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美人拒绝与孔子同乘车,孔子生气说出一句名言,她被骂2000年

美人拒绝与孔子同乘车,孔子生气说出一句名言,她被骂2000年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古文人物坛 访问量:2694 更新时间:2023/12/7 23:52:30

春秋战国时期的“至圣先师”孔子,在2000多年后的今天依然受世人尊崇,真正做到了流芳千古,甚至儒家思想也流传到国外,并且深受国外友人的肯定。在1988年联合国会议上更是被呼吁需要汲取孔子的智慧,为了以后人类的发展。

由此可见儒家思想是多么的重要,这也是为子思想出世至今陪伴着朝代更迭依然经久不衰,越发强盛的原因。

这样一位千古圣师却也在周游列国初期,被一名女子气得够呛。但是孔子依然坚持整整14年励精图治的传道受业而闻名天下。

卫灵公在孔子准备开始周游列国初期便对他十分肯定,三番四次宴请孔子来到卫国做客,

决意他指点国政,甚至想封他为宰相,统领朝政,不出意外卫国是孔子周游的第一站,十分顺利的一件好事却因为卫灵公的一位宠妃而不了了之。

孔子无奈只能甩下一句“吾未见好德如好色者也”便气愤离去。欲知究竟为何,请听小编娓娓道来。

孔子的祖父本来是国贵族,因为战乱逃到鲁国,当时孔子母亲颜徽家中贫困至极,叔梁纥(孔子父亲)年事已高,膝下仅有一子还是坡脚,为了照顾家里颜氏只好嫁给叔梁纥,但无奈等到孔子出生时父亲突然离世。

家道中落只能和母亲相依为命,并且当时连小妾都算不上的颜氏在正牌夫人施氏的打压之下连基本生活费都拿不到,一个女子想要独自抚养孩子长大绝非易事,万幸那时的鲁国还算安定,在这样的还不错的政治背景下孔子才得以安然长大。

母亲颜氏十分看重他的礼仪,不由得佩服这位女子,在家中那样凄苦的环境之下,竟然还能对孔子极其严格,并且通过叔梁纥的关系请人带孔子去到鲁国太师府学习礼仪,当然孔子不负众望成为太师最得意的太子。

公元前500年,孔子跟随鲁国公一同参加“夹谷之会”,当时鲁国实力远远赶不齐国,由于孔子在一旁辅佐鲁定公,最后真的从齐国手中讨回了汶阳之地。正因如此,鲁定公对孔子刮目相看,赐予大司寇(位同宰相),那时仕途算得上一帆风顺,然而事与愿违。

不过孔子并没有为后来的不如意而放弃自我,他后来的积极上真是后人所应该学习的。不被眼前的困难打倒。

本来他的一番雄心壮志就此可以实现,然而抵不过当时鲁国政权更迭,当时鲁国公族拥有并不输君主的势力,孔子一心想要恢复君主绝对的主导权,实行“堕三都”(削弱鲁国公族季孙氏、叔孙氏、孟孙氏)无奈被公族势力所欺压,那时鲁国复杂的局面并非毫无背景的孔子可以左右,他只能悻然离去,开始周游列国之行。

离开鲁国之后,孔子立志要将儒家思想发扬光大,便想要开始周游列国之行,在卫灵公的盛情邀请之下,卫国成为了周游第一站,然而此次卫国之行却不那么愉快。

当时卫灵公专宠南子,作为宋国的公主,自小娇生惯养,也生得一副明媚娇艳的相貌,正值豆蔻年华之际,却被送到卫国嫁给年近半百的卫灵公,心中当然是十分不满的,便仗着他的宠爱便恃宠而骄,气走了孔子。

南子或许也是仰慕当时颇具盛名的孔子,便差人去请孔子来殿内,隔着帏帐两人相互向对方行礼,可是南子却犯了禁忌,行礼之时应该清静,才显示遵旨,而南子身上珠钗银饰却发出声响,这对于十分看重礼教的孔子来说是万万不可的,但是孔子并没有因为此事而有所不快,真正惹怒孔子的是几日后。

卫灵公借着孔子的名气想要让自己的子民受到教化,原本卫灵公是要也孔子同乘一辆马车,但是南子突然插入其中,非要与他同乘,看着貌美的南子,卫灵公竟全然忘记邀请孔子来的目的,便与南子同坐一辆车子。

居然安排孔子乘坐第二辆马车跟在后面,孔子作为客人,礼数未免也太不周到了吧,并且这样还以这样的方式,招摇经过街市。感受到侮辱的孔子说:“我没有见过爱好德行如爱好美色一样的人。”于是厌恶,于是离开卫国。

在现在的现代化生活中,许多男性朋友与女朋友争吵时往往会说“唯有女子与小人难养也”,并且解释道是两千年前孔圣人所说,让女朋友辩无可辩,哑口无言。但是这样一句看似轻蔑女性的话真正意思确实这样吗,别在望生义了。

那时孔子被南子以及卫灵公不合礼数的做法气走之后,继续周游列国时,发现许多君主身旁总有恃宠而骄的女子,让其迷了心智,以至于祸乱朝纲,经过几年的亲身经历,孔子才那样一句话。

它的真正含义有这两种主流解释。其一这里面的“女子”指的是依仗男子的是宠爱目中无人,恃宠而骄的女子,小人则是大家所熟悉的内心阴暗,小肚鸡肠的男子;其二是“女”通“汝”,这样便是“汝子与小人难养也”解释过来就是:你的子女若是和小人混到一起,就变得很难调教。

并且“唯”是和“之乎者也”一样的语气助词,和唯独并不沾边,这两种解释此时这句话的正解,无论喜欢哪种解释都没有轻蔑女性的意思存在。

结语:

在历史的长河之中,生于春秋,死于战国的孔子,正逢上百家争鸣之际,道家、墨家思想也深受大众肯定,但是只有以孔子为代表的儒家思想延续至今,并且受到极为广泛的推广,这离不开各位儒家思想家通天达世的智慧思想,其核心是“礼”与“仁”,他的思想无论是在古代治国还是如今治国,都特别有用而且正确,在个人修身养性方面也能发挥极大重用。

那位气走孔子的宠妃也因为私通男子在卫灵公薨逝之后,被太子诛杀,也算是为孔圣人报了仇。获得男子的宠爱本是一件十分幸福的事情,不应该恃宠而骄,认真对待才是长远之计。

小编在这里恭祝各位看官早日寻得良人,恩爱一生。

参考文献:百度百科.子见南子、《周易-乾-象》

更多文章

  • 他名气比孔子大,学生比孔子多,孔子掌权后便杀了他,并暴尸三日

    历史解密编辑:李三脚标签:孔子,子产,史记,荀子,暴尸

    对于孔子,相信绝大多数中国人都不陌生,他是儒家学派的创始人,是我国古代著名思想家、教育家、政治家,作为当年最博学的人,孔子在世时便被尊称为“天纵之圣”,如今更是被我们尊为“孔圣人、至圣先师、万世师表”,孔子的思想甚至传播到了世界各国,对人类社会造成深远的影响。而儒家,素来以“仁义道德”教化世人,可鲜

  • 孔子姓子不姓孔,探究孔子姓氏渊源

    历史解密编辑:小洪说事儿标签:孔子,商朝,姬发,宋国,周公旦,周王朝,科学家,演奏家,姓氏渊源,拨弦乐器,中国音乐家

    如果您喜欢这篇作品,欢迎点击右上方“关注”。感谢您的鼓励与支持,希望能给您带来舒适的阅读体验。在漫漫历史长河中,诞生了不少姓氏,姓氏作为一脉相承数千年的文化,承载了太多的历史信息。人口最多的张王李姓有着接近一亿的人口,人口最少的姓氏只有寥寥数百人,甚至有些姓氏户口本上都打不出来。中国人口最多的几个大

  • 孔子问7岁小孩, 天上有多少颗星星, 小孩回答后, 孔子拜他为师

    历史解密编辑:小雷讲体育标签:孔子,论语,齐国,儒家,鲁国

    孔子,一个中国人提到最多的圣贤,中国最早的教育家,创办私学,收平民弟子,古代所有的私塾都挂着他的画像,所有读书人都崇敬他。孔子的思想深远,影响了中国几千年的思想文化,同时也影响了东亚,他是儒家思想的代表人物,被后世称为孔圣人。孔子一生留下了很多著作,《论语》相信每一个人都学习过,这是孔子的弟子和后人

  • 孔子“长居宋”再考​——孔子儒家思想形成于商丘初探

    历史解密编辑:商丘城市建设标签:商丘,杜预,孔氏,鲁国,宋”,孔子“,拨弦乐器,春秋战国,儒家思想

    内容摘要:商丘是“至圣先师”孔子祖居地。孔子“少居鲁,长居宋”,自称“殷人”。 公元533年(鲁昭公九年),孔子19岁在宋国国都宋城(商丘)娶宋国大夫亓官氏之女为妻。一年后,孔妻亓官氏在商丘宋城的家里生子孔鲤,字伯鱼。至于亓官氏生子时“鲁昭公馈鲤“之说,后代学者多为质疑,应是后儒粉饰之辞。孔子青年时

  • 孔子问:天上有多少颗星?一个7岁小孩回答后,孔子当即拜他为师

    历史解密编辑:我相信命运标签:孔子,儒家,关羽,江海,五谷

    孔子是我国儒家思想的创始人,同时也是在春秋战国时期地位很高的一位圣人。尽管经过了2000多年的历史,但是孔子在社会上的地位却一直居高不下,甚至还被国外人们供奉为圣人。我国古代就有文武圣人之说,所谓的文圣人就是孔子,而武圣人就是关羽。由此可以看出孔子在我国发展过程当中占据的地位是有多么的重要,不仅仅是

  • 孔子论君子

    历史解密编辑:何新文史标签:游士,竖子,庶子,宗法,科学家,拨弦乐器,孔子论君子

    何新要论:“君子”与"有教无类”孔子正是来自这样一种边缘人的社会阶层。青年时代,他也是一个四出游荡,寄食于人的“游士”。实际上,于春秋中期出现的这一游士阶层中,孔子应是其中最有名望的一位。由于其有名望,因此他成为了名擅一时的“名士”。其实,先秦诸子百家,除老子是世官世守的史官世袭贵族以外,多数人几乎

  • 孔子被弟子气得说了句脏话,没想到流传2500多年,今成老师惯用语

    历史解密编辑:阿飞文史标签:孔子,曾参,思想家,科学家,弦乐器,历史学家,儒家思想

    孔子是中国古代最伟大的思想家之一,他的思想被称为儒家思想,对中国历史和文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然而,在孔子的伟大形象背后,有一件很少被人提及的事情——他曾经说过一句脏话。这个故事发生在孔子晚年,他已经成为了一位备受尊敬的老师和思想家。当时,他的一位弟子叫做曾参,他是孔子最为得力的助手之一,深得孔子的信

  • 孔子 天不生仲尼,万古如长夜一一《朱子语类》(一)

    历史解密编辑:开心超人呢标签:孔子,论语,贤人,隐士,齐特琴,朱子语类,拨弦乐器,民族乐器,儒家思想

    春秋大佬,教你做人。(孔子 形象)本文篇幅可能较长感谢各位看官耐心阅读孔子生活在春秋时期,那是中国史上思想最活跃的时候。At that time,东周皇室衰微,诸侯争霸,群雄割据,局势动荡,几乎每天都有战事发生,所以说当时人民的生活情况可想而知。舌辩之士奔走四方,合纵连横搞上一批。(谋士 形象)孔子

  • 儒学研究 | 黄玉顺:人是什么?——孔子面对“攸关技术”的回答

    历史解密编辑:孟子研究院标签:孔子,孟子,朱熹,荀子,论语,儒学,黄玉顺,齐特琴,历史学家,民族乐器,儒家思想

    在攸关技术的刺激下,一个问题赫然逼显出来:人是什么?所谓“攸关技术”(TCH:the technologies concerning humanity)是指那些关乎人的存在与本质、从而导致人伦忧患的技术。汉语“攸关”通常与“性命”联系在一起,故有成语“性命攸关”。但“性命”并不仅仅指“生命”;“性”

  • 孔子决战春秋

    历史解密编辑:各种矫情各种爱标签:孔子,齐国,卫国,南子,夫子,鲁国,乐器,卫灵公,历史学家,春秋(书),中国古文献

    公元前五百年,五十一岁的孔子在鲁国被重用,时任中都大夫,他推行以礼治国。在朝堂之上,他大胆要求鲁定公取消以人殉葬的残忍礼制,并取得君主同意,从而救出从季孙氏府中逃脱出来的男孩漆思弓。彼时鲁国国力初露锋芒,见这一现象,齐国躁动不已,因为数百年来,历代齐君的共同理想就是吞并鲁国。当时齐国的大夫是黎鉏,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