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年项羽如果渡过乌江,他能否东山再起?这个问题,从汉朝一直讨论到了现在,争论不休。北宋的王安石认为,项羽即便渡过了乌江,他也不可能东山再起了。唐朝的杜牧认为,胜败乃兵家常事,东山再起也不是没有可能。但其实啊,从项羽拔剑自刎这个动作就已经能看出他内心的真实想法了,那就是大势已去,不可能逆风翻盘了。
项羽为什么会输给刘邦?为什么说他即便渡过了乌江,也不可能东山再起了?这里面有三个方面的原因,第一,项羽任人唯亲,不懂得使用人才。我们来数一下,从项羽身边一共流失了多少人才。首先是韩信,秦末大乱之后,韩信首先投奔的是项梁,项羽的楚军参加了东阿之战、定陶之战,项梁死后,韩信归属到项羽的麾下,担任了郎中,相当于是警卫员。韩信是熟读兵书、雄才大略的人,但是自从参军之后呀,一直是个大头兵,一肚子的本事没地方施展,现在当警卫员,有机会接触领导了,就趁机给项羽提出了很多的军事建议,但是项羽根本就没有当回事儿,一个淮阴穷鬼能提出什么好的建议?
眼瞅着发展空间受限,韩信就有了跳槽的想法,鸿门宴之后,他就以火箭般的速度迅速被提拔为集团,其实是陈平。陈平这个人呀,是个天生的阴谋家,高级特工,策反、收买、监视、搞情报,那都是一流的。刘邦反攻三秦后,迅速攻破了项羽在黄河两岸布置下的四道防线,此时项羽正忙着收拾齐国,没有精力去管刘邦,就派陈平去救援。陈平过去以后,施展自己的特长,策反了殷王司马昂,兵不血刃的解决了黄河北岸的问题,没想到陈平前刚走,司马昂后就反悔了,再次投靠刘邦。项羽很生气,陈平多狡猾呀,不等项羽问罪,直接脚底抹油溜了,也投奔了刘邦。再次是英布,英布和彭越、韩信三人一起被称为灭楚三杰,但其实很长一段时间,他都是项羽的盟友和手下大将。
巨鹿之战的时候,是英布带人先行渡过黄河,切断了王离军团的后勤补给,项羽才敢破釜沉舟。彭城大战的时候,英布没有出兵救援,导致项羽怀恨在心。正是担心遭到项羽的报复,英布才接受了刘邦的策反,正式加盟刘邦集团。这三个人呀,随便拎出来一个,那都是年薪千万级的高级人才,很可惜都被项羽给逼走了。第二,项羽太小家子气,不舍得给钱给股份。史书上记载,项羽在决定给手下人封赏的时候,总是犹犹豫豫的,刻好的印章攥在手里,始终也舍不得发下去,最后把印章都给磨烂了,这打工人图的是什么?无非是。
升职加薪,职业经理人图的是什么?无非是入点小股,有个归属感。可惜呀,项羽始终都没有领悟当老板的诀窍。项羽为什么带着8000子弟兵起家,就能打下整个秦帝国,无非是赶上了好的风口,天下苦秦久矣,秦朝灭亡后,这个风口呀就没有了,项羽跌下神坛那也是早晚的事儿。第三,项羽独断专行,早已失去人心,坑杀20万秦军将士,放火烧毁整个咸阳城,屠戮秦国王室后人,让他失去了秦国的人心,破坏怀王之约,按照自己的喜好进行分封,硬生生的把原来的七国给拆分成了19个诸侯国,让他失去了诸侯的人心,擅自杀害义帝楚怀王,以霸王的身份发号施令,破坏了千年以来的游戏规则,让他失去了天下的人心,别看项羽号称西楚霸王,威风凛凛,但其实呀,大家都是口服心不服,别的不说,就说分封的时候,他把最好的土地全部都化到自己的势力范围内,大部分人只是敢怒不敢言罢了。到了乌江边上的时候,项羽其实已经把这些问题啊都给想明白了,所以即便是乌江亭长已经准备好了船,他也不肯坐船离开,因为他知道老天爷已经不会给他再来一次的机会了,人心归汉已经是不可逆转的潮流了。那么还有一个问题,即便是项羽不能东山再起,他也可以渡过乌江隐姓埋名的生活,为什么非要自刎呢?因为他是楚国从春秋以来贵族阶,信奉的是宁可欲碎不可瓦全,翻开左端看,动不动就拔剑刎,以死殉捷的人皆是。
如果换成是刘邦被逼到了吴江边上,不用问,他早就坐船开溜了。这就是性格决定命运,项羽这个人呀,其实就是个大男孩,身上的孩子气太重,做事全靠心情,打大全靠勇猛。他是一个天生的破坏者,但绝不是一个合格的领导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