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曹操是因为嫉妒杨修的才能才杀掉杨修的吗?-细品《资治通鉴》之三国争霸

曹操是因为嫉妒杨修的才能才杀掉杨修的吗?-细品《资治通鉴》之三国争霸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读史学文 访问量:2853 更新时间:2024/1/18 21:42:40

很多人在读《三国演义》的时候,都对杨修的才华记忆很渴,也对解读了曹操“鸡肋”的口令而做好退兵准备从而得罪了曹操而被杀记忆深刻。

而真实的历史中,杨修是因为才华太出众得到曹操嫉妒而被杀的吗?我们今天就读一下《资治通鉴》中记载的杨修之死,来探讨一下大才子杨修为什么会被杀。

01

《资治通鉴》原文

02

译文

03

收获与反思

作为太尉杨彪的儿子,东汉时享誉海内外的弘农杨氏的代表,杨修无疑是才华横溢的。当然再加上其家族在东汉时期的影响力,所以杨修就成为曹操笼络的对象,所以曹操将杨修任命为自己的主簿。要知道在汉代,主簿掌管领导的文书,印鉴等等,也是领导有事情咨询的第一人,所以都是领导非常信任和认可的人担任,相当于现在领导身边的第一秘书,要知道当年吕布曾经是丁原的主簿,陈琳何进的主簿,司马懿后来也成为曹操的主簿,可见当时曹操对于杨修的重视和信任。

而在历史上,关于曹操和杨修的传说是很多的,在《世说新语捷悟》中,就记载了下面这些故事:

杨德祖担任魏武帝曹操的主簿,当时正在修建相国府的大门,刚刚架好椽子,曹操就亲自出来看,并且叫人在门上写个“活”字,就走了。杨德祖看见了,立刻叫人把门拆了。拆完后,他说:“门里加个‘活’字,是‘阔’字。我看魏王是嫌门大了。”

有人送给魏武帝曹操一杯奶酪,曹操吃了一点,就在盖头上写了一个“合”字给大家看,没有谁能看懂是什么意思。等到杨脩去看,他便吃了一口,说:“曹公教每人吃一口呀,还犹豫什么!”

魏武帝曹操曾经从曹娥碑旁路过,杨脩跟随着他,看见碑的背面写着“黄绢幼妇,外孙虀臼”八个字。曹操就问杨脩:“你知道这是什么意思吗?”杨脩回答说:“知道。”曹操说:“你不要说出来,先让我想一想。”走了三十里路,曹操才说:“我已经想出来了。”他叫杨脩把自己的理解另外写下来。杨脩写道:“黄绢,是有颜色的丝,色丝合成绝字;幼妇,是少女的意思,少女合成妙字;外孙,是女儿的儿子,女子合成好字;虀臼,是承受辛辣东西的,受辛合成辞受辛合成‘辞(辤)’字。这就是‘绝妙好辞’。”曹操也把自己的理解写下了,结果和杨修的一样,于是感叹地说:“我的才智赶不上你啊,竟然相差了三十里。”

魏武帝曹操要讨伐袁绍,修造军事装备,剩下几十斛竹片,都只有几寸长的。大家说这全部用不上,正要叫人烧掉。但是曹操就在想怎么利用这些竹片,认为可以用来做竹盾牌,只是还没有把这话说出来。他派人速去问主簿杨德祖,杨德祖随即答复了来人,结果和曹操想的一样。大家都佩服杨德祖的聪明和悟性。

而在《三国演义》中,是这样记载杨修之死的:

操屯兵日久,欲要进兵,又被马超拒守;欲收兵回,又恐被蜀兵耻笑,心中犹豫不决。适庖官进鸡汤。操见碗中有鸡肋,因而有感于怀。正沉吟间,夏侯惇入帐,禀请夜间口号。操随口曰:“鸡肋!鸡肋!”惇传令众官,都称“鸡肋”。

行军主簿杨修,见传“鸡肋”二字,便教随行军士,各收拾行装,准备归程。有人报知夏侯惇。惇大惊,遂请杨修至帐中问曰:“公何收拾行装?”修曰:“以今夜号令,便知魏王不日将退兵归也:鸡肋者,食之无肉,弃之有味。今进不能胜,退恐人笑,在此无益,不如早归:来日魏王必班师矣。故先收拾行装,免得临行慌乱。”夏侯惇曰:“公真知魏王肺腑也!”遂亦收拾行装。于是寨中诸将,无不准备归计。

当夜曹操心乱,不能稳睡,遂手提钢斧,绕寨私行。只见夏侯惇寨内军士,各准备行装。操大惊,急回帐召惇问其故。惇曰:“主簿杨德祖先知大王欲归之意。”操唤杨修问之,修以鸡肋之意对。操大怒曰:“汝怎敢造言乱我军心!”喝刀斧手推出斩之,将首级号令于辕门外。

历史上杨修之死是因为猜中了曹操“鸡肋”口令的含义从而以乱军心的名义而被处死的么?其实历史没有这么简单。

历史上杨修的死因,其实主要还是介入了太子之争中。

在之前的文章:一文中,我们介绍过曹操长子曹昂在宛城之战中战死,而后曹冲又不幸夭折,而曹彰又只崇尚武力,只有曹丕和曹植进入了曹操继承人的队列,曹操为此犹豫不决。

而当曹操因为立谁为太子而犹豫不决的时候,曹丕和曹植之间为了争夺继承人的名额也爆发了明争暗斗。而这种继承人之争,很快也让曹操身边的大臣们也纷纷站队,在两个太子候选人身上押上自己的未来。

由于曹丕为嫡长子,所以当时的大臣中,包括崔琰程昱等人都是支持按古代规矩立嫡长子的,而曹丕更笼络了司马懿、吴质陈群、朱铄等人为自己出谋划策,而曹植也笼络了丁仪,丁廙和杨修等人到自己的阵营。

作为曹操秘书的杨修为什么会站到曹植一边呢?

我们之前讲过,在曹操的几个儿子之中,以曹植的文学水平修养最高,而曹植又恃才傲物,颇有历代读书人的风骨,所以这就让杨修对曹植惺惺相惜起来。而如果从曹操本人来看,曹操就具有浪漫主义的情怀,所以对才华横溢的曹植当然很赞赏。本来曹丕立太子更符合传统,但曹操在这方面犹豫,就证明曹操起初其实更倾向于曹植,而作为曹操的秘书的杨修当然对曹操的心思了如指掌,所以杨修也才会选择曹植。

当然曹植也是觊觎太子之位很久了,所以曹植也拼命的拉拢杨修,曹植每每新写了一篇赋,便会让杨修指点一番,同时对杨修大加赞赏,对比而言,曹丕对杨修的热情远不如曹植,感觉对了脾气的杨修当然最终一头扎到了曹植这一边。

但也正是因为作为曹操秘书的杨修在太子之争中站队,才为他惹上了杀身之祸。要知道曹操虽然在立谁为太子之间犹豫不决,但他绝不会容忍自己的骨肉相残,所以对于朝臣在太子之争中站队是不能容忍的。杨修在这方面惹怒曹操实际上有两个重要事件:

其一就是与吴质斗法的事件。吴质当时是朝歌长,也是重要的朝臣,但吴质是站在曹丕一边的,是曹丕重要的谋臣。前面我们读过曹操出征,曹植为父王作诗,让曹操很开心,而吴质建议曹丕保住曹操痛哭,反而让曹操和群臣都感觉曹丕更注重亲情和孝道,从而压住了曹植。

但吴质毕竟是朝臣,曹丕如果和朝臣走得太近,就会有结党的嫌疑,这时曹操最敏感的。所以当时曹丕为了避人耳目,就让吴质躲在竹箱里用车运进自己的府里。而这个事情被杨修发现了,于是他就向曹操告密。因为杨修知道曹操对自己的儿子结党非常敏感,自认为可以通过这个事情彻底撂倒曹丕。但没想到曹丕和吴质也了解到了杨修的告密,于是吴质出主意用竹箱运丝绸进曹丕府。而曹操派人核查时,发现只是普通丝绸。因为这个事件,不仅没有抓到曹丕的把柄,反而杨修站队曹植,构陷曹丕的罪名被坐实了。杨修毕竟是外人,挑动曹操儿子之间的矛盾,让曹操残害自己骨肉的行为是曹操绝对不能忍的。

而另外的事情就是杨修为了帮助曹植,因为他熟悉曹操的性格,所以就事先为曹植准备了很多如何应对曹操询问的方法和点子,以至于曹操每次询问曹植,曹植都能很快答复,而且很合曹操心意。但知子莫若父,一次两次曹操还会觉得惊喜,但次数多了曹操就觉得可疑,一查原来是杨修搞的鬼。而这个事情更坐实了杨修站队太子之争,和曹植结党的事情。曹操是熟读史书的,结党导致兄弟相残,国家灭亡的案例太多了。所以曹操才不能再容忍杨修了,最终杀掉了杨修。

其实在任何一个组织里,领导都会鼓励竞争,通过内部竞争让组织充满活力。但任何一个组织,领导都不能容忍结党,因为结党的后果就是一个组织的分裂,一部分人不管做什么,另一部分人都会反对,暗中下绊子,导致组织的效率反而低下,甚至导致一个组织的毁灭,不管是在历史上国家的管理还是在企业管理上,这方面的教训都是非常深刻的。

所以对于管理者而言,如何杜绝组织内部的拉帮结派,山头主义是重点要考虑的问题。拉帮结派,山头主义就向恶性肿瘤,如果不在起始的时候快速切粗,就会感染全身,造成组织的毁灭。所以一个员工,即使再优秀,如果介入了这样的组织内部的争斗,也会跟杨修一样,最终被忍痛清除掉。所以一个管理者,要防微杜渐,在关键时候要下得去手,防止不良风气的蔓延。而对于一个员工而言,也要清楚在一个组织内部,可以做什么,什么是高压线,坚决不能触碰,这都是血的教训,也是我们读历史要重点体会的。

所以说杨修之死,根本的原因不是杨修有才而遭到曹操的嫉妒。要知道在东汉 末期,曹操本身就是因为爱才,礼贤下士,所以才笼络了一大批知名的人才,最终帮助曹操夺取了政权,这是曹操成功的根本原因。深蕴此道的曹操怎么会因为一个人有才就嫉妒而处死呢?杨修之死的根本原因就是杨修错误的站队,介入了太子之争。而当曹丕和曹植的竞争水落石出之际,曹操不会杀掉曹植,但站队曹植的人下场都不会太好。这也是杨修在站队曹植时应该想到的代价。

标签: 曹操杨修曹丕魏武帝曹植

更多文章

  • 参与曹家的夺嫡之争的谋士——杨修

    历史解密编辑:中言妍施标签:杨修,曹操,曹植,曹丕,孔融,刘备,曹家,三国

    这一期我们来讲讲这位汉末文学家,孔融和祢衡的好友——杨修。杨修出身于弘农杨氏,喜欢钻研学问博学多才,在当时算是名士。他的父亲是太尉杨彪,身为太尉之子的他走上出仕这条道路并不令人惊讶,所以他在出仕不久后就担任了曹操丞相府的主簿,自然而然的加入了曹操的阵营。曹操也很喜欢这个才华横溢的年轻人,对他多有提携

  • 曹操怒杀杨修后携妻给杨修父母写了两封道歉信,杨修父母如此回复

    历史解密编辑:美好的甜瓜标签:曹操,杨修,曹丕,曹植

    关于曹操为啥诛杀杨修,学界一般三种说法。第一嫉贤妒能。杨修是文学天才,一生只佩服孔融和弥衡,别人都了了不足道。但是曹操也觉着自己是文学天才,谁都不如他,两人就此较上了劲。当杨修多次冒犯曹操虎威之后,一根稻草终于压死了骆驼,曹操忍无可忍,就把他杀掉了。第二杨修参与了曹丕和曹植的储位之争。当时两大青年才

  • 曹操死前为什么只杀杨修不杀司马懿?看看杨修死前说的话。

    历史解密编辑:勇敢他标签:曹操,杨修,曹丕,诗人,曹魏,司马懿

    其实曹操死前只杀了杨修不杀司马懿,并不是因为杨修太狂,而是有更深层次的原因!不信你看杨修死前说了什么!杨修和司马懿看过三国的朋友一定很熟悉杨修和司马懿,其中杨修属于曹植阵营,司马懿属于曹丕阵营!很长一段时间,杨修的表现远强于司马懿,以至于曹植依靠杨修的智慧多次碾压曹丕,在曹操面前露脸,甚至让曹操动了

  • 曹操为何要除掉有才又忠诚的杨修?这3点原因让杨修必死无疑

    历史解密编辑:北海茫月标签:杨修,曹操,曹植,袁术,三国演义

    三国战乱,各路枭雄为了争夺天下无所不用其极,抢人才成了重中之重,曹操生性多疑,死在他疑心病之下的人才也好几个,其中杨修之死,成了千百年来人们讨论的焦点。虽然曹操多疑,可他在人才面前也是尽量隐藏真实的自己,以此来换取各路人才的投奔,但他又为何在曹营人才紧缺的情况下,果断的杀了绝顶聪明的杨修呢?图片:曹

  • 曹操杀杨修后,一日遇见杨父:为何消瘦甚多?杨父一句话沿用至今

    历史解密编辑:廊人标签:曹操,杨修,魏王,杨彪,曹植,曹魏,诗人,汉朝,武则天

    阅读此文前,诚邀您点击一下“关注”,既方便您进行讨论与分享,又给您带来不一样的参与感,感谢您的支持。引言读三国,一定不会错过的就是曹操。曹操的历史评价褒贬不一,对立不一。就是这样一位乱世枭雄,给后世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曹操的出生就带着玄幻色彩,曹府上空巨龙腾飞。就像武则天出生时天现祥瑞,这样的人注定不

  • 曹操杀杨修后,笑问其父杨彪怎么瘦了?杨彪:老牛舔犊之爱

    历史解密编辑:壹线故事汇标签:曹操,杨修,杨彪,丞相,艺术家,三国,曹操麾下

    东汉末年分三国,魏蜀吴争霸天下,对于三国时期的那段历史,可能很多人都难以释怀,毕竟那个乱世出了太多的人才,让人意难平,其中最著名的可能就是乱世枭雄、末代奸臣曹操了。挟天子以令诸侯,东汉末年的曹操成了大汉政权的实际掌舵者,曹丞相文采卓然,野心勃勃,却又多心多疑,例如曹操怒杀杨修就是其疑心重的典型体现。

  • 这,或许是杨修真正殒命的原因

    历史解密编辑:妈耶冯宝宝标签:杨修,曹操,曹丕,曹植,丞相,刘备,杨彪,三国

    杨修,字德祖,太尉杨彪之子。算得上是一个聪明有才华的人,连狂士祢衡也认可他。人们一般认为,杨修的不幸是缘于立储之争。曹操决定立曹丕为储后,为了防止杨修从中添乱,弄得兄弟相争,祸起萧墙,就于临终前把他给解决了。据有关史料来看,也不尽然。一、杨修之殒命,与立储之争关系不大。曹丕和曹植争当王储时,杨修是帮

  • 杨修,点破曹操的梦

    历史解密编辑:蒋南强读历史标签:曹操,杨修,丞相,东汉末年,诸葛亮,刘备

    中学语文课本中曾经有一篇名为《杨修之死》的课文,文章讲述了东汉末年才子杨修被曹操妒忌才华,并最终杀害的故事。这个故事节选自小说《三国演义》的72回《诸葛亮智取汉中 曹阿瞒兵退斜谷》,改编自正史《三国志》中的真实事件。东汉末年,战乱连连。汉相曹操征讨孙权刘备联军,大败于赤壁,形成三国鼎立的局面。曹操败

  • 司马懿和杨修都很聪明,为什么曹操杀了杨修却留下司马懿?

    历史解密编辑:吉吉嗑普标签:杨修,曹操,汉朝,司马懿,史说三国

    曹操出兵汉中,欲占领此地威胁蜀汉,但是被刘备拼尽全力抵抗,进退不得,正在郁闷,正好晚餐来了,曹操望着眼前的鸡肉汤,随口说出来记了两个字。并将这两个字作为当天晚上的口号,杨修知道这件事之后,就从食之无味,弃之可惜的鸡肋两个字,成功推测出了曹操想退兵的意思。杨修自幼为人好学, 有俊才,在建安年间被推举为

  • 杨修司马懿都是曹操心腹大患,为何他杀掉杨修,却放过了司马懿?

    历史解密编辑:历史笑春风标签:曹操,杨修,司马懿,曹丕,曹植

    曹操临去世前,在心目中依然存有着两个心腹大患。这两个心腹大患一个是杨修,一个是司马懿。于是在汉中之战时,他以扰乱军心的罪名把杨修杀掉。但是对司马懿,他只是警告了一下曹丕,就放过了他,这是为什么呢?一、不得不杀的杨修。有人说杨修被杀是因为他站错了队,参与到曹植集团与曹丕争夺世子之位,这看起来有几分道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