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丞相李斯被腰斩之前,留下10字遗言,后来字字成真!

丞相李斯被腰斩之前,留下10字遗言,后来字字成真!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生活磁场 访问量:4107 更新时间:2023/12/26 16:21:15

“宁让我负天下人,也不让天下人负我”。这句话是三国时期曹操身为枭雄的名言,他将天下看作自己的囊中之物,诚然,事实也几乎是如此,但是这并不意味着天下之人都在曹操身上。

相比于其他人,曹操是幸运的,虽然曹操将自己视为世界的中心,以自己的利益为出发点,但是他最终的结果还算是善终。可是曹操的个别案例,并不能意味着世界上的所有人都会如此的幸运。

就比如“千古宰相”——李斯的结果便令人叹息。李斯与曹操相同的便是对自己的认知,以利益出发,先考虑自己,再顾虑他人,也就是如此的心理让他最终落得一个惨不忍睹的下场——腰斩。

能力与缺点的结合

提及李斯,便不得不说秦王朝,那个一统天下奠定大一统格局的王朝。在秦朝以前,天下各地充斥着异姓诸侯王,而又因“非我族类,其心必异”的思想,各个诸侯王之间经常有矛盾。

诸侯王之间的矛盾产生了点燃战场的火花,于是连年不断的战事便频频发生。此时在这纷乱的天下中,踊跃出了无数的能人和学派,就此乱世中出现了“百家争鸣”的局面,引得人们竞相效仿和学习。

在如此的乱世,倘若想要做出一番大事业那便必须先居于庞大的发展空间,使得自己逐渐地壮大成长,对此李斯深有感受。李斯出生在楚国一家普通的农户家中,虽然家族产业并不多,但是胜在李斯聪慧。

李斯自小便不喜欢自家的普通生活,于是乎他便将注意力转移到了学习上,而非当时的农业。经过李斯的一番努力,李斯在楚国中成为了一个低微的小吏。这个低微的官职,对当时而言便是一个摆设。

身为小吏的李斯既没有话语权,更没有宽广的未来。一次偶然的机会,李斯在一只老鼠身上悟出了一个道理:“人之贤不肖,譬如鼠矣,在所自处耳”。倘若要有出息,那便需要有宽广的发展空间。

李斯将从老鼠身上学来的道理,运用在了自己身上。在那一天过后,李斯便向自己的父母辞别,辞去小吏的位置,向齐国进发。李斯在齐国寻找可以教导自己的老师,刚到齐国不久他便发现了一个人物。

荀子,一个以儒家弟子身份教出两位法家大家的文学宗师。当时在齐国讲学的荀子被李斯发现,随后李斯便真心诚意地拜入了荀子门下。出身儒家的荀子,在教学方面与儒家教学有很大的区别。

荀子超出了原本枯燥古板的儒家教学,反其道而行之,教学偏向结合实际和当时政治形势。经过多年的学习,李斯出师了,随着李斯学成准备大展拳脚时,李斯发现了楚国的未来并不宽广。

于是便先向荀子拜别,随后便前往自己认为有盛世的秦国。在李斯到达秦国后,便受到了秦国重臣吕不韦的重视,将其收入了秦国的编制中,任命其做秦国官员,后来李斯更是受到了秦王的看好,于是便成了秦国客卿。

李斯在秦国的表现让秦王日益的看好,直到一人的出现,使得秦王的注意力从李斯身上移开。韩非,李斯的同门师兄弟,也是未来的法家大集成者,他的到来使得秦王的注意通通集中在了他身上。

看到如此的情况,李斯越发地嫉妒他的同门,于是乎便想要将其拉落马下。李斯利用与秦王不对付韩王,说韩非是韩王的同姓之人,而“非我族类其心必异”,因此韩非不可信。

秦王因李斯的话对韩非来秦国的目的产生了怀疑,而后韩非在小人的暗算下,落到了下风。在众多的因素使然,韩非最终被迫选择了服毒自杀,一代法家巨擘的一生就此落下了帷幕。

建功叛主

自韩非自杀后,李斯成为了秦王身边最得宠的法家人士。在秦王一统天下后,秦朝朝堂为了一难题大伤脑筋。秦统天下,天下之地何其宽广,仅凭秦国一国又如何管制得好天下。

面对这个问题,秦朝臣子第一反应便是分封,但是这个提议在提出是便受到了李斯的强烈反对。李斯深度分析了周王朝灭亡原因在于“分封”,随便便力劝秦王万万不可用分封。

秦王结合对李斯的信任和道理选择相信李斯,随后不久秦朝便出现了“废分封,立郡县”的制度。秦朝靠着自己的独家制度,创造了大一统的格局。

李斯为秦始皇解决了秦国的根本难题,自此秦始皇便无以复加的信任李斯。除了在政务上的助力秦始皇,李斯在帮助秦始皇集中思想方面也有极大的贡献。

为了统一思想,李斯提出了绝对封禁“百家争鸣”的办法——焚书。将民间的知识和精华通通都焚毁,再由秦朝统一管理和培养,如此以来便达到了统一思想的目的。

在此需要提及一下,虽然李斯提出了焚毁天下杂书的建议,但是其实也并没有完全的焚毁,秦朝会将将要焚毁的书籍再次抄录或者保留一份在自家的书库中,至于为何中华文学依然受到了重创,那便要归功于项羽的那一把火。

李斯在思想上用焚书达到了抑制思想的效果,并且用严厉和残暴的刑罚时刻打压人民,如此没有同理心的举措,让李斯本来伟大的形象落下了严重的瑕疵。不过要说李斯一生的瑕疵在哪,那便只有“叛主”。

秦王朝因残暴且严厉的刑罚使得人们的叛逆心理与日俱增,因此各地的起义的趋势渐起。秦始皇为了镇压百姓,于是便多次远途巡行,一共五次,以此达到武力和威严的镇压。

在秦始皇第五次巡行时,秦始皇不幸身染重病,为了保证皇权的顺利继承,秦始皇命宦官赵高当即传信于太子扶苏。本以为信传到扶苏手上便大局已定,但是中途却发生了意外。

蓄谋已久的赵高将秦始皇的信私自扣押了下来,意图篡改秦始皇的遗诏,立秦二世胡亥为皇帝,于是赵高便打算与李斯合谋。一开始,李斯对赵高的注意是抗拒的。

但是随后李斯便想到一事,倘若太子扶苏即位,那么以扶苏尊崇儒学的性格,李斯必将会受到打压,出于这一点李斯话锋一转,决定与赵高合谋将胡亥推向皇位。经过两人的操作,胡亥顺利地登上了皇位。

可是李斯的好景不长,胡亥不喜,赵高排斥,李斯在受到两人的压迫势力愈发低微,最终李斯被赵高嫉妒,陷害入狱中,被判腰斩。在李斯死前,说道“寇至咸阳,麋鹿游于朝也”。

此话在后来字字成为了现实,项羽与刘邦大破咸阳,秦朝的王都也沦落到了郊区境地。一代千古名相,因叛主沦落至此,着实可悲。

小结

李斯因为自己一时私欲,而葬送了自己和秦王朝,如此的行径难怪李斯会受到后世人的诟病。

标签: 李斯秦王秦国嬴政赵高齐国

更多文章

  • 秦朝丞相李斯,腰斩于市却无人问津,背后有何原因?

    历史解密编辑:丹宝说文史标签:李斯,赵高,丞相,秦朝,秦二世,书法家,艺术家,春秋战国,秦始皇嬴政

    秦始皇嬴政统一六国,建立了我国封建王朝历史上第一个真正意义上的专制主义中央集权的国家,而他能够做到这一点除了自身的雄韬伟略之外,还离不开身边谋士的出谋划策,就比如丞相李斯,他倡导以法治国,同时以其卓越的政治才能和远见,辅助秦王完成了统一六国的大业,此后他也是一路晋升,成为秦始皇身边地位极高的谋臣。只

  • 宰相李斯过生日,百官前来庆贺,家人很开心他却在叹息

    历史解密编辑:每日看点啥标签:李斯,宰相,赵高,嬴政,李由,秦朝,秦二世,艺术家,书法家,春秋战国,汉高祖刘邦

    在重农抑商、等级森严的封建社会中,进入仕途、入朝为官是很多志向之人施展抱负的重要途径之一。在战乱频繁、战火四起的背景下,我国曾涌现了一批批才华横溢、才高八斗的能人异士。有人骁勇善战、驰骋沙场、立下赫赫战功;有人满腹才华、能力出众、把政务治理得井井有条、深得君心民心。大多数的努力不仅是为了功成名就、名

  • “有为青年”李斯为什么会落得“黄犬之叹”的悲剧收场

    历史解密编辑:旧闻故史标签:李斯,赵高,嬴政,秦二世,丞相,秦国

    秦朝名相李斯酷爱以鼠为榜样来励志人生,在他不愿成为茅厕中的臭鼠,而一心想成为粮仓中的肥鼠那一刻起,就注定了他不凡的一生。李斯在他得到秦王嬴政重用之后,嬴政对他是言听计从。他也不负所望,首先替嬴政谋划从相国吕不韦手中夺回了王权,接着开始对六国用兵,这时候韩国国君的弟弟公子韩非因被他哥哥猜忌而受逐,作为

  • 历史大揭秘:高智商的李斯为何败给了赵高?李斯有一个致命的缺点

    历史解密编辑:史小趣标签:李斯,赵高,秦国,先秦,秦二世,吕不韦,书法家,春秋战国,历史大揭秘,汉高祖刘邦

    今天我们来聊聊大秦帝国时期的一个大迷案,李斯为何会在秦朝朝堂博弈中败给赵高,弄的全族被屠的下场?不用说,李斯官拜丞相,在秦始皇眼皮子底下做事,从一个小公务员扶摇直上成为了秦国位高权重的大功臣,他的智慧这是毋庸置疑的。什么叫智慧呢?也就是思考力!《史记:李斯传》中有这样一个故事,李斯前半生只是个小小的

  • 大秦首席辅臣李斯:与皇家联姻、平步青云,为何最终被腰斩于市?

    历史解密编辑:清竹雅韵标签:李斯,赵高,秦二世,嬴政,丞相,大秦

    李斯是秦始皇时期的丞相,他不但因鞍前马后地辅佐秦始皇统一天下而倍受器重,而且一直忠心耿耿地操持国事,不仅为始皇帝出谋划策,还一手构建了大秦帝国初创之时的一系列顶层设计。秦始皇在李斯的佐助下建立起了丰功伟业,如果说秦始皇能被称作“千古一帝”,那么李斯就是英伟帝王身后的那个居功至伟却不露声色的首席辅臣。

  • 李斯被腰斩,刽子手心生同情:不会让你疼!用一盆凉水猛泼李斯

    历史解密编辑:如你坏坏标签:李斯,赵高,秦王,秦朝,吕不韦,秦二世,刽子手,书法家,春秋战国,秦始皇嬴政

    公元前208年,大秦丞相李斯一家100多口人被满门抄斩!鲜血四溅,残忍场景让人不忍直视。刽子手看着刑场上的李斯,心生同情:不会让你疼!他迅速剥去李斯的衣衫,将一盆凉水猛泼过去,寒意顿生,大刀一晃,人已成两半!接着,李家老少,在刀下鲜血横飞,变成一段段尸体!公元前210年,秦始皇第五次巡游,途中突然大

  • 成败李斯:大秦帝国的奠基者与陪葬人

    历史解密编辑:咫尺的梦想载标签:李斯,吕不韦,赵高,嬴政,秦国,秦二世

    聊一聊秦国历史上的一位重量级人物——李斯。没有李斯,就不会有后来的秦帝国。他不仅助秦始皇统一中国,还奠定了中华帝国长达两千年的政治模式,至今仍发挥着影响。然而,后世对李斯的评价并不高。司马迁如是说:斯知《六艺》之归,不务明政以补主上之缺,持爵禄之重,阿顺苟合,严威酷刑,听高邪说,废适立庶。诸侯已畔,

  • 李斯政治斗争经验丰富,为何最终却死在赵高手上

    历史解密编辑:衣鸣玉动物谈标签:李斯,赵高,秦国,秦王,韩非,先秦,秦朝,政治斗争,春秋战国,秦始皇嬴政

    李斯可以说是一个老江湖了,从进入秦国施展自己的抱负,到帮助嬴政统一天下,自己成为丞相,可以说在各种政治斗争中也是一直立于不败之地的。然而李斯最终的结局却是死在了一个宦官赵高的手上,按理说李斯的政治斗争惊艳比赵高更丰富,权力也大于赵高,但是为什么最后却落得这样的一个下场呢下面就让吾爱诗经网的小编来给大

  • 李斯:黄犬之叹,世间所有的背叛,都已提前标好了价码

    历史解密编辑:每日看点啥标签:李斯,赵高,嬴政,秦国,皇帝,秦朝,秦二世,吕不韦,书法家,艺术家,春秋战国

    世间所有的背叛都已提前标好了价码。在拿到背叛价码的那一刻,背叛者的人生也被定好了价钱。公元前208年十月,秦帝国的都城咸阳万人空巷,丞相李斯的父族、母族、妻族早已在刑场等待着他。随着李斯也被押上刑场,李家一千多口人已经全部到齐,等待着他们的是三族尽灭的结局。在行刑之前,一代名相李斯看着自己的儿子李瞻

  • 历史人物|法家思想实践者——李斯

    历史解密编辑:休闲读品杂志标签:李斯,韩非,赵高,荀子,秦朝,书法家,春秋战国,秦始皇嬴政

    法家思想实践者——李斯李斯之死1李斯是战国末期楚国上蔡(今河南省驻马店上蔡县)人。原本在老家当个小吏,不甘心,拜荀子为师,学成后去了秦国,得到了秦王的重用,筹谋划策,助秦一统天下。秦朝建立后,李斯官至丞相,提出并实行了一系列重要的政治主张,比如他提出建立郡县制,影响至今;又制定律令,协助秦始皇统一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