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陕西出土秦始皇女儿嬴阴嫚墓,墓中场景令人揪心,胡亥的心真够狠

陕西出土秦始皇女儿嬴阴嫚墓,墓中场景令人揪心,胡亥的心真够狠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乐享盖生活 访问量:1642 更新时间:2023/12/17 5:33:53

秦朝暴政还能坚持15年之久,都是因为秦始皇实在太“暴”,大家一点都不敢反的缘故,然而公元前210年秦始皇迷信而东巡于沙丘,结果病亡,彻底让秦朝在作死上前进了一大步,最作死的一件事就是秦始皇太自信,没有提前就把扶苏的位置定下来,以至于被赵高胡亥胁迫李斯,干了一系列大傻事。

头一件事当然就是诈杀扶苏,近些年总有人论证扶苏不是继承人,要知道秦始皇30多个子女,能传到司马迁耳朵里面的就那几个人,而且扶苏要不是继承人,不是一个强有力的威胁,赵高胡亥李斯干什么头一件事,就是千里迢迢模仿秦始皇口吻和字迹,写信要扶苏自杀?那信是这么写的:

“朕巡天下,祷祠名山诸神以延寿命。今扶苏与将军蒙恬将师数十万以屯边,十有馀年矣,不能进而前,士卒多秏,无尺寸之功,乃反数上书直言诽谤我所为,以不得罢归为太子,日夜怨望。扶苏为人子不孝,其赐剑以自裁!将军恬与扶苏居外,不匡正,宜知其谋。为人臣不忠,其赐死,以兵属裨将王离。”

一说扶苏屯边修长城十多年,没有任何功劳;二说扶苏没有功劳,竟然还敢多次上书阻扰自己,是为不孝。这样一通下来,本来性格中怯弱成分较多的扶苏当即破防,虽然蒙恬第一时间看出有假,可是如果他们用军队进行反抗,那么就是天下大乱,不反,百姓稍微还能够安定几年,于是扶苏和蒙恬都走向了自杀的道路。

扶苏和蒙恬一死,天下就是被赵高蛊惑的胡亥的了,要知道秦朝每次换领导人基本都要经历一次“杀亲友”的事情,秦始皇那时候上位看起来正常,但也有一次不大不小的成蟜之乱,胡亥上位后在赵高的怂恿之下,基本把秦始皇的子女都屠了个一干二净:

乃行诛大臣及诸公子,以罪过连逮少近官三郎,无得立者,而六公子戮(lù)死於杜。群臣谏者以为诽谤,大吏持禄取容,黔首振恐。

——《史记·秦始皇本纪》

于是群臣诸公子有罪,辄下高,令鞠治之。杀大臣蒙毅等,公子十二人僇死咸阳市,十公主矺死于杜,财物入于县官,相连坐者不可胜数。

——《史记·李斯列传》

不过《史记》是有错漏的,而且司马迁也不知道是秦始皇的几个孩子,更重要的是尽管秦朝之亡,赵高和胡亥都是罪魁祸首,但不是他们罪名也不能强加,所以一直以来关于胡亥杀死了秦始皇这么多后代的事情,并没有得到一个确切的结论,直到考古学家在秦陵东侧上焦村,发现了17座陪葬墓。

这17座陪葬墓目前为止依然发掘到第8座,中间有很多奇奇怪怪的疑问,比如说这8座墓都是正正经经的墓,其中7座有人骨,分别是5男2女,另一座墓中只有一把青铜剑,此外陪葬品尤其丰富,金银玉石都是标配,丝绸之类的东西也不少,说明至少陪葬的人地位不至于到奴隶的程度。

但他们的人骨又极其凌乱,不论男女,都明显是躯体与四肢分离,或者还插着箭的,表明这些人肯定被杀死的,而且有些还是用了肢解之类的残酷刑罚,这样一来就很容易让人想到那些被胡亥杀死的秦始皇子女,随后考古学家还发现墓中有烤火取暖的迹象,这一点也与胡亥上位后诛杀各兄弟姐妹的时间吻合。

后来专家还在墓中发现两枚私印,更证明了考古学家的猜想,首先私印这种东西虽然说并没有规定谁才可以用,但一般来说不需要在文件上证明自己身份,不会识文断字、琴棋书画的人一般也用不着,有私印的人尤其是女孩,则证明其身份肯定不简单,这些种种证据之下,已经不做秦始皇子女之外的其它猜想。

而在这两枚私印中,一枚为“阴嫚”,也就是“嬴阴嫚”,她的尸骨是完全被肢解开的,对应“十公主矺死于杜”,“矺”同“磔”,就是指肢解致死,所以她就是秦始皇的女儿之一,不得不说胡亥真的够狠,女孩没有继承权,也要从花团锦簇的人生沦为孤魂野鬼,给他那本就名不正言不顺的秦二世头衔让位,无怪乎在他手上,秦朝速亡。

标签: 嬴政秦二世扶苏蒙恬赵高李斯

更多文章

  • 秦始皇最宠爱的女儿嬴阴嫚墓出土,考古现场令人揪心,胡亥真狠

    历史解密编辑:凉城已无爱plus标签:嬴政,秦二世,赵高,遗诏

    秦始皇嬴政的子女众多,据专家考证多达33人,其中公子扶苏和秦二世胡亥最为出名,被世人所知。实际上,秦始皇还有一个最宠爱的女儿叫嬴阴嫚,她在秦始皇众多的儿女备受秦始皇的宠爱。因此,才会在古代女子地位很低的时代留下了自己的大名。嬴阴嫚,又称为嬴阳滋,嬴姓,秦氏。据史料记载,嬴阴嫚大约卒于秦二世元年春,嬴

  • 秦始皇最宠爱的女儿嬴阴嫚墓出土,墓中场景令人揪心,胡亥真狠

    历史解密编辑:半身情感标签:阴蔓,扶苏,赵高,嬴阴,胡亥,周朝,先秦,秦二世,太平公主,秦始皇嬴政

    “可怜红颜总薄命,最是无情帝王家。”——白居易《后宫词》在中国古代的封建王朝中,一直都秉持着男主外、女主内的思想。受这种思想的影响,我国古代的女性很难获得很好的发展机会,自己的活动范围也往往被限制在“上得厅堂,下得厨房”这句话里,因此社会地位很难提升。虽然许多女性一直深处深闺无法和社会接触,也因为社

  • 她是秦始皇最宠爱的女儿,最后却惨遭肢解,嬴阴嫚

    历史解密编辑:佳佳很有料标签:嬴政,阴蔓,赵高,秦二世,扶苏,蒙毅

    秦始皇是中国历史上的第一个皇帝,他灭掉六国,完成了中国历史上最早的统一大业,秦始皇拥有如此的丰功伟绩,本以为自己的秦朝能够绵延千秋万代,结果没想到自己亲手打造的大秦王朝竟然只传了两代就灭亡了,从此消失在了历史的舞台之上,这不禁让人们惋惜不已。然而这一切罪魁祸首就是由于当时的大太监赵高。赵高其实是拥有

  • 荆轲刺秦时的大礼物,樊于期就是桓齮么,何至秦始皇那么大仇恨?

    历史解密编辑:历说观标签:荆轲,嬴政,秦王,秦国,桓齮,先秦,周朝,樊于期,太子丹,秦始皇,四大名将

    荆轲刺秦带了两件礼物,其一督亢的地图,燕国的膏腴之地;其二则是樊于期的人头,秦王悬赏"金千斤,邑万家"的首级。正因为这两件礼品,秦王嬴政大喜,亲自在咸阳宫以国礼迎接燕使,给了荆轲刺杀的机会。秦王对樊于期必欲除之而后快,樊于期对秦王也是恨之入骨。当荆轲提起此事,他的反应是:"于期每念之,常痛于骨髓,顾

  • 一个人“怒”很正常,孔子也“怒”过,但是不要“迁怒”

    历史解密编辑:小尚爱科普标签:孔子,迁怒,弦乐器,鲁迅先生,历史学家,民族乐器,春秋战国

    鲁哀公问孔子“弟子孰为好学”,孔子对曰:“有颜回者好学,不迁怒,不贰过,不幸短命死矣。今也则亡,未闻好学者也。”不迁怒、不贰过是对颜回人生修养态度的真实描述。喜怒哀乐都是人类的生命情感,都是我们“仁”心本体的一部分,所以怒是可以的,一个人怒很正常,孔子也怒过,也曾经发过脾气、骂过人,但是不要“迁怒”

  • 科学为何没有诞生在中国?孔子的这番“答记者问”,一目了然

    历史解密编辑:生活百世君标签:孔子,科学,中国,大禹,上古,弦乐器,历史学家,民族乐器,春秋战国

    人类历史长河并不能说是以一个国家的单一历史去衡量,因为这样的历史情况和细节都是被掩盖的,必须是从一个综合的角度去看这件事情。很多时候一件事情的产生和许多走向也是多种因素的影响之下不得不偏离了原来的轨道。而现代社会之中新出现的科学这一门学科其实是最近300年时间之中才从世界各地酝酿出来的。之前社会里面

  • 孔子问天上有多少颗星星?一7岁小孩回答后,孔子当即拜他为师

    历史解密编辑:鉴史官标签:孔子,论语,齐国,项橐

    而在这些众多先贤中,孔子无疑是对后世影响最为深远的一位,在中国高校的文学院内,都会有一位孔子雕像,纪念这位第一位开办私学的人,以及倡导“有教无类”的圣人,现如今的孔子学院在国际上也越来越多,已经成了传承和弘扬中国传统文化的一个符号。孔子不仅得后世人的万世景仰,就是在当时也是名闻天下的智者,有贤明的人

  • 抗日战争时期,在山东孔庙前面,日本人与孔子后人的合影

    历史解密编辑:历史的山川标签:孔子,汉奸,孔德成,日本人,山东省,国民政府,山东孔庙,民族乐器,抗日战争时期,中国传统音乐

    抗日战争时期,在山东孔庙前面,日本人与孔子后人的合影。照片中可以看到两个日本军官,这两个日本军官来到孔庙没有搞破坏,侵略中国的日本人当时是很残忍的,但是他们对孔子还是比较尊敬,并没有破坏孔庙。照片中的白胡子老人是孔令煜,他是孔子第77代孙,第31代衍圣公孔德成的堂叔。当时山东被日本人占领前,孔德成跟

  • “五十而知天命”,孔子在说什么?

    历史解密编辑:一老沈一标签:孔子,朱熹,论语,道家,儒学,知天命,弦乐器,历史学家,民族乐器,中国传统音乐

    “五十而知天命”,语出《论语·为政》。或曰,“天命”,就是“人的命,天注定”。这种理解,大概不合孔子本意。他不至于这么悲观,会对学生说,我五十岁的时候,终于彻悟了一个道理:个人再如何努力,也拗不过“天命”。孔子是老师,《论语》是学生们记录下来的尊师的语录。从这段话的完整意思看,孔子是在向弟子们讲授自

  • 孔子问天上有多少颗星,七岁小孩的答案引人深思,孔子当即拜师!

    历史解密编辑:回京历史梦标签:孔子,甘罗,项橐,孔圣人,齐国,鲁国

    孔子有一句名言:“三人行必有我师焉。”在我们眼中孔子是备受尊崇的学问大家,但他依然能够做到不耻下问,甚至曾经拜七岁小孩为师!神童项槖项槖之所以能够闻名于世,与他七岁时巧舌如簧,一题难倒孔圣人有分不开的干系。《三字经》中这样描述项橐:“昔仲尼,师项橐。古圣贤,尚勤学。”自古英雄出少年,中华民族作为具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