇右地区依然还有回旋余地,正是因为没有占领陇右,一旦街亭失守,张郃援军和上邽郭淮会师,那么祁山一线的蜀军就只有撤军这一个选择了。
张郃援军是从宛城出发,经陈仓再到上邽,当年从陈仓到上邽主要有两条道路:一条是渭河以北的“陇关道”,另一条是沿渭水的“陈仓渭水道”。陇关道虽然道路平坦,但路程较长,而陈仓渭水道相对道路比较狭窄,所以也被称为“狭道”,大军行进不是太便利,但路程要比陇关道近不少,在救兵如救火的紧急关头,时间自然是第一位的,所以张郃肯定选择走陈仓渭水道,沿渭水西进驰援上邽。
而街亭正是陈仓渭水道上的关键要点,对街亭的位置,史学界历来有两种说法:一种是位于甘肃省秦安县东北九十里的陇城镇;另一种说法是位于甘肃省天水市麦积镇街亭村。尽管史学界主流观点是陇城镇的街亭,但老周认为麦积镇可能更符合史实,因为陇城镇和祁山的距离超过了五百里,在三国时代两支部队距离这么远,几乎是不可能的。
而且,陇城镇和上邽的位置关系并不紧密,但麦积镇却正好截断了陈仓到上邽的交通。此外,根据史料,蜀军在街亭地区不单是马谡一支人马,还有高翔率领一支人马量在柳城,和街亭形成犄角之势,相互策应。而麦积镇和列柳城的距离就很近。所以,麦积镇的街亭才更符合军事角度的逻辑。
守街亭的目的就是阻击张郃援军,保证主力攻取上邽——到这个时候才想到要赶紧拿下上邽,显然已经错失了最佳时机。在战场上,胜利的契机往往就是稍纵即逝的。
谁来挑起坚守街亭的重任?诸葛亮力排众议,没有采纳派魏延、吴懿这样有丰富实战经验的将领的意见,而是派了没有单独领军作战经验的马谡。诸葛亮这样的安排是有他的小算盘,他是文臣出身,虽然是刘备托孤重臣,又是位居丞相,但在蜀军系统中没有什么根基,魏延、吴懿都是刘备一手提拔起来的,有资历有战功,诸葛亮要想完全驾驭并非易事。所以诸葛亮是想培养马谡,如果马谡此战获胜,就可以大力提拔,成为自己在军中的嫡系力量,进而在蜀军中培植起自己的势力。只可惜诸葛亮识人用人的眼力和水平太差了,偏偏相信了夸夸其谈的马谡。而识人用人正是一个成熟的军事家政治家所必备的基本素质。
最终诸葛亮派马谡率一万人马守街亭。接下来马谡守街亭的故事大家都很熟悉了,马谡放弃了当道立寨,而是率军据守制高点南山。张郃赶到街亭,一眼就看出了蜀军如此布阵的破绽,立即切断水源,导致蜀军很快崩溃,街亭失守。
很多人都认为马谡这样的部署,就是典型的纸上谈兵,机械照搬“置之死地而后生”的军事法则。实际上他这么做也是有原因的,这就是蜀军自从夷陵之战遭受惨败,精锐主力损失殆尽,尽管诸葛亮休养生息了五六年,算是有了一些恢复,但蜀军的战斗力,士气都还没有恢复到夷陵之战的水准。这次北伐,蜀军占有兵力优势,但并没有经历真正的恶战,对于据城坚守的上邽、陇西都不敢全力猛攻。
街亭之战中,马谡的兵力要多于张郃,但在被张郃切断了水源之后,竟连和魏军争夺水源的勇气都没有,马谡几次督促部队冲锋,甚至临阵斩杀畏惧不前的军官都没有用。而魏军发起进攻,兵力占优的蜀军反而是“众尽星散”,可见当时蜀军的士气是极其低下的。所以,马谡采取“置之死地而后生”的策略,也是无奈之举。但经历了夷陵惨败后的蜀军,终究无法和项羽的楚军相比,全然没有破釜沉舟的斗志。
其实诸葛亮也很清楚这一点,所以当街亭失守,尽管祁山一线还有数万蜀军,兵力也比张郃援军要多,却不敢和张郃奋力一战,而是立即收拢各路人马向汉中撤退。第一次北伐就此功败垂成,而且之后的北伐也都再也没能取得一下子逼降曹魏三郡的战果。
那么,如果马谡守住了街亭,情况会怎样?蜀汉能保住天水、南安、安定三郡吗?
还真不一定。
因为张郃援军赶来,即便暂时被阻滞在街亭,但对于陇右地区的魏军来说,无疑是一剂强心针,无论是郭淮的上邽还是游楚的陇西,都将大大增强坚守的信心,另外不要忘了,还有来自凉州方向的魏军正在向南安反扑,陈仓方向也有曹真率领的大军,兵力远比赵云的偏师要雄厚,如果展开猛攻,赵云将很难应付。
再退一步,如果张郃第一次进攻街亭失利,曹魏方面重新进行调整,从陈仓的曹真大军抽调部队,以及长安的第二波援军,再发动第二轮攻势,马谡是否能抵抗得住?
所以,马谡即便能暂时守住街亭,挡住曹魏援军,但要是诸葛亮得主力还是不能迅速拿下整个陇右,翻盘还是早晚的事情。
综上所述,诸葛亮第一次北伐的关键,不是在马谡是否能守住街亭,而是在诸葛亮能否利用战略上的突然性,在曹魏援军赶来之前就一举拿下整个陇右五郡!
如果做不到这一点,街亭就算顶住了魏军第一轮攻势,也不可能永远将魏军挡住。只有拿下了陇右五郡,才是真正掌握了战略主动,就算守不住街亭,也可以依托陇右五郡与魏军周旋,最少也可以保住一部分陇右之地,为今后的北伐创造更有利的条件。
而现实很残酷,蜀汉并没有切实控制陇右地区,由于街亭失守,即便占据了天水、南安、安定三郡,但依然根基不稳,诸葛亮只得率主力退回汉中,第一次北伐的成果得而复失,最终还是两手空空而回。而且经此一战,曹魏对蜀汉提高了警觉,开始在西线增强军事部署,前有曹真后有司马懿常年率军驻守雍凉,像第一次北伐这样的战略突然性就再也无法达成,一旦蜀汉和曹魏开始正面相持,那就毫无优势可言,之后的北伐也就再也无法取得第一次北伐初期那样的战果了。
(本文图片来自网络)
老周,本名周明,曾用网名光亭,长期从事军事战史研究,曾多次在凤凰卫视、上海电视台担任军事栏目嘉宾。出版过二十多本军事书籍,可在微店“知兵堂书店”、某宝网店“知兵堂书店”上咨询购买。现在喜马拉雅上有个人专栏“老周军事”,制作军事类音频节目。在各大视频平台都开设“老周新观察”视频号,解读军事热点,敬请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