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南京曾发现楚汉战场遗址,虞姬去向之疑被解开,项羽也许并未自刎

南京曾发现楚汉战场遗址,虞姬去向之疑被解开,项羽也许并未自刎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阿乐聊文史 访问量:1235 更新时间:2024/1/1 17:20:49

秦末年间、群雄逐鹿,因为秦二世胡亥暴虐成性并重用宦官赵高,导致天下民不聊生。陈胜吴广发动民间起义,高呼“王侯将相宁有种乎”,一时间无数豪杰纷纷响应,秦末乱世开

在这其中有一人如同耀眼的阳光,他便是项羽,巨鹿之战力破章邯,被誉为兵家史上第一人。但光芒太盛终会黯淡,兵仙韩信横空出世,大破项羽于夔下,最后自刎于乌江。

他给后世留下了“既生羽,何生信”地感叹,这一战也让项羽失去了全部,他的兵马、他的亲信和他的爱人—虞姬。不过,项羽是否真的乌江自刎,爱人虞姬的去向又在何处?

随着时间的推移又有人提出了质疑,好似这一切都成了未解之谜一般,在南京曾发现的楚汉争霸遗址,似乎是最好的证明。今天,咱们就来聊一聊这其中的故事。

霸王垓下兵败

秦末年间陈胜吴广揭竿而起,天下豪杰纷纷响应,在起义军之中有两股势力优势巨大,一位是斩白蛇起义的刘邦,一位是带领江东子弟反秦的项羽。

不过,当时的刘邦并不能和项羽并称,“羽之神勇,天下无双”。巨鹿之战中,项羽破釜沉舟大破秦军主力,成就了历史上最声名显赫的以少胜多之战,此战役也被后世人争相效仿。

巨鹿之战打响时,刘邦则趁机率领一支部队进攻咸阳,并接受了秦王子婴的投降。本来多方约定先入咸阳者为王,但项羽岂是甘居人后之辈,一场鸿门宴差点将刘邦斩杀。

但因为项羽骄傲自满的性格,放了刘邦一马,为后来项羽兵败埋下了深深地伏笔。鸿门宴结束后项羽分封诸王,他将刘邦分于巴蜀、封为汉王。

巴蜀之地向来贫瘠,大山之中更是兵马难行,不过刘邦此人向来心机深沉,面对巴蜀积弱的景象不仅没有反抗,反而是派遣萧何安抚百姓,治理巴蜀的民生经济。

短短几年时间,巴蜀便在萧何和刘邦的治理下逐渐繁荣,多年的休养生息也让刘邦有了能够逐鹿天下的实力。当时,自信心爆棚的刘邦,觉得可以一举拿下天下,却被西楚霸王狠狠地浇了一盆冷水。

和项羽的较量中,刘邦屡战屡败被他追着打,彭城一战更是被项羽用3万精兵打残50万大军。刘邦这才想明白,自己手下并不缺将才,樊哙、英布比比皆是,唯独缺少能够统领三军的帅才。

正当刘邦为帅才发愁的时候,兵仙韩信再度进入他的脑海,“萧何月下追韩信”虽然奠定了韩信在刘邦军中的地位,但却依然遭受刘邦的怀疑和不重用。

直到此时刘邦才懂得,只有韩信才能击败项羽,西楚霸王后来也尝到了失败的滋味。垓下之战韩信战胜项羽主力,四面楚歌更是打散了楚军的军心,项羽自此回天乏术,征伐之旅在乌江落下帷幕。

贱妾何聊生

都说天下女子最为无情,可天下女子却偏偏又最为痴情。项羽在垓下兵败,妻子虞姬本可以顺势离开项羽,凭她的长相和才华完全可以在汉朝有一席之地。

但虞姬非但没有离开项羽,反而处处跟随项羽,即便他身败名裂,虞姬都始终没有离开。垓下之战,虞姬对项羽说:“大王意气尽,贱妾何聊生......”道尽了心中无尽的情谊。

根据民间的传言,项羽和虞姬自年幼便相识,两人青梅竹马、恩爱绵长;还有人说项羽和虞姬在一次庙会相识后,两人一见钟情,这些都足以证明项羽和虞姬的爱情故事。

世间事便是如此,你越是心悦于对方,上天越偏偏不让这段感情长久,明明郎情妾意的一对,却因为战争的缘故被迫分离,这或许就是世间最悲哀之处吧。

我国古典戏剧《霸王别姬》,便有虞姬为了不成为项羽的累赘,挥泪自刎的情景:“兮不逝兮可奈何,虞兮虞兮奈若何”,面对时代洪流的裹挟,区区一介女子又能做些什么呢?

她只能留在自己爱人的身边,等待命运最后的安排。不过,历史上绝代佳人虞姬的去向却十分模糊,只有楚汉时期的野史中多有记载,这是人后人怀疑的因素之一。

虞姬是否存在,项羽死后虞姬去了哪里,一切都成了未解之谜。时光流转,南京郊区施工现场曾发现过楚汉战争遗址,它向我们揭开了那个乱世之年的真相。

遗迹之谜

据悉,在这片遗址中专家发现大量兵器,许多兵器已经被时间所侵蚀,有的甚至已经风化折断,但这些东西却向我们表达一个信息:“项羽和刘邦在这里大战过”。

遗迹中,所发现的兵器较为集中,遗迹地质更是十分松软,可见当时战争场景惨烈、参与人数众多,为楚汉争霸这段历史补充了诸多史料。

单纯从遗迹中的东西来说,似乎对项羽和虞姬的史料没有什么作用,不过它却可以证明一件事情,垓下所发生的事情似乎并没有让项羽绝望,毕竟从垓下(安徽)到南京有一段距离,项羽似乎一直在拼命逃亡。

除了这件事情之外,虞姬之死似乎也没有那么简单。根据一些考古专家的研究,现如今被发现的虞姬墓大致有四个,都围绕着一个名为“阴陵”的地方,此地也是项羽和刘邦的战场之一。

后期专家对这四个墓进行了详细的调查,最终确定南京浦江口司马山地区的墓,是楚汉争雄天下的主战场,而此地附近的虞姬墓就是虞姬最后的归宿。

换句话说,虞姬肯定死在了此处,并没有被项羽留在垓下。假如说虞姬在垓下被杀,已经十分疲惫不堪的项羽,又怎么可能带着一个尸体拖累自己的大军呢?

野史中所记载的虞姬之谜一说,在千年以前就曾被否定了,司马迁《史记》中并未沿用虞姬自尽的说法,因为在他看来虞姬自尽一说并不符合史实。

秦汉年间鬼神之说盛行,行军打仗更是极为看重军心,倘若虞姬在霸王帐内自刎,一时间必然军心大乱,这对于任何一个将领而言无疑是致命打击,一直跟在项羽身边的虞姬又怎么会不知道呢?

由此可见,虞姬在垓下自杀这件事情有待商榷,甚至可以怀疑虞姬也并非自杀而死,而是战死的。既然虞姬的死让人质疑,那么项羽的情况是不是也是如此呢?答案“的确有那么一些嫌疑”。

项羽逃出垓下后,曾在阴陵率领几百人与汉军大战,而且此战过后仅仅损失了2员大将,项羽甚至还自夸“何如”,意思就是说看我厉不厉害,我能带你们逃出去。

从这简单的两个字便可以看出来,相比当时的指挥身冷静,他并没有想要死。试想一下,一个一心求死的人,又怎么可能会这么说,况且这个人还是项羽。

由此观之,项羽所谓的“乌江自刎”或许也有些不实,或许真像《汉书》中所说的那样:“所将卒五人共斩项籍,皆赐爵列侯”,项羽战至最后一兵一卒、力竭而被汉军分尸。

我们可以大胆猜测一下,虞姬并没有在垓下自杀,而是在项羽逃亡的途中被汉军所杀。看着心爱的妻子被杀死,项羽即使流尽最后一滴血也要为他报仇,这才有了乌江百年单人屠戮的一幕。

关于这样一个观点,一些专家也曾提出了一个假说,他们觉得虞姬可能被韩信擒获,在项羽面前亲手杀死,就是为了激怒项羽,进而杀死项羽。

以项羽的性子,倘若虞姬在他的面前被杀,恐怕项羽拼尽全力也要报仇,为了报仇他必然不会渡过乌江,这就是项羽的行事风格,君子报仇只争朝夕。

至于一些史料为何会演变成虞姬垓下自刎、项羽乌江自杀,或许是刘邦一方为了粉饰自己的行为吧。成皋对峙时,项羽曾用刘太公威胁刘邦,最后却因惧怕天下舆论而停止了。

如今,刘邦用一个女人作为筹码也不是太光鲜的事情,只能将虞姬之死归咎于“垓下”这个地方,这样的粉饰手法在历史上很常见,也是很多当权者惯用的计量。

当然,目前关于项羽之死和虞姬去向的史料并不完整,以上的种种还只是一种猜测,一切还有待于专家的寻找和探索,毕竟历史的真相就是在不断的猜测、考证中才慢慢真相大白的。

但可以确定的是,在那个战火纷飞、山河破碎的年代,的确有这样一对夫妻,他们面对天下大势不曾妥协,面对敌人进攻未曾畏惧,战火之中依然爱到刻骨铭心。

诸多的影视剧中有这样一幕:两人(项羽和虞姬)就这样并肩而立,听着四面楚歌之声,看着对岸的故乡相视而笑。这一刻没有威名显赫的西楚霸王,亦没有一舞动天下的佳人虞姬,唯有一对璧人。

面对这个纷乱的时代,他们演奏着独属于他们的爱情,对此你有什么看法呢?

标签: 虞姬项羽刘邦韩信萧何

更多文章

  • 虞姬墓在安徽灵璧、定远还是和县?

    历史解密编辑:旧闻故史标签:虞姬,灵璧,项羽,和县,虞姬墓,安徽,定远,定远县,灵璧县,安徽省

    二千多年前,楚汉战争后期,在多次交战之后,项羽最终被围于垓下(今安徽灵璧沱河北岸),形成了四面楚歌的末路局面。演绎出了令人肝肠寸断、家喻户晓的“霸王别姬”历史故事。楚汉战争垓下古战场虞姬,是楚汉之争时期西楚霸王项羽的美人。相传她容颜倾城,才艺并重,舞姿美艳,并有“虞美人”之称。司马迁在《史记·项羽本

  • 灵璧县有一座虞姬墓,可是打开后,人们只是看了一眼便重新掩埋了

    历史解密编辑:雅彝果果标签:项梁,刘邦,秦国,灵璧县,虞姬墓,霸王项羽

    “霸王别姬”是历史上著名的爱情桥段,令后人无不为项羽和虞姬这一对末路鸳鸯而感到伤心落泪。可是您也许并不知道,在安徽省有一座灵璧县,据说此地曾经出土过虞姬墓葬,但当人们看完挖出的虞姬陵墓一眼后,便又将其重新埋葬。这究竟是怎么回事?如果您想知道,就让小编来为您揭秘:(本文所有图片,全部来自网络,感谢原作

  • 如果项羽重用范增会怎样?

    历史解密编辑:北上城南标签:项羽,范增,刘邦,萧何,张良,秦国

    关于项羽之败,古代文人有很多评价,其中最重要的一条是与范增不和,刚愎自用不听范增建议,所以错失了天下,汉末蒋济就曾说过:“项羽若听范增之策,则平步取天下也。”秦朝灭亡之后,项羽实力盖世、威名远播、号令诸侯,走上了人生巅峰,但在随后的楚汉争霸中,项羽却远贤臣、远范增,充满了理想色彩,看不清刘邦的“狡诈

  • 范增论:时机,更重要!

    历史解密编辑:自古文人嘰嘰喳标签:项羽,三毛,刘邦,高帝,范增论,历史故事

    苏轼〔宋代〕在恰当的时机做出正确的选择,才是真正的智者。刘邦这家伙就行,往往在间不容发之际,做出正确判断并立即执行。范与项,死得不冤。汉用陈平计,间疏楚君臣,项羽疑范增与汉有私,稍夺其权。增大怒曰:“天下事大定矣,君王自为之,愿赐骸骨,归卒伍。”未至彭城,疽发背,死。苏子曰:“增之去,善矣。不去,羽

  • 宋代苏轼的《范增论》

    历史解密编辑:热点导读标签:茶,苏轼,刘邦,三毛,宋代,北宋,范增论,弦乐器,霸王项羽,中国传统音乐

    汉用陈平计,间疏楚君臣,项羽疑范增与汉有私,稍夺其权。增大怒曰:“天下事大定矣,君王自为之,愿赐骸骨,归卒伍。”未至彭城,疽发背,死。苏子曰:“增之去,善矣。不去,羽必杀增。独恨其不早尔。”然则当以何事去?增劝羽杀沛公,羽不听,终以此失天下,当于是去耶?曰:“否。增之欲杀沛公,人臣之分也;羽之不杀,

  • 《楚汉之争》之范增的无奈

    历史解密编辑:著字以育人标签:范增,项羽,张良,英布,楚汉之争,汉高祖刘邦

    项庄拔出宝剑上前舞动起来,钟离昧,英布,季布,虞子期纷纷叫起赶来,刘邦正要饮酒突然看到项庄的宝剑向自己刺了过来,他惊慌失措的将酒杯扔下躲到了桌子下边,项庄见此当即便将宝剑刺向了刘邦,只听铛的一声项庄的宝剑被人给挡了回来。项庄抬头看到项伯挡在了刘邦的生前他向众人说道我侄子一人独舞难免有些孤独,我来陪他

  • 《楚汉之争》之范增献计

    历史解密编辑:著字以育人标签:范增,项羽,项梁,陈胜,吴广,楚汉之争,汉高祖刘邦

    项羽将桓楚,英布带回来后便独自一人前去拜见项梁,他听到众人说陈胜逝世的消息不由得心中一惊,范增见此急忙上前说将军可是因为陈胜的事情而忧心吗,项羽说你怎么看出来的,范增说现在天下的事情再也没有比这更为重要的了,项羽说你既然有这眼界自然也有计策教我了,范增说你只要肯听我的鼎定天下也不是什么难事。项羽听范

  • 刘邦送给范增玉斗暗藏杀机,范增挥剑砍碎,堪称是最好的处理办法

    历史解密编辑:历史大解密标签:刘邦,范增,范增玉,项羽,鸿门宴,张良,汉朝

    在中国传统文化中,玉器始终都是美好的代名词,正所谓“君子如玉”。历史研究表明,玉器在社会关系的发展过程中也有重要作用,因为它代表礼制,所以不同的玉器也有不同的含义。比如,鸿门宴中刘邦以玉赠项羽和范增,但项羽收下了,而范增却将其砍碎,这究竟是为何呢?下面,小编就来给您从头揭秘吧。(本文所有图片,全部来

  • 为何古人背上长一个疮就必死无疑,范增刘表死于此病,原因很简单

    历史解密编辑:食外高人标签:范增,刘表,刘邦,徐达,三毛,必死,三国,汉朝,努尔哈赤,霸王项羽

    为什么古人背上生疮必死,范增刘表就是死于这种病,原因很简单。文化,感受不同时代的背景。疮,本义是指皮肤上长出小米粒状的疙瘩,引申为皮肤肿胀溃烂的病症。现在看来,疮只是小病。但在古代,却是一件可怕的事情,可以说是面目全非,尤其是背疮、斩首疮,很多名人都因此而死。项羽的第一任顾问范增,被项羽尊为“亚洲之

  • 亚父范增是被气死的吗?还是另有原因?

    历史解密编辑:如汝侃娱乐标签:范增,项羽,刘邦,楚怀王,张良,三毛

    范增是项羽身边最重要的谋士,被项羽尊为亚父,他也是楚军中,敢于一而再再而三,向项羽提出最正确意见的一个人。范增随项羽来到咸阳,看到贪财好色的刘邦在咸阳城里,既没有拿走多少财宝,也没有临幸那些宫里的美女。就对项羽说,刘邦这个人看来志在天下,我看他身上有一种龙虎之气,咱们要赶紧趁这个机会,把他消灭掉。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