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名臣李斯被腰斩时,满朝文武为何没有人为他求情?

名臣李斯被腰斩时,满朝文武为何没有人为他求情?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八卦爱豆秀 访问量:3448 更新时间:2024/1/29 11:47:32

李斯,在中国历史上,绝对是一个与众不同的名字。年轻时,李斯仅仅是掌管文书的小吏,为了飞黄腾达,他师从儒家代表人物之一荀子,学成后投奔秦国,成为千古一帝秦始皇最得力的左膀右臂。

还在当小吏时,有一次李斯观察到了厕所里和米仓里的老鼠的不同。同样是老鼠,在厕所里的老鼠过得“流离失所”,看到人和狗都惊恐地落荒而逃;

而在米仓里的老鼠则过上了神仙般的日子,不但吃得滋润,而且还能在米仓中游玩,让李斯一下子发出了感慨:“人和老鼠一样,你所处的环境不同,过上的生活就完全不同。”

或许从此刻起,李斯已经立下了要通过改变环境来改变命运的决心——一个人要有才华,但也要有施展自己才华的舞台。

大舞台下,李斯长袖善舞,走向“人生巅峰”

对于李斯来说,最好的舞台便是战国后期日渐强大的秦国;而战国末年诸侯国数量逐渐减少、百姓逐渐厌倦战争的环境,则在某种程度上是他的“大舞台”。

公元前247年,嬴政即位,他心怀一统天下的雄心壮志,却迫于形势,只能韬光养晦等待时机。

彼时的李斯,投奔于吕不韦门下。他的境遇其实和嬴政颇有些相似——为了一项伟大的事业做着周密的准备,一切只等待箭在弦上的那一刻。

“先灭韩,以恐他国”。李斯对嬴政提出的这一建议,是李斯在历史上写下的光彩照人的第一页,开了秦灭六国的征程,而李斯也因这一提议得到秦王嬴政的赏识,开始了自己扶摇直上的仕途。

公元前237年,李斯的飞黄腾达之路险些戛然而止。因郑国派人到秦国修建水渠,秦王嬴政决定驱逐各国在秦国的宾客,而李斯也在此之列。

情急之下,李斯写下了流传千古的《谏逐客书》——“今逐客以资敌国,损民以益雠,内自虚而外树怨于诸侯,求国无危,不可得也”,其文情真意切、有理有据,短短800余字,令秦王嬴政回心转意,改变了秦国的命运,也让李斯在命悬一线之际实现了自我救赎。

然而,李斯更重要的贡献,恐怕还在于秦朝成立后,他深得秦始皇信任,被封为丞相,他建议秦始皇废除分封制,改为郡县制,把全国分为三十六郡,郡以下设置县,更有利于维护秦王朝的统治;

其次,他建议秦国统一文字、度量衡,主张禁止私学,废《诗》《书》、六国史记及“百家语”等,掀起统一车轨、修筑驰道的运动。出身儒家荀子门下的李斯,最终却以法家的方式实现了自己的宏图大志。

后人在总结李斯的一生时,也通常将他归为法家一派。“以辅始皇,卒成帝业,斯为三公,可谓尊用矣”,无论如何,李斯早已实现了即使是史书中的先辈们也无法完成的丰功伟绩。

看到这里,你或许不得不叹服,李斯真乃我国古代读书人“入世”的典范,他不但腹有诗书、学识渊博,更能将自己的才能与谋略运用到为人处世乃至治国辅政方面,走向“人生巅峰”。

俗话说“学而优则仕”,这李斯可就更了不得了,他不但实现了“当官”的夙愿,还借助千载难逢的历史机遇,成为千古一帝身边最得力的辅臣,他超凡的判断能力和胆识让他屡次做出了最具远见的抉择,他的理念奠定了中国两千多年封建专制的基本格局。

古往今来,我国的读书人一生的极致追求不就如此吗?

做惯了“米仓里的老鼠”,赵高成功拖李斯下水

然而,就是这样一位功绩流芳百世,极度精明而世故的“超级人精”,竟然在公元前208年被处以腰斩极刑,夷灭九族。

这一切,都源自于公元前210年的“沙丘之变”——宦官赵高胁迫李斯伪造秦始皇传位诏书,合谋杀害公子扶苏,拥立秦二世胡亥为帝,这一幕堪称秦汉历史上最令人震惊的事件之一。

实际上,在发动“沙丘之变”前,尽管李斯有着因嫉妒害死韩非的纪录,但这或许是出于李斯追求个人成功、嫉贤妒能的“私事”。

在治国辅政方面,我们对于李斯的印象是他对秦始皇非常忠诚,总能从秦王朝利益的角度考虑事情,几次决策都非常明智而且富有开创性,是一位富有谋略和远见的智者。

然而,“沙丘之变”,面对赵高的威逼利诱,李斯并未坚持立场,篡改诏书更是罪不容诛,对于秦王朝后来的衰落,李斯难辞其咎。那么问题的要害便是,李斯究竟为何同意与赵高一起伪造诏书?

事实上,当我们了解了事实的来龙去脉后,我们更加难以对李斯产生同情。李斯同意与赵高合作,并非是因为赵高真的让他陷入了万劫不复、非此路不通的境地,而是因为赵高的“利诱”的确打动了李斯——赵高告诉李斯。

如果按照秦始皇的诏书,立公子扶苏为皇帝,那么公子扶苏就会让与自己私交甚密的蒙恬担任丞相,而李斯就会被罢免,落个被流放在外的下场。

听到了赵高的观点,李斯果然心动了,他立马同意与赵高合谋篡改诏书,立扶苏之弟胡亥为帝。还记得功成名就之前米仓里的那只老鼠吗?看来,李斯是当惯了“米仓里的老鼠”,不愿意再做“厕所里的老鼠”了。

晚年的秦始皇虽然昏庸,但作为曾经扫荡六国的千古一帝,他还是非常清楚扶苏无论是才能还是德行都远远在胡亥之上。

如果扶苏真的即位,那么他还是有望让秦国保持良好的态势的。作为为秦朝皇室服务多年的李斯,更不可能不明白扶苏才是更合适的选择。

不过,当秦王朝的利益与自己的利益冲突,当“历史的抉择”摆在自己面前,李斯选择了向自己的一己私利倾斜,他根本舍不得放弃在秦王朝的权利与地位。赵高,或许就是清楚地看到了这一点,才成功拖李斯下水。

“沙丘之变”,令李斯的风评急转直下

至此,震惊世人的“沙丘之变”发生,秦王朝的命运急转直下,胡亥即位后仅仅3年,便于前207年被赵高逼迫自杀;

扶苏之子子婴在位46天,他诛杀赵高,意欲让秦王朝触底反弹,但此时秦王朝的覆灭早已不可阻挡,刘邦入潼关后,秦朝便宣告灭亡。

李斯的一生,贯穿了秦王朝从建立、发展到覆灭的整个过程,他目睹了中国第一个封建王朝的兴衰,后人更评价李斯说,他是大秦王朝的奠基人,也是大秦王朝的掘墓者,真可谓“成也李斯,败也李斯”。

“沙丘之变”严重影响了李斯的历史评价。如果没有“沙丘之变”,李斯在赵高诱惑自己的那一刻,能够成功地坚守维护大秦江山利益的底线。

那么他或许将成为中国古代历史上最被歌颂的名臣之一——论治国辅政,论学识才能,李斯还是相当出色的,封建制度影响了中国历史数千年,而李斯正是幕后的策划者。

然而,当这一事件发生,结合之前害死韩非的事情,让李斯的形象一下子接近于见利忘义、反复无常的“小人”。

在批评李斯的人看来,他所做的一切事情,都是为了满足自己的私欲——他出于出人头地的动机读书,投奔当时秦国最有权势的吕不韦;为了尽快升迁而接近秦始皇,研究“皇帝之术”;

为了不让自己被驱逐,他写下了《谏逐客书》;为了避免秦始皇亲近他人,他设计谋害韩非;为了让自己继续维持在秦王朝的地位,他帮助秦始皇设立了一系列制度,协助秦始皇维持统治.....

看来,李斯所做的一切,都源于他想当“米仓里的老鼠”的欲望。李斯的一切动机,都被掩盖地很好。

比如在《谏逐客书》中,李斯的字字句句似乎都是出于为秦国社稷考虑的动机;当李斯看到嬴政颇为喜爱韩非,威胁到自己的地位,便向嬴政进谗言,说韩非最终会为韩国服务,让嬴政决定杀死韩非。

他这样做,不就是为了保全自己,扫除自己前进道路上的一切障碍吗?将自己自私自利的欲望冠冕堂皇地冠上高尚而美丽的外衣,这不就是自古以来的“小人”最擅长做的事情吗?

因此,在李斯同意篡改诏书的那一刻,李斯的本质终究被暴露地一览无余。他从来没有真正忠诚于秦始皇,也从来没有真正为秦王朝的江山社稷考虑,他只是一个为自己的命运而奋斗的人而已。历史,在这一刻,早已为李斯进行了定论。

赵高一手遮天,李斯早已孤立无援

立胡亥为帝,并未让李斯的处境有所好转。胡亥年幼,他亲信赵高,不理政事,朝政被赵高把持。李斯劝谏胡亥处理政事,反惹得胡亥大怒,将李斯逮捕入狱。

随后,早已视李斯为眼中钉的赵高借机称李斯谋反,逼李斯供认。胡亥决定处死李斯,一代名臣最终落个悲剧式的下场。其实,李斯被出腰斩时,没人说情,是再正常不过的了。

秦王朝当时的情况,恐怕大家早已心知肚明。胡亥无能,赵高把持朝政,胡亥完全听信于赵高,被赵高控制。李斯作为丞相与功臣,按说也应很有权势,但显然在当时的情况下,他也根本不是赵高的对手。

赵高一手遮天,“指鹿为马”的典故便出自于当时,这种情况下,人人自危,处于自保的动机,还有谁敢为李斯说情?

更何况,李斯多年担任丞相,其实也树大招风,得罪了不少人。他当年建议秦始皇建立一系列维护统治的制度,早已触犯了很多人的利益,不少人对他都心怀不满,而且史书记载李斯性格高傲,人缘其实也不是很好。

如今看到李斯被赵高玩弄于股掌之间,恐怕有些人心里还会暗自高兴呢,更不可能为李斯说情。另外,“沙丘之变”对李斯的负面影响恐怕比想象中更甚。

他既然能背叛追随一生的秦始皇,又怎么可能在乎同僚之情?

“沙丘之变”后,李斯早已不得人心,他在朝中早已没有秦国初年那种意气风发、欲谋大事的感觉,眼见赵高把持朝政,李斯被边缘化,他也没有得到他人的支持,早已在朝中处于孤立无援、有名无实的境地。

若是没有这次劝谏,被赵高密谋杀害恐怕也是迟早的事情。后人叹曰,李斯一生精明,却精明过头,“聪明反被聪明误”,一次“沙丘之变”葬送了他在历史上的名声,也让他背负了无法洗脱的罪名。

他误信赵高,以为凭借伪造诏书便可以继续立于不败之地,却没想到最终死于赵高之手,而终结他生命的,竟然也是他多年前亲手制定的刑罚制度。他做够了一生“米仓里的老鼠”,但却没有拥有一个好的结局。

在历史的倒影里,我们依稀看到了李斯有些佝偻的身影。一个个惊心动魄的瞬间,早已在李斯的心里刻上了深刻的烙印。此刻,他只能负重前行,留下不甘的一声长叹——“人生如戏,戏如人生啊!”

参考文献:

流血的仕途 : 李斯与秦帝国—中国华侨出版社

秦朝原来是这样—现代出版社

战国七雄—北方文艺出版社

更多文章

  • 秦丞相李斯的人生觉醒:走出小地方,找名师背书,找准机会往上爬

    历史解密编辑:子霄读史标签:李斯,秦国,秦王,秦朝,吕不韦,秦丞相,书法家,春秋战国,秦始皇嬴政

    我们都知道秦始皇的功绩,包括统一天下、废除封建制度、书同文、车同轨,等等。秦始皇的伟大咱们不用多说,但是,这些事情有一个人一直亲身参与过,那就是李斯。李斯作为封建王朝第一相,可以说非常顶级的一个人时代大才,但是,这个时代大才,却也是一个从小地方走出去,从一介布衣一步步爬到了一人之下万人之上的秦朝丞相

  • 李斯被腰斩,文武大臣无人为李斯求情的,因为李斯已经是人心丧尽

    历史解密编辑:慢聊的历史标签:李斯,赵高,秦二世,秦国

    这是必然的,自打李斯与赵高在沙丘篡改秦始皇遗诏,逼死扶苏,扶胡亥登基那天开始,李斯的下场就注定了。李斯虽然在政治上,地位上高于赵高,但李斯与胡亥的关系也远远不如胡亥与赵高的关系,李斯立誓做仓房里的老鼠,不做厕所里的老鼠。但最终被腰斩于市。因为李斯忘了一个问题,那就是老鼠过街一人人喊打。李斯是被打死的

  • 丞相李斯被腰斩时,究竟说了什么预言?竟全部应验了

    历史解密编辑:史学听讲堂标签:李斯,赵高,丞相,嬴政,秦国,秦朝,秦二世,书法家,艺术家,春秋战国

    秦朝壮大的路上,有一个人不得不提,这便是李斯。不管是在经济上、文化上还是政治上,李斯对于秦朝的贡献,那都是不容忽视的。为了秦朝的发展,他一直是尽心尽力,兢兢业业的。为何对秦朝有如此贡献的人,已然是一人之下,万人之上,成为丞相的李斯,却背叛了秦始皇。并且最后,李斯还被行了腰斩之刑。那李斯背叛秦始皇的原

  • 李斯到底算不算千古一相?

    历史解密编辑:秀才吃瓜标签:李斯,秦国,齐国,嬴政,吕不韦

    要说到千古一相,李斯肯定也算得上是一位,但他这一位却并不完美。励志的奋斗史原本李斯只是楚国上蔡的一名小吏,相当于地方上的一名基层公务员。如果不出意外,他这一辈子肯定是碌碌无为。但是由于一次不经意间的经历,使他产生了人这一辈子,要想成就一番伟业,其实从某种程度上来说,也并不困难。那么他这一次不经意间的

  • 李斯——自掘坟墓的人

    历史解密编辑:车马行空说标签:李斯,赵高,秦国,嬴政,秦王,秦二世

    李斯——自掘坟墓的人北冥思道2022-05-2911:43山东关注李斯是楚国上蔡人。当时在郡里当个小吏,相当于现在的基层干事员之类,这个地位,比普通百姓是强些,但向上比犹如在井底,人往高处走嘛,李斯也希望能够得到高官厚禄,光宗耀足。但仕途晋升之路谈何容易。他曾经看到办公处附近厕所里的老鼠在吃屎,碰到

  • 丞相李斯被腰斩之前,留下10字遗言,后来字字成真!

    历史解密编辑:生活磁场标签:李斯,秦王,秦国,嬴政,赵高,齐国

    “宁让我负天下人,也不让天下人负我”。这句话是三国时期曹操身为枭雄的名言,他将天下看作自己的囊中之物,诚然,事实也几乎是如此,但是这并不意味着天下之人都在曹操身上。相比于其他人,曹操是幸运的,虽然曹操将自己视为世界的中心,以自己的利益为出发点,但是他最终的结果还算是善终。可是曹操的个别案例,并不能意

  • 秦朝丞相李斯,腰斩于市却无人问津,背后有何原因?

    历史解密编辑:丹宝说文史标签:李斯,赵高,丞相,秦朝,秦二世,书法家,艺术家,春秋战国,秦始皇嬴政

    秦始皇嬴政统一六国,建立了我国封建王朝历史上第一个真正意义上的专制主义中央集权的国家,而他能够做到这一点除了自身的雄韬伟略之外,还离不开身边谋士的出谋划策,就比如丞相李斯,他倡导以法治国,同时以其卓越的政治才能和远见,辅助秦王完成了统一六国的大业,此后他也是一路晋升,成为秦始皇身边地位极高的谋臣。只

  • 宰相李斯过生日,百官前来庆贺,家人很开心他却在叹息

    历史解密编辑:每日看点啥标签:李斯,宰相,赵高,嬴政,李由,秦朝,秦二世,艺术家,书法家,春秋战国,汉高祖刘邦

    在重农抑商、等级森严的封建社会中,进入仕途、入朝为官是很多志向之人施展抱负的重要途径之一。在战乱频繁、战火四起的背景下,我国曾涌现了一批批才华横溢、才高八斗的能人异士。有人骁勇善战、驰骋沙场、立下赫赫战功;有人满腹才华、能力出众、把政务治理得井井有条、深得君心民心。大多数的努力不仅是为了功成名就、名

  • “有为青年”李斯为什么会落得“黄犬之叹”的悲剧收场

    历史解密编辑:旧闻故史标签:李斯,赵高,嬴政,秦二世,丞相,秦国

    秦朝名相李斯酷爱以鼠为榜样来励志人生,在他不愿成为茅厕中的臭鼠,而一心想成为粮仓中的肥鼠那一刻起,就注定了他不凡的一生。李斯在他得到秦王嬴政重用之后,嬴政对他是言听计从。他也不负所望,首先替嬴政谋划从相国吕不韦手中夺回了王权,接着开始对六国用兵,这时候韩国国君的弟弟公子韩非因被他哥哥猜忌而受逐,作为

  • 历史大揭秘:高智商的李斯为何败给了赵高?李斯有一个致命的缺点

    历史解密编辑:史小趣标签:李斯,赵高,秦国,先秦,秦二世,吕不韦,书法家,春秋战国,历史大揭秘,汉高祖刘邦

    今天我们来聊聊大秦帝国时期的一个大迷案,李斯为何会在秦朝朝堂博弈中败给赵高,弄的全族被屠的下场?不用说,李斯官拜丞相,在秦始皇眼皮子底下做事,从一个小公务员扶摇直上成为了秦国位高权重的大功臣,他的智慧这是毋庸置疑的。什么叫智慧呢?也就是思考力!《史记:李斯传》中有这样一个故事,李斯前半生只是个小小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