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韩信一开始用纸上谈兵,就能打动萧何,为何赵括、马谡一败涂地?

韩信一开始用纸上谈兵,就能打动萧何,为何赵括、马谡一败涂地?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佳佳很有料 访问量:2655 更新时间:2024/3/7 16:34:14

韩信、赵括、马谡三人的共同点是饱读兵书,对兵法都有很深研究,都是在没有单独领过兵的情况下,被委以重任,独挡一面。

而因为三人背后的领导人能力和见识不同,三人所遇对手强弱不同,三人对战争残酷性认知程度不同,才导致三人的结果大相径庭。

我们首先捋一下用他们三人背后的领导能力和见识。

诸葛亮第一次北伐,当时魏国西边战线守军不足四万,诸葛亮大军一到,魏国陇右有三个郡望风归降。

曹叡得知蜀国寇边,便让大将军曹真率大军正面迎敌,同时派宿将张郃率铁骑取道街亭要冲,奔陇右而来,同时命雍凉守军,驰援陇右,而他自己则亲率御林军前往长安,坐镇指挥,居中协调三路大军,合围蜀军。

做完这一切布署后,曹叡知道自己已掌握了战场主导权,信心满满地说:诸葛亮如果防守的话,蜀国山川奇险,我一时还奈何不了他。而今却放弃险要,主动出击,诸葛亮无能为力。

诸葛亮当时派兵占领了投降的陇右三郡,自然要扩大战果,一举平定陇右,用|一部分兵力用于攻打陇右尚未占领的其它郡,又派赵云邓芝率一军,抵挡曹真。

而张郃率领的是骑兵,来得最快,能否守住街亭要冲,阻挡住张郃的驰援步伐,就成为这次北伐能否取胜的关键。

如此军事要地,诸葛亮并没有亲率大军前往与张郃决战,而是派身边的参谋马谡带一支军前往街亭阻击。

当时诸葛亮身边的将领都反对派马谡领军迎击张郃,而诸葛亮偏偏“力拔众议”,让马谡领军。

大家都知道马谡只是个参谋,从未带过兵,此行必凶多吉少。

而诸葛亮就听不进众人意见,轻率地下了命令,让不曾领过兵的马谡去独挡一面。

说明诸葛亮本身临战经验不足,对自己手下将领的能力也缺乏了解。因为刘备在世之日,诸葛亮没有统兵的机会,导致诸葛亮对战场节奏掌控和预判不准,用人不当。

让蜀国的先锋大将魏延成了打酱油的。

且在得知马谡兵败时,也没有及时采取救援措施。导致马谡一败涂地,首次北伐也一败涂地。

马谡之败,主帅诸葛亮难辞其咎。

而用赵括换下廉颇的赵国君主赵王,因为赵军长期固守,粮食军需供应不上,又过高估计赵军的战力,便催促赵括转守为攻,主动出击,攻打秦军,急于求成,给了秦将白起设置陷阱的机会。

秦强赵弱,赵国应采取守势。秦军远离秦国作战,补给线长,久攻不下,必然退兵。但赵王却要主动出击,让秦军逮住了机会。

赵王的战略失误是赵括战败的根源。

而刘邦起事后,每战亲自临敌,虽然败多胜手,但已磨练出对战争整体掌控能力,统帅将领的能力。

韩信离开项羽投奔刘邦时,藉藉无名,尽管是身边最信任的人夏候婴和萧何引荐的,但刘邦也只是给韩信一个小官做,让他协助萧何管理军需。

韩信觉得不被重用,在一个月明之夜逃离。萧何不舍,将韩信追了回来。

刘邦感到奇怪,当时那么多逃离汉营,丞相萧何不去追,却独追韩信?

萧何对刘邦说韩信是军事大才,要给予重用。

刘邦看在萧何的面子上才拜韩信为大将的。

虽然拜了大将,也没有让韩信统帅全军。而是在韩信提出了“明修栈道,暗渡陈仓”的计谋实施成功后,才让韩信独自领军作战的。

但刘邦还不放心,又派曹参以代理丞相的身份给韩信当副手。曹参名义上是副手,实际是监军。如果韩信指挥打仗不顺,他可以随时收回兵权。

可见刘邦用韩信是很谨慎的。

而刘邦自己亲率主力与项羽对垒,拖住了最能打的楚军。让韩信有机会收拾依附项羽的赵军,齐军。韩信才得以大展身手,在赵地,齐地打了一系列漂亮仗。

在最后与项羽垓下决战时,刘邦才任命韩信为全军总指挥,一战定天下。

刘邦的战略决策和统帅将领能力远高于诸葛亮和赵王,这是韩信能取得辉煌战果的根源所在。

我们再看一下韩马赵三人的对手。

韩信初期的对手陈馀张耳等辈,皆非名将。韩信拿他们练手,积累了丰富的战斗经验后,才遇上项羽手下大将龙且,将其击败。

加之韩信曾当过项羽的警卫员,对项羽的战法非常熟悉,又在刘邦汽一调度下,韩信才能一举击败西楚霸王项羽。

而马谡一上手就遇上沙场宿将张郃。张郃在袁绍帐下时,就是一员猛将,是袁绍帐下河北四庭柱之一。

归降曹操后,得到重用,是曹操的五子良将之一。

马谡和张郃根本不在一个重量级,遇到这样强劲老到的对手,焉有不败之理。

而赵括的对手是白起,是战国时期四大名将之首,从未有过败绩,犹如一座不可逾越的高山,赵括这样的后生小辈岂能撼动。

最后我们探讨一下三人对战争残酷性和危险性的认知程度。

首先看赵括。赵国被任命为主帅,出征前,只是高坐帐上,颐指气使,手下将领对他唯唯诺诺。

而赵王赏赐给他的金银珠宝则全部拿回家收藏,盘算着将可以买多少田宅。

这一幕恰好被他母亲看到。

他母亲便和赵王说,他丈夫赵奢做将军时,每天在军营招待手下将领几十人,根本没有回家照顾家事,大王赏赐给他的东西,他都分发给众将。而赵括却不像他父亲那样。

而且赵括的父亲还说,战争是出生入死的事,而赵括谈起战争随随便便,如果用赵括为将,赵国必败。所以请大王不要派赵括为大将。

但赵王却不以为然。

知子莫若父母。从赵母对赵王说的这一番话,可知赵括根本没有认识到战争有多残酷,压根儿不当一回事。对战争危险性没有足够的心理准备,陷于白起的设下的圈套而不自知。

结果全军被围,粮道被截断。

好在赵括还比较硬气,在粮尽援绝的情况下,坚持了四十六天不降,还亲自带头冲锋,率军突围,被秦军射死在冲锋的路上。

赵括死后,四十多万赵军才放下武器投降,结果被白起全部坑杀。

马谡与赵括一样,认为自己占据了险要的高山,凭高临下,就可以杀败魏军,把战争看得太过简单。

结果张郃并没有立马发动进攻,而是将其围住,先断了蜀军汲水通道,在蜀军自乱时才发起攻击。

马谡看大势已去,弃军逃跑。

诸葛亮将其抓回来后,为正军法,不得不将其处斩。

马谡再无上战场磨练的机会了,实在可惜。

而韩信则不同,每一仗都不敢小看对方。打章邯时用计谋暗渡陈仓,偷袭成功。背水一战,看似弄险,实则是他每前进一步都是小心翼翼,探知敌方没有伏兵后才敢进军,同时还暗派一支部队偷偷绕到敌后,配合正面战场。

韩信每临战事,都充分考虑到战争残酷性和危险性,丝毫不敢大意。这是韩信能取胜的法宝。

对战争残酷性和危险性,三个人的看法和认知程度不同,是造成三人指挥作战结果不同的关键因素。

标签: 萧何赵括马谡韩信刘邦

更多文章

  • 马谡失街亭:诸葛亮第一次北伐的重要转折点

    历史解密编辑:葡萄侃故事标签:马谡,张郃,魏延,三国,诸葛亮,天文学家,曹操手下

    诸葛亮北伐魏国,发生在的三国时代,是蜀国为实现“克服中原”的战略目标,在国力远不及魏国的情况下发动的五次进攻性战役。从公元228年春到公元234年冬,历时7年,其中以发生在公元228年春的诸第一次北伐最为出名,也是诸葛亮最可能成功的一次北伐。战前形势:战前,三国鼎立的形势基本形成,从国力上来说,蜀国

  • 如果守街亭的不是马谡是赵云虎威将军一个习惯就可力保街亭不失

    历史解密编辑:毛迪说教育标签:马谡,赵子龙,张郃,诸葛亮,曹操,司马懿

    诸葛亮第一次北伐“开门黑”:街亭失守,马谡、张休、李盛三人被诸葛亮处死,黄袭被剥夺兵权,赵云被贬官,负主要领导责任的诸葛亮降职不降权,可以说街亭一战,很多人都受了处分,诸葛亮不久后就官复原职了,而赵云直到去世,也没恢复镇东将军、中护军的军职。但是我们无论是看正史还是《三国演义》,都觉得诸葛亮让马谡去

  • 诸葛亮并没有“挥泪斩马谡”,马谡最后其实是病死的

    历史解密编辑:地宫丝绒标签:马谡,丞相,张郃,三国志,诸葛亮传,天文学家,五虎上将

    马谡(190年-228年),字幼常,襄阳宜城(今湖北宜城南)人,三国时期蜀汉大臣。他与诸葛亮一殿为臣,同朝为官,辅佐汉主刘备。马谡是一个非常有才华的人,诸葛亮很器重他,曾任用为参军。后来,马谡却在诸葛亮北伐时因作战失误而失守街亭,因而被诸葛亮所斩。这是小说《三国演义》中最为精彩的片段之一。罗贯中的《

  • 张飞丢徐州,关羽丢荆州,马谡丢街亭,到底谁把蜀国坑的最惨?

    历史解密编辑:落榜秀才标签:张飞,关羽,马谡,荆州,刘备

    这个问题的本质是:徐州、荆州、凉州对于蜀汉的重要性 张飞丢徐州是陶谦旧部不满刘备所部 关羽丢荆州是东吴处心积虑 马谡丢凉州是行军速度太慢张丢丢徐州背后是陶谦旧部不满刘备势力崛起的新旧利益之争1、刘备投靠陶谦时,只有1000多兵和幽州乌丸杂胡骑兵和几千饥民,可以说是毫无势力。可一来徐州就当上豫州刺史。

  • 如果马谡在街亭挡住了张郃,北伐能成功吗?能否改变三国局势

    历史解密编辑:落榜秀才标签:马谡,张郃,曹魏,诸葛亮,蜀汉,魏延

    诸葛亮一生共进行了6次北伐,其中机会最好的一次北伐,是他第一次北伐,因为诸葛亮的第一次北伐,准备的最充足。同时,曹魏对蜀汉的防备不够,根本没想到实力逊于他们的蜀汉,会率兵北伐,所以被诸葛亮打了个措手不及,被迫仓促应战,还有部分地方望风归降了蜀汉。但是诸葛亮的第一次北伐,却因马谡的丢失街亭而功败垂成。

  • 诸葛亮杀死的蜀将至少四人,马谡最出名,看看其他三人都有谁?

    历史解密编辑:清川知行标签:诸葛亮,马谡,刘备,魏延,司马懿,关羽

    自从刘备三顾茅庐请出诸葛亮往后,便否极泰来,胜多败少。他不仅击败夏侯惇等人,并且于公元208年,团结孙权在赤壁之战中击败曹操百万雄师。后趁势兼并荆州南边四郡,渐渐与曹操,孙权造成三分全国之势。刘备对诸葛亮可谓是亦师亦友,称得诸葛亮就比如蛟龙得水。乃至都惹得关羽张飞等人发生妒忌生理。但金无足赤,人无完

  • 刘备临死前,暗施三大连环计:否定马谡,提拔李严,连番试探孔明

    历史解密编辑:久叔标签:刘备,马谡,李严,诸葛亮,三大连环计,孔明,天文学家,汉朝,三国

    导读:蜀主窥吴向三峡,崩年亦在永安宫,中伤马谡用李严,试探诸葛冷赵云。公元223年6月10日,蜀主刘备抱憾死于永安宫之中。此前刘备率领蜀汉5万余精兵攻打孙吴,不料却在夷陵吃了一把大火,黄权被迫降魏,而刘备自己也是身受重伤,在永安宫之中休养已是无用之功,悔恨郁闷乃是刘备生平最后的挣扎。然而,刘备作为蜀

  • 如果魏延、马谡、刘封不死,再加姜维,北伐有希望成功吗?

    历史解密编辑:娱乐计划儿标签:魏延,马谡,刘封,姜维,北伐,三国,汉朝

    魏、蜀、吴三国中,蜀汉最弱,诸葛亮死后,蜀汉更是走向了衰落,之前刘封因不救关羽被杀,马谡街亭战败被杀,诸葛亮去世后,魏延和杨仪争权失败,也被杀,蜀汉接连损失几位栋梁之才,导致北伐无人,蜀中无大将,廖化做先锋,姜维独木难支,被钟会绊住,邓艾趁机偷渡阴平,刘禅投降,蜀汉灭亡。假如,魏延、马谡、刘封不死,

  • 街亭之战诸葛亮挥泪占马谡,其实按照错误大小,最该斩的其实是他

    历史解密编辑:故事征集标签:马谡,魏延,关羽,三国,诸葛亮,赵子龙,街亭之战,天文学家,五虎上将

    街亭之战,诸葛亮挥泪斩马谡,貌似是马谡失了街亭,那么斩他无可厚非,但是如果真的按照错误大小来评判的话,第一个该斩的其实是他自己,为什么这么说呢,小编认为有以下几个理由。第一,诸葛亮识人不明,其实正史上的诸葛亮不是一个非常优良的军事家,他的识人的本事还不如刘备呢,致命的错误就有两个,一个是让关羽守荆州

  • 为什么没有实战经验的韩信带兵,结局不同于赵括和马谡?

    历史解密编辑:佳佳很有料标签:赵括,马谡,韩信,匈奴,秦军,章邯

    相信有过一定生活阅历的朋友肯定知道这样的一个道理:那就是很多东西,理论和实际是不一样的。比如说中国历史上,战国时代的赵括和三国时代的马谡,精通兵书战策,但是他们的实战水平却很一般——赵括没能打败白起,而马谡也没能守住街亭。那么问题来了:西汉初年的名将韩信,并没有实战经验,之所以能够被刘邦委任为将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