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项羽自刎也不肯过乌江,并不是因为蠢,他的结局必然是失败

项羽自刎也不肯过乌江,并不是因为蠢,他的结局必然是失败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老张聊史 访问量:2030 更新时间:2024/1/25 3:27:32

项羽的志向不小,否则也不会说出这么多人想都不敢想的话,还想把秦始皇取而代之,个人能力也不差,论指挥才能也不差,刘邦仅赢了定天下的最后一场战斗,之前一直在被项羽追着打。项羽失败的原因之一妇人之仁,他每次击退刘邦大军就没有继续追击,也没有继续扩大战果,项羽想着刘邦毕竟是自己兄弟,天下打下来本来就是要给他一块的,他好好的守着那块地也就算了,他没有想到刘邦志在天下,也没想到跟拜把子兄弟同室操戈。

原因之二疑心重,不敢封地赏赐和加官晋爵是不信任他手下部将 ,他信任的也就龙且季布、钟离昧、虞子期这四个人,其他人大多是降将。他江东带出来的亲兵不多,且不是人人都有指挥才能,所以导致他手下将领都是降将,他放不下心不敢给他们封赏,怕他们拥兵自重。他后期失败的主要原因是大多数将领叛变,使他四面楚歌孤立无援。他对贵族有一种偏见,就是夺天下是贵族的事情,你老百姓或者官员不配,也没那个能力夺,这种偏见也是他失败的原因。

说说他的自刎乌江,很多人认为这是不可取的甚至认为有卷土重来的机会,自刎是他想保护自己作为一个贵族和霸王的尊严。还有一个原因就是虞姬自刎,虞姬自刎间接的告诉他,虞姬认为项羽已经彻彻底底输了她也绝望了,这导致项羽也认为他已经输了,他没脸回江东,作为一个男人他觉得没有保护好自己爱的那个人,他心里本身就很难受,这就导致他认为自刎是最好的结局了,死前还让刘邦军队的老乡和朋友抢自己的尸体,他一辈子在为别人着想没有想过别人在想什么,他以为小恩小惠别人就会对他感恩戴德。

至于卷土重来可能性并不大 ,刘邦拿下天下四分之三,项羽退回江东,要以江东弹丸之地对抗全国,下场参考三国时期吴国对抗晋国,不是说他肯定赢不了,可能性太小了。第一要熬死铁三角(萧何张良韩信),第二要在江东找出江东版的萧何张良,为什么不要韩信呢,项羽本身就是一个很好的将领,他也不觉得他会需要江东版韩信。

韩信一个人是战胜不了项羽的,还是要三个人配合萧何后勤保障,张良阴谋诡计加策反将领,韩信举兵分割项羽兵力,最终导致项羽四面楚歌。有这样的条件的概率实在太小了,所以退守江东是一次赢的概率很小的赌博,赌注自然是江东父老的性命,项羽这种人会拿江东父老的性命去赌吗?自然是不可能的,所以说自刎是唯一的保存尊严的选择。

项羽这人从性格上来说就不可能过江的,他从出道的时候就顺风顺水,几无败绩,最辉煌的时候心态就和关羽水淹七军之后的心态差不多,看谁都是插标卖首之辈。垓下之战让刘邦和韩信一仗把自信心打崩了,项羽当时自刎还能留个好名声,真回去了整兵再战他自己心里也知道赢不了刘邦和韩信。

项羽的失败一定是必然的,首先刘邦的野心就是一统天下,而项羽在得到了天下后就再次分封。历史的车轮在滚滚向前,逆流而上者是不会有好的结果的。其次,项羽的家室是楚国救贵族,支持者他打天下的动力是灭秦的仇恨,可当他复仇完成后他只会觉得空虚,那么加下来叫他坚持下去的动力又是什么呢?有人说项羽是仁慈的君王,我更愿意认为他是讲义气的王。说仁慈的认为他在鸿门宴上放走了刘邦,可他坑杀四十万秦军也是事实。综上,项羽没有帝王御人之术,但也算是个可歌可泣的英雄。

更多文章

  • 秦始皇如何说“陕西话”

    历史解密编辑:澎湃新闻标签:嬴政,切韵,汉语,方言,周朝,先秦,陕西话,北方话,秦始皇

    日前,热播电视剧《三体》出现了说陕西话的秦始皇和秦国军士,引起了大众的兴趣和议论。近年来,为了展现当地风采,越来越多的影视剧用上了当地方言。以陕西话来说,稍近的还有《大秦帝国》《白鹿原》等。《三体》中说方言的秦始皇上古汉语相差甚远首先,需要明确的是,语言学上不存在陕西话这个概念。由于受历史、地理、政

  • 南京曾发现楚汉战场遗址,虞姬去向之疑被解开,项羽也许并未自刎

    历史解密编辑:阿乐聊文史标签:虞姬,项羽,刘邦,韩信,萧何

    秦末年间、群雄逐鹿,因为秦二世胡亥暴虐成性并重用宦官赵高,导致天下民不聊生。陈胜吴广发动民间起义,高呼“王侯将相宁有种乎”,一时间无数豪杰纷纷响应,秦末乱世开启。在这其中有一人如同耀眼的阳光,他便是项羽,巨鹿之战力破章邯,被誉为兵家史上第一人。但光芒太盛终会黯淡,兵仙韩信横空出世,大破项羽于夔下,最

  • 虞姬墓在安徽灵璧、定远还是和县?

    历史解密编辑:旧闻故史标签:虞姬,灵璧,项羽,和县,虞姬墓,安徽,定远,定远县,灵璧县,安徽省

    二千多年前,楚汉战争后期,在多次交战之后,项羽最终被围于垓下(今安徽灵璧沱河北岸),形成了四面楚歌的末路局面。演绎出了令人肝肠寸断、家喻户晓的“霸王别姬”历史故事。楚汉战争垓下古战场虞姬,是楚汉之争时期西楚霸王项羽的美人。相传她容颜倾城,才艺并重,舞姿美艳,并有“虞美人”之称。司马迁在《史记·项羽本

  • 灵璧县有一座虞姬墓,可是打开后,人们只是看了一眼便重新掩埋了

    历史解密编辑:雅彝果果标签:项梁,刘邦,秦国,灵璧县,虞姬墓,霸王项羽

    “霸王别姬”是历史上著名的爱情桥段,令后人无不为项羽和虞姬这一对末路鸳鸯而感到伤心落泪。可是您也许并不知道,在安徽省有一座灵璧县,据说此地曾经出土过虞姬墓葬,但当人们看完挖出的虞姬陵墓一眼后,便又将其重新埋葬。这究竟是怎么回事?如果您想知道,就让小编来为您揭秘:(本文所有图片,全部来自网络,感谢原作

  • 如果项羽重用范增会怎样?

    历史解密编辑:北上城南标签:项羽,范增,刘邦,萧何,张良,秦国

    关于项羽之败,古代文人有很多评价,其中最重要的一条是与范增不和,刚愎自用不听范增建议,所以错失了天下,汉末蒋济就曾说过:“项羽若听范增之策,则平步取天下也。”秦朝灭亡之后,项羽实力盖世、威名远播、号令诸侯,走上了人生巅峰,但在随后的楚汉争霸中,项羽却远贤臣、远范增,充满了理想色彩,看不清刘邦的“狡诈

  • 范增论:时机,更重要!

    历史解密编辑:自古文人嘰嘰喳标签:项羽,三毛,刘邦,高帝,范增论,历史故事

    苏轼〔宋代〕在恰当的时机做出正确的选择,才是真正的智者。刘邦这家伙就行,往往在间不容发之际,做出正确判断并立即执行。范与项,死得不冤。汉用陈平计,间疏楚君臣,项羽疑范增与汉有私,稍夺其权。增大怒曰:“天下事大定矣,君王自为之,愿赐骸骨,归卒伍。”未至彭城,疽发背,死。苏子曰:“增之去,善矣。不去,羽

  • 宋代苏轼的《范增论》

    历史解密编辑:热点导读标签:茶,苏轼,刘邦,三毛,宋代,北宋,范增论,弦乐器,霸王项羽,中国传统音乐

    汉用陈平计,间疏楚君臣,项羽疑范增与汉有私,稍夺其权。增大怒曰:“天下事大定矣,君王自为之,愿赐骸骨,归卒伍。”未至彭城,疽发背,死。苏子曰:“增之去,善矣。不去,羽必杀增。独恨其不早尔。”然则当以何事去?增劝羽杀沛公,羽不听,终以此失天下,当于是去耶?曰:“否。增之欲杀沛公,人臣之分也;羽之不杀,

  • 《楚汉之争》之范增的无奈

    历史解密编辑:著字以育人标签:范增,项羽,张良,英布,楚汉之争,汉高祖刘邦

    项庄拔出宝剑上前舞动起来,钟离昧,英布,季布,虞子期纷纷叫起赶来,刘邦正要饮酒突然看到项庄的宝剑向自己刺了过来,他惊慌失措的将酒杯扔下躲到了桌子下边,项庄见此当即便将宝剑刺向了刘邦,只听铛的一声项庄的宝剑被人给挡了回来。项庄抬头看到项伯挡在了刘邦的生前他向众人说道我侄子一人独舞难免有些孤独,我来陪他

  • 《楚汉之争》之范增献计

    历史解密编辑:著字以育人标签:范增,项羽,项梁,陈胜,吴广,楚汉之争,汉高祖刘邦

    项羽将桓楚,英布带回来后便独自一人前去拜见项梁,他听到众人说陈胜逝世的消息不由得心中一惊,范增见此急忙上前说将军可是因为陈胜的事情而忧心吗,项羽说你怎么看出来的,范增说现在天下的事情再也没有比这更为重要的了,项羽说你既然有这眼界自然也有计策教我了,范增说你只要肯听我的鼎定天下也不是什么难事。项羽听范

  • 刘邦送给范增玉斗暗藏杀机,范增挥剑砍碎,堪称是最好的处理办法

    历史解密编辑:历史大解密标签:刘邦,范增,范增玉,项羽,鸿门宴,张良,汉朝

    在中国传统文化中,玉器始终都是美好的代名词,正所谓“君子如玉”。历史研究表明,玉器在社会关系的发展过程中也有重要作用,因为它代表礼制,所以不同的玉器也有不同的含义。比如,鸿门宴中刘邦以玉赠项羽和范增,但项羽收下了,而范增却将其砍碎,这究竟是为何呢?下面,小编就来给您从头揭秘吧。(本文所有图片,全部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