都说伴君如伴虎,不管这个君主是明君还是昏君,辅佐君主的大臣们,都是时时刻刻提心吊胆。因为一国之君掌握着生杀大权,所有人的命都在他的手中。不管是忠臣还是奸臣,哪个不是为了讨好君主费尽心思。
哪怕一个很聪明的人,也未必能够在官场上混得很好,杨修便是如此。在曹家的权力纷争当中,他选择支持曹植,最终被曹操所杀。然而曹操在杀掉他之后,竟然问他的父亲杨彪怎么瘦了?杨彪的回话成为了一个名句广为人知!
以才学得重用
在三国时期提到杨修这个人,许多人都认为他很高傲高冷,不懂得圆滑。在为人事故上多少有些欠缺,其实之所以他会是这样一个人,和他的家庭条件有很大的关系。
文人自然都有一些文人风骨,高一些其实也无妨。杨修出生于一个官世家,他的家族往上数四代都是太位以上的级别。而他的父亲杨彪也官居太尉之职,出生于贤贵世家。
再加上有一些文人傲气,杨修的性格是如此的,其实也不令人感到意外了。虽然性格不好,但是杨修却真真正正是一个有才之人。曾经卞夫人曾评价杨修为贤郎盛德熙妙有盖世文才,可见他的才华真的是非常高的。
杨修公元175年出生,196年便已经走入官场任郎中,后来还成为了曹操的主薄。杨修的才学志高,就拿曹操来说,他们二人曾经遇到一个碑文,碑文上书八个字。但是无法直译,曹操问杨修是否知道其中的意思。
杨修当时便回答知道,可曹操却说不要直接说出想法,两个人都将自己的答案写在纸上。然后他们继续上路,一路前行了三十里路。曹操才把自己想到的解释写了出来。
他发现自己写的竟然和杨修当时写的不谋而合。可是在当时,杨修便已经看了出来。而曹操却是走了30里地之后才看出来,曹操当时还感慨,他的才学不及杨修。
如此有才之人,自然能得到曹操重用。虽然在后世,有人说曹操是奸雄,对身边所有的人都不给予信任,更是会对一些人心生嫉妒。可是其实作为一个君王,曹操对与能人还是能够善用的。
当时东汉末年,天下群雄并起。这天下可不是曹操一个人的,曹操要面对的事情还有很多。一个能够懂得曹操心里所想,并且能够办妥事的人在其身边是很重要的。
从忠于曹操到参与夺嫡
当时曹操攻打汉中,却赶上了刘备据险而守,一时间攻打不下。所以在大军撤与不撤之间徘徊的时候,手下前来请示口令,但曹操却说了一句鸡肋。因为曹操的回答不是一直以来用的口令,所以手下的人十分迷茫。
还是杨修最先想到曹操是要撤兵了,于是便开始收拾东西,等到曹操真的下令撤军的时候,大军已经整装待发。速度如此之快,连曹操都非常震惊。于是在问过将士才知道,原来是杨修明白了自己的意思。
一个臣子只有忠于主君的时候,才能够得到重用,但是他若起了一些别的心思,还被主君所知道了,那这可不是什么好兆头。当然一个国家有君主,自然是要定下未来继承皇位的人。
可是曹操对于立储这件事情,却十分纠结。曹操的儿子其实都很出众,比如我们所知道的七步成诗的曹植,还有深有谋略的曹丕。但是每个儿子都并不是十全十美的,都有其优劣之处。
其实当时朝中的臣子们也都各自站队,这在历朝历代都是一件很正常的事情,而杨修自然也不会例外。当时曹植的麾下有丁仪两兄弟,这两人本就是站在曹丕对立面上的。
而曹植为了能够拉拢更多人,开始主动进行示好。比如为了拉拢杨修,放低姿态曾评价进行攀谈,想让杨修站在他这边,可是杨修始终没有进行表态。此时曹植和曹丕两兄弟最不同的一点便是,曹植善文,曹丕善武。
他们两个手下的谋臣也是这样,可在当时天下局势的影响下,曹丕明显是更合适的。于是在建安22年,曹操立曹丕为太子,曹植便是低人一等。而杨修在此时便有意地疏远曹植,他这样的行为在曹操看来,的确是明哲保身,但也过于明显了。
回怼成名句
杨修这种在外人看来仿佛是损人利己的行为,于他自己而言其实并没有什么错误。可在曹操眼里,这样的人可不能称之为一个好的谋臣。一个墙头草一样的人物,怎么可能会长久的忠于自己呢?
留这样的人在身边,不知道什么时候便会倒戈相向,对自己是十分危险的。于是曹操便想除掉杨修。可其实除掉杨修的理由,并不止于这一件事情。曹操有个知名的事件叫做梦中杀人。
他杀掉了两个将士,但却说是梦里的行为,并不是他主观的想法。可杨修在私下里,曾拆穿曹操的心机。虽然没有当面,但这种事情让曹操知道了,自然会怀恨在心。
于是便给杨修扣了个罪名,就直接处死了。处理的相当果断,没有一丝犹豫。也没有给杨修一丝辩解的机会,而杨修的父亲杨彪,在此时对于儿子的死,不管是怎样愤怒,却也不能够表达出来。
毕竟自己还是曹操的臣子,然而曹操却并没有想要放过他,甚至还问他,这段时间怎么瘦了?也不知是挑衅还是关怀,他这句话问完之后,杨彪沉默了许久,才说“愧无金日磾先见之明,尤怀老牛舔犊之爱”。
这句话既表明了自己对儿子的死无力感,但却没有把一丝一毫的怨怼施加给曹操,也是无形之中给自己解了围。这句话在我们现在就被缩减成护犊子,一般就形容护短,一直被流传。
结语
杨修便是用他的实际行动告诉我们,一个人光有才学,没有情商也是走不远的。在与人相处的过程中聪明很重要,但是过于聪明,就像木秀于林风必摧之一样,也是不行的。
图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