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韩信被诛后,萧何如何处理他的儿子?偷偷送给赵佗,在南越改姓韦

韩信被诛后,萧何如何处理他的儿子?偷偷送给赵佗,在南越改姓韦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纯度茶生活 访问量:4714 更新时间:2024/1/16 23:40:30

韩信作为帮助刘邦夺取天下的大将军,被称为汉初三杰之一。他在军事上基本上没有对手,可惜最终还是死在了吕后的手里。那么韩信死后,他的子孙后代有没有活下来呢?

根据《史记》记载,韩信满门被杀,没有子孙活下来。 很可惜的是,从《史记》的记载上来看,韩信的后人应该都被杀光了。当初刘邦平定了天下,功高盖主的韩信被封为了齐王,后来被改封为楚王。 刘邦为了饶韩信一命,以谴责的方式,将韩信降为淮阴侯。可是韩信是政治上的白痴,他哪里懂刘邦的意思,甚至对刘邦心生怨怼。 刘邦舍不得杀韩信,不代表其他人舍不得。当时韩信偷偷的准备着谋反的事情,吕后觉得不对劲,就和萧何联合在了一起,把韩信骗到了宫中,用乱棍给活活打死了。

吕后欲召,恐其党不就,乃与萧相国谋,诈令人从上所来,言豨已得死,列侯群臣皆贺。相国绐信曰:“虽疾,彊入贺。”信入,吕后使武士缚信,斩之长乐锺室。信方斩,曰:“吾悔不用蒯通之计,乃为兒女子所诈,岂非天哉!”遂夷信三族。---《史记》 韩信死了以后,吕后为了斩草除根,居然把韩信三族都给灭了。这三族里面,当然包括了韩信的子孙后代。 也就是说,韩信被杀以后,他全家都被吕后斩草除根了。那么韩信就没有后代流传下来,实在是比较可惜的一件事。 韩信的出身,我们不得而知,韩信的子孙后代,我们又找不到下落。在历史的烟尘中,韩信就好像是上天派下来办一件大事,办完事情就被上天给收走了一样。

根据广西京兆堂《韦氏族谱》来看,韩信还真的有后人活在世上。 这是一份比较令人吃惊的爆料,从《史记》上简短的描述来说,其实我们可以认定韩信全族被灭,后人自然也无法逃脱。但是京兆堂《韦氏族谱》中却记载了另外一个版本。 当初韩信的儿子被韩信的门客萧美给藏匿了起来,门客知道萧何跟韩信的关系不错,韩信被杀完全是吕后一手主导的。 何惊呼:信尚有后乎?中国不可居矣!急逃,南越赵佗必能保此儿。何乃修书遣客携韩信公幼子至南越暗曰: 此淮阴侯幼子,公善视之,以延淮阴宗祠。赵佗素仰韩信公威名,重萧何之情义,同意抚养韩信公幼子,因取韩字右边为韦姓!---《韦氏族谱》 门客萧美前去跟萧何攀谈了一番,萧何一提到韩信的死,就泪流满面,觉得这是天底下最大的冤案,这个时候,门客萧美才认定了萧何跟韩信关系是不错的。

所以门客萧美就将韩信幼子尚在的事情告诉了萧何,萧何大惊失色,认为汉朝已经容不下韩信的儿子了,所以就把韩信的儿子送到了南越国,他认为南越国王赵佗,肯定可以保住韩信的儿子。 所以萧何便吩咐蒯彻、萧美将韩信的小儿子送到了赵佗那边去,并且给赵佗写了一封信。赵佗得知以后,便收留了韩信的小儿子。 为了保证韩信的血脉不断,他们家取韩字的一半韦作为自己的姓氏,自此在广东、广西一带繁衍生息。 韦滢就是韩信的小儿子,他长大以后,文武双全,在19岁的时候,被赵佗分封到了滨海地区,此后世代都是这里的首领。

京兆堂《韦氏族谱》的真实性有没有佐证呢? 这份族谱里的记载,无疑给韩信后人的命运,打上了一个大大的问号,因为谁也不知道这份族谱上的记载是不是真的。 要分辨这份族谱的真实性,其实只需要搞清楚几个问题。 第一、有没有证据证明韩信的门客曾经藏匿过韩信的小儿子?目前还没有。第二、萧何给赵佗写的信,有没有在其他方面得到佐证?虽然没有直接看到萧何的信件记录,但是韩信刚被杀,萧何家就被刘邦派500甲士给围起来了,可见犯了大错,这从侧面可以佐证萧何极有可能在韩信的事件上动了手脚。第三、蒯彻和萧美带韩信幼子前往岭南。宋朝挖水井的时候,发现一个古碑,上面写着一句谜语诗:汉代功臣铭,隐在秦城井。这或许是印证之一。第四、韩姓改为韦姓。这方面的记录那就比较多了,在岭南当地,很多韦氏家族的族谱中,都有将韩姓改称韦姓的记录。第五、子孙后代是否为土官。岭南地区韦氏在当地世袭土官,是有明确记录的。而且他们留下的碑文里,也有自称自己是韩信后代的记录。通过这几方面的探讨,我们会发现,这份《韦氏族谱》所记录的故事,真实性虽然没有得到确凿认定,但是也有了一定的佐证。只等后人继续寻找新的证据来证明或者推翻它了。

总结:韩信死的的确愿望,没个后代说不过去。 说实话,没有韩信的话,刘邦压根就夺取不了天下,首先项羽这一关他就过不去。因为项羽军事能力太强,世上能对付项羽的,只有韩信。 当初蒯通劝说韩信自立的时候,韩信却表示刘邦对他有恩情,他不能背叛刘邦。正是因为这种恩情作祟,使得韩信错失了夺取天下自立的机会。 由此可见,刘邦要感激韩信,大汉朝的建立也多亏了韩信。可就是这么一位功勋卓著的大功臣,最后却被吕后设计杀害。的确非常让人头疼。 为此韩信没有留下个后代,确实有点说不过去了。所以我们姑且还是相信《韦氏族谱》的记载吧,好歹让这样的英雄,给后世留下一点念想。 参考资料: 《史记》 本文为一点号作者原创,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标签: 韩信萧何赵佗刘邦吕雉

更多文章

  • 石家庄市赵佗公园牵手明珠志愿服务队:共建共管 打造城市名片

    历史解密编辑:河北日报标签:明珠,石家庄市,城市名片,赵佗公园,志愿服务队

    河北日报客户端坐落在石家庄市区西北部的赵佗公园,有了新“伙伴”。3月24日上午,公园管理处与河北明珠志愿服务队牵手合作的“赵佗纪念馆共建服务站”正式设立,明珠志愿服务队的600多名志愿者,未来将定期到这里提供共建共管服务。赵佗是石家庄市历史上一位杰出的人物,秦末大乱时,他在岭南建立南越国,实施“和辑

  • 秦国大将赵佗,历史上第一个管辖香港的人,

    历史解密编辑:剥古通今标签:赵佗,嬴政,秦国,平定,刘邦

    香港回归祖国已经25年,香港自古就是我国的领土,我们历史上最早经营和管理香港的人是秦国的大将赵佗。秦始皇统一六国之后,开始着手平定岭南地区的百越地区。前219年,秦始皇派屠睢为主将、赵佗为副将率领50万大军平定岭南,屠睢死后。秦始皇重新任命任嚣为主将,并和赵佗一起率领大军经过四年努力,于前214年完

  • 赵佗墓地有两件跽坐石人,雕工粗糙,为何专家却说它们是珍贵文物

    历史解密编辑:灰脸娱乐说标签:赵佗,石刻,石人,刘彻,墓地,石雕,秦朝,春秋战国

    作为中国历史上唯一的一位百岁皇帝,赵佗的一生颇为传奇,在他家族墓地上有两件奇怪的石头人,据传这是华夏最古老的石雕,专家分析后发现,它们还隐藏着关于石刻的秘密,究竟是什么秘密呢?接下来让我为您揭秘:(本文所有图片,全部来自网络,感谢原作者,如侵犯您的权利,请联系本号作者删除。图片与内容无关,请勿对号入

  • 秦朝末年,南越王赵佗一去不复返算是对大秦帝国的背叛吗?

    历史解密编辑:东北老刘标签:赵佗,秦朝,蒙恬,刘邦,嬴政,南越,前秦,秦二世,大秦帝国,春秋战国

    其实我认为这算不上背叛,只能说是赵佗在一种规则奔溃时做出的一种新的选择,就像当初赵高和李斯篡改了秦始皇的遗诏,要求扶苏自尽。蒙恬虽然怀疑,但是却没有证据,最后遭到赵高的诬陷,被胡亥所杀。但你看当时蒙恬做的选择就非常有意思,他没有做任何反抗,接受了这个结果。理由是什么呢?人家说了一段遗言,这段遗言后来

  • 汉初风云:周勃辞职为避祸,赵佗称帝占南方

    历史解密编辑:慢聊的历史标签:周勃,赵佗,刘恒,三毛,吕雉,高祖

    汉初风云:周勃辞职为避祸,赵佗称帝占南方话说汉文帝励精图治,发政施仁,赈穷民,养耆老,派遣都吏巡行天下,察视郡县守令,甄别好坏,奏定黜陟。又令郡国不得进献珍物。故海内大定,远近翕然。于是加赏前时随驾诸臣,封宋昌为壮武侯,张武等六人为九卿,另封淮南王舅赵兼为周阳侯,齐王舅驷钧为靖郭侯,故常山丞相蔡兼为

  • 神秘的赵佗陵墓:人人皆知它藏身广州闹市,至今却无人找到

    历史解密编辑:三煎客标签:赵佗,嬴政,任嚣,陵墓

    常回家看看投稿人们都说生不带来,死不带去,可是古代的王公贵族们偏偏"事死如事生",在自己的墓穴里放入大量奇珍异宝作为陪葬品,招引无数盗墓者的惦记。然而有的君王为了防止这种惊扰,设置了很多防盗措施,墓内常常机关重重。但"十墓九盗",作为一种职业,只要确定了墓穴位置,盗墓者就没有不下手的道理。但也有那不

  • 南越王赵佗最害怕的人,一见到他就认怂,此人还不是秦始皇

    历史解密编辑:体验娱乐说标签:赵佗,嬴政,刘邦,南越王,任嚣,陆贾

    赵佗(约公元前240年-公元前137年),恒山郡真定县(今中国河北正定县)人,原为秦朝将领,与任嚣南下攻打百越。秦末大乱时,赵佗割据岭南,建立南越国。赵佗是南越国第一代王和皇帝,公元前203年至前137年在位,号称"南越武王"或"南越武帝"。在执政期间,由于他一直实行"和辑百越"的政策,促进了汉越民

  • 秦始皇命赵佗征服百越,百越投降后,500多万百越人去哪了?

    历史解密编辑:原始人侃历史标签:嬴政,赵佗,吴越国

    曾经的百越其实基本都来自春秋时期崛起的越国,尤其在勾践时代,他们被称为最后的霸主。不过风水轮流转,越国在勾践之后的六七代后,逐渐没落,并开始分崩离析。大约公元前373年,楚威王彻底灭亡越国,立国165年的越国走下了历史舞台。越国的后裔们,被称为百越,最有名的要数赵佗建立的南越国了,其他的包括扬越、西

  • 神秘的赵佗陵墓:世人皆知它藏身广州闹市,但至今却无人找到

    历史解密编辑:良辰奈何美景标签:赵佗,陵墓,刘邦,吕雉

    我国历史上的封建王朝,有人传承几百年,有些短命的可能就几十年,小小的政权范围,仿佛君主就是一个人过了把帝王瘾,没有在中国历史的大统一上掀起过什么波澜。后人熟知的朝代,大多都是在中原地区及周围建立过政权的。比如有个南越国,存在共计九十三年,历经五任君主。这个小国成立之前,那一片地区不属于任何政权的统治

  • 拥兵几十万,赵佗为什么不支援秦二世,眼看着秦朝被灭?

    历史解密编辑:乐享盖生活标签:赵佗,秦二世,任嚣,秦朝,匈奴,嬴政

    赵佗回援咸阳本应该是分内之事,但和辑百越才是他的使命!而且军人以服从命令为天职,他接到的直接命令是镇守百越,就算没这个命令,贸然回援咸阳也是下策!为什么这么说?往下看~首先澄清一点,有些赵佗拥兵50万的说法是不准确的。秦第一次南征百越是任嚣带队,以失败告终。第二次是屠睢和赵佗一起,那时是号称50万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