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如果马谡在街亭挡住了张郃,北伐能成功吗?能否改变三国局势

如果马谡在街亭挡住了张郃,北伐能成功吗?能否改变三国局势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落榜秀才 访问量:4937 更新时间:2023/12/31 11:12:07

诸葛亮一生共进行了6次北伐,其中机会最好的一次北伐,是他第一次北伐,因为诸葛亮的第一次北伐,准备的最充足。同时,曹魏对蜀汉的防备不够,根本没想到实力逊于他们的蜀汉,会率兵北伐,所以被诸葛亮打了个措手不及,被迫仓促应战,还有部分地方望风归降了蜀汉。

但是诸葛亮的第一次北伐,却因马谡的丢失街亭而功败垂成。如果当时马谡在街亭挡住了张郃,不让街亭落入曹魏之手,诸葛亮的第一次北伐能成功吗?三国的局势是否会因此而发生改变?

223年,刘备去世后,诸葛亮休养生息了几年,等蜀汉的国内局势稳定,国力恢复后,诸葛亮在228年,开始了他的第一次北伐。蜀汉大将魏延提议,让他率精兵五千,负粮五千,从子午谷快速进军,可一举拿下潼关和长安,然后诸葛亮率蜀军主力,从出斜谷进兵长安、潼关,两路军马在潼关会师。

曹魏镇守长安的是曹操的女婿夏侯楙,夏侯楙怯而无谋,魏延料定他兵到后,夏侯楙会"闻延奄至,必乘船逃走",所以长安唾手可得。魏延有10天时间就可到达长安,而曹魏集结兵马需要20天时间。这个时间差,让他足以拿下长安,所以魏延信心十足,觉得他的计划是可行的。

魏延的“子午谷之计”一旦实施成功,蜀汉可以拿下长安以西的土地,但是诸葛亮觉得此计有太多不安定因素,未必能顺利实施,而一旦失败,会让蜀军陷入进退维谷之地,所以选择了更加稳妥的,“安从坦道,可以平取陇右,十全必克而无”之策,先攻占陇右,再将其作为跳板,进攻曹魏。

随后,诸葛亮让赵云率领一支军队,在箕谷摆出要由斜谷道北攻郿城的形势,吸引魏军。曹叡中计,派曹真率兵去抵挡赵云,而诸葛亮则率蜀军主力趁势向祁山发起进攻。由于魏军缺乏防备,陇西三郡(天水郡,南安郡,安定郡)挡不住蜀军的攻势,投降了蜀汉,这让诸葛亮首战告捷。

拿下陇西三郡后,诸葛亮继续乘胜追击,曹魏陇右五郡(陇西、南安、天水、广魏和安定)中的三郡,又投降了诸葛亮,只剩广魏郡和陇西郡还在抵抗,这让曹魏是“朝野恐惧”。为此曹叡御驾亲征,率兵前来救援。曹叡亲自坐镇长安,派曹真率兵抵挡赵云,让张郃率兵抵御诸葛亮。

诸葛亮知道张郃是曹魏名将,他此番前来,必定会先争夺蜀军的咽喉之地街亭,所以他需要派一员得力干将去镇守街亭。这时候马谡主动请缨,最终诸葛亮力排众议,选择了马谡和王平去镇守街亭。

马谡虽然才华横溢,但是他的见识多是书生之见,实用性不强。到街亭后,马谡没有听从诸葛亮的嘱咐,没有在街亭据城死守,而是选择了在山上安营扎寨,这让蜀军远离了水源。张郃兵马赶到后,很快发现了马谡的致命弱点,他将蜀军围困起来,并切断了蜀军的水源。随后,张郃围而不攻。不久后,蜀军因断水而士气低落,被张郃乘机击败,街亭也随即落入张郃之手。

街亭丢失后,诸葛亮前期取得的优势瞬间化为乌有,由主动变为了被动,只能被迫撤军,北伐就此失败。

不过如果马谡听从诸葛亮的建议,在街亭据城死守,他是有很大的几率挡住张郃的。马谡的才能很弱,他是个只会“纸上谈兵”的书生,实战经验欠缺,但是他的副将王平,却是一个能力出众的守将,他曾镇守汉中十几年时间,从未出事。所以有王平在,张郃并不能轻易击败蜀军。

诸葛亮还安排了高翔率领一支军队屯驻在临渭以北、街亭以左的列柳城接应马谡,还让魏延率领一军在街亭之右的山谷之中接应马谡。高翔和魏延能力都很出众,有他们接应马谡,张郃想赢绝非易事。同时,张郃的主要目标是诸葛亮,他不敢花费大量的时间和马谡耗,不然的话,诸葛亮的主力会进攻曹魏城池,陷曹魏于不利之地,所以短时间内张郃拿不下街亭,会被迫撤军的。

这也说明,马谡有很大的几率守住街亭。不过即便马谡挡住张郃,诸葛亮想要取得北伐的成功,也是十分困难的。因为曹魏曹叡御驾亲征,他坐镇长安,这也让蜀军拿下长安的难度增加了数十倍。曹魏的张郃、曹真都是能力出众的大将,想要击败他们绝非易事,曹叡还可以调动曹魏之兵来支援,再加上曹魏实力在蜀汉之上,他们能调动的兵力多与蜀军,这会让诸葛亮陷入苦战。

后来,诸葛亮的几次北伐,都是因为粮草运送不利,被迫撤军的。由于曹叡亲自前来督战,这势必会让双方陷入苦战,诸葛亮要击败曹魏变得尤为艰难,但是时间一长,蜀汉的粮草运输问题就会凸显出来,而这个时候,蜀汉还没有木牛流马,诸葛亮也没有时间屯田,自然会让蜀军出现断粮情况,所以时间一长,诸葛亮势必会因为粮草短缺而被迫撤军,他的北伐难以成功。

标签: 马谡张郃曹魏诸葛亮蜀汉魏延

更多文章

  • 诸葛亮杀死的蜀将至少四人,马谡最出名,看看其他三人都有谁?

    历史解密编辑:清川知行标签:诸葛亮,马谡,刘备,魏延,司马懿,关羽

    自从刘备三顾茅庐请出诸葛亮往后,便否极泰来,胜多败少。他不仅击败夏侯惇等人,并且于公元208年,团结孙权在赤壁之战中击败曹操百万雄师。后趁势兼并荆州南边四郡,渐渐与曹操,孙权造成三分全国之势。刘备对诸葛亮可谓是亦师亦友,称得诸葛亮就比如蛟龙得水。乃至都惹得关羽张飞等人发生妒忌生理。但金无足赤,人无完

  • 刘备临死前,暗施三大连环计:否定马谡,提拔李严,连番试探孔明

    历史解密编辑:久叔标签:刘备,马谡,李严,诸葛亮,三大连环计,孔明,天文学家,汉朝,三国

    导读:蜀主窥吴向三峡,崩年亦在永安宫,中伤马谡用李严,试探诸葛冷赵云。公元223年6月10日,蜀主刘备抱憾死于永安宫之中。此前刘备率领蜀汉5万余精兵攻打孙吴,不料却在夷陵吃了一把大火,黄权被迫降魏,而刘备自己也是身受重伤,在永安宫之中休养已是无用之功,悔恨郁闷乃是刘备生平最后的挣扎。然而,刘备作为蜀

  • 如果魏延、马谡、刘封不死,再加姜维,北伐有希望成功吗?

    历史解密编辑:娱乐计划儿标签:魏延,马谡,刘封,姜维,北伐,三国,汉朝

    魏、蜀、吴三国中,蜀汉最弱,诸葛亮死后,蜀汉更是走向了衰落,之前刘封因不救关羽被杀,马谡街亭战败被杀,诸葛亮去世后,魏延和杨仪争权失败,也被杀,蜀汉接连损失几位栋梁之才,导致北伐无人,蜀中无大将,廖化做先锋,姜维独木难支,被钟会绊住,邓艾趁机偷渡阴平,刘禅投降,蜀汉灭亡。假如,魏延、马谡、刘封不死,

  • 街亭之战诸葛亮挥泪占马谡,其实按照错误大小,最该斩的其实是他

    历史解密编辑:故事征集标签:马谡,魏延,关羽,三国,诸葛亮,赵子龙,街亭之战,天文学家,五虎上将

    街亭之战,诸葛亮挥泪斩马谡,貌似是马谡失了街亭,那么斩他无可厚非,但是如果真的按照错误大小来评判的话,第一个该斩的其实是他自己,为什么这么说呢,小编认为有以下几个理由。第一,诸葛亮识人不明,其实正史上的诸葛亮不是一个非常优良的军事家,他的识人的本事还不如刘备呢,致命的错误就有两个,一个是让关羽守荆州

  • 为什么没有实战经验的韩信带兵,结局不同于赵括和马谡?

    历史解密编辑:佳佳很有料标签:赵括,马谡,韩信,匈奴,秦军,章邯

    相信有过一定生活阅历的朋友肯定知道这样的一个道理:那就是很多东西,理论和实际是不一样的。比如说中国历史上,战国时代的赵括和三国时代的马谡,精通兵书战策,但是他们的实战水平却很一般——赵括没能打败白起,而马谡也没能守住街亭。那么问题来了:西汉初年的名将韩信,并没有实战经验,之所以能够被刘邦委任为将领,

  • 马谡坑了诸葛亮?

    历史解密编辑:独立寒秋舞芳香标签:马谡,刘备,姜维,曹叡,马良,三国,诸葛亮,司马懿,天文学家

    鲁迅先生曾用“欲显刘备之长厚而似伪,状诸葛之多智而近妖”来评价《三国演义》中的刘备及诸葛亮。众所周知,刘备三顾茅庐请出诸葛亮后,人生似开了挂,一路高歌猛进,鼎足三国。诸葛亮在其中展示的才能可谓出神入化、娴熟韬略,差点就脱“妖”超神了,可惜被马谡拉下了神坛。纵观诸葛亮在《三国演义》中的“战绩”,其一生

  • 孔明一生最大的失误是什么?并非错用马谡,司马懿用12字说出答案

    历史解密编辑:历史信箱标签:诸葛亮,司马懿,马谡,蜀汉,刘备,曹操

    诸葛亮一生最大的失误是什么?并非失街亭,司马懿用12字说出答案!关于诸葛亮一生中最大的失误,网友们的看法其实非常不统一,有人认为诸葛亮根本就不该出山帮刘备,应该去效力于曹操;也有人认为诸葛亮不该不顾蜀汉国力,执意北伐;还有人认为诸葛亮在第一次北伐中不应该重用马谡,导致街亭失守;甚至还有人认为,诸葛亮

  • 马谡如果在街亭山上坚守5天,待诸葛亮援军到来,结果会怎样?

    历史解密编辑:揉碎在你眼前标签:诸葛亮,马谡,张郃,魏延,韩信

    马谡如果在街亭山上坚守5天,待诸葛亮援军靠拢全歼司马懿,岂不是中心开花的好棋!可惜的是,马谡没有想到这一点,所以他吃了败仗,但凡他能想到自己的这一步棋是多么的关键,他都不会出现如此严重的战略失误,我们来看看马谡作为一员武将,到底能不能坚守再多坚守几天,赢得北伐的胜利。马谡就这么想的,可惜他忘了人要喝

  • 诸葛亮平生3大错:设计除魏延,斩杀马谡,灭刘封!

    历史解密编辑:二哥谈事标签:诸葛亮,魏延,刘封,马谡,关羽

    南宋爱国诗人陆游写过这样一句诗:“出师一表真名世,千载谁堪伯仲间。”----此乃是陆游夸赞诸葛亮的诗句,陆游称道《出师表》名不虚传,而诸葛亮本人也是为了此表奋斗终生,鞠躬尽瘁,死而后已!可以说诸葛亮是一代贤相的代表。要说诸葛亮是一名合格的丞相,相信无人反驳,毕竟诸葛丞相的功绩,全部都写进了史书之中。

  • 抗战瞬间:娘子关阻击战陕军团长战场失职,师长赵寿山挥泪斩马谡

    历史解密编辑:凯撒历史屋标签:赵寿山,马谡,日军,中国军队,八路军

    “每到日军的坦克抵近,陕西军就有一批批敢死冷娃身上缠满手榴弹,匍匐到了日军坦克的面前,叫一声“大”,“妈”,拉响手榴弹,与坦克同归于尽。”1937年7月,河北保定,来自陕西的三十八军十七师的阵地前突然出现了几十个日军的骑兵,骑着高头大马,来到阵前侦察。十七师的机枪手探出战壕,一齐扫射,日军丢下几具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