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宰相李斯过生日,百官前来庆贺,家人很开心他却在叹息

宰相李斯过生日,百官前来庆贺,家人很开心他却在叹息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每日看点啥 访问量:4567 更新时间:2024/2/12 14:04:17

在重农抑商、等级森严的封建社会中,进入仕途、入朝为官是很多志向之人施展抱负的重要途径之一。在战乱频繁、战火四起的背景下,我国曾涌现了一批批才华横溢、才高八斗的能人异士。

有人骁勇善战、驰骋沙场、立下赫赫战功;有人满腹才华、能力出众、把政务治理得井井有条、深得君心民心。大多数的努力不仅是为了功成名就、名扬万里,还想光宗耀祖、荣归故里、受人尊重。

“被尊重”自古以就是众人追求的方向之一,但有这么一个宰相却一反常态,受到众人尊重追捧时不喜反忧,这是为何?

罗浮九月风气高、平步青云入九霄

这个官员位高权重、权倾朝野,百官前来为其庆生时,他的家人看着规模浩荡的排场颇为自豪,但他却忧心忡忡的说,我们家族恐有灭族之难。在众人同庆、一片祥和的生日宴会上,他怎么会说出如此丧气之话?这个宰相又是谁?这些话是否一语中的?

他就是秦朝时期著名宰相李斯,他为秦朝所做的贡献有目共睹,不仅帮助嬴政统一六国、开疆拓土,建国之后,帮助嬴政快速稳定局面、平定叛乱,使百废待兴、一片狼藉的新朝充满生机。

这个拜大思想家荀况为师的李斯,用真才实学征服了嬴政,深得嬴政的青睐器重,嬴政登基为帝后,重用提拔李斯,李斯顺理成章地成为众人膜拜、受人尊重的百官之首宰相。做事有条不紊、性格深得嬴政喜欢、后人无忧官宦仕途,李斯活成了众人心中的理想模样。

人之贤不肖,譬如鼠矣,在所自处耳

李斯能在争斗不休、变幻莫测的战国末年实现华丽转身确实令人叹服,他深谙帝术官场之道,变幻莫测的官场从来不是平和之地,倘若没点城府很难成功跻身管理层,和李斯交往之人,大多是左右逢源、八面玲珑地高手。

同时,改革道阻且长,作为实施者,他必然触动部分达官权贵的利益,李斯身经百战,自然知其道理。但金无足赤,人无完人,即使他谨言慎行、倍加小心,终究是肉眼凡胎、凡夫俗子,是人就会有七情六欲、有真情实感,这种感受成为了他叱咤官场的羁绊!

李斯心思缜密、喜怒哀乐不言于表,典型的实干家、出众的思想家,纵使他对朝堂之上的各种人士“百毒不侵”,耐不住对自己孩子万分牵挂。他对自己的儿子视若珍宝,这并非溺爱,中国的父亲大多都是这般,望子成龙却又心心相念。

为了给李由更好锻炼的平台,他的儿子并没在李斯的羽翼下做官,而是远在他乡。李由身在外地、为官多年和李斯未见,忙完工作之后,便立马回到家中和李斯相见。李斯分外开心,觉得李由愈发成熟稳重,以庆祝生日为由邀请百官前来家中就餐。

这本身是一件为人父自然流露的喜悦之情,但却被一些官员当做表现自己、贿赂送礼的最佳途径,所以在李斯宴会那天,凡是得到风声的官员争先恐后地备上厚礼前去李斯家中贺喜。

官员打着庆生的名义,做着巴结的勾当,场面恢宏程度令李由都大吃一惊,李府门前的马车就有数千辆、门庭若市、人声鼎沸,到处洋溢着真诚贺喜的笑脸,这种排场让李斯震惊之余倍感自豪,儿子对李斯说“整个咸阳城,只有我们李家可以如此高贵。”李由原本的无心之言,让李斯犹如当头一棒。

他突然意识到,大操大办宴会略有不妥,给伺机害他之人提供了把柄,若在工作中相安无事还好,若稍有差池怕是会大难临头。曾为一介布衣的李斯看着一只老鼠就发出了“做人要目光长远、心有大志”的感慨,如今的他功成名就,虽可在所自处耳,但也不能得意忘形!

但看着李由喜气洋洋,李斯不忍扫兴,只是带有忧愁地叹息:怕是有灭族之灾!

愿君学长松,慎勿作桃李,李斯是长松还是桃李?

毁掉一个人的最好方式就是温水煮青蛙,李斯乃是高人,他深知“物极必反”的道理,在整场宴会中都极为谨慎,不给任何官员留下日后弹劾的把柄,李由觉得父亲实在杞人忧天、过于焦虑,但事实证明:姜还是老的辣,李斯的话日后实现了!

李斯在秦始皇的庇佑下,家族如日中天,在嬴政去世后,李斯被手握重权的赵高忌惮,李家便由盛转衰,秦二世胡亥当政后,不理朝政、沉迷玩乐,朝中大乱、宦官当政,李斯苦口婆心多次进言,胡亥不愿听到李斯的谏言,在赵高决定除掉李斯后,赵高开始对李斯下手。

赵高为人狠辣、做事恶毒,为了让李斯认下谋反罪名,对此,用尽酷刑,酷刑之下,李斯苦不堪言、伏法认罪。他被施以具斯五刑,随后被灭三族。

自此,李氏家族家道中落、很难再出人才。胜败兵家事不期,包羞忍耻是男儿,如果李斯拒绝认罪,下场是否会有改变?

小结:

这个悲剧验证了李斯在宴会的忧虑,任何事物都有由盛转衰、物极必反的自然规律,李家的风光无限只是昙花一现,未来必定会有各种各样的风波。

只是令他没想到的是:这天会来的如此之早,结局会如此之惨!俗话说:生于忧患,死于安乐,李斯经常怀有一颗忧虑之心,耐不住政治变幻无常、变化莫测,精明如他都难逃一劫,是命中注定还是时代悲哀?

有人说:如果李斯急流勇退、淡泊名利、不争不抢、低调做事,是否会得以善终?

也有人说:官场本身就是一个明争暗斗、不容二虎的战场,一旦深入其中便很难全身而退,虽然毫无硝烟,却刀刀致命,李斯大刀阔斧的改革引得多人不满,即使他功成身退,也难逃一劫。你觉得李斯在宴会的叹息为日后李家灭门埋下隐患吗?

参考史料:《资治通鉴》、《赠韦侍御黄裳二首》

图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联系删除!

更多文章

  • “有为青年”李斯为什么会落得“黄犬之叹”的悲剧收场

    历史解密编辑:旧闻故史标签:李斯,赵高,嬴政,秦二世,丞相,秦国

    秦朝名相李斯酷爱以鼠为榜样来励志人生,在他不愿成为茅厕中的臭鼠,而一心想成为粮仓中的肥鼠那一刻起,就注定了他不凡的一生。李斯在他得到秦王嬴政重用之后,嬴政对他是言听计从。他也不负所望,首先替嬴政谋划从相国吕不韦手中夺回了王权,接着开始对六国用兵,这时候韩国国君的弟弟公子韩非因被他哥哥猜忌而受逐,作为

  • 历史大揭秘:高智商的李斯为何败给了赵高?李斯有一个致命的缺点

    历史解密编辑:史小趣标签:李斯,赵高,秦国,先秦,秦二世,吕不韦,书法家,春秋战国,历史大揭秘,汉高祖刘邦

    今天我们来聊聊大秦帝国时期的一个大迷案,李斯为何会在秦朝朝堂博弈中败给赵高,弄的全族被屠的下场?不用说,李斯官拜丞相,在秦始皇眼皮子底下做事,从一个小公务员扶摇直上成为了秦国位高权重的大功臣,他的智慧这是毋庸置疑的。什么叫智慧呢?也就是思考力!《史记:李斯传》中有这样一个故事,李斯前半生只是个小小的

  • 大秦首席辅臣李斯:与皇家联姻、平步青云,为何最终被腰斩于市?

    历史解密编辑:清竹雅韵标签:李斯,赵高,秦二世,嬴政,丞相,大秦

    李斯是秦始皇时期的丞相,他不但因鞍前马后地辅佐秦始皇统一天下而倍受器重,而且一直忠心耿耿地操持国事,不仅为始皇帝出谋划策,还一手构建了大秦帝国初创之时的一系列顶层设计。秦始皇在李斯的佐助下建立起了丰功伟业,如果说秦始皇能被称作“千古一帝”,那么李斯就是英伟帝王身后的那个居功至伟却不露声色的首席辅臣。

  • 李斯被腰斩,刽子手心生同情:不会让你疼!用一盆凉水猛泼李斯

    历史解密编辑:如你坏坏标签:李斯,赵高,秦王,秦朝,吕不韦,秦二世,刽子手,书法家,春秋战国,秦始皇嬴政

    公元前208年,大秦丞相李斯一家100多口人被满门抄斩!鲜血四溅,残忍场景让人不忍直视。刽子手看着刑场上的李斯,心生同情:不会让你疼!他迅速剥去李斯的衣衫,将一盆凉水猛泼过去,寒意顿生,大刀一晃,人已成两半!接着,李家老少,在刀下鲜血横飞,变成一段段尸体!公元前210年,秦始皇第五次巡游,途中突然大

  • 成败李斯:大秦帝国的奠基者与陪葬人

    历史解密编辑:咫尺的梦想载标签:李斯,吕不韦,赵高,嬴政,秦国,秦二世

    聊一聊秦国历史上的一位重量级人物——李斯。没有李斯,就不会有后来的秦帝国。他不仅助秦始皇统一中国,还奠定了中华帝国长达两千年的政治模式,至今仍发挥着影响。然而,后世对李斯的评价并不高。司马迁如是说:斯知《六艺》之归,不务明政以补主上之缺,持爵禄之重,阿顺苟合,严威酷刑,听高邪说,废适立庶。诸侯已畔,

  • 李斯政治斗争经验丰富,为何最终却死在赵高手上

    历史解密编辑:衣鸣玉动物谈标签:李斯,赵高,秦国,秦王,韩非,先秦,秦朝,政治斗争,春秋战国,秦始皇嬴政

    李斯可以说是一个老江湖了,从进入秦国施展自己的抱负,到帮助嬴政统一天下,自己成为丞相,可以说在各种政治斗争中也是一直立于不败之地的。然而李斯最终的结局却是死在了一个宦官赵高的手上,按理说李斯的政治斗争惊艳比赵高更丰富,权力也大于赵高,但是为什么最后却落得这样的一个下场呢下面就让吾爱诗经网的小编来给大

  • 李斯:黄犬之叹,世间所有的背叛,都已提前标好了价码

    历史解密编辑:每日看点啥标签:李斯,赵高,嬴政,秦国,皇帝,秦朝,秦二世,吕不韦,书法家,艺术家,春秋战国

    世间所有的背叛都已提前标好了价码。在拿到背叛价码的那一刻,背叛者的人生也被定好了价钱。公元前208年十月,秦帝国的都城咸阳万人空巷,丞相李斯的父族、母族、妻族早已在刑场等待着他。随着李斯也被押上刑场,李家一千多口人已经全部到齐,等待着他们的是三族尽灭的结局。在行刑之前,一代名相李斯看着自己的儿子李瞻

  • 历史人物|法家思想实践者——李斯

    历史解密编辑:休闲读品杂志标签:李斯,韩非,赵高,荀子,秦朝,书法家,春秋战国,秦始皇嬴政

    法家思想实践者——李斯李斯之死1李斯是战国末期楚国上蔡(今河南省驻马店上蔡县)人。原本在老家当个小吏,不甘心,拜荀子为师,学成后去了秦国,得到了秦王的重用,筹谋划策,助秦一统天下。秦朝建立后,李斯官至丞相,提出并实行了一系列重要的政治主张,比如他提出建立郡县制,影响至今;又制定律令,协助秦始皇统一文

  • 千古第一相李斯何以下场凄惨?口碑还很差?

    历史解密编辑:阅读悦读之写乎标签:李斯,赵高,秦王,秦朝,吕不韦,秦二世,书法家,春秋战国,秦始皇嬴政

    作者:李大奎要说千古一帝秦始皇一扫六国,建立史上第一个大一统的封建王朝,谋士李斯可谓功不可没。然,这位有经世之才治国之能的政治家,尽管是有名的千古第一相,能与秦王赢正纵横睥睨天下,还废除分封制,推行郡县制,制定《大秦律》,实行"书同文、车同轨",统一货币统一度量衡等等跨越时空的不朽方略,为大秦一统天

  • 蒙恬临死说了2句心里话,为什么曹操每次读到都会泪流满面呢?

    历史解密编辑:吉吉嗑普标签:蒙恬,曹操,扶苏,嬴政,秦国,董卓

    导读:一位是秦国时期的大将军,一位是三国时期的枭雄,蒙恬和曹操这两位相距四百年的大人物,却因为2句话联系到一起,这就是历史的神奇所在。要想清楚的了解这件事的来龙去脉,首先要从蒙恬和曹操两个人说起。曹操,出身于东汉末年一个官宦之家,他的祖父曹腾是一名宦官,汉桓帝即位,因为拥立之功被封为侯。曹操的父亲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