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历史大揭秘:高智商的李斯为何败给了赵高?李斯有一个致命的缺点

历史大揭秘:高智商的李斯为何败给了赵高?李斯有一个致命的缺点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史小趣 访问量:4375 更新时间:2024/2/1 11:41:47

今天我们来聊聊大秦帝国时期的一个大迷案,李斯为何会在秦朝朝堂博弈中败给赵高,弄的全族被屠的下场?

不用说,李斯官拜丞相,在秦始皇眼皮子底下做事,从一个小公务员扶摇直上成为了秦国位高权重的大功臣,他的智慧这是毋庸置疑的。

什么叫智慧呢?也就是思考力!

《史记:李斯传》中有这样一个故事,李斯前半生只是个小小的公务员,并没有太大的野心,不求上位只求安稳,但有一天他突然做了这样一个决定,他觉得生活不止是眼前的苟且,还有远方的黄金和美女。

他为什么会做出这样一个决定?说来很有趣,在司马迁的笔下,李斯有一次上厕所,发现厕所里的老鼠非常胆小,他进去老鼠就躲起来了,而仓库里的老鼠见了人也不怕。

李斯细想其中的奥妙于是得出了一个结论,环境决定一个人的高度!

李斯觉得自己呆在一个小县城里,纵然有天大的本事,也只能成为困于县城的虫。他想到了这一点后,决定走出去,找一个大舞台发光发热。

为什么说李斯是个会思考的人呢?

我们看李斯一路的发迹就知道了。李斯最开始投奔楚王,因为他自己是楚国人,为自己的国家效力,这没有问题,但很快,李斯发现楚国积病已久,不可根治。

什么原因?

楚国封建制度太强,国内的官僚集团全是大族子弟组成,根本没有李斯这种没有背景的人出头的机会,楚国的大族霸占了楚国80%以上的官位,楚王对于整个国家的控制根本达不到所谓的君主集权,楚王想干任何事儿都得看楚国大族的眼色。

这不行啊!楚国不改革它永远无法成为最强的存在,无法成为最强就无法扫六合天下归一。战国的局面已经形成,你不吞并其他列国,那么总会被其他列国给吞并。

离开了楚国,李斯开始思考七国之中谁最有机会一统天下,这个问题其实也不用思考,秦国当时是最强大的。

当时秦王政刚刚继位不久,吕不韦执政,于是李斯直接去了吕不韦那儿当门客。

李斯不止脑子里会思考,嘴巴也能说会道,所以哄得吕不韦非常开心,进而靠着吕不韦的推荐,李斯见到了秦王政。

李斯为什么能得到秦王政的认可?这里又得说到李斯的思考力,秦王政的野心不是隐藏于心的,是时刻都爆发出来藏也藏不住的。

秦氏五世励精图治为的是什么,秦王政不说,李斯心里也一清二楚,从而对于日后七国走向大势,他分析的头头是道,当然都是挑秦王政喜欢听的话说。

有的人说话就是这样,一旦猜到了你的想法,不止能把话说的很有道理,还能让你听的很高兴。

所以秦王政立马给了李斯一个好差事,李斯彻底在秦王政面前站住了跟脚,而对于朝堂上的博弈,李斯更是玩得风生水起,比如后来有一个叫做韩非子的政客出现,李斯感受到了危机,于是便想尽办法要把韩非子给搞下去。

韩非子是秦王政挖墙脚挖过来的,并且是武力威胁的方式,所以李斯就对秦王政说,原本韩非子就是韩国贵族,又深受韩王重用,到这来,肯定不会上心为大王办事儿,说不定还会出卖秦国的国家机密。

秦王政一听是这个道理,于是准备疏远韩非子,但李斯显然是个无毒不丈夫的主,他没有想过放掉韩非子,他又对秦王政说,如果不重要韩非子,那么韩非子肯定要回韩国,这人是有才华的,不能放虎归山。

秦王政又听进去了,于是韩非子死在了秦国。

也就是靠着这种手段,李斯很快就走到了权臣的最高位,在秦始皇统一六国之后,李斯成为了大秦的丞相。

可以说,李斯的奋斗过程中无一不展露出他的高智慧和高手段,但最终为何落得个悲惨的下场呢?

这里就得说回选择,喜欢的思考的人,对于选择总是相互博弈利弊的,在秦始皇还在世的时候,李斯就和公子扶苏不对付,李斯原本是个情商很高的人,并且为人谦逊,扶苏对他的敌视让他摸不着头脑。但他深深的感受到,一旦秦始皇驾崩扶苏继位,对自己的权利会受影响。

从而当历史来到了秦始皇驾崩,赵高找到他说,一旦公子胡亥继位,你照样位高权重,不会变化。

聪明一世的李斯在心理博弈下,最终把命运赌在了赵高的一句鬼话上。

当然,除了赵高的引诱筹码够大,李斯还有一个致命的缺点,就是太过于执着贪恋权势。

我们看李斯在心理博弈中,影响他最终下决定的是什么?就是如何保住他拥有的权势。

这种权势蒙住了他的双眼,让他分不清扶苏和胡亥两个人本身的性格,扶苏主温和、胡亥主暴力,两人的性情完全不同,所以处理事的手段也自然不同。

扶苏就算再讨厌李斯,一旦继位最多就是收回他的权利,而胡亥则不同,一旦发生分歧,只能用刀子来解决。

而后我们看李斯和赵高之间的博弈,一开始就暴露了李斯选择上的错误。

胡亥继位后为什么选择信任赵高,而不信任李斯?

抛开李斯是临时选择站队不说,君主自来都偏宠于内官,而对外官有着戒备之心。赵高当时为中车府令,相当于秦王的大内总管,是内臣之首,自然受到胡亥的重用和信任。

赵高想要专权,那么李斯就是他必须跨过的一座山,当赵高清洗秦朝内部的武将文官的时候,不仅仅架空了秦二世胡亥,架空的还有作为外臣之首的李斯。

当权利被架空,李斯和后面的胡亥一样,只能任赵高鱼肉,不能动弹。

李斯在行刑之前后悔了,还跟自己的儿子说:我想和你上蔡老家的东门打猎,如今这样的日子,还能实现吗?

行刑之时李斯才后悔不该贪权,但已经晚了。

更多文章

  • 大秦首席辅臣李斯:与皇家联姻、平步青云,为何最终被腰斩于市?

    历史解密编辑:清竹雅韵标签:李斯,赵高,秦二世,嬴政,丞相,大秦

    李斯是秦始皇时期的丞相,他不但因鞍前马后地辅佐秦始皇统一天下而倍受器重,而且一直忠心耿耿地操持国事,不仅为始皇帝出谋划策,还一手构建了大秦帝国初创之时的一系列顶层设计。秦始皇在李斯的佐助下建立起了丰功伟业,如果说秦始皇能被称作“千古一帝”,那么李斯就是英伟帝王身后的那个居功至伟却不露声色的首席辅臣。

  • 李斯被腰斩,刽子手心生同情:不会让你疼!用一盆凉水猛泼李斯

    历史解密编辑:如你坏坏标签:李斯,赵高,秦王,秦朝,吕不韦,秦二世,刽子手,书法家,春秋战国,秦始皇嬴政

    公元前208年,大秦丞相李斯一家100多口人被满门抄斩!鲜血四溅,残忍场景让人不忍直视。刽子手看着刑场上的李斯,心生同情:不会让你疼!他迅速剥去李斯的衣衫,将一盆凉水猛泼过去,寒意顿生,大刀一晃,人已成两半!接着,李家老少,在刀下鲜血横飞,变成一段段尸体!公元前210年,秦始皇第五次巡游,途中突然大

  • 成败李斯:大秦帝国的奠基者与陪葬人

    历史解密编辑:咫尺的梦想载标签:李斯,吕不韦,赵高,嬴政,秦国,秦二世

    聊一聊秦国历史上的一位重量级人物——李斯。没有李斯,就不会有后来的秦帝国。他不仅助秦始皇统一中国,还奠定了中华帝国长达两千年的政治模式,至今仍发挥着影响。然而,后世对李斯的评价并不高。司马迁如是说:斯知《六艺》之归,不务明政以补主上之缺,持爵禄之重,阿顺苟合,严威酷刑,听高邪说,废适立庶。诸侯已畔,

  • 李斯政治斗争经验丰富,为何最终却死在赵高手上

    历史解密编辑:衣鸣玉动物谈标签:李斯,赵高,秦国,秦王,韩非,先秦,秦朝,政治斗争,春秋战国,秦始皇嬴政

    李斯可以说是一个老江湖了,从进入秦国施展自己的抱负,到帮助嬴政统一天下,自己成为丞相,可以说在各种政治斗争中也是一直立于不败之地的。然而李斯最终的结局却是死在了一个宦官赵高的手上,按理说李斯的政治斗争惊艳比赵高更丰富,权力也大于赵高,但是为什么最后却落得这样的一个下场呢下面就让吾爱诗经网的小编来给大

  • 李斯:黄犬之叹,世间所有的背叛,都已提前标好了价码

    历史解密编辑:每日看点啥标签:李斯,赵高,嬴政,秦国,皇帝,秦朝,秦二世,吕不韦,书法家,艺术家,春秋战国

    世间所有的背叛都已提前标好了价码。在拿到背叛价码的那一刻,背叛者的人生也被定好了价钱。公元前208年十月,秦帝国的都城咸阳万人空巷,丞相李斯的父族、母族、妻族早已在刑场等待着他。随着李斯也被押上刑场,李家一千多口人已经全部到齐,等待着他们的是三族尽灭的结局。在行刑之前,一代名相李斯看着自己的儿子李瞻

  • 历史人物|法家思想实践者——李斯

    历史解密编辑:休闲读品杂志标签:李斯,韩非,赵高,荀子,秦朝,书法家,春秋战国,秦始皇嬴政

    法家思想实践者——李斯李斯之死1李斯是战国末期楚国上蔡(今河南省驻马店上蔡县)人。原本在老家当个小吏,不甘心,拜荀子为师,学成后去了秦国,得到了秦王的重用,筹谋划策,助秦一统天下。秦朝建立后,李斯官至丞相,提出并实行了一系列重要的政治主张,比如他提出建立郡县制,影响至今;又制定律令,协助秦始皇统一文

  • 千古第一相李斯何以下场凄惨?口碑还很差?

    历史解密编辑:阅读悦读之写乎标签:李斯,赵高,秦王,秦朝,吕不韦,秦二世,书法家,春秋战国,秦始皇嬴政

    作者:李大奎要说千古一帝秦始皇一扫六国,建立史上第一个大一统的封建王朝,谋士李斯可谓功不可没。然,这位有经世之才治国之能的政治家,尽管是有名的千古第一相,能与秦王赢正纵横睥睨天下,还废除分封制,推行郡县制,制定《大秦律》,实行"书同文、车同轨",统一货币统一度量衡等等跨越时空的不朽方略,为大秦一统天

  • 蒙恬临死说了2句心里话,为什么曹操每次读到都会泪流满面呢?

    历史解密编辑:吉吉嗑普标签:蒙恬,曹操,扶苏,嬴政,秦国,董卓

    导读:一位是秦国时期的大将军,一位是三国时期的枭雄,蒙恬和曹操这两位相距四百年的大人物,却因为2句话联系到一起,这就是历史的神奇所在。要想清楚的了解这件事的来龙去脉,首先要从蒙恬和曹操两个人说起。曹操,出身于东汉末年一个官宦之家,他的祖父曹腾是一名宦官,汉桓帝即位,因为拥立之功被封为侯。曹操的父亲曹

  • 蒙恬自杀后,葬在了哪里?多数人不知道

    历史解密编辑:每日看点啥标签:蒙恬,蒙毅,赵高,秦二世,嬴政,扶苏

    一代枭雄曹操曾感慨道:“孤每读此二人书,未尝不怆然流涕也。”这里面说的“此二人”是何许人也?大秦蒙恬兄弟。一向惜才的曹老板只恨这两人与自己没生在一个朝代,若谁能获得这两位忠心耿耿的名将,也许做梦都能笑醒吧。嬴政一统六合,建立二世基业,蒙氏家族功不可没。当时除了蒙氏之外,秦朝还有王氏家族,也就是名将王

  • “秦国第一勇士”蒙恬:一门三代忠烈,掌30万大军,宁死不反叛

    历史解密编辑:纯度茶生活标签:蒙恬,秦国,蒙毅,嬴政,匈奴,赵高

    一个王朝的兴盛,从任用贤才,锐意改革开始;而一个王朝的衰败,就要从内部倾轧、你死我活的阴谋斗争拉开序幕。秦能统一六国,兼并四海,离不开贤臣名将的辅佐;二世而亡,也少不了阴险小人的挑拨。而“秦国第一勇士”蒙恬,恰好是一个王朝由盛转衰的见证者和亲历者。名将之花蒙恬与同时期的王贲、王离一样,也出身于战国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