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孔明一生最大的失误是什么?并非错用马谡,司马懿用12字说出答案

孔明一生最大的失误是什么?并非错用马谡,司马懿用12字说出答案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历史信箱 访问量:1225 更新时间:2023/12/28 2:05:14

诸葛亮一生最大的失误是什么?并非失街亭,司马懿用12字说出答案!

关于诸葛亮一生中最大的失误,网友们的看法其实非常不统一,有人认为诸葛亮根本就不该出山帮刘备,应该去效力于曹操;也有人认为诸葛亮不该不顾蜀汉国力,执意北伐;还有人认为诸葛亮在第一次北伐中不应该重用马谡,导致街亭失守;甚至还有人认为,诸葛亮应该采用魏延的子午谷自谋,奇袭长安……以上看法是大家最常说的诸葛亮的失误,但事实上,在本文看来,这些都算不上是诸葛亮最大的失误!诸葛亮最大的失误,只有司马懿清楚!

失误一、诸葛亮不应该出山帮刘备,应该去帮曹操

这种看法的支持者还是非常多的,不少人认为,刘备原本是走投无路了,是诸葛亮帮助刘备制定了战略规划,描绘了宏伟蓝图,所以刘备才能在绝境中联合孙权击败曹操,之后占领荆南四郡,再吞并益州,成就蜀汉基业!可以说,没有诸葛亮,刘备根本不可能成就霸业,天下根本不可能三分,曹魏很可能一统天下!所以不少人认为,诸葛亮出山帮刘备建立蜀汉,就是他一生中最大的失误。然而事实上,这种看法并不正确!

站在诸葛亮那个时代的人来看,其实天下名义上还是汉室的天下,曹操名为汉相,实为汉贼,他是在“挟天子以令诸侯”,曹操才是邪恶的一方!至于刘备,他本就是汉室后裔,刘备的事业就是匡扶汉室,这是忠君报国的正义之举。而且在此之前,东汉开国皇帝刘秀,就为大家做出了一个非常好的榜样。当西汉灭亡后,汉室后裔带领众人起来反抗,击败王莽,重建汉室,这就是正义之举,也是东汉的由来。

所以说,诸葛亮出山帮助刘备,乃是非常正义的举动!诸葛亮从小生活在东汉的治下,心中的国家就是汉室,他帮刘备没有任何问题,他要是去帮曹操了,那才是真正地背叛了汉室!另外,当年曹操屠徐州的时候,诸葛亮家就在徐州的琅琊郡,也正是因为这个原因,所以诸葛亮才逃亡到了荆州,既然诸葛亮从小就知道曹操是心狠手辣,视百姓如草芥的人,他又怎么可能去辅助曹操呢?

失误二、诸葛亮不该北伐

认为诸葛亮不该北伐的朋友,主要是这样看的:蜀汉相比于东吴和曹魏,国力最弱,以最弱的国力去北伐,不仅劳民伤财,而且没啥成功的机会,好不如关起门来过日子,至少老百姓过得好。事实上,这种看法太简单了!

首先,诸葛亮北伐,并非穷兵黩武,他每一次北伐,都休整准备了好几年,给了老百姓足够的休养时间,所以并没有劳民伤财。

其次、诸葛亮北伐,可以转移蜀汉国内的矛盾。蜀汉的统治阶级,是从荆州过来的,这势必和益州的本土势力有冲突,尤其是在蜀汉发展停滞不前的时候。两方势力相争,受伤的必定是蜀汉百姓和蜀汉国力。而若是诸葛亮持续北伐,则可以将两方的精力转移到魏国去,大家一致对外,一致去魏国做大蛋糕,蜀汉国内的矛盾自然就少了,这样的话,蜀汉百姓就不会被自己的上级压迫得那么苦,说不定还能得到不少好处,蜀汉国力也能跟着提升。

说白了,只要给了益州本土势力希望,他们就会把精力投向魏国,诸葛亮北伐就是这个目的。等诸葛亮去世后,蜀汉众人看不到北伐击败魏国的希望,开始把精力放在蜀汉内部,结果大家都看到了,蜀汉衰落得非常快!

最后,诸葛亮北伐,延长了蜀汉的寿命。诸葛亮的北伐,实际上给魏国造成了不小的伤害,使得魏国无法专心发展内部,使得魏国的国力无法同蜀国、吴国拉开差距,也正是因为这个原因,所以蜀国才能延续这么长的时间。试想一下,若是魏国国力100,蜀国国力10,十年后两国国力翻倍,一个是200,一个是20,差距从90到了180,这样的话,魏国岂不是优势越来越大?

所以说,总的来看,诸葛亮北伐,其实算不上是多大的失误,就蜀汉当时的那种情况来看,北伐是非常必要的,若不北伐,魏国国力增长迅速,蜀汉内部争斗不断,到时候蜀汉将会快速灭亡,根本坚持不了多长的时间!

失误三、不用魏延的子午谷奇谋

诸葛亮第一次北伐时期,魏延曾经建议,走子午谷突袭占领长安,结果诸葛亮没有答应。最终,第一次北伐失败,于是很多人认为,诸葛亮这个人用兵太谨慎了,若是他采用了魏延的计谋,长安早就打下来了!事实上,这种看法也是有点问题的!

都说诸葛亮用兵谨慎,但我们从他前期的用兵来看,其实他非常喜欢轻兵猛进!刘表去世,曹操南下,打了刘备一个措手不及,刘备准备立马撤离,诸葛亮却建议刘备进攻刘琮。从这里其实我们可以看到,年轻时候的诸葛亮用兵是有点激进的,刘琮是荆州之主,占据天时地利人和,哪有那么好打?万一没打下刘琮,又耽误了时间,曹操南下合围了刘备怎么办?太冒险了。

刘备进攻益州,带的是庞统,结果庞统战死,于是刘备让诸葛亮和张飞带兵前往援助。当时刘备已经带走了一支兵马,关羽在荆州必须要留守一支兵马,也就是说诸葛亮和张飞带去益州的兵马不会太多。而刘璋那边,可谓是兵强马壮,单单成都城内,就有三万精兵,可就是在这种情况下,诸葛亮却帮刘备很快地拿下了成都,平定了益州,这说明什么?不就说明诸葛亮是用的那种轻兵急进的打法吗?若他是谨慎用兵之人,怎么可能这么快就拿下成都?

刘备去世后,南中作乱,诸葛亮率军出征。当时的蜀汉,经历了关羽的荆州之败,刘备的夷陵之败,本身军队就不多,然而诸葛亮却兵分三路,仅用几个月的时间,就平定了南中,还凯旋而还,这是稳扎稳打能有的效果?只能说明诸葛亮是在用险招,他是在轻兵突袭!

诸葛亮第一次北伐,同样是分兵三路,一路由赵云去对抗曹真,一路由马谡去守卫街亭,一路由诸葛亮带着去打陇右,这和南中用兵差不多,只不过最终诸葛亮失败了。也正是因为这次失败,所以诸葛亮开始变得谨慎了,没有再像之前那么猛了。

可以看到,诸葛亮用兵,一开始并非谨慎持重的,他还是喜欢轻兵急进的,那么他为何不采用魏延的子午谷自谋呢?这其实只是因为子午谷奇谋的成功率太低了!要是成功率稍微高点,诸葛亮早就用了!后续曹真走子午谷偷袭蜀汉的失败,也证明了子午谷奇谋得不妥当!

失误四、错用马谡

诸葛亮第一次北伐,不顾众人反对,任用马谡守街亭,结果导致街亭之战,蜀军大败。这确实算是诸葛亮的失误。不过总的来看,这算不上是最大的失误!因为此战并未使得蜀汉元气大伤,此战之后,蜀汉仍然有北伐成功的希望!

诸葛亮最大的失误

错用马谡之后,虽然第一次北伐失败了,但从第四次北伐开始,诸葛亮其实就已经完全掌握了战场主动权!当时曹真已死,司马懿成为了抵抗诸葛亮的魏军统帅,司马懿一开始是非常高傲的,看不上诸葛亮,他主动率军进攻诸葛亮,结果在卤城之战中被诸葛亮打得大败,损失玄甲三千。原本诸葛亮想要乘胜追击的,结果李严在后面搞事,诸葛亮被迫撤退,张郃想要追上去捞点好处,结果被诸葛亮伏杀。自此,司马懿认识到了自己和诸葛亮的差距,再也不敢和诸葛亮正面硬碰了!

休整三年后,诸葛亮再一次出兵北伐,而且这一次,诸葛亮解决了蜀军的后勤问题!之前北伐,蜀军后勤老是跟不上,以至于蜀军即便占据优势,能够击败魏军,仍然不敢持续用兵,而这一次,诸葛亮直接跑到魏国的地盘上屯田了,成功的解决了蜀军后勤的问题。对于此战,司马懿还想故技重施,想拖到诸葛亮粮食耗尽,自动退兵,但他没想到诸葛亮竟然直接在魏国屯田了,就吃住在魏国,而且魏国老百姓对此还没有任何异议,按照这种情况,司马懿惨了!

可即便如此,司马懿仍然不敢出战,因为他知道,他一出战,必定失败!对于司马懿的这种认知,皇帝曹睿也是赞同的,当诸葛亮用女人的衣服羞辱司马懿时,魏军将领都纷纷不平,想要出战,结果司马懿和曹睿联手上演了一出“千里请战”的戏码,禁止魏军出战,令人耻笑不已!所谓将在外,君名有所不受,司马懿要是真敢打,又何须向曹睿请战?说白了,司马懿怕诸葛亮,他根本不敢出战!

按照这种情况发展下去,诸葛亮已经解决了蜀军的后勤问题,他是完全有可能彻底击败魏军的,但遗憾的事情发生了,诸葛亮突然病重了,并快速离世!关于诸葛亮的去世原因,每个人的说法都不一样,不过作为敌人的司马懿,倒是做了一个非常好的总结!

《资治通鉴》:亮遣使者至懿军,懿问其寝食及事之烦简,不问戎事。使者对曰:“诸葛公夙兴夜,罚二十以上,皆亲览焉;所啖食不至九升。”懿告人曰:“诸葛孔明食少事烦,其能久乎!”

司马懿听说诸葛亮连罚二十以上的事情都要亲自批阅,且食量不佳,于是说了这么一句话:“诸葛孔明食少事烦,其能久乎” !事实上,也正是这句话总结了诸葛亮去世的原因,那就是太累了!正常人累,会吃很多东西下去,维持身体,但诸葛亮事务繁忙,如此之累,却吃得很少,长此以往,诸葛亮的身体怎么可能支持得下去?

在本文看来,诸葛亮最大的失误,其实就是司马懿所说的“食少事烦”!若是诸葛亮懂得放权,让手下人才去帮他处理事务,自己只需要处理大事,他必定能空闲许多,没有那么累。若诸葛亮多吃点食物,使得身体好点,多活几年,他早就带领蜀军击败魏军了,匡扶汉室也不是没有可能。所以说,诸葛亮就是事太多,吃太少,把身体给累倒了,若是他多活一段时间,第五次北伐很可能就成功了,司马懿很可能就被击败了!

结语

综合来看,诸葛亮一生最大的失误,其实并不是出山帮助刘备,也不是执意北伐,更不是不用子午谷奇谋,而是他不懂放权,不懂保养身体,若是他多让手下帮他处理具体事务,多吃点食物,保养好身体,他怎么会突然离世?而若是他不突然离世,第五次北伐怎么会失败?到时候失败的一方极有可能是魏国一方,匡扶汉室也不再是梦想了!事实上,作为老对手的司马懿,对形势还是看得比较准确的,他的12字话语准备的概括除了诸葛亮这一生最大的失误:诸葛孔明食少事烦,其能久乎!

标签: 诸葛亮司马懿马谡蜀汉刘备曹操

更多文章

  • 马谡如果在街亭山上坚守5天,待诸葛亮援军到来,结果会怎样?

    历史解密编辑:揉碎在你眼前标签:诸葛亮,马谡,张郃,魏延,韩信

    马谡如果在街亭山上坚守5天,待诸葛亮援军靠拢全歼司马懿,岂不是中心开花的好棋!可惜的是,马谡没有想到这一点,所以他吃了败仗,但凡他能想到自己的这一步棋是多么的关键,他都不会出现如此严重的战略失误,我们来看看马谡作为一员武将,到底能不能坚守再多坚守几天,赢得北伐的胜利。马谡就这么想的,可惜他忘了人要喝

  • 诸葛亮平生3大错:设计除魏延,斩杀马谡,灭刘封!

    历史解密编辑:二哥谈事标签:诸葛亮,魏延,刘封,马谡,关羽

    南宋爱国诗人陆游写过这样一句诗:“出师一表真名世,千载谁堪伯仲间。”----此乃是陆游夸赞诸葛亮的诗句,陆游称道《出师表》名不虚传,而诸葛亮本人也是为了此表奋斗终生,鞠躬尽瘁,死而后已!可以说诸葛亮是一代贤相的代表。要说诸葛亮是一名合格的丞相,相信无人反驳,毕竟诸葛丞相的功绩,全部都写进了史书之中。

  • 抗战瞬间:娘子关阻击战陕军团长战场失职,师长赵寿山挥泪斩马谡

    历史解密编辑:凯撒历史屋标签:赵寿山,马谡,日军,中国军队,八路军

    “每到日军的坦克抵近,陕西军就有一批批敢死冷娃身上缠满手榴弹,匍匐到了日军坦克的面前,叫一声“大”,“妈”,拉响手榴弹,与坦克同归于尽。”1937年7月,河北保定,来自陕西的三十八军十七师的阵地前突然出现了几十个日军的骑兵,骑着高头大马,来到阵前侦察。十七师的机枪手探出战壕,一齐扫射,日军丢下几具尸

  • 马谡不可大用,刘备是怎么看出来的,你看马谡干了什么

    历史解密编辑:生活磁场标签:刘备,马谡,蜀汉,魏延,孙权,三国,汉朝,诸葛亮,曹操手下

    早在托孤之时,刘备就已谆谆告诫诸葛亮不要在关键位置重用马谡,可惜诸葛亮并没有听从。街亭一战,马谡刚愎自用,惨败于张郃之手,致使北伐中原功败垂成,令人扼腕。回头再看刘备的神奇预言,不禁让人感慨万千!“我有孔明,如鱼得水”,这是刘备对诸葛亮的高度评价。刘备是三国时期仅次于曹操的人物,号称“打不死的小强”

  • 马谡成功在街亭堵住张郃,诸葛亮的北伐是否就能成功?希望不大!

    历史解密编辑:落榜秀才标签:张郃,马谡,魏延,蜀汉,北伐,三国,诸葛亮,赵子龙,天文学家,曹操手下

    诸葛亮给马谡的任务就是在街亭拖住魏军,最好的办法就是于要道处设防。由于人马无法展开,短时间内魏军人数上的优势无法发挥。而因为魏军是去救援,不会恋战。时间一拖,士气自然受损。而守军等不来援军,大概率投降。这样的话,诸葛亮就能带军增援街亭,张郃必然要考虑退守陈仓一线以图进取。曹真会领兵增援,他怎么增援?

  • 若马谡堵住街亭,蜀汉将会发生5种不可控制场面,姜维都无可奈何

    历史解密编辑:二哥谈事标签:姜维,马谡,曹魏,蜀汉,诸葛亮,东吴

    公元228年,诸葛亮以声东击西之计,成功取得陇右三郡,剩下两郡只需要马谡堵住曹魏援军最多也就半个月左右,诸葛亮就有信心把陇右的五郡全部划入到蜀汉的版图之中。然而,马谡在街亭却掉了链子,不但没有守住街亭,反而把诸葛亮的精兵给消耗殆尽。不过俗话说得好:“骞翁失马焉知非福”,凡事都有两面性,马谡虽然失败,

  • 青海发现数枚竹简,揭开历史真相,专家:诸葛亮难怪要杀马谡

    历史解密编辑:小琳讲故事标签:诸葛亮,马谡,蜀汉,魏国

    文/玉浊清青海发现数枚竹简,揭开历史真相,专家:诸葛亮难怪要杀马谡有很多小伙伴们都是三国迷,对三国中的人物也是耳熟能详,对一些经典事件更是熟记在心,相信大家对诸葛亮挥泪斩杀马谡都不会陌生,有人觉得诸葛亮太过于残忍,这可是他的爱将,在同僚当中也是出类拔萃的佼佼者,可是他的遭遇却令人唏嘘不已,那么诸葛亮

  • 为啥一定要斩杀马谡?诸葛亮真正的目的太狠了,令赵云都害怕

    历史解密编辑:娱乐计划儿标签:马谡,诸葛亮,赵子龙,蜀汉

    诸葛孔明一生运筹帷幄,为蜀汉江山的建立呕心沥血,但是诸葛亮也犯了许多大错,失荆州,失街亭都和诸葛孔明有不小的干系,诸葛亮挥泪斩马谡更是广为人知,但是诸葛亮斩马谡的原因却十分复杂。马谡的失误在马谡请兵以前,诸葛孔明就先从街亭一战的意义上来告诫马谡,街亭地位十分重要,如果街亭有失,蜀军就相当于全军覆没,

  • 如果马谡守住了街亭,诸葛亮的北伐能成功吗?不可能

    历史解密编辑:花颜语心标签:马谡,诸葛亮,张郃,赵子龙,魏国,姜维

    三国时期的马谡是个悲剧人物,更准确地说,是自己把自己祸祸成悲剧的人物。守街亭前的马谡,智谋出众、风流潇洒、前途无量。可能是因为太顺了,马谡自认为天老大、诸葛亮老二,他老三,谁也看不起,谁也不放在眼里。所以在诸葛亮第一次北伐的时候,问谁要去守街亭的时候,马谡第一个蹦了出来,让我来!但纸上得来终觉浅,年

  • 非只街亭之过也,挥泪斩马谡的真实原因

    历史解密编辑:历说观标签:马谡,诸葛亮,关羽,赵子龙,赵括,刘备

    我想,三国时期的人也会和我们一样嘲笑赵括用兵吧。俗话说,读史可以明智。前事不忘后事之师。人要学会站到巨人的肩膀上看世界。这些道理我相信我们普通人都懂,就更别说那些能记录到史书上的狠人了。可良药苦口,忠言逆耳,古往今来,又有几人能以此为鉴呢?今天来谈一谈诸葛亮为什么非要斩马谡。长平之战一、街亭太重要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