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秦始皇最宠爱的女儿嬴阴嫚墓出土,墓中场景令人揪心,胡亥真狠

秦始皇最宠爱的女儿嬴阴嫚墓出土,墓中场景令人揪心,胡亥真狠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半身情感 访问量:478 更新时间:2024/2/17 8:19:58

“可怜红颜总薄命,最是无情帝王家。”——白居易《后宫词》

在中国古代的封建王朝中,一直都秉持着男主外、女主内的思想。受这种思想的影响,我国古代的女性很难获得很好的发展机会,自己的活动范围也往往被限制在“上得厅堂,下得厨房”这句话里,因此社会地位很难提升。

虽然许多女性一直深处深闺无法和社会接触,也因为社会传统因素而只能保持低下的地位。但是,她们往往也能够获得较为幸福的生活,相夫教子,完满地过完这一生,说起来也是非常具有价值和意义。

但是,这种有意义的生活,在封建社会女性中地位最高尚的公主们却往往很难体会,公主们从小都被她们的父亲也就是封建王朝的最高统治者保护的很好,不知社会险恶,待到岁数合适之后,找一位驸马,嫁做人妇,从此不问宫廷事。在我们的印象当中,或许许多的公主都是过着这样的生活。

其实,即使是这些公主们,她们的生活也不是千篇一律而是两极分化的,有一些公主,她们从小就能够得到父母双亲的宠爱,无忧无虑的生活,无论是小时候接触到的物质条件还是精神文明都非常之优越。另一些公主的代表就是结局悲惨的

嬴阴嫚

一、历代公主的优渥生活

说到历朝历代最幸福的公主,就不得不提及唐朝的太平公主,太平公主是唐高宗李治和女皇帝武则天的小女儿。因为她年纪最小,因此她从小就深受父母兄长的喜爱。她的母亲武则天更是对她宠溺有加。从小她的生活就非常的优越,而且皇族的身份也给她提供了非常多的物质和机会。

除了人生赢家太平公主,唐朝的公主中,同样有一位我们耳熟能详的文成公主,她的生活虽然不是太平公主那种从小娇生惯养的优越,但是她最终也非常的幸福,夫妻恩爱,声名远播,无论是中原还是吐蕃人都对她感恩戴德。

除了以上这些公主,其他朝代的公主生活如何呢?

二、嬴阴嫚墓的出土

其实,除了唐朝有非常多的颇负盛名的公主,其他朝代或多或少也会有一些身份地位崇高的公主。我国封建朝代的起始秦朝也是如此。

说起秦朝很多人非常不解,秦朝也有公主吗?答案当然是肯定的。单单秦始皇一人就有数十名子女,

虽然秦朝是阳盛阴衰的情况,但其实秦朝也有一些不为我们所熟悉的公主们。

在这其中

嬴阴嫚

可能是我们能接触到更多的一位。

在封建社会的开始,古代的女子基本没有机会能够在史册上留下自己的名字。因此

我们对秦始皇的后代最熟悉的两个名字都是男性,一位长子扶苏,一位次子胡亥

长子扶苏德才兼备,是储君的不二人选;次子胡亥贪慕虚荣,胸无点墨却最终得以掌权。秦始皇子女中,单单此二人的故事就足够曲折离奇,赚足眼球。

而嬴阴嫚是这两位饱受争议的皇子的妹妹,

嬴阴嫚,又名

阳滋

,是秦始皇最宠爱的女儿。

据史料记载,在秦二世元年死于咸阳。在历史上关于这个公主的记载是不够全面的,因此后世对她知之甚少。

直到一次无意间的发掘

考古学家们才关注到了这名身世离奇的秦国公主。

墓中场景令人揪心,嬴阴嫚被发现时,早已变成了森森白骨,白骨是无法讲述自己的冤屈的,因此对嬴阴嫚和秦朝历史感兴趣的许多学者纷纷翻阅史书,最终,找到了关于嬴阴嫚死因相关最合理的解释:

嬴阴嫚和她众多的兄弟姐妹们一样,都是被君主迫害致死的。

但是,害死她的绝非父亲秦始皇

而是另有其人,那么嬴阴嫚的死亡到底是怎么一回事呢?究竟是谁这么狠心,对秦始皇的女儿痛下杀手?

三、狠毒的兄长胡亥

说起来,

嬴阴嫚的死和她的兄长胡亥之间有着莫大的联系。

当秦始皇的身体情况日渐衰颓,蛰伏已久的权臣赵高意识到这是他掌权的最好机会,于是就联合秦始皇的儿子胡亥和当时的朝中重臣李斯发动了

沙丘政变

在这场政变当中,赵高等人如愿以偿的实现了自己的弄权计划,其后,最有望登上皇位的长子扶苏也因误会而自杀。

秦二世胡亥就这样顺利的登上了皇位。

但是他们都知道自己的这些阴暗计划是不被世人所接受的。为了铲除异己、提升自己的话语权,赵高向秦二世建议肃清朝政,

在国内展开一场残酷而声势浩大的杀戮行动

在当时无论是国家重臣,还是皇室内部的秦始皇子嗣都惨遭杀害

,血雨腥风当时迅速的遍及了朝廷内外。据史书记载,在皇室内部有十余名公子被百般凌辱之后当街腰斩于咸阳集市,同时数十名公主被残忍肢解,此后

草草埋葬于陵墓中,不得不说,胡亥真狠

在这些被迫害的公主和公子当中就有嬴阴嫚。

直到20世纪70年代,考古学家在秦岭东侧的一个村落发现了一组陪葬墓,其中有男性和女性的尸骨各几具。

据后来的统计发现,虽然这些棺椁摆放较为凌乱,但是墓中随葬品非常丰富,金银铜铁丝绸等身份显赫之人才能使用的用具在这里面都有展现。

后来,人们发现在墓坑里还有

挖墓人烤火

的痕迹,这种

天气和胡亥诛杀诸公子、公主的时间大致相吻合

。于是考古专家分析,这些墓葬很有可能就是

埋葬的是秦始皇的子女

在一个墓穴中,发现了印有

“阳滋”

字样的私印,后来经专家考古研判证明,

这就是嬴阴嫚的尸骨和印章。秦始皇的女儿落得尸骨凌乱散碎的下场

,怕是嬴政本人在天之灵都不能瞑目。嬴阴嫚的人生一直都如此悲惨吗?

四、蜜罐里长大的花骨朵

虽然嬴阴嫚最后下场非常悲惨,尸骨不全,被埋藏于地下数千年才得以见天日,但是,

她的幼年生活可谓是非常幸福的,她早年就是在蜜罐里泡大的

。身为女孩,从小就有父兄的照顾,从她出生起,她的父亲就对她关怀备至,从她的名字“阴嫚”、“阳滋”中我们就能看出父亲对她寄予厚望。

即使她只是一名女子,在她幼年的生活中同样深受皇族礼仪的教诲,出落成一个亭亭玉立的奇女子,在日常生活中,即使她的生活条件比不上她的兄长扶苏,在其他的兄弟姐妹中也一定是非常出彩的。她的父亲甚至许诺她做一枚私印,

印章这种具有威慑性的东西一般都是男子所有

在嬴阴嫚的姐妹当中,她可能是唯一一个获此殊荣的公主。

除此之外,性格暴虐的秦始皇一般对待所有儿女都是严加管教、不轻易对他们的表现感到满足。但是每次和嬴阴嫚一起的时候,秦始皇总是非常开心,他非常疼爱自己的这个女儿,对她非常偏爱。

或许,这也是

秦二世胡亥最终选择对嬴阴嫚痛下杀手的重要原因之一。

一个女孩子分得了父亲太多的关注和疼爱,总是会让那些没有得到充分关注的孩子心中

暗生嫉妒

。即使胡亥选择对嬴阴嫚痛下杀手,在她死后二世同样给她丰厚的陪葬品,让她享受和皇子般的葬墓规格,这也算是胡亥对嬴阴嫚的一种补偿。

小结

实际上,嬴阴嫚的一生也是悲喜交加、曲折坎坷的一生,她本人或许非常有才华和思想,可惜在男子掌权的年代,她不能施展自己的才华与抱负,最终被奸人所害,下场惨淡。

其实在历史上,

即使是身份高贵的公主们也有非常多的人生遗憾,没有办法真正过到十全十美的生活

,在高墙外的人们都羡慕高墙内的人生活奢侈,但谁又能想到,高墙内的公主会羡慕寻常百姓家的儿女自由自在的生活状态呢?

参考资料:《后宫词》

更多文章

  • 她是秦始皇最宠爱的女儿,最后却惨遭肢解,嬴阴嫚

    历史解密编辑:佳佳很有料标签:嬴政,阴蔓,赵高,秦二世,扶苏,蒙毅

    秦始皇是中国历史上的第一个皇帝,他灭掉六国,完成了中国历史上最早的统一大业,秦始皇拥有如此的丰功伟绩,本以为自己的秦朝能够绵延千秋万代,结果没想到自己亲手打造的大秦王朝竟然只传了两代就灭亡了,从此消失在了历史的舞台之上,这不禁让人们惋惜不已。然而这一切罪魁祸首就是由于当时的大太监赵高。赵高其实是拥有

  • 荆轲刺秦时的大礼物,樊于期就是桓齮么,何至秦始皇那么大仇恨?

    历史解密编辑:历说观标签:荆轲,嬴政,秦王,秦国,桓齮,先秦,周朝,樊于期,太子丹,秦始皇,四大名将

    荆轲刺秦带了两件礼物,其一督亢的地图,燕国的膏腴之地;其二则是樊于期的人头,秦王悬赏"金千斤,邑万家"的首级。正因为这两件礼品,秦王嬴政大喜,亲自在咸阳宫以国礼迎接燕使,给了荆轲刺杀的机会。秦王对樊于期必欲除之而后快,樊于期对秦王也是恨之入骨。当荆轲提起此事,他的反应是:"于期每念之,常痛于骨髓,顾

  • 一个人“怒”很正常,孔子也“怒”过,但是不要“迁怒”

    历史解密编辑:小尚爱科普标签:孔子,迁怒,弦乐器,鲁迅先生,历史学家,民族乐器,春秋战国

    鲁哀公问孔子“弟子孰为好学”,孔子对曰:“有颜回者好学,不迁怒,不贰过,不幸短命死矣。今也则亡,未闻好学者也。”不迁怒、不贰过是对颜回人生修养态度的真实描述。喜怒哀乐都是人类的生命情感,都是我们“仁”心本体的一部分,所以怒是可以的,一个人怒很正常,孔子也怒过,也曾经发过脾气、骂过人,但是不要“迁怒”

  • 科学为何没有诞生在中国?孔子的这番“答记者问”,一目了然

    历史解密编辑:生活百世君标签:孔子,科学,中国,大禹,上古,弦乐器,历史学家,民族乐器,春秋战国

    人类历史长河并不能说是以一个国家的单一历史去衡量,因为这样的历史情况和细节都是被掩盖的,必须是从一个综合的角度去看这件事情。很多时候一件事情的产生和许多走向也是多种因素的影响之下不得不偏离了原来的轨道。而现代社会之中新出现的科学这一门学科其实是最近300年时间之中才从世界各地酝酿出来的。之前社会里面

  • 孔子问天上有多少颗星星?一7岁小孩回答后,孔子当即拜他为师

    历史解密编辑:鉴史官标签:孔子,论语,齐国,项橐

    而在这些众多先贤中,孔子无疑是对后世影响最为深远的一位,在中国高校的文学院内,都会有一位孔子雕像,纪念这位第一位开办私学的人,以及倡导“有教无类”的圣人,现如今的孔子学院在国际上也越来越多,已经成了传承和弘扬中国传统文化的一个符号。孔子不仅得后世人的万世景仰,就是在当时也是名闻天下的智者,有贤明的人

  • 抗日战争时期,在山东孔庙前面,日本人与孔子后人的合影

    历史解密编辑:历史的山川标签:孔子,汉奸,孔德成,日本人,山东省,国民政府,山东孔庙,民族乐器,抗日战争时期,中国传统音乐

    抗日战争时期,在山东孔庙前面,日本人与孔子后人的合影。照片中可以看到两个日本军官,这两个日本军官来到孔庙没有搞破坏,侵略中国的日本人当时是很残忍的,但是他们对孔子还是比较尊敬,并没有破坏孔庙。照片中的白胡子老人是孔令煜,他是孔子第77代孙,第31代衍圣公孔德成的堂叔。当时山东被日本人占领前,孔德成跟

  • “五十而知天命”,孔子在说什么?

    历史解密编辑:一老沈一标签:孔子,朱熹,论语,道家,儒学,知天命,弦乐器,历史学家,民族乐器,中国传统音乐

    “五十而知天命”,语出《论语·为政》。或曰,“天命”,就是“人的命,天注定”。这种理解,大概不合孔子本意。他不至于这么悲观,会对学生说,我五十岁的时候,终于彻悟了一个道理:个人再如何努力,也拗不过“天命”。孔子是老师,《论语》是学生们记录下来的尊师的语录。从这段话的完整意思看,孔子是在向弟子们讲授自

  • 孔子问天上有多少颗星,七岁小孩的答案引人深思,孔子当即拜师!

    历史解密编辑:回京历史梦标签:孔子,甘罗,项橐,孔圣人,齐国,鲁国

    孔子有一句名言:“三人行必有我师焉。”在我们眼中孔子是备受尊崇的学问大家,但他依然能够做到不耻下问,甚至曾经拜七岁小孩为师!神童项槖项槖之所以能够闻名于世,与他七岁时巧舌如簧,一题难倒孔圣人有分不开的干系。《三字经》中这样描述项橐:“昔仲尼,师项橐。古圣贤,尚勤学。”自古英雄出少年,中华民族作为具有

  • 老子不教孔子道德经,为何却教了尹喜,因为孔子读不懂道德经?

    历史解密编辑:雪球啃史标签:老子,孔子,尹喜,庄子,周易,道德经,周王室,齐特琴,民族音乐,春秋战国,儒家思想

    作为历史上的风云人物,孔子曾经求学老子,两人有过多次交往,算是师徒关系,但奇怪的是,老子为何不教孔子《道德经》,而将之传给尹喜呢?《庄子》书中认为老子与孔子观点不同,孔子欲望过多,故而没有传给孔子道德经。老子是道家淡然处世的思想,孔子是儒家积极出世的思想,所以有不少学者解读这一原因时,认为孔子无法读

  • 那些孔子忘了说的话

    历史解密编辑:北大博雅讲坛标签:孔子,子产,管仲,论语,孟子,儒家

    孔子可谓家喻户晓,也因此人红是非多,虽然死了几千年,却几度大起大落。阔如“素王”、“大成至圣文宣先师”,落魄如“丧家之犬”、“孔老二”。不过,这些都不是真正的他。今天的人当然大多不会带着滤镜看他,但是愿意深入了解他的人其实不多。略而言之,在语文课本里喋喋不休地劝人向仁向善,仿佛是令人厌烦的道学先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