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秦始皇死后,陈胜,吴广都全力支持扶苏,为何蒙毅,蒙恬不支持

秦始皇死后,陈胜,吴广都全力支持扶苏,为何蒙毅,蒙恬不支持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生活磁场 访问量:1946 更新时间:2024/2/12 19:38:41

孟子说:“尽信书不如无书”,这里的书本指《尚书》后泛指所有书。

要我说:“尽信史则是无史”,这里的史就是《史记》,现在也可以泛指所有谈史论史的音频、视频乃至于文献古籍。

总体而言,孟子的概括力度最大,史书也是书,《史记》更是。

在司马迁的《史记》记载中,秦始皇死后,连陈胜吴广都全力支持扶苏,而蒙毅蒙恬却没支持扶苏。

论关系,蒙毅、蒙恬是扶苏的心腹嫡系,而陈胜、吴广跟扶苏八竿子打不着。

论能力,陈胜、吴广是闾左黔首小民,没文化、没能力,而蒙毅、蒙恬乃人中龙凤,文武并重。

论结果,身斗草民拉开了秦亡的帷幕,项(hang)羽、刘邦都是打着陈胜、吴广旗号的的,但他们振臂一呼、响者云集,最终刘项灭亡秦朝。而秦朝轻易而举就灭了位高权重、文臣武将的蒙毅、蒙恬兄弟俩,毫无反抗,既没给扶苏报仇,反而宁可自杀,也不为了扶苏为了“我”放手一搏。

他们有能力啊!他们有军队啊!他们有关系啊!为什么不支持扶苏呢?

一、因为扶苏自杀了,那扶苏为什么被杀呀?

西元前210年,经常在大秦王朝巡视的秦始皇,因病死于沙丘途中,随后便发生了秦朝的沙丘之变。

在这场以赵高为主,李斯为辅的政变中,随行的小王子胡亥,成为了最大赢家,晋位秦二世。而天命所归,人心所向的扶苏,却被逼自杀了。

秦朝的王子,是历朝历代王子最没有权利的王子,也是历朝历代中结局最惨的王子。失去皇位的扶苏,似乎对胡亥毫无威胁,赵高为何杀之而后快呢?

秦始皇在沙丘陨落后,赵高迅速出招威逼利诱,诱了胡亥,逼了李斯。

赵高以中车府令加胡亥老师的便利,激发胡亥的斗志,让他夺取大位。

天上掉下如此大的馅饼,让胡亥不能、不敢、不想也不忍拒绝。不要说连司马迁都不知道是不是未成年的胡亥,就是三十而立、四十不惑、五十知天命、六十花甲、七十耳顺等等不会拒绝,您说有什么人能够拒绝君临天下诱惑呢?

胡亥无法拒绝利诱,李斯难以抵挡威逼。秦始皇驾崩后,赵高问李斯大秦帝二代选谁。李斯想都不想,谁是老大我选谁,当然选扶苏。

秦始皇虽然没立太子,但根据周朝形成的宗法制,皇位继承的原则就是嫡长子。

所谓“立嫡以长不以贤,立子以贵不以长”,这个规则在秦朝就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也就是灵活运用了。

秦始皇没有册封皇后,所以他没有嫡子都是庶子,也没有贵子,只有长子。在所有庶子中,无疑是谁先出生谁接班。

赵高就威胁丞相李斯,你按规定走,你就得靠边站甚至卷铺盖走人。

谁不用自己人而用外人,扶苏的自己的人就是蒙毅、蒙恬。

再说,以你之能,比得过蒙恬吗?亲不如人亲,能又没人能,你这丞相还不乖乖让贤于人——蒙恬。

不如秘不发丧、矫诏天下,拥立胡亥,永葆富贵,同时用秦始皇的名字除掉扶苏!

李斯为了保位,只得被赵高牵着鼻子走。一书伪诏,送到长子监军的扶苏手里。使者一宣读,扶苏看也不看,想也不想,直接哭着就抹了脖子,还讲出蒙恬怎么拉都不拉不住。

扶苏都自杀了,蒙恬不要说拥兵十万,就是拥兵百万,也师出无名,最终还是惨死,并且可能夷三族。

更何况蒙毅、蒙恬不仅迅速免职,而且以待罪之身押解咸阳。赵高先对蒙毅下手,当初赵高差一点死在蒙毅手里,所以赵高痛恨蒙毅。

想当初赵高犯事,论罪当死,蒙毅受理此案,自然要秉公执法,让罪人赵高伏法。赵高求爷爷告奶奶,想尽一切办法,请蒙毅高抬贵手,蒙毅是包青天一样的人物,硬是不允。

死里逃生的赵高,就痛恨蒙毅,一直想着报仇雪恨。赵高的死里逃生,都是秦始皇的功劳。赵高是秦朝的书法家、文学家、法学家,非常有才,不知道赵高用了什么办法,让秦始皇对他特赦。

特赦的理由很简单——你是个人才。不仅特赦还得到了重用,成为秦始皇的心腹,胡亥的专职家庭教师。赵高也就开了绚烂人生,尤其是胡亥继位后,赵高成为。

赵高没有直接对付蒙毅,那样会让人认为是公报私仇。胡亥继位后,赵高向秦二世灌输享乐主义。胡亥年轻,一听赵高说什么人生苦短,日夜狂欢,有活赵高干,就肆无忌惮地放纵起来。

可在秦二世花天酒地,肆意妄为时,赵高又说,现在不能尽性地享乐。先除掉公子扶苏,再除掉扶苏心腹。胡亥为了解除后患,一狠心同意赵高观点。

赵高矫诏就逼的扶苏自杀,扶苏自杀时,蒙恬曾劝过,可扶苏迂腐。扶苏一死,蒙恬立即被解除兵权,就地(阳周)关押。

赵高见秦二世不仅没有要杀蒙恬的意思,还想对才冠于世的蒙恬网开一面。反正扶苏已经死了,倒不如重用蒙恬这个人才,更何况蒙毅把内政处理得很好呢!

胡亥也真是秦始皇的儿子,秦始皇爱才赦免赵高。胡亥也爱才,要赦免蒙恬。这时,赵高说话了,他告诉胡亥,想当初秦始皇要立胡亥为太子,就是那个蒙毅总是反对,才没立太子。

秦始皇也真是个性,不立皇后、不立太子、不封王子,这个胡亥是知道的。不过,赵高此时正是胡亥身边炙手可热的大红人。胡亥也都听赵高的了,很快蒙毅被杀。

蒙毅死了,并恨人及弟连累了蒙恬。

作为蒙毅的弟弟蒙恬,赵高不会放过,胡亥也不会放过。除了担心“复仇”外,蒙恬是扶苏的人,这个很重要。其实赵高杀蒙氏两兄弟,除了痛恨就是妒忌。

痛恨可以理解,妒忌也可以理解,赵高虽是皇帝近臣,他有才,却不及蒙氏兄弟之才。蒙氏兄弟文能治国,武可安邦,做到国泰民安。赵高的才华表现在伺候人、家教、书法、文学这些方面。

由此可见,赵高对扶苏的处理一气呵成,蒙氏两兄弟虽是肱股大臣,但被剥夺政治权利后,就是一只待宰的羔羊,毫无反手之力。他们对扶苏实在是自身难保,爱莫能助。

至于陈吴只是利用扶苏这个无形资产,另外一个无形资产就是项燕。他们利用秦民、楚民甚至天下民对两人都同情心而增加支持度。

实际情况,沙丘之变的废长立幼未必全是赵高的阴谋、李斯的助纣为虐。别的不说,就史记而言,司马迁一会儿说胡亥继位21岁,一会儿又说胡亥12岁。司马迁说不清胡亥的年龄,却能说清赵高的阴谋吗?

赵高助力胡亥继位后,为了独揽大权,清洗了功臣良将、胡亥的兄弟姐妹。可以说逼死扶苏、蒙毅、蒙恬只不过是赵高弄权的一步棋而已。

标签: 陈胜吴广蒙毅蒙恬扶苏秦始皇嬴政

更多文章

  • 扶苏到底为什么被发配上郡,秦始皇发配扶苏的目的又是什么?

    历史解密编辑:故事一箩筐标签:嬴政,扶苏,秦国,秦二世,上郡,李斯

    秦始皇三十五年(前212年),由于“儒生”非议朝政,秦始皇一怒之下诛杀四百六十余人,扶苏得知消息后直言劝谏,但却因此被秦始皇发配上郡。那么,扶苏到底是因何被发配,秦始皇发配扶苏的目的又是什么呢?发配原因:与秦始皇治国理念不同,没能理解秦始皇苦心由于春秋战国以来的数百年分裂,秦始皇统一天下后面临的形势

  • 秦二世杀光了所有的兄弟姐妹,为何却放过了扶苏的儿子子婴?

    历史解密编辑:文史无双标签:秦二世,子婴,扶苏,赵高,嬴政,蒙恬

    秦王政三十七年夏天(公元前210年),矫诏篡位的胡亥,一口气把自己所有的兄弟姐妹杀了个精光。当他接着准备杀掉大将蒙恬和蒙毅兄弟俩时,一个超级头铁的家伙冲了出来要阻止胡亥。这个不怕死的家伙就是子婴,面对着家里人一个个地惨死,子婴不但不逃不躲,竟然还敢冲出来阻止胡亥。《史记》记录了子婴劝诫胡亥的话,不但

  • 扶苏身边有蒙恬,还有三十万的秦军,为何仅凭一道圣旨就自杀了?

    历史解密编辑:大魔王的创始人标签:扶苏,蒙恬,嬴政,赵高,秦二世,李斯

    秦始皇一生中最大的失误可能是没有提前确立储君。一国储君是王朝的未来,皇帝一般会提前确立储君。秦始皇是一个非常惧怕死亡的皇帝,确立储君的言外之意是考虑自己的身后之事。秦始皇非常忌讳别人提“死亡”二字,大臣们也不敢轻易建议秦始皇提前确立太子。秦始皇登基之后,废黜了谥号等制度,也没有正式确立嫡长子继承制度

  • 扶苏为什么要自杀?明明坐拥大将蒙恬,以及30万大军

    历史解密编辑:尔东话史标签:蒙恬,扶苏,嬴政,秦军,自杀,遗诏

    文案策划、监制:袁载誉;文案:徐茂娜王夫之先生的著作《读通鉴论》之中有这样一句话:“商始兴而太甲放,周始兴而成王危,秦并天下而扶苏自杀。“这句话大概是想要表达王朝有大变化之时,总会有人的生命轨迹出现变化。就好比今天我们文章的主人公,秦始皇的长子,也是在王位争夺中自杀的可怜人——公子扶苏。那位儒雅的扶

  • 如果扶苏继位,有蒙恬辅佐,秦朝还会不会灭亡?

    历史解密编辑:历说观标签:蒙恬,扶苏,秦朝,嬴政,先秦,周朝,秦二世,秦王朝,春秋战国,汉高祖刘邦

    众所周知,秦王朝是亡于秦二世胡亥,主要原因是胡亥昏庸无知,赵高掌握实权,实行苛政所致。而公子扶苏素闻贤明,又是秦始皇病逝前认可的继承人,如果扶苏继位,再加上蒙恬的辅佐,秦朝还不会灭亡呢?可能有人认为扶苏太过软弱,即便就是做了皇帝,也改变不了秦朝灭亡的命运。软弱的说法大概是因为扶苏看见赐死诏书后并没有

  • 大秦帝国的太子爷扶苏到底死没死?大家发挥想象力都来推测一下呗

    历史解密编辑:八卦爱豆秀标签:扶苏,秦二世,赵高,嬴政,李斯

    公元前221年,不可一世的秦王嬴政举秦国举国之兵力,任大将王翦为将军,兵发楚国,开始了统一中国的最后之战,在经过短短几年的鏖战之后,终于攻破了楚国的都城-郢都,俘获了楚怀王,楚国灭亡,嬴政终于扫清了他统一中国的最后一块绊脚石,得偿所愿,建立了中国历史上第一个封建专制的朝代-秦朝。并给自己封号为“始皇

  • 闲聊强汉(伍章)赵高矫诏赐死扶苏蒙恬,他们为何甘愿选择自尽?

    历史解密编辑:落榜秀才标签:扶苏,赵高,蒙恬,嬴政,蒙毅,秦二世

    秦始皇嬴政在巡游天下的过程中突然病重而死,赵高、胡亥和李斯合谋矫诏杀死秦始皇长子扶苏和大将蒙恬,把秦朝带上了灭亡的道路。这段历史在秦汉之交有着极其重要的意义,也是秦朝陷入乱局,由盛到衰的开始。记载这些事情的历史资料我们可以在《史记》的相关章节中查到,可是其中隐藏的种种疑惑却难以解释。千百年来,历朝历

  • 为何陈胜吴广起兵,要冒用公子扶苏和项燕的名义?

    历史解密编辑:杰哥侃史标签:项燕,苏和,秦国,扶苏,先秦,公子扶,陈胜吴广,汉高祖刘邦

    陈胜吴广之乱始于公元前209年,一直持续到公元前206年。该叛乱对我国历史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成为了一场社会运动。而冒用公子扶苏和项燕的名义,则是该的一项重要策略。那么,为何陈胜吴广要这么做呢?我们先要了解当时的社会背景。在秦朝当家时,秦的行为越来越残暴,农民的受害很深。而陈胜吴广之乱,就是在这种背景

  • “扶苏不死,大秦不亡”,有道理吗?

    历史解密编辑:漂江孤影标签:扶苏,嬴政,秦二世,赵高,蒙恬,秦国

    秦王嬴政,承袭秦国历代先君之夙愿,在经历了无数次战争、克服了无数次艰难险阻之后,终于实现了大一统,建立起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多民族国家。然而,辉煌的秦朝只延续了14年就灭亡了。关于秦朝的灭亡,存在着一种"扶苏不死,大秦不亡"的看法。被寄予厚望的皇长子扶苏是秦始皇的嫡长子,他的名字取自《诗经》,是古

  • 公子扶苏实是愚忠之人!他如果不死,秦国能延续国祚吗?

    历史解密编辑:手腕绣花吗标签:秦国,先秦,周朝,秦二世,公子扶苏,秦始皇嬴政

    若论历史上第一“冤枉”之人,那一定是秦始皇长子——公子扶苏!公子扶苏是秦始皇的长子,因其母郑妃是郑国人,喜欢吟唱当地流行的情歌《山有扶苏》,始皇便将两人之子取名“扶苏”,“扶苏”是古人对树木枝叶茂盛的形容。年少时的扶苏机智聪颖,但却生就一副悲天悯人的慈悲心肠。这其实是不为“帝王之首”的秦始皇所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