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司马师临终时,为什么传位给司马昭,而不是自己的儿子呢?

司马师临终时,为什么传位给司马昭,而不是自己的儿子呢?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直证大史官 访问量:3065 更新时间:2024/2/20 2:31:01

司马师是司马懿的长子,司马昭的兄长。公元249年,司马懿发动了高平陵之变,在诛杀了曹爽及其党羽后,司马懿篡夺了曹魏大权。公元251年,司马懿去世后,司马师担任大将军一职,继续执掌魏国大权。在此期间,司马师不仅废掉曹芳,改立曹髦为皇帝,还化解了来自蜀汉和东吴的攻势。

到了公元255年,在平定毌丘俭、文钦之乱后,司马师在许昌病逝,终年四十八岁。在司马师去世后,司马昭继承了大将军等官职。那么,问题来了,司马师临终时,为什么传位给司马昭,而不是自己的儿子呢?

首先,司马师共有五个女儿,都是夏侯徽所生。因为司马师没有儿子,司马昭就将自己的次子司马攸过继给了司马攸。在当时,类似的情况还有许多,比如在诸葛瞻出生之前,因为诸葛亮没有儿子,他的兄长诸葛瑾就将次子诸葛乔过继给诸葛亮。

在古代历史上,虽然注重嫡长子继承制。但是,在没有亲生儿子的前提下,养子也可以继承家业或者基业。比如在五代十国时期,后周世宗柴荣就是以养子的身份继承了郭威的皇位。至于东汉末年,袁绍的亲生父亲是袁逢,后来袁绍被过继给了伯父袁成,从而继承了伯父的家业。所以,对于司马攸来说,自然有资格继承司马师的权力和地位。

对此,在笔者看来,司马师没有选择司马攸的原因,主要分为以下几点。一方面,这和司马攸的年龄存在直接的关系。司马攸于公元246年出生,司马师去世的时候,司马攸还不到十岁。面对曹魏内部复杂的环境和激烈的斗争,一个不到十岁的小孩,显然是无法应对的。比如在东汉末年,年幼的汉少帝遭到了董卓的废黜,而司马懿能够篡夺大权,也和曹芳年幼存在一定的关系。

在高平陵之变后,司马懿虽然诛杀了曹爽等人。但是,不管是司马懿还是司马师,都遭到了曹魏势力的激烈抵抗。其中,最为明显的就是淮南三叛了。淮南一叛的发起者是王凌等人,公元251年,司马懿在平定王凌之乱后病逝。

而司马师之所以病逝,和平定淮南二叛存在密切的关系。当初,司马师眼睛上有瘤疾,刚让大夫做完割除手术。淮南二叛中,文钦之子文鸯带兵袭营,司马师受惊过度致使眼睛震出眼眶。为安定将士之心,他蒙住被子强忍住疼痛,属下都不知道他的伤情。疾笃时,让司马昭统帅诸军。正元二年闰正月二十八日(255年3月23日)司马师痛死于许昌,终年四十八岁。

在此背景下,为了确保家族地位的稳固,司马师让自己的弟弟司马昭来继承家业。对此,在笔者看来,司马师去世的情况和孙策比较相似,也即都是比较突然的情况。所以,这自然对继承人的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另一方面,相对于年幼的司马攸,司马昭早年就跟随司马懿抵挡蜀汉丞相诸葛亮的北伐,多有战功。自公元249年开始,司马昭更是直接参加了高平陵之变等曹魏内部的斗争。由此,对于能力不俗、经验丰富的司马昭,无疑是最适合继承司马师权力的人选。

在司马师去世后,司马昭果然没有让司马家族失望,不仅进一步稳固了司马家族的权力和地位,还派遣钟会邓艾等人率军消灭了蜀汉,为司马炎取代曹魏,建立西晋奠定了良好的基础。更为关键的是,司马攸本来就是司马昭的亲生儿子,传位给司马昭后,司马师自然不用担心司马攸的待遇。换而言之,司马师就算传位给司马攸,结果也是司马昭代为执掌大权。

此外,西晋建立后,司马攸和兄长司马炎册封为齐王,历任骠骑将军、司空、开府仪同三司等要职,所任颇有建树。晋武帝在位后期,朝廷内外要求司马攸继位的呼声高涨,大臣荀勖、冯紞趁机进谗将其排挤出朝。司马攸知道后很不高兴,又知道要他回封国是荀勖等人的主意,因而愤恨发病。因为无法留在都城,司马攸抱病辞行。太康四年(283年),司马攸呕血而亡,年仅三十六岁。

更多文章

  • 在司马懿死后,为何不将大权交给司马昭而交给了司马师呢?

    历史解密编辑:清川知行标签:司马懿,司马昭,司马师,魏国,曹操

    在三国的历史上,老曹、老刘家以及老孙家斗得不可开交,但万万没有想到本来是三人斗地主,最后竟然司马家横插一脚,变成了四人打麻将,还直接被司马家给截胡了,老曹家完全就是给司马家做了嫁衣。后来,司马懿死后,为何将权力交给了司马师,而并非我们熟知的司马昭呢?今天,我们就一起来一探究竟。历史上魏国第四位皇帝曹

  • 司马师临终前,为何将权力交给司马昭,而不是自己的儿子呢?

    历史解密编辑:鉴史官标签:司马师,司马昭,司马炎,司马懿,孙策,曹魏

    司马师(208年~255年3月23日),字子元,河内温县(今河南省温县)人。三国时期曹魏权臣,西晋王朝的奠基人之一,晋宣帝司马懿与宣穆皇后张春华的长子,晋文帝司马昭的同母兄,晋武帝司马炎的伯父。根据《晋书》等史料的记载,司马师沉着坚强,雄才大略,早年与夏侯玄、何晏齐名。高平陵之变后,司马师晋升为卫将

  • 没有什么存在感的司马师,却是司马氏篡夺曹魏政权的重要人物

    历史解密编辑:琳子乐园标签:司马师,司马氏,曹魏,司马昭,司马懿,曹爽

    司马懿、司马师、司马昭两代三人的努力,终于篡夺了曹魏的政权,将曹氏改成了司马氏。司马昭的儿子司马炎顺利地取代曹魏开创西晋,就像曹丕代汉一样,时机非常成熟。在司马懿、司马师、司马昭三个人当中,司马懿在''高平陵之变''中消灭曹爽控制朝政,是司马氏篡权的开始;司马昭杀死比较刚烈的曹髦,扶立曹奂为傀儡,又

  • 司马昭为何没有和司马师抢夺权力?换成是你,也没有必要争抢

    历史解密编辑:年华名人汇标签:司马昭,司马师,司马懿,曹爽

    在皇权面前,很多人都会失去理智,变得心狠手辣,历史上手足相残的事情特别多,在面对皇权的巨大诱惑时,有几个人能够保持初心呢?在篡位这条路上,司马家族绝对是历史上的一个典型,不管是司马懿的忍辱负重,还是司马师和司马昭的心狠手辣,都是后世无法忘记的。深入了解司马家族篡位的过程后,我们会发现一个比较特殊的现

  • 华阴杨修墓:矗立在魏长城遗址上

    历史解密编辑:俊小伙呦标签:曹操,袁术,华阴杨修墓,魏长城遗址

    在华阴市的长涧河西岸,有一段战国时期的魏长城遗址,南起华山脚下的朝元洞,北达渭河南岸,南北长六公里。这段长城经过河湾村的南侧时,遗址上竖立着一块石碑,写着“汉主簿杨修之墓”——最近,在渭南市博物馆领导的带领之下,我们对华阴市河湾村的魏长城遗址进行考古勘探。8月15日下午,结束当天工作,准备返回之际,

  • 解析历史问题:“杨修之死”的真相

    历史解密编辑:议史纪标签:刘备,丞相,曹植,大军,三国,诸葛亮,杨修之死,曹操手下

    熟悉《三国演义》的人基本都会发现这样一个现象.那就是其中的名人、英雄虽然生前风光无限,立下许多不世功勋,但是大多数却以一种悲壮的方式含恨而终。著名的像诸葛亮,数次率军北伐但是都无功而返,最后一次北伐仍以失败告终,最后在五丈原向天祈命,却被魏延意外打断,最后抱憾而终。每每读此,不免让人扼腕叹息。但是有

  • 三国人物杨修之死,给职场上的人们带来了许多启示

    历史解密编辑:史学远征团标签:杨修,曹操,曹植,曹丕,曹彰,曹冲,东汉末年,三国人物,史说三国

    中国有句古话叫做“言多必失”,相信大家在生活当中都有这种感触,在职场当中话多的人难免会引火上身,损害自己的利益,甚至会引发和他人之间的矛盾,进而影响自己的前程。其实,在古代更是如此,稍有不慎便可能会招致杀身之祸,“枪打出头鸟”也同样是这个道理,在工作当中那些喜欢出风头的人往往会落得树大招风,寥寥收场

  • 曹操为什么斩杨修

    历史解密编辑:娱塘闲话标签:曹操,杨修,刘备,小乔,大乔,汉朝,曹魏,三国演义

    传说中被曹操收纳后宫的大乔,小乔。小乔之美,英雄无数折弯腰。三国演义,没有完本,后续也不清楚,许多人物结局扑朔迷离。但有一个人物,就是曹操身边的谋士杨修,一直辅佐曹操,打了不少胜仗,制定许多平定天下的谋计规划,才华横溢,能力非凡超越了曹操,曹操想什么,想干什么,杨修均知,但是最后却被曹操斩了。读明白

  • 曹操处死杨修,却为何放过造成重大恶果的蒋干?

    历史解密编辑:殷殷爱音乐标签:杨修,蒋干,周瑜,庞统,三国,曹魏,赤壁之战,曹操手下

    蒋干和杨修都是《三国演义》中不甚起眼的小人物,他们均为曹操帐下的普通谋士,大约都担任着主簿一类的中下等职务。曹操阵营里谋士如云,和郭嘉、荀彧、荀攸等谋士们不同,这两个人一直都是不显山不露水,算不得出类拔萃。两人不同的是,在赤壁之战中,蒋干稀里糊涂地两次将曹操带到了阴沟里,直接导致曹操兵败赤壁,但他自

  • 曹操杀掉杨修后,见到杨修父亲,被对方一句话问得无地自容

    历史解密编辑:伯爵灬焦点标签:曹操,杨修,刘彻,杨彪,魏王,汉朝,三国,曹魏

    前言《三国演义》,想必很多人都看过,对曹操、诸葛亮、刘备等人物也是耳熟能详。其中自古以来,关于曹操的争议则比较多,有人认为他是奸臣,挟持汉帝,拥兵自重,不称帝仅仅是因为要留给儿子做;也有人认为他是忠臣,平定乱世,却被儿子毁了名声。然而,不管评价怎么样,不可否认的是,曹操必然称得上为“一代枭雄”。曹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