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马谡失街亭:诸葛亮第一次北伐的重要转折点

马谡失街亭:诸葛亮第一次北伐的重要转折点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葡萄侃故事 访问量:758 更新时间:2024/1/30 17:14:37

诸葛亮北伐魏国,发生在的三国时代,是蜀国为实现“克服中原”的战略目标,在国力远不及魏国的情况下发动的五次进攻性战役。

从公元228年春到公元234年冬,历时7年,其中以发生在公元228年春的诸第一次北伐最为出名,也是诸葛亮最可能成功的一次北伐。

战前形势:

战前,三国鼎立的形势基本形成,从国力上来说,蜀国是最弱的,人口不到100万人,动员能力极限在10万人左右,而蜀国面对的魏国,总人口大约在450万人上下。

动员能力按照蜀国的情况来说,能动员45万人左右,当然那也是极限,魏国的军队应该在40万人上下,当然也不会全部用来对付蜀国,其中大约有20万人要防守东吴,北方的大片地区也要有一定数量的军队防守。

所以,能够用来对付蜀国的部队,人数应该最多在20万人上下,至少也应该在15万人左右,就算是15万人,对于蜀国来说也是非常巨大的压力。

诸葛亮要北伐,在当时来说只能从汉中发动进攻,而汉中进攻魏国的道路一共有五条,自东向西分别为:祁山道、陈仓道、褒斜道、骆谷道和子午谷道。其中祁山道和陈仓道地势平坦,适合大部队进军,也是诸葛亮的最爱。

缺点在于,从祁山道进攻长安路途最远,而陈仓道上容易被魏军堵住,如诸葛亮在第二次北伐的时候就被魏军堵在了陈仓,相持20多日无法攻取陈仓,最终不得不退兵。

其他的三条道路地势崎岖,不适合大部队行军,其中最东边的子午谷道是最险峻的道路,也是最冷门的一条道路。

曾经魏延提出过“子午谷奇谋”,从敌人认为最不可能的地方出击,在历史上留下了悬案,当然这不是我们今天说的重点。

诸葛亮的第一次北伐:

诸葛亮第一次北伐的实际目的并不是攻占长安,而是攻占陇右地区,从汉中出发走祁山道,便直接进入了陇右的地界。

陇右地区在凉州,是连接长安到西域的通道,如果攻占了陇右地区,那么对于蜀国来说有以下四个好处:一是能够获得重要的战略要点,从陇右进攻长安都是平坦的大道,随时可以对长安地区发动大规模进攻。

二是能够获得陇右地区的人口,为蜀国增加大约2万人的兵员;三是陇右地区产粮,以此地为基地进攻魏国将不用为后勤补给发愁;四是陇右地区产马,能够为蜀军组建一支骑兵部队,为日后进攻中原地区打下基础。

诸葛亮北伐中的战术:

诸葛亮第一次北伐,以赵云、邓芝为偏师,佯装成蜀军主力进攻陈仓,结果魏军上当,以大将军曹真带领魏军主力与赵云、邓芝对峙在了陈仓附近。

见魏军上当,诸葛亮便带领蜀军主力走了祁山大道直扑陇右。当诸葛亮带着蜀军主力进入陇右的时候,陇右毫无防备,众多城池纷纷被诸葛亮拿下。

很快整个陇右就只剩下了一座陇西城还苦苦支撑。蜀军大将魏延和吴懿负责围攻陇西城。此时的陇西与外界的联系被蜀军切断,落城也只是时间问题了。

曹睿的应变:

诸葛亮进攻陇右的消息顿时震惊了魏国朝野,面对陇右随时可能陷落的危机,皇帝曹睿亲自坐镇长安,从荆州调来了张郃的五万精锐骑兵,命其驰援陇右。

当时从长安到陇右一共有两条道路,一条是陈仓渭水道,一条是陇山道。诸葛亮此时正在陈仓渭水道与郭淮对峙,张郃要迅速驰援陇右,就只能走陇山道。

于是街亭之战就在这样的背景下爆发了。街亭,是扼守陇山道的军事要点,是从陇山道到陇右的必经之路,所以守住了街亭,就可以阻挡张郃的驰援,那么拿下陇右便妥妥的了。

其实很多人对于街亭之战,都认为怎么不派赵云、魏延这样的老司机去镇守街亭,而要派马谡这样的嫩头青去守街亭呢?当时赵云正在陈仓与曹真对峙,魏延和吴懿正在围攻陇西城,诸葛亮军中此时已无大将。

那么姜维呢?当时姜维刚投降蜀军,而街亭之战毕竟影响极大,如果失守,那么张郃将会直接驰援陇右,魏延和吴懿也就只能撤围而走,拿下的陇右地区就只能吐出来。

要任命一位重要战役的主将,首先是信任,这方面来说马谡无疑是诸葛亮最为信任的人。毕竟马谡与诸葛亮师徒关系多年,经常一起探讨军国大事,诸葛亮对马谡的能力也是认可的。

街亭之战过程:

街亭之战,诸葛亮的战略意图非常明显,就是要马谡守住街亭即可,守住了街亭,张郃就无法驰援陇右,蜀军便拿下了陇右,到时候魏延和吴懿的部队也会前来增援。

当时马谡只有大约2万人马,他面对的是张郃的5万精锐骑兵部队。熟悉三国的人应该都知道,张郃在官渡之战的时候就已经是袁绍手下的大将了,经历了多年的作战,到了诸葛亮北伐时期,也是当时为数不多的能够独当一面的大将。

可以说是满级满经验的老司机了。面对着这样一位老司机,面对着对方绝对数量优势的精锐部队,要战胜对手是不现实的。

所以诸葛亮要马谡当道阻挡魏军,而马谡却改变了诸葛亮的军事部署,他想战胜张郃以显示自己的才干,便把部队安排在了山上。

那么街亭地区是一个什么样的情况呢?街亭从地形上来说,两边是绵延的山脉,中间一条道路,可以说只要守住了中间的道路,那么便可掐断对方前进的方向。

在真实的街亭之战中,马谡将部队驻扎在了街亭城南面的一座山上,他打算当魏军过来的时候从山上顺势而下发动冲锋,直接击败张郃。

在历史记载中说,张郃来到街亭之后就直接包围了山上的马谡部队,但我认为张郃刚来的时候马谡应该是对张郃发动了冲锋的,马谡也不可能什么都不做就直接让张郃给围困了。

马谡这样的冲锋应该是被张郃给结结实实地挡住了。发动冲锋失败后,马谡回到了山上的营地,接下来张郃才从容不迫地围困住了马谡。

此时在街亭城中的王平也无法支援马谡,因为王平手上只有1000兵马,出来援救马谡等于是送死,也只能眼睁睁地看着马谡被张郃围困,之后断水断粮,最终全军覆没了。

诸葛亮的部署:

如果马谡能够按照诸葛亮的意图当道阻挡魏军,那么情况会如何呢?首先两边的山头是要守的,如果不守两边的山头,那么张郃就可以绕过去直接驰援陇右。

或者从背后两面夹击当道阻挡他的蜀军,所以两边的山头都会安排部队在那里把守,而主要的兵力会放在中间阻挡张郃前进的步伐。

如果是当道阻挡,其实压力也非常大,张郃完全可以只用部分兵力牵制两边山头的蜀军,然后集中力量突击中部,再加上张郃人数占优,且拥有大量精锐,以骑兵为主,蜀军又以步兵为主,数量远少于魏军,所以当道阻挡魏军情况也不容乐观。

在此我们再说说街亭之战的主将人选,其实站在我们今天的上帝视角来说,当时诸葛亮的最佳人选应该是他自己,由他自己亲自把守街亭,是最好的选择。

当然按照当时的形势来说,任何人去把守街亭都是凶多吉少的,毕竟张郃不好对付,像张郃这样的大将也不太可能在指挥上出现重大失误,所以利用对手的失误创造战机的可能性也很小,能不能守住街亭也只能看运气了。

隆中对:诸葛亮与蜀汉北伐战略的地缘历史参考

更多文章

  • 如果守街亭的不是马谡是赵云虎威将军一个习惯就可力保街亭不失

    历史解密编辑:毛迪说教育标签:马谡,赵子龙,张郃,诸葛亮,曹操,司马懿

    诸葛亮第一次北伐“开门黑”:街亭失守,马谡、张休、李盛三人被诸葛亮处死,黄袭被剥夺兵权,赵云被贬官,负主要领导责任的诸葛亮降职不降权,可以说街亭一战,很多人都受了处分,诸葛亮不久后就官复原职了,而赵云直到去世,也没恢复镇东将军、中护军的军职。但是我们无论是看正史还是《三国演义》,都觉得诸葛亮让马谡去

  • 诸葛亮并没有“挥泪斩马谡”,马谡最后其实是病死的

    历史解密编辑:地宫丝绒标签:马谡,丞相,张郃,三国志,诸葛亮传,天文学家,五虎上将

    马谡(190年-228年),字幼常,襄阳宜城(今湖北宜城南)人,三国时期蜀汉大臣。他与诸葛亮一殿为臣,同朝为官,辅佐汉主刘备。马谡是一个非常有才华的人,诸葛亮很器重他,曾任用为参军。后来,马谡却在诸葛亮北伐时因作战失误而失守街亭,因而被诸葛亮所斩。这是小说《三国演义》中最为精彩的片段之一。罗贯中的《

  • 张飞丢徐州,关羽丢荆州,马谡丢街亭,到底谁把蜀国坑的最惨?

    历史解密编辑:落榜秀才标签:张飞,关羽,马谡,荆州,刘备

    这个问题的本质是:徐州、荆州、凉州对于蜀汉的重要性 张飞丢徐州是陶谦旧部不满刘备所部 关羽丢荆州是东吴处心积虑 马谡丢凉州是行军速度太慢张丢丢徐州背后是陶谦旧部不满刘备势力崛起的新旧利益之争1、刘备投靠陶谦时,只有1000多兵和幽州乌丸杂胡骑兵和几千饥民,可以说是毫无势力。可一来徐州就当上豫州刺史。

  • 如果马谡在街亭挡住了张郃,北伐能成功吗?能否改变三国局势

    历史解密编辑:落榜秀才标签:马谡,张郃,曹魏,诸葛亮,蜀汉,魏延

    诸葛亮一生共进行了6次北伐,其中机会最好的一次北伐,是他第一次北伐,因为诸葛亮的第一次北伐,准备的最充足。同时,曹魏对蜀汉的防备不够,根本没想到实力逊于他们的蜀汉,会率兵北伐,所以被诸葛亮打了个措手不及,被迫仓促应战,还有部分地方望风归降了蜀汉。但是诸葛亮的第一次北伐,却因马谡的丢失街亭而功败垂成。

  • 诸葛亮杀死的蜀将至少四人,马谡最出名,看看其他三人都有谁?

    历史解密编辑:清川知行标签:诸葛亮,马谡,刘备,魏延,司马懿,关羽

    自从刘备三顾茅庐请出诸葛亮往后,便否极泰来,胜多败少。他不仅击败夏侯惇等人,并且于公元208年,团结孙权在赤壁之战中击败曹操百万雄师。后趁势兼并荆州南边四郡,渐渐与曹操,孙权造成三分全国之势。刘备对诸葛亮可谓是亦师亦友,称得诸葛亮就比如蛟龙得水。乃至都惹得关羽张飞等人发生妒忌生理。但金无足赤,人无完

  • 刘备临死前,暗施三大连环计:否定马谡,提拔李严,连番试探孔明

    历史解密编辑:久叔标签:刘备,马谡,李严,诸葛亮,三大连环计,孔明,天文学家,汉朝,三国

    导读:蜀主窥吴向三峡,崩年亦在永安宫,中伤马谡用李严,试探诸葛冷赵云。公元223年6月10日,蜀主刘备抱憾死于永安宫之中。此前刘备率领蜀汉5万余精兵攻打孙吴,不料却在夷陵吃了一把大火,黄权被迫降魏,而刘备自己也是身受重伤,在永安宫之中休养已是无用之功,悔恨郁闷乃是刘备生平最后的挣扎。然而,刘备作为蜀

  • 如果魏延、马谡、刘封不死,再加姜维,北伐有希望成功吗?

    历史解密编辑:娱乐计划儿标签:魏延,马谡,刘封,姜维,北伐,三国,汉朝

    魏、蜀、吴三国中,蜀汉最弱,诸葛亮死后,蜀汉更是走向了衰落,之前刘封因不救关羽被杀,马谡街亭战败被杀,诸葛亮去世后,魏延和杨仪争权失败,也被杀,蜀汉接连损失几位栋梁之才,导致北伐无人,蜀中无大将,廖化做先锋,姜维独木难支,被钟会绊住,邓艾趁机偷渡阴平,刘禅投降,蜀汉灭亡。假如,魏延、马谡、刘封不死,

  • 街亭之战诸葛亮挥泪占马谡,其实按照错误大小,最该斩的其实是他

    历史解密编辑:故事征集标签:马谡,魏延,关羽,三国,诸葛亮,赵子龙,街亭之战,天文学家,五虎上将

    街亭之战,诸葛亮挥泪斩马谡,貌似是马谡失了街亭,那么斩他无可厚非,但是如果真的按照错误大小来评判的话,第一个该斩的其实是他自己,为什么这么说呢,小编认为有以下几个理由。第一,诸葛亮识人不明,其实正史上的诸葛亮不是一个非常优良的军事家,他的识人的本事还不如刘备呢,致命的错误就有两个,一个是让关羽守荆州

  • 为什么没有实战经验的韩信带兵,结局不同于赵括和马谡?

    历史解密编辑:佳佳很有料标签:赵括,马谡,韩信,匈奴,秦军,章邯

    相信有过一定生活阅历的朋友肯定知道这样的一个道理:那就是很多东西,理论和实际是不一样的。比如说中国历史上,战国时代的赵括和三国时代的马谡,精通兵书战策,但是他们的实战水平却很一般——赵括没能打败白起,而马谡也没能守住街亭。那么问题来了:西汉初年的名将韩信,并没有实战经验,之所以能够被刘邦委任为将领,

  • 马谡坑了诸葛亮?

    历史解密编辑:独立寒秋舞芳香标签:马谡,刘备,姜维,曹叡,马良,三国,诸葛亮,司马懿,天文学家

    鲁迅先生曾用“欲显刘备之长厚而似伪,状诸葛之多智而近妖”来评价《三国演义》中的刘备及诸葛亮。众所周知,刘备三顾茅庐请出诸葛亮后,人生似开了挂,一路高歌猛进,鼎足三国。诸葛亮在其中展示的才能可谓出神入化、娴熟韬略,差点就脱“妖”超神了,可惜被马谡拉下了神坛。纵观诸葛亮在《三国演义》中的“战绩”,其一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