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一期我们来讲讲这位汉末文学家,孔融和祢衡的好友——杨修。杨修出身于弘农杨氏,喜欢钻研学问博学多才,在当时算是名士。他的父亲是太尉杨彪,身为太尉之子的他走上出仕这条道路并不令人惊讶,所以他在出仕不久后就担任了曹操丞相府的主簿,自然而然的加入了曹操的阵营。曹操也很喜欢这个才华横溢的年轻人,对他多有提携,将其当作是自己的嫡系势力来培养。但最后这位前期曹操眼里的可造之才却因为参与曹操的家事被曹操所厌恶,而后被曹操所杀。
我们先从杨修自身说起,杨修是一个非常有才华有野心的年轻人,和所有有才能的读书人一样他也渴望着能以自己的学识谋略做出一番大事,超越父辈,因此他为了这个目标也做出了自己的努力。在历史上他最值得讲的有两件事,一件就是在曹操攻打汉中的时候发生的“鸡肋事件”,另一件就是参与了曹家的夺嫡之争。
“鸡肋鸡肋,食之无味,弃之可惜”这句话相信大家应该都挺熟悉,在历史上这件鸡肋事件的主人公就是曹操和杨修。在曹操攻打汉中的时候因为刘备占据地理优势曹军紧攻不下让曹操十分忧虑,正好这个时候曹操在吃鸡肋传令兵进来询问曹操今晚巡夜的口号,曹操看着眼前的鸡肋于是就对传令兵说“鸡肋”,随军出征的杨修听闻了曹操的口令转头便开始收拾自己的行李,身边的人都很奇怪于是问他,杨修说:“夫鸡肋,食之则无所得,弃之则如可惜,公归计决矣”,果不其然,在天亮后曹操就下令班师回朝。
接着就是曹家的夺嫡之争了,随着曹昂、曹冲的相继离世,曹家内部有能力去争夺的只剩下了曹植和曹丕。在这两个人的夺嫡之争中并不仅仅是能力,还涉及到了站队问题,在历史上一旦涉及到这种事情必然会出现派系,杨修就是曹植的坚定拥护者,多次帮助曹植通过曹操的考验。但是随着曹丕的胜利夺嫡之争也终于宣布结束。这个时候失败的一方就迎来了派系清算,曹操知道了杨修参与了夺嫡事件后极为愤怒,于是找了个理由就将杨修斩了。
杨修的事情告诉了我们千万不要掺和别人的家务事,杨修这件事只能说是他自己的一场豪赌,赢了飞黄腾达,输了人头落地,这怨不了别人。不过还是很感叹,祢衡、孔融还有杨修这几位确实是不是一家人不进一家门,杨修相比起他的两位好友最起码没有指着曹操的鼻子输出,在这方面杨修还是有待进步,可惜时间并没有给他这个机会,终岁四十五。
关于杨修就到这里,大家对于杨修怎么看?评论区留言,我们下期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