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司马迁在《史记·秦始皇本纪》中记载了这样一句话,“高乃与公子胡亥、丞相斯阴谋破去始皇所封书赐公子扶苏者,而更诈为丞相斯受始皇遗诏沙丘,立子胡亥为太子。更为书赐公子扶苏、蒙恬,数以罪,赐死。”
意思是说秦始皇巡游暴毙后,胡亥、赵高、李斯三人密谋更改诏书,立胡亥为帝,并赐死扶苏和大将蒙恬。长久以来,后人对扶苏之死报以深深地同情,认为如此贤德的皇子,如果是他继位秦国不可能二世而亡。
反之,胡亥继位短短一年,大泽乡就爆发了起义,天下云集响应,秦朝土崩瓦解,似乎进一步说明了胡亥的残暴无能。陈胜吴广起义是封建社会第一次大规模农民起义,他喊出了“王侯将相宁有种乎”的千年名言,说明老百姓对胡亥统治的不满。
按照《史记》记载,秦始皇是没有立过太子的,秦始皇临死时下令赵高写书赐给扶苏,“与丧会咸阳而葬。”然而,在北京大学收购的一批曾流失海外的西汉竹简《赵正书》中,我看到了与司马迁记载完全不一样的一面。
《赵正书》大概撰写于汉武帝时期,这与《史记》成书的年代差不多。从《赵正书》记载来看,秦始皇不是司马迁说的“至平原津而病”,而是“还至柏人而病。”这不是最重要的,最关键的是秦始皇关于继承人人选的记载,
“丞相臣斯、御史臣去疾昧死顿首言曰:‘今道远而诏期群臣,恐大臣之有谋,请立子胡亥为代后。’王曰:‘可。’”如此记载,秦始皇明确胡亥是继承人。而后人认为秦始皇指定扶苏为继承人,最有力的证据是《史记·秦始皇本纪》的这一条记载,
“上病益甚,乃为玺书赐公子扶苏曰:‘与丧会咸阳而葬。’书已封,在中车府令赵高行符玺事所,未授使者。”该记载主要是让扶苏来主持秦始皇的丧事,两条记载差距如此之大,是不是司马迁刻意隐瞒了什么?
还有一个细节,秦始皇死亡时间。司马迁记载的是“七月丙寅,始皇崩于沙丘平台。”让人难以理解的是,根据秦朝历法或者夏历法推算,当年七月只有丙子日、丙戌日、丙申日。前一个丙寅日,是当年六月二十日;而后一个丙寅日,则是八月廿一日。
因此,有专家就给出一个结论:司马迁用了障眼法,他对扶苏总是充满同情,而秦始皇偏向让胡亥来继承皇位。对此,大家怎么看?
参考资料:《史记·秦始皇本纪》、《赵正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