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为什么诸葛亮策反孟达的时候,没有直接带领大军去接应孟达?

为什么诸葛亮策反孟达的时候,没有直接带领大军去接应孟达?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生活磁场 访问量:1886 更新时间:2024/2/29 22:01:09

在《三国演义》中。诸葛亮是不可能派兵是接应孟达的,因为孟达与诸葛亮是通过书信来往的。也就是说,孟达只是在信上说要叛魏归蜀,但他是真叛变还是假叛变,诸葛亮还无法100%确定。如果司马懿安排孟达假叛变,以此引诱诸葛亮出来。那么,诸葛亮一过来就会被歼灭,所以,诸葛亮不会做这种傻事的。

曹丕那里,他得到了赏识。曹丕不但任命他为散骑常侍、建武将军,封平阳亭侯。还把房陵、上庸、西城三郡合并为新城郡,让孟达担任新城太守。在曹丕一朝,虽然有刘晔、司马懿等人进谏曹丕,说孟达不可靠,但是曹丕都是不听。等到曹丕死后,曹睿继位。孟达在朝廷里的好友也一一谢世,使得他心怀疑惧。在这个时候,诸葛亮向他伸来了引诱之手。孟达利用他的属地和蜀吴相邻的优势,和蜀吴都眉来眼去,想要为了将来以防万一做准备。

诸葛亮若是真要增援孟达,其实在汉中的诸葛亮早就可以行动了,实际上诸葛亮对于孟达能否成功并没有太放在心上。作为曾经蜀汉叛将的孟达,诸葛亮对于孟达是否真心归降心里还是没有底的,以谨慎著称的诸葛亮显然是不会派主力大军去冒这个风险的。而且诸葛亮及之后姜维的北伐路线,都不是向东攻击孟达所在的魏兴和上庸郡方向,而是向北攻魏国的陇右各郡。与孟达造反同时,蜀汉大军此时已经向北开进开始了第一次北伐战争,因此在这个时候蜀汉军队也不不可能抽出力量过来支援孟达。

当时诸葛亮军在祁山,距孟达所在的上庸远隔千里,一动,魏军便知道,如何去救援?孟达即无谋,又粗心大意,又不听诸葛亮的警告,又不得将士心。手下将士都反他。将其反意报于司马懿。司马懿尅日擒斩之。到这时候,诸葛亮纵是神人,也无法救孟达了。

更多文章

  • 古代名人智慧:司马懿兵贵神速破孟达

    历史解密编辑:闲读与苦读标签:司马懿,孟达,平定,宛城

    时光不会辜负读书的你——魏明帝太和元年,魏国新城太守孟达密谋反曹。当他得到孙吴、刘蜀的暗中支持后,便在新城(今湖北房县)举起了义旗。消息马上传到驻守在宛城(今河南南阳)的曹军元帅司马懿那里。司马懿一听,左右为难。因为按一般程序,举行重大军事行动要获得朝廷的批准,自己应请示报告,得到皇帝诏书才可对孟达

  • 三国时期,名将孟达轻松斩杀徐晃,孟达的军事能力比徐晃高吗?

    历史解密编辑:仙王的日常标签:孟达,蜀汉,刘备,关羽,曹魏,刘封,古装剧,军事法,军事制度,徐晃(外交官),三国(电视剧)

    我们在生活中见到的公鸡掐架,都是先拉开架势,在瞪眼抖冠,再跳起来掐对方。而一提到古代的战争,很多人脑海中都会浮现这一画面:在城外荒野,两军分列两边,双方主将站在各自军阵之前。双方先是交替叫阵,气势汹汹,很有洪水猛兽的味道。而后,便扬鞭策马,兵刃向前,一决胜负。这种充满画面感的场景其实更多地存在于影视

  • 马谡死得冤枉,前有诸葛亮,后有孟达坑他

    历史解密编辑:历史有料吧标签:诸葛亮,孟达,马谡,司马懿,魏国,魏延

    大家都知道一个关于三国时候的名句,诸葛亮挥泪斩马谡,为什么诸葛亮要斩马谡,因为马谡丢失了伐魏的重要咽喉要地街亭。那么为何又要挥泪呢?因为诸葛亮跟马谡的关系,可以说是像父像师,像子像徒弟。诸葛亮心里很是不忍心,很不情愿杀马谡,可由于军令状等其他诸多因数,不得不杀马谡。那么为何秀才又说马谡死的冤枉,被诸

  • 孟达和黄权都是降将,为何投降曹魏时,黄权的待遇高于孟达呢?

    历史解密编辑:八卦爱豆秀标签:黄权,孟达,曹魏,蜀汉,刘备,刘璋,曹操,三国,汉朝,五虎上将

    三国时期是中国古代史中较为混乱的一个时期,也是一个英雄辈出的时期。这段历史在《三国演义》这部小说当中更是变得精彩纷呈。因为三国时期诸侯割据,战争不断,所以涌现出了大量的优秀将领。但是因为诸侯之间纷争不断,有人兴起就有人覆灭,大浪淘沙之下,这些武将们的命运也跟随着他们的主公们起伏不定。有战争就有输赢,

  • 诸葛亮为何非要致孟达于死地不可

    历史解密编辑:星空冬雪标签:诸葛亮,孟达,刘备,法正,李严,曹操

    魏文帝黄初元年(公元220年),刘备所属上庸守将孟达绝刘降曹,致使东三郡为曹魏所占,孟达以新城太守之职坐镇曹魏西南边陲数年。魏明帝太和元年(公元227年),孟达欲叛魏归蜀,于次年初为司马懿所破。加之此前孟达曾背刘璋而归刘备,因此在史书上留下了“反覆”之名,后人多认定其最终败亡实属咎由自取。笔者以为,

  • 慷慨的大富人施孟达

    历史解密编辑:文诩历史标签:祠堂,永康,万历,寺庙,乞丐,施孟达

    慷慨的大富人施孟达,一生建九桥十寺公元1955年的一天,浙江永康城内仁政桥工地上,参加拆桥重建工程建设的工人,在挖桥墩时意外发现一块石碑,上面刻着“万历乙未施孟达造”八个大字,引起了世人的关注。施孟达是谁呢?他为何将刻有自己名字的石碑砌尽桥墩呢?在浙江永康的云路村,流传着这样一个关于施孟达的故事。4

  • 反复无常的孟达和孟达转变阵营的原因

    历史解密编辑:毛迪说教育标签:孟达,刘备,蜀汉,诸葛亮,关羽,法正

    在广义上的三国时期,虽然也崇尚“忠臣不事二主”的风气,但更多的是人才在各个军阀之间的流动的现象。这种转变阵营的行为在当时虽然不是什么值得夸赞的事情,但也非十恶不赦,甚至还会得到新旧两个主公的认同。比如刘备阵营中的黄权。不过有一种人的转变阵营的行为是令人不齿的,这些人转变阵营并非出于极端的情况下,而且

  • 魏将孟达造反投蜀,司马懿获悉军情,连夜奔向孟达新城,擒斩孟达

    历史解密编辑:还文楼主标签:孟达,大军,曹丕,刘备,魏将,三国,汉朝,司马懿,诸葛亮,曹操手下

    孔明打败曹真的大军后,镇守永安宫李严令子李丰来见,告诉孔明昔日蜀将孟达降魏,乃不得已,曹丕对其甚好,曹睿主政,朝中多人嫉妒,孟达日夜不安,现差心腹见家父,教代禀丞相,今在新城,听知丞相伐魏,欲起大军,举事取洛阳。丞相取长安,两京可成。孔明非常高兴。忽军情报称,魏主驾幸长安,司马懿复职,加封平西都督。

  • 三国:从刘备对孟达的态度,谈刘封、孟达拒绝相助关羽北伐的原因

    历史解密编辑:历史有料吧标签:刘备,刘封,关羽,孟达,法正

    东汉建安二十四年(公元219年)秋,关羽起兵北伐,自江陵出兵攻襄阳、樊城。在围攻襄、樊期间,也就是当年的七月末到十月末这段时间里,关羽曾多次要求在东三郡(西城、上庸、房陵)镇守的刘封、孟达出兵相助。但关羽的要求被刘封、孟达拒绝,《三国志·刘封传》中记载:自关羽围樊城、襄阳,连呼封、达,令发兵自助。封

  • 三国名将孟达一战斩杀徐晃,足见英雄了得,孟达的最终结局如何?

    历史解密编辑:李三脚标签:徐晃,孟达,蜀汉,诸葛亮,张郃,张辽

    孟达不是名将,徐晃才是。徐晃和张辽、乐进、于禁、张郃在《三国志》里面合为一传,并有评论:“时之良将,五子为先。”因此,人们称这五人为“五子良将”。另外,蜀汉集团中的关羽、张飞、马超、黄忠、赵云在《三国志》里面也合为一传,是为“蜀汉五虎将”,与之遥相对应。平心而论,“蜀汉五虎将”的武勇有余,但用兵谋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