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山东网-感知山东11月19日讯(记者 刘自锐 郝亚松 张侃 程妍霏) 在尼山,踏过泮水桥,入泮启智,立志高远;迈过金声玉振广场,礼拜先师,心怀感恩;登阶大学堂,明大学之道,感悟谆谆教诲。这里更有鼓瑟吹笙、手读论语的场景,让游客近距离感受千年文化传承。
11月19日,由山东省网信办联合中央广播电视总台国际在线共同主办,济宁市网信办、国际在线山东频道、中国山东网承办的“你好,孔子|Hi,Confucius”国际网红尼山研学活动走进尼山圣境,感受“孔孟之乡·运河之都·文化济宁”的独特魅力。
孔子因为尼山而得名仲尼,尼山因孔子“集大成”而成为中国文化源头的重要标志之一,故尼山名扬遐迩。刚刚进入尼山圣境风景区,国外友人们就对高72米的孔子像震撼不已,在讲解员的引导下,他们纷纷学习礼仪文化,在孔子像下礼敬先师。
大学堂凝结着中国几千年建筑文化与古建工艺精粹的桁檀梁枋、斗拱飞檐、栋宇丹青,集聚着东阳木雕、苏州刺绣、山西泥塑、景德镇瓷板画、福州漆画等经典艺术,以及生漆脱胎、扬州漆艺、金银错等传统工艺,处处彰显着中华文明绵延不绝、历久弥新的文化和智慧。
圣人之言如灯,烛照万古长夜。大学堂内,外国友人们换上汉服,沉浸式观看了集光影表演、梦幻书格、古调吟唱于一身的天下归仁灯光秀,和雅乐而作,伴光影而舞,在这段“心与境”的对话中,感悟“仁者,以天地万物为一体”的至高境界;在仁厅书香氛围中,静心止语,完成自己的手读《论语》作品,“带走”孔子的叮咛。
“我知道尼山是孔子出生的地方,今天我们在这儿进行了‘;手读论语’活动,写了《论语》,我感觉非常特别,我喜欢这里。”来自缅甸的尹润敏说,“在中国传统节日的时候,我会穿着汉服去拍照打卡,但是今天的汉服和其它的汉服不一样,感觉自己就像走进了古代,成为孔子的学生一样,这是一次非常棒的体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