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有为青年”李斯为什么会落得“黄犬之叹”的悲剧收场

“有为青年”李斯为什么会落得“黄犬之叹”的悲剧收场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旧闻故史 访问量:2157 更新时间:2024/2/12 14:05:49

秦朝名相李斯酷爱以鼠为榜样来励志人生,在他不愿成为茅厕中的臭鼠,而一心想成为粮仓中的肥鼠那一刻起,就注定了他不凡的一生。李斯在他得到秦王嬴政重用之后,嬴政对他是言听计从。

他也不负所望,首先替嬴政谋划从相国吕不韦手中夺回了王权,接着开始对六国用兵,这时候韩国国君的弟弟公子韩非因被他哥哥猜忌而受逐,作为使者来到咸阳(实际与人质无异,就像嬴政他爹异人在赵国一样)。韩非满腹学问,精通法家之术,曾经与李斯同为荀子门下弟子,嬴政见了他之后,发现他有口吃,话说得不太清楚,起初也没有太在意此人。

后来偶然读到了韩非的两篇文章《说难》(游说诸侯的难处)和《孤愤》(孤家寡人的愤怒),立马惊为天人之作,就赶紧叫人请来韩非,要韩非把他的平生著作全部抖出来,让他拜读,韩非因此得到了嬴政超高标准的款待,甚至对他的重视超出了对李斯的倚重,李斯也深知韩非的才学远胜他十倍还不止,心中就害怕他受到嬴政的重用,而自己被冷落,在嫉妒心的驱使下,李斯找到了韩非在咸阳的一个对头,也就是秦国上大夫姚贾。

这个姚贾实际上和张仪十分相似,极具辩才,是个非常厉害的外交家,可韩非不知为何却相当鄙视其人,竟在嬴政对他进行国事咨询的时候,直言姚贾只是一个嘴把式,拿着秦国的巨额公费在六国吃喝玩乐,到处结交诸侯,没为秦国办一件正经事儿。(估计姚贾在出使韩国时就与韩非结下了梁子)

嬴政毕竟不是一个偏听偏信的主,他叫来姚贾和大臣们议论此事,这时候李斯就站在了姚贾一边,姚贾也愤然表示,如果自己是这样一个对秦国不负责的人,为什么不卷着巨款走人,而是再回到秦国来汇报六国的情况呢?且韩非是韩王的亲弟弟,他肯定是指望着有朝一日做到韩王之位,所以就各种挑拨秦国与六国的关系,一来损害秦国的利益,二来想借秦国之手将他哥从王位上赶下来,然后由他来继任,这人实在是恶毒之极!

嬴政一听到骨肉相残之事,脸色立马就是变了,李斯也从旁建议说:“韩非是韩国宗亲,最有可能成为韩王,他哪里会稀罕在秦国做臣子,陛下想想你曾经的好朋友燕国太子丹就知道了,所以此人终究是不能为大王所用的,如今其不能被用,久留秦国也不是个办法,假设让他归去,以其才必定会给秦国带来隐患,不如按插一个罪名法办了事!”

嬴政没多想,就点了头,李斯就派人将韩非打入了死牢,并丢下了一瓶毒药,使其自杀。韩非想见面秦王说明白,却始终不能得见,最终饮药自尽。没多久,嬴政冷静下来,派人往狱中赦其罪,召韩非来见,不想韩非早已身亡。 从那时候起,嬴政就不再那么亲睐李斯了,也为李斯的悲惨结局铺垫了因果色彩。

后来天下一统,六国归一,嬴政称帝,号为始皇帝,为了有力地掌控着如此庞大的帝国,秦始皇时不时要对四方进行巡视,而每次出游在外,都是由丞相李斯与宦官中车府令赵高二人时时跟随始皇帝左右,一个掌兵符,一个保管传国玉玺,可见二人权位之贵重。

秦始皇三十八年,嬴政东巡至赵地沙丘,病发猝然而死,始皇帝幼子胡亥在赵高的怂恿下,对始皇帝之死秘不发丧,并将始皇遗诏更改,准备谋夺帝位。

赵高找到丞相李斯进行了残忍无情的劝说和诱导,最终使得李斯无耻变节,参与了胡、赵二人的阴谋,以始皇遗命赐死了帝国原接班人长公子扶苏,并逮捕了蒙恬、蒙毅两位亲扶苏派大臣,胡亥从而登上大秦二世皇帝宝座。

在始皇帝执政期间本已位极人臣的李斯,此时居然仰天大哭,叹息了无数声,说道:“我不能以死来维护始皇帝的遗命,乱世将要到来了,我将来独自一人靠什么安身立身啊!”果然没多久,楚人陈胜、吴广自立为王,起兵造反,从千里之外的楚地一直攻到了咸阳城外的鸿门,才被大将章邯率精锐秦军击溃而往东退却。

李斯数次向胡亥提出要单独交谈一下,关于平乱之事,可是胡亥一点也不给李斯聊天的空间。李斯的长子李由在老家三川郡做郡守,非常接近楚地,陈胜、吴广的叛军进入三川郡攻城掠地,又往西进军,李由是一点办法也没有。后来章邯大破楚地叛军,派使者到咸阳告发李由失地渎职之罪,并讥讽李斯位居三公,却由着叛乱如此猖獗。

李斯很恐惶,但又贪恋权位,不知该怎么办,只是一味顺从二世的主意。二世见他不拿国事来烦扰,也十分高兴。李斯见二世没有因三川失地之事责怪他,又向二世提出督责之术,也就是用极其严苛的刑法对上下官员进行督察和问责,使整个国家机关以最紧张和残暴的状态来维持帝国的稳定。

督责之术一经实施,咸阳道路上出现了大批的被捕囚徒,判死刑的犯人被成堆成堆地斩杀于咸阳菜市口,二世得知这个情形之后,非常高兴地说道:“以前没想到天下还有这么多不法之徒,这都是丞相督责之术的功劳啊!”又将捕人杀人多的官员视之为忠臣。实际上,咸阳城中的百官和百姓都已是怨埋心中,人人自畏,敢怒而不敢言。

狡猾的赵高当然了解这个情况,就对二世说:“天子之所为尊贵无比,是因为一声令下,万里臣服,而群臣百姓不得见其面也!所以天子自称为朕(月字旁,实际是古肉字的异写,这里被赵高曲解为人面,右边关字,就是不让人看脸的意思,不得不说赵高解字能力果然是高!)了。”二世一听他这么讲,立马说:“不用讲了,朕知道该怎么做了!”于是闭于深宫,再不上朝见群臣百官,所有事务都由赵高传达或打理。

赵高将二世隔离在深宫,又来告诉李斯说:“皇上现在在宫中只顾玩耍,上朝也不上朝了,大臣们一个也不见了,你是丞相百官之首,一定要去劝谏啊!”一时精明的李斯,不知为何一碰到赵高,智商和情商就直线下降,听了赵高之言,他说:“我想跟皇上谈心已经盼了很久了,可皇上不上朝,又深居内宫不出来见人,我就算有话想说,也没法传达进去呀!”赵高这时内心冷笑,道:“丞相如果肯进言,我赵某愿为你寻找见皇上的机会。”李斯非常感谢赵高。

没过多久,赵高趁二世在宫中设宴玩乐,抱着美女快活的时候,派人告诉李斯说:“皇上现在无什么事, 你赶紧来奏事吧!”李斯高兴得跳了起来,蹦蹦跶跶就跑到宫门口来,反复敲打宫门三次,二世在门内听到声音,赶紧让人看是怎么回事,回来的人禀报说是丞相来奏事。二世大发脾气,骂道:“我前几天没事想处理国事,不见他来找我,等我开始忙着安排私人派对,他就来了,李斯这混蛋是轻看我年幼吗?因此非要跟我作对是吧!”

赵高见状立马就故作惊恐的样子,说:“这下就完了!沙丘篡位的时候,丞相也是参与其中的,而今皇上坐了龙椅,李斯他却没有得到更高的封赏,心中肯定是忿忿不平的。”二世问道:“那他到底想怎样?”赵高说:“皇上如果不问,我都不敢多讲一句,李斯一定是想让皇上裂土封疆,分裂出一大块国土出来封他为王啊!”二世听了,更加怒气冲天,叫骂道:“先帝把全国都设置为郡县,宗室子弟都概不封王裂土,他李斯居然妄想为王,真是反了!”

赵高又添上一把火,道:“李斯长子李由在三川做郡守,反贼陈胜等人都是上蔡县附近的人,公然在三川横行,李由居然不肯领兵镇压他们,这是什么缘故呢?我听说他们之间是有私交往来的,但由于没有真凭实据,所以我没敢跟皇上你说。现如今皇上深居宫中,李斯在宫外以丞相之职统领百官及天下政务,真可谓权倾朝野,比皇上你还受天下人尊重和敬畏了!”

二世被这一席话激得直接跳了起来,立马就让赵高捉拿李斯,又命人前往三川郡传旨以通匪之罪缉拿李由。李斯听闻这些情况,吓得急忙前往甘泉宫来找二世解释,不想二世正在与女优们投壶取乐,完全不想理会宫外之事。

李斯进不了宫,反复思索下,才明白是赵高捣的鬼,就回家写了一封奏书,说:“春秋时宋国大臣戴子罕蛊惑宋桓侯加重刑罚,使得国中大恐,而后戴子罕又借口为桓侯安国为由,夺取了大权,最终劫杀桓公而自立为君,这就是戴氏取宋的故事。战国时齐国国相田常的起居与国君齐简公没有差别,最终弑杀简公于朝堂之上,进而取代齐国姜氏为君。皇上试看左右有没有这样的人,如今你身边的赵高,是不是和戴子罕一样常对陛下说一些邪僻之言,又像田常对齐简公那样,不让陛下听闻和目睹朝中之事,却劫取陛下的威名号令群臣,这样危险反常的悖逆小人,陛下如果不尽早清除,恐怕就要酿成大的变故了!”

二世看完上书之后,心中微有所动(说明李斯的文理笔力确实了得),就把李斯召来,呵呵笑道:“赵高只不过是个宦官,你却拿他与那些权相巨奸对比,这不是把你自己给比上去了!且我从小就没人照顾,是赵高教我看护我,我不信任他信任谁?”

李斯却说:“皇上说的不对!赵高是个低贱之人,没有知识没有道德,只会贪得无厌,在人前显摆得像皇帝一样,却把陛下你踩在脚下,如果不处理这样的人,大秦的天下迟早要完!”二世已经听不进李斯之言,就问赵高怎么看,赵高说:“你听丞相说的话,全部都是针对我一人,如果皇上杀了我,丞相立马就要做出田常做过的事吧!”二世发怒道:“赵高!赶紧把李斯拿下吧!怎么处置,你看着办!”就这样李斯被当庭拘拿,关进了死牢。

李斯在牢中,被赵高命狱卒每天二十四小时不停地剥光来鞭打,连续几天,不管他如何哀嚎求饶都没有停止过,一直打得全身没有一处好皮肉,李斯实在吃不消了,就对狱卒说自己想造反,请代为上书二世,要二世来结案裁决。实际上是李斯想寻找机会,再给二世写一封奏书,他自负辩才无双,又对大秦有大功,希望靠一篇好文章将二世点醒,从而赦免了他。

狱卒见他服罪,就停止了用刑,让他在狱中上书,他提笔写道:“我做丞相三十多年了,以前秦国在西北的偏僻之地,兵马也不过几十万,是我对内加强法治,对外离间六国君臣,又为先帝暗自培养亲信良将,对文教对武备,对笼络功臣,加强王权,无一不用心用力,后来又胁迫韩国攻击魏国,从而打开了秦国东进之路,紧接着燕、赵两国被攻破,齐、楚两强敌也被夷平,六国之王全部都做了大秦的俘虏,先帝被推上了皇帝的宝座。再后来北方的胡貉狄虏被大秦精兵驱逐,南方百越的蛮夷之地也被纳入大秦版图,这些都是我的谋划,也都是我的罪过吧!陛下你应该也清楚得很,如果陛下还想着要惩处我的话,我希望陛下能让我再为秦国尽力做点事情,而不是让我死于一刀之下,就这样完事了!”

赵高先得到这封奏书,一看吓了一跳,说道:“李斯文章真厉害,当年也就靠一篇谏逐客书,便让始皇帝把他抬到了天上!这封奏书一定不能让胡亥看到!”于是就把奏书烧了,并叫狱卒告诉李斯“囚徒安得上书!”可李斯还不死心,依旧想着要见二世一面。

赵高就命自己的手下诈称朝廷官员,多次前往审讯李斯,不管李斯如何辩解,就只是直接用刑,直把李斯虐得面目全非。后来李斯实在熬不住了,就不敢再辩解了,只称自己造反死罪。没想到过了几天二世果真派人来做最后的审讯结案,李斯不知之前有诈,就对真御史官员答复自己有谋反之罪。御史回禀二世,二世叹息道:“李斯果然不是个好东西!没有赵高,我就是被他卖了都浑然不知!”

于是就下令有司对李斯处以极刑,按秦律李斯当受五刑(先用烧红的烙铁烫脸然后涂上黑炭,接着挖掉鼻子,砍断双足,再处以宫刑,最后是死刑,并称之为墨、劓、剕、宫、大辟五刑,死法极其残酷),最终还要被腰斩于市,而三族老幼都要全部被诛正法。

在行刑那天,李斯与他的次子李来被捆在一起,李斯绝望极了,大哭着对儿子说:“想要像往年一样回到老家上蔡,牵着当年驱厕鼠的大黄狗出东门打野兔子,是再也不可能了!”这就是一代名相李斯的悲惨落幕。

想想当年天下一统,连秦始皇手中传国玉玺的玺文都是李斯亲手笔迹。凭借非凡的智谋,李斯把功成名就做到了极致,可为什么最终会落得五刑加身,腰斩族灭之惨剧呢?真的如他所讲,只是因为“盛极则衰”吗?

司马迁曾这样评论李斯说道:“在李斯的三观中,一生始终认为,人会择地而居,就像老鼠一样择穴而处,只要达到目的就可以无所不用其极。然后赵高一人败乱朝纲,强大的秦朝数年间就灰飞烟灭。李斯辅佐秦始皇一手建立的大业顿然倒塌,自己也落得身死族灭,这是因为他始终心术不正,毫无气节,做不到真正的忠胆义胆,才会导致本同末异的凄惨结局!(鼠在所居,人固择地。一夫诳惑,变易神器。国丧身诛,本同末异)

崇尚“鼠辈”的千古名相李斯究竟是仓中鼠还是厕中鼠?

标签: 李斯赵高嬴政秦二世丞相秦国

更多文章

  • 历史大揭秘:高智商的李斯为何败给了赵高?李斯有一个致命的缺点

    历史解密编辑:史小趣标签:李斯,赵高,秦国,先秦,秦二世,吕不韦,书法家,春秋战国,历史大揭秘,汉高祖刘邦

    今天我们来聊聊大秦帝国时期的一个大迷案,李斯为何会在秦朝朝堂博弈中败给赵高,弄的全族被屠的下场?不用说,李斯官拜丞相,在秦始皇眼皮子底下做事,从一个小公务员扶摇直上成为了秦国位高权重的大功臣,他的智慧这是毋庸置疑的。什么叫智慧呢?也就是思考力!《史记:李斯传》中有这样一个故事,李斯前半生只是个小小的

  • 大秦首席辅臣李斯:与皇家联姻、平步青云,为何最终被腰斩于市?

    历史解密编辑:清竹雅韵标签:李斯,赵高,秦二世,嬴政,丞相,大秦

    李斯是秦始皇时期的丞相,他不但因鞍前马后地辅佐秦始皇统一天下而倍受器重,而且一直忠心耿耿地操持国事,不仅为始皇帝出谋划策,还一手构建了大秦帝国初创之时的一系列顶层设计。秦始皇在李斯的佐助下建立起了丰功伟业,如果说秦始皇能被称作“千古一帝”,那么李斯就是英伟帝王身后的那个居功至伟却不露声色的首席辅臣。

  • 李斯被腰斩,刽子手心生同情:不会让你疼!用一盆凉水猛泼李斯

    历史解密编辑:如你坏坏标签:李斯,赵高,秦王,秦朝,吕不韦,秦二世,刽子手,书法家,春秋战国,秦始皇嬴政

    公元前208年,大秦丞相李斯一家100多口人被满门抄斩!鲜血四溅,残忍场景让人不忍直视。刽子手看着刑场上的李斯,心生同情:不会让你疼!他迅速剥去李斯的衣衫,将一盆凉水猛泼过去,寒意顿生,大刀一晃,人已成两半!接着,李家老少,在刀下鲜血横飞,变成一段段尸体!公元前210年,秦始皇第五次巡游,途中突然大

  • 成败李斯:大秦帝国的奠基者与陪葬人

    历史解密编辑:咫尺的梦想载标签:李斯,吕不韦,赵高,嬴政,秦国,秦二世

    聊一聊秦国历史上的一位重量级人物——李斯。没有李斯,就不会有后来的秦帝国。他不仅助秦始皇统一中国,还奠定了中华帝国长达两千年的政治模式,至今仍发挥着影响。然而,后世对李斯的评价并不高。司马迁如是说:斯知《六艺》之归,不务明政以补主上之缺,持爵禄之重,阿顺苟合,严威酷刑,听高邪说,废适立庶。诸侯已畔,

  • 李斯政治斗争经验丰富,为何最终却死在赵高手上

    历史解密编辑:衣鸣玉动物谈标签:李斯,赵高,秦国,秦王,韩非,先秦,秦朝,政治斗争,春秋战国,秦始皇嬴政

    李斯可以说是一个老江湖了,从进入秦国施展自己的抱负,到帮助嬴政统一天下,自己成为丞相,可以说在各种政治斗争中也是一直立于不败之地的。然而李斯最终的结局却是死在了一个宦官赵高的手上,按理说李斯的政治斗争惊艳比赵高更丰富,权力也大于赵高,但是为什么最后却落得这样的一个下场呢下面就让吾爱诗经网的小编来给大

  • 李斯:黄犬之叹,世间所有的背叛,都已提前标好了价码

    历史解密编辑:每日看点啥标签:李斯,赵高,嬴政,秦国,皇帝,秦朝,秦二世,吕不韦,书法家,艺术家,春秋战国

    世间所有的背叛都已提前标好了价码。在拿到背叛价码的那一刻,背叛者的人生也被定好了价钱。公元前208年十月,秦帝国的都城咸阳万人空巷,丞相李斯的父族、母族、妻族早已在刑场等待着他。随着李斯也被押上刑场,李家一千多口人已经全部到齐,等待着他们的是三族尽灭的结局。在行刑之前,一代名相李斯看着自己的儿子李瞻

  • 历史人物|法家思想实践者——李斯

    历史解密编辑:休闲读品杂志标签:李斯,韩非,赵高,荀子,秦朝,书法家,春秋战国,秦始皇嬴政

    法家思想实践者——李斯李斯之死1李斯是战国末期楚国上蔡(今河南省驻马店上蔡县)人。原本在老家当个小吏,不甘心,拜荀子为师,学成后去了秦国,得到了秦王的重用,筹谋划策,助秦一统天下。秦朝建立后,李斯官至丞相,提出并实行了一系列重要的政治主张,比如他提出建立郡县制,影响至今;又制定律令,协助秦始皇统一文

  • 千古第一相李斯何以下场凄惨?口碑还很差?

    历史解密编辑:阅读悦读之写乎标签:李斯,赵高,秦王,秦朝,吕不韦,秦二世,书法家,春秋战国,秦始皇嬴政

    作者:李大奎要说千古一帝秦始皇一扫六国,建立史上第一个大一统的封建王朝,谋士李斯可谓功不可没。然,这位有经世之才治国之能的政治家,尽管是有名的千古第一相,能与秦王赢正纵横睥睨天下,还废除分封制,推行郡县制,制定《大秦律》,实行"书同文、车同轨",统一货币统一度量衡等等跨越时空的不朽方略,为大秦一统天

  • 蒙恬临死说了2句心里话,为什么曹操每次读到都会泪流满面呢?

    历史解密编辑:吉吉嗑普标签:蒙恬,曹操,扶苏,嬴政,秦国,董卓

    导读:一位是秦国时期的大将军,一位是三国时期的枭雄,蒙恬和曹操这两位相距四百年的大人物,却因为2句话联系到一起,这就是历史的神奇所在。要想清楚的了解这件事的来龙去脉,首先要从蒙恬和曹操两个人说起。曹操,出身于东汉末年一个官宦之家,他的祖父曹腾是一名宦官,汉桓帝即位,因为拥立之功被封为侯。曹操的父亲曹

  • 蒙恬自杀后,葬在了哪里?多数人不知道

    历史解密编辑:每日看点啥标签:蒙恬,蒙毅,赵高,秦二世,嬴政,扶苏

    一代枭雄曹操曾感慨道:“孤每读此二人书,未尝不怆然流涕也。”这里面说的“此二人”是何许人也?大秦蒙恬兄弟。一向惜才的曹老板只恨这两人与自己没生在一个朝代,若谁能获得这两位忠心耿耿的名将,也许做梦都能笑醒吧。嬴政一统六合,建立二世基业,蒙氏家族功不可没。当时除了蒙氏之外,秦朝还有王氏家族,也就是名将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