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蜀主窥吴向三峡,崩年亦在永安宫,中伤马谡用李严,试探诸葛冷赵云。
公元223年6月10日,蜀主刘备抱憾死于永安宫之中。此前刘备率领蜀汉5万余精兵攻打孙吴,不料却在夷陵吃了一把大火,黄权被迫降魏,而刘备自己也是身受重伤,在永安宫之中休养已是无用之功,悔恨郁闷乃是刘备生平最后的挣扎。
然而,刘备作为蜀国开国之主,他不得不替后代,为国家着想。由此,在刘备临死之前,火速召李严、刘永、刘理、包括赵云,诸葛亮等人火速赶到永安宫,听从刘备的遗令。这段史事,在历史上被称之为,“白帝城托孤”。
刘备在托孤之是其实已经暗施三大连环计:否定马谡,提拔李严,试探诸葛亮…
一、赵云就在永安宫,刘备为何把兵权交给李严?
众所周知,刘备在夷陵之战中失利之时,坐镇蜀汉的诸葛亮其实已经开始布局,之前诸葛亮就在鱼腹浦摆下了石头阵,同时诸葛亮又在川蜀发号命令,让赵云率领轻骑火速赶到永安一带准备随时支援刘备。
有了赵云的接应,东吴的陆逊自然不敢死追,因为如果惹怒赵云,最终吃亏的恐怕还是东吴自己。随后,刘备跟随赵云的救援队直接在白帝城安息休养,然而刘备的身体越来越糟糕,加之又痛思、关、张。伴随着自己的悔恨,刘备觉得自己大限将至,于是召唤诸葛亮、李严等人前来听从安排。
当李严、诸葛亮等人到来之后,刘备二话没说把兵权直接安排给了李严。
倘若你是赵云,估计真想上去问问老刘,为何不把兵权给我?我跟随你23年多了,没功劳也有苦劳吧,为何你到死都不给我兵权?或许这是很多正常人都会有的想法?然而,赵云的确不是一般的人,他二话没说一心还是做好自己的本职工作。
在《三国演义》之中有这样的记载,为了照顾赵云心理,刘备把赵云叫到身旁,并说道:“子龙啊,你我君臣数十年,卿可想我故交,早晚看觑吾子”,其实这话的意思就是想让赵云继续留在成都,除了看护刘禅等人,还有一个重要原因,那就是有谁不服刘禅者、或是对刘禅不敬者,赵云皆可用青釭剑招呼他们。
而之所以把兵权交给李严,刘备还有一个附加条件,那就是永远让李严镇守永安,在此修筑城堡等军事防御建筑,防守孙吴,严禁孙吴人马踏足永安一步。
《三国志》备以严为中都护,统内外军事,留镇永安。其实从史料之中便能发现,刘备让李严镇守永完,这才是最根本的目的。虽然刘备授予其兵权,但是数量绝对不多,更加不会是蜀国的整个兵权!
二、刘备否定马谡,连番试探诸葛亮
上面分析了刘备提拔李严,其实主要目的就是想稳住东州集团的势力,而李严正是东州集团的代表势力,如果稳住这股势力,那么日后刘禅治理国家就方便多了。同时,也能让李严人尽其才,替川蜀抵挡孙吴进犯。
除了提拔李严之外,刘备还在暗中施下2个连环计,如果加上李严,一共就是三个连环计。刘备干了什么事情呢?
首先,就是否定马谡。《三国志》:“吾观马谡,言过其实,决不可大用之!”,此乃是刘备临死之前比较严肃地甩了一个脸面,在刘备看来马谡这个人只会吹嘴皮子,实际上胸无半点真本事,谁用谁倒霉。
马谡同样作为荆州派系人物,作为老板理应有所照顾、提拔。但为何临死却要否定马谡呢?其实原因可能非常简单,刘备在生前见马谡言语浮夸,因此才会让诸葛亮慎用此人,毕竟不是所有的人都和关羽一样,说颜是插标卖首,就能亲自砍了他!
那么,刘备为何要否定马谡?
很显然,刘备其实是在警告诸葛亮,接下来肯定会有非常重要的话要告诉诸葛亮。果然,刘备道:“君才十倍于丕,如果嗣子不济,卿可自取!”,刘备这个欲擒故纵的老油条,临死之前还把诸葛亮给吓唬一番。
诸葛亮本身就不是为了什么当什么皇帝,才下山帮助辅佐刘备的,何况此时已经是蜀汉的丞相,他又怎么可能动歪心思呢?但是刘备还是放心不下。
诸葛亮听后呢?立马表示,自己只愿领按月工资,处理政事连个加班费都不会收!随后表示,安敢不竭股肱之力?以辅佐少主乎?此乃是刘备对诸葛亮的第一次试探。你以为这就完了?其实后面还有一次!
刘备见诸葛亮真心实意,于是满心欢喜,不过为了确保万一,刘备对着说刘永、刘理两兄弟说道:“尔兄弟三人,皆以父事丞相,不可怠慢。”,什么意思呢?简单来说就是刘备在要求,他的三个儿子,包括在成都看家的刘禅,都要事诸葛亮如父,至此,诸葛亮又多了一个称号,叫“相父”。
注意了,这里的“事”,并非“视”,具体的行事的方法,处理的政事等,总之都是以诸葛亮说了才算。随后诸葛亮又跪了一把,随后刘备提起最后一股真气,对着群臣道:“我已经把后事交代给丞相了,卿等俱不可怠慢!”。
最开始提拔李严,紧接着否定马谡,继而连番试探诸葛亮,最终教导孩子要多读《汉书》、《礼记》、《六韬》等书之后,刘备才遗憾的离开。
三、暗中给赵云安排新职位,刘备确实是老江湖
诸葛亮、李严,赵云他们都是川蜀的代表人物,而诸葛亮、赵云,他们都是荆州派系的代表人物。而李严则是东州集团的代表人物,寄托身后大事,肯定只能明面上各方委任一人。但暗地里,刘备却可以施展手法。
刘备在暗地里其实还给赵云安排了其他职位,这个职位可比之前的牙门将要高尚多了。
自刘备败军之后,赵云一路护送其到了永安城,随后一直在永安守护。对于赵云这个老伙伴,刘备他怎么可能不加以特别照顾,而且赵云对刘备、包括刘禅都是有天大的恩情的。思来想去,刘备还是打算暗中启用赵云。
不信你看,在刘备死的那年,赵云的职位发生了什么变化?
史料记载,赵云在公元223年便直接升任了,赵云当上了中护军,迁镇东将军。什么概念,中护军到底是个什么官?根据魏晋时期的史料记载来看,当时的中护军可是军中比较重要的军职,一般来说乃是掌管禁军,还有宿卫皇室,而且同时有总统诸将之权,最重要的一点就是可以选举国内武官。
对于古代国家来说,最重要的就是文、武,而赵云可以自己选举武官,定制相应的制度,这是什么权利?以后或许就是大将军的职位,你敢说刘备还没有重用赵云吗?那么赵云为何能担当此职呢?很简单,赵子龙公正无私,一定会秉公办理。
同时,赵云在刘备死后护送其回到成都,并且最后在成都为官,只要朝中有人对诸葛亮、刘禅等不敬,那么赵云便站出来,试问作为武官老大,有谁敢不给面子面子。即使马超、魏延同样也会向赵云低头。
由此,李严在永安任职,而诸葛亮、赵云等亲信便回到成都继续辅佐刘禅。
四、刘备未说完的话,诸葛亮也同样执行
刘备安排的事情更多的是有关他的天下安定问题,但是更多的话刘备他当时还根本没有说出来,但是诸葛亮呢?他还是同样执行了刘备的意思,到底是什么话没说完呢?
很简单,那就是重新联吴抗曹。
不是开玩笑吧!刘备怎会有此打算?答案不假,试问刘备在临死之前只字不提孙权,而说到了曹丕,同时把政事交给诸葛亮处理,说明什么问题?同时,在诸葛亮面前悔恨称自己不听丞相之言,实乃是咎由自取,综合来看,刘备其实还是认可了诸葛亮的战略。
在一年之后,诸葛亮为了稳定川蜀态势,尽快平定内乱,南中的局势,因此派遣邓芝为使者出使东吴,而此时曹魏同样派遣了使者,逼迫邓芝不得不玩起了下油锅的游戏,而孙权还是亲自把邓芝给请了起来,蜀吴达成联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