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韩信被杀后,萧何看着他的遗体说了四个字,被人吐槽至今

韩信被杀后,萧何看着他的遗体说了四个字,被人吐槽至今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伯爵灬焦点 访问量:318 更新时间:2024/2/6 1:04:34

“成也萧何,败也萧何”经常被用来形容一个人或一件事的双面性,这个典故出自真实的历史故事:萧何与韩信的经历。萧何是举荐韩信、帮助他成为刘邦座下名将的重要恩人,同时也是诱杀韩信的主要谋划人、具体执行人和重要功臣。

因为战功卓越,韩信有不少历史迷的粉丝,这些人对萧何出力谋杀韩信的做法非常鄙夷,所以萧何在后世的评价非常两极化。有人认为萧何的做法没错,他始终都是汉朝的忠臣;有人则认为萧何此举是背信弃义。尤其是韩信死后,萧何看着他的尸体说出的四个字,更让韩信的“粉丝”们异常愤怒。

萧何自始至终都是刘邦的忠臣

早年间,萧何在秦朝政府内任职,此时的他就已经是刘邦的挚友,相信以刘邦的能力必定大有作为。古人迷信面相学,刘邦曾被很多人预言过未来身份不凡,所以他起义时才有那么多人愿意追随他。

而从刘邦起义开始,萧何就已经跟在他身边了,他是刘邦最信任的宠臣,同时也是一个合格的政治家。在秦朝政府内部时,萧何只是一个普通的小官吏,没有多少机会施展自己的才华,好在刘邦信任萧何,起义后一直让萧何负责打理政事。

萧何此人军事才能不显,政治才华却极高,在农民起义的极度不稳定局势下,仍然能够帮刘邦摆平政治事务,保障后勤供给。楚汉之争时,萧何被刘邦留在后方坐镇,足见刘邦对他的信任之深。

西汉成立后,萧何更是被任命为相国,权柄极重。建国后没多久,刘邦开始猜疑功臣,萧何作为曾经管理大后方的人,不仅没有被刘邦针对,还受到了刘邦的信任,在刘邦除掉异姓诸侯的过程中出力很多。直到刘邦去世后,萧何还在辅佐刘邦的儿子汉惠帝。

从始至终,萧何对刘邦和汉朝皇室都保持了绝对的忠诚,这也是萧何和韩信最大的矛盾点。韩信并不是一个完全的忠臣,会有属于自己的私心,萧何对韩信的这种私心不仅不屑,而且十分反对。所以当萧何得知韩信有异心时,他的第一反应就是帮助刘邦除掉韩信。

韩信是刘邦手下最重要的将领

韩信在历史上留下的事迹非常多:胯下之辱、兵仙传奇、谋反被杀……除了胯下之辱这种早年的事迹外,韩信的传奇都是从投奔刘邦后才发生的。其实韩信一开始选定的“主人”是项羽,可惜项羽自己就是非常优秀的将领,不需要太多将才,对韩信本人的能力也不信任。

知道自己在项羽处没有上升机会后,韩信很快选择投奔刘邦,在萧何的引荐下成为刘邦座下名将。刘邦曾在功成名就后直言:“我之所以能够取得天下,全部仰仗他们三位。”这三位分别是韩信、张良和萧何。

其中张良主要负责计谋,萧何负责后勤,真正带兵打天下的只有韩信。韩信的军功包括平定魏国、代国、齐国,同时多次围困楚军,就连项羽最后被围乌江也是韩信的手笔。刘邦手下的将领中,没有任何一个人能和韩信相提并论。

而且韩信并不是同刘邦在一处作战,而是分兵作战,刘邦经常打败仗,输了就到韩信处带走韩信的精兵继续作战。韩信不仅一直在替刘邦打天下,还要负责替刘邦培养将士,这种逆天的军事才能在整个历史上都非常罕见。

面对韩信这么强悍的手下,刘邦不可能心无芥蒂,更何况韩信在刘邦统一天下之前就曾以胁迫的手段逼迫刘邦立自己为诸侯王。从刘邦上位后很快诛杀功臣的举动来看,他并不是一个非常大度的人,只不过被逼封王时,韩信手上掌握着主要精锐部队,且局势未稳,只好暂时答应。

萧何最终为诱杀韩信贡献计策

封王之事成了刘邦心里的一根刺,虽然他在庆功宴上大肆夸赞韩信,但实际上刘邦已经开始筹谋如何将韩信除掉。尤其是在刘邦年事已高后,韩信的威胁越来越大。

不管韩信如何想,从现实情况出发,当时跟随刘邦打天下的武将多数年纪不小,统一天下时至少都是渐生华发的年纪,只有韩信正值壮年,他最有可能在刘邦百年之后谋反。

同时,因为分封了一些异姓王,汉朝政府建立初期,中央政府和地方政府间的矛盾十分严重。

站在刘邦的角度考虑,分封异姓王的举动其实是被迫为之,这些异姓王并不属于刘氏族人,如果在封地内专权久了,很可能会生出二心。或许第一代异姓王同刘邦之间有君臣之义,可这些人的子孙后代未必还会保有这份忠心。更何况已经有异姓王谋逆的事件出现,刘邦不可能任由韩信继续顶着异姓王的名号扩张自己的实力。

当刘邦发现韩信和已经谋逆的异姓王有书信往来后,很快做出了诛杀韩信的决定。只不过韩信是朝内无人可敌的将军,刘邦又正在外地平叛,坐镇京都的是刘邦的皇后吕氏。就在吕氏一筹莫展之际,萧何主动献计,提出引诱韩信进入皇宫再诛杀的想法。

这个计策很快得到了吕氏的采纳,起初韩信并不愿意入宫,是萧何不停地劝说,才让韩信改变了主意。因为韩信是在萧何引荐给刘邦后才得以施展自己的才华,所以韩信对萧何一直非常尊敬、信任。让韩信没想到的是,他刚刚进入皇宫不久,就被埋伏的人马杀害。

韩信死后,萧何看着他的尸体,只冷冷地留下一句:“为国除奸”。这四个字让许多后人认定萧何配不上韩信的信任和尊敬,将萧何视为“背叛者”。

结语

然而这些都是后人基于自己的价值观给出的评价,其实站在萧何的立场,结合当时的时代背景考虑,萧何这种做法严格来讲并不算“出卖”。

毕竟萧何和韩信同为汉臣,在“君要臣死臣不死不忠”的封建社会时期,萧何如此行事并不算错。只不过站在朋友的角度,萧何此举确实令人不齿。

图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联系删除!

更多文章

  • 韩信被杀之前,一个狱卒去请教兵法,韩信却拿起了一根筷子

    历史解密编辑:循迹故事汇标签:韩信,刘邦,狱卒,项羽,萧何,吕雉,兵法,秦朝,汉朝,春秋战国

    几乎每个朝代的开国君主他们的身边总是有着一些在自己身边发挥重要作用的良臣。汉朝的开国皇帝刘邦身边也有着三位对他开创江山非常重要的人物,他们被称为“汉初三杰”。这三位分别是韩信、萧何、张良。不过这三人中,韩信的结局最惨——被乱棍打死。其实在他被杀之前,曾经有一个狱卒前去请教兵法,而韩信却拿起了一根筷子

  • 品读——韩信将兵(三)

    历史解密编辑:小范先生标签:韩信,刘邦,项羽,齐国,魏王豹,魏国

    关于韩信的故事,要给大家作为一个重点讲讲,因为刘邦消灭项羽的主要战争,都是韩信打的。首先是攻打魏地。当时,韩信军队集结在河西地区,准备从一个叫临晋渡的渡口过河,河对岸有个魏国,魏王豹,过去刘邦打彭城的时候,是跟着刘邦一起反项羽的,后来刘邦失败,他又归附到项羽门下,刘邦派人去找他,他很生气,说:“汉王

  • 韩信被杀之谜:从汉初形势和吕后性格分析,韩信面临的必死之局

    历史解密编辑:香茗史馆标签:韩信,吕雉,刘邦,项羽,张良,吕后,汉朝,秦朝,春秋战国

    刘邦之所以在历史上留下杀功臣的恶名,韩信之死可以说是个重要因素,然而综合史料来看,实际上韩信之死与刘邦并没有多大关系,反倒如《史记·吕太后本纪》中所说,“所诛大臣多吕后力”,韩信、彭越等人之死大多出自吕后之手。而在当初那种形势下,韩信面临的可以说是必死之局。01.韩信被杀背景:西汉初期频发的叛乱刘邦

  • 蒯彻苦劝韩信三分天下而自立,为什么韩信就是听不进去?

    历史解密编辑:八卦爱豆秀标签:韩信,蒯彻,刘邦,樊哙,曹参,勾践

    武涉走后,辩士蒯彻认为刘项胜负的关键在于韩信,想出奇计打动他,就用看相的身份规劝韩信,说:“我曾经学过看相技艺。”韩信说:“先生给人看相用什么方法?”蒯彻回答说:“人的高贵卑贱在于骨骼,忧愁、喜悦在于面色,成功失败在于决断。用这三项验证人相万无一失。”韩信说:“好,先生看看我的相怎么样?”蒯彻说:“

  • 刘邦赐死韩信,300年后,他替韩信灭了汉家江山,报了前世之仇

    历史解密编辑:乐享盖生活标签:刘邦,韩信,曹操,吕雉,曹丕,董承,秦朝,汉朝,汉献帝,春秋战国

    要说韩信是不是刘邦杀的呢?其实不是,韩信是死于吕雉之手,韩信功高盖主有传言说要造反,于是吕雉先发制人。传说吕雉杀韩信还是费了很多的功夫,因为韩信有保护符,传言见光不死,见地不死,见铁器不死,男人也杀不死他。于是吕雉就把韩信骗进一间屋子,将窗户用帷幕封上,铺了一层厚地毯,让很多宫女用竹签将韩信给刺死了

  • 汉朝开国之后,韩信到底做了什么?为何最后会命丧未央宫?

    历史解密编辑:史小子范儿标签:韩信,刘邦,樊哙,吕雉,齐国,秦朝,汉朝开国,春秋战国,霸王项羽

    汉朝开国之后,作为刘邦打天下的头号大功臣,韩信其实活的很不开心。这个故事,其实还得从之前楚汉战争的时候开始说起。之前刘邦和项羽争天下的时候,刘邦长时间带领汉军主力,和项羽在荥阳一带对峙。这场对峙,持续了整整两年的时间,后世史称‘成皋之战’。在刘邦和项羽对峙期间,韩信作为刘邦手下的头号大将,就负责带着

  • 武庙“十哲”,白起、韩信,谁更厉害?韩信稍弱

    历史解密编辑:琳子乐园标签:韩信,白起,魏国,项羽,刘邦,齐国,十哲,秦朝,汉朝,春秋战国

    白起VS韩信,谁的战斗力更加强悍?唐朝人评价:白起强于韩信,武庙“十哲”排行榜上,白起第一,韩信稍微弱一点。中华上下五千年,谈论武将排行,白起、韩信可以挤进前十名,战斗力杠杠。白起号称“杀神”,战国时期将士阵亡三百余万,白起就“贡献”了一半,这是近代学者梁启超对他的评价。韩信号称“兵仙”,刘邦说他是

  • 韩信不显山不露水,萧何是怎么知道韩信有大将之才的

    历史解密编辑:廊人标签:韩信,萧何,显山,刘邦,汉朝,秦朝,夏侯婴,春秋战国,霸王项羽

    韩信不显山不露水,萧何是怎么知道韩信有大将之才的?如同当年吕公看见刘邦那样,一眼就看出刘邦拥有高贵之相,还把女儿吕雉嫁给他。吕公懂相术,这没什么奇怪的,但从来没听说过萧何会看相,发现韩信有统帅之才,可能是因为他俩有眼缘吧。彼此看着顺眼,相互能轻松交谈,大概就是所谓的眼缘。眼缘的感觉至关重要,萧何看见

  • 打败项羽后,韩信被改封楚王并剥夺兵权,为何韩信还会被吕雉所杀

    历史解密编辑:一国之君历史标签:项羽,韩信,吕雉,刘邦

    《史记 淮阴侯列传》:信曰:果若人言,狡兔死,良狗亨;高鸟尽,良弓藏;敌国破,谋臣亡。天下已定,我固当亨!上曰:人告公反。遂械系信。至雒阳,赦信罪,以为淮阴侯。刘邦打败项羽后,做的第一件事就是把齐王韩信改封为楚王,并且剥夺了韩信的兵权,不久,有人告韩信谋反,刘邦采纳陈平的计谋,把韩信召到陈县,随后俘

  • 刘邦赐韩信“五不死”,吕后是怎么绕过刘邦之言来杀死韩信的?

    历史解密编辑:老夫从不吹牛标签:刘邦,韩信,吕雉,项羽,齐国

    垓下之战前夕,项羽派使者诱惑韩信“三分天下”,韩信虽然没有同意,却也开始左右摇摆,对刘邦的命令阳奉阴违,于是有了“三不杀”、“五不死”的由来。三不杀、五不死关于三不杀、五不死,有数个不同的版本,不过大概意思都差不多。在垓下之战前夕,刘邦诏令韩信前来围攻项羽,而韩信却迟迟不肯来,于是张良劝汉高祖写下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