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史海钩沉】李斯究竟是什么人‖庞雨

【史海钩沉】李斯究竟是什么人‖庞雨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方志四川 访问量:1487 更新时间:2024/1/25 20:12:45

李斯究竟是什么人

庞 雨

《史记·李斯列传》载:“二世二年七月,具斯五刑,论腰斩咸阳市。斯出狱,与其中子俱执,顾谓其中子曰:‘吾欲与若复牵黄犬俱出上蔡东门逐狡兔,岂可得乎!’遂父子相哭,而夷三族。”《汉书·刑法志》曰“五刑:黥罪五百,劓罪五百,宫罪五百,刖罪五百,杀罪五百,所谓刑平邦用中典者也。”有人认为:五刑指黥、劓、斩左右趾、断舌、腰斩。不管是哪五种,都是对身体的戕伤。五刑,乃“昔周之法”,作为《大秦律》的制订者和执行者,李斯在厘定古之刑罚为秦所用时,沿用此法。他肯定没想到:有一天,这些残酷的刑会一并罚到自己身上。

人,总是要到生命即将终结时,才能看开许多平时纠结不清的东西。在死亡已不可避免时,李斯,这位一代权相,这位千古第一相,突然对人生有了难得的感悟。功名,权力,利禄,地位等等一切,都不是他所向往的,他只希望自己能像在上蔡“为郡小吏”时那样,牵黄犬,出东门,逐狡兔。但这看似简单地想往,却如水中月、镜中花、天边云一样,可想而不可及,“岂可得乎?”不可得的无奈,渗出字里行间,在千年之后依然震撼人心。

我不想从精神分析的角度去考察李斯死时的心境,也不想对李斯的一生进行全面述评。我只想弄清楚一个问题:李斯,究竟应该算个什么人?

文人?

最早知道李斯,是在《谏逐客书》里。此文句式工整,言辞谐和,短小精悍,百数十言,便将秦从缪公到昭王招徕志士搜纳英才而强国称雄的因缘、历史、道理讲得一清二楚。其文理之清晰,论述之精准,气势之雄阔,非一般古文字所能比。而“泰山不让土壤,故能成其大;河海不择细流,故能就其深”的名言,更是将深奥的道理寓于简单的事实之中,令人深思斟酌再三。这篇文,改变了李斯被逐的命运,改变了秦国因逐客而可能丧失人才丧失强势的命运。再大而化之,甚至可以说,这篇文改变了中国历史前行的轨迹。读这样的文,在赞叹李斯文笔简练老到的同时,自然会认为:李斯,是个文人!

文人,或许是古中国特有的一个名词。它指向的,应该是一个读书识字,舞文弄墨,兴骚客之叹,咏风花雪月的特定群体。在以书籍为载体的知识传播途径相对狭窄的古中国,习文做文人,既是一种价值取向精神追求,也是一种生存方式求官之径。大多数文人,都是一只眼睛盯着书本,读着圣贤书,另一只眼睛盯着权力,向往治国平天下。当然,也有真正只修身养性陶冶性情的文人,比如陶潜;也有隐居世外不愿入世的文人,比如严光。但李斯,肯定不是这样的人。

如果说李斯是个文人,那他肯定不是一般的文人。他在上蔡时,“见吏舍厕中鼠食不絜,近人犬,数惊恐之。斯入仓,观仓中鼠,食积粟,居大庑之下,不见人犬之忧。于是李斯乃叹曰:人之贤不肖譬如鼠矣,在所自处耳!’”“乃从荀卿学帝王之术。”从细微处见精神,于寻常事见规律,一眼洞穿事物常态,找准自己的位置,明确自己的目标,岂是一般读死书文人所能及?“学已成,度楚王不足事,而六国皆弱,无可为建功者,西入秦。”不但找得准自己的目标,而且看得清目标的实现地,知道自己的建功立业场所,这种精准的眼光,这种进取的精神,又岂是一般待价而沽者所能及?

但李斯到秦后的表现,却又让人怀疑:他真是个文人吗?他献计秦王:“阴遣谋士赍持金玉以游说诸侯。诸侯名士可下以财者,厚遗结之;不肯者,利剑刺之。”如此阴险狡诈之计,如此舍义求利之策,真正的文人肯定想不出来。当他的同学韩非来秦求仕时,李斯见秦王对其青睐有加,顿生妒嫉,谄辞构陷,取其性命。如此龌龊卑劣的行径,如此令人发指之所为,真正的文人肯定做不出来。而他建议“收去诗书百家之语以愚百姓,使天下无以古非今”,焚书,烧掉传承中国文化的诗书;坑儒,活埋许多中国文士的精华;有如此狠毒之心肠,如此残暴之行为,岂能谓其为文人?

由此可见,李斯,虽然写得一手好文章,或许还学富五车,才高八斗,可谓治国理乱的雄才,但他不是文人!

政客?

最鄙夷李斯的是他所做的以下两件事:一是陷害韩非,二是同流赵高

李斯陷害韩非时,已全然没有了同窗共学的情谊和文人雅士的风度,完全是一副怕被能人夺走权力的政客嘴脸。同样,李斯与他一向看不起的赵高同流,依然是舍不得手中权力。如果没有李斯合谋,赵高,这个中国历史上最有名的太监,肯定不会如此著名。如果在秦始皇巡游死于途中赵高要矫诏时,李斯能行使其丞相职权,忠实地实施秦始皇的遗命,李斯的命运秦帝国的历史,甚至大中华的未来,可能就会是另一个样子。虽然历史没有如果,但假设一下历史的另一种可能,却也是很有趣的事情。

赵高,虽是个太监,但他深深地窥透了李斯的内心。当赵高游说李斯矫诏李斯不肯时,赵高只说了以下几句话,就一下子将这位千古一相套入彀中:“君侯自料能孰与蒙恬?功高孰与蒙恬?谋远不失孰与蒙恬?无怨于天下孰与蒙恬?长子旧而信之孰与蒙恬?”一朝天子一朝臣,如果扶苏继位,肯定会重用他的老师蒙恬。如果真那样,李斯,这位权倾一时的丞相,就会逐渐退出大秦帝国的政治舞台,甚至会遭受灭顶之灾。身在官场顶端多年的李斯自然明白其中的厉害,自然不愿意丢弃多年奋斗出来的既得利益与无上荣耀,于是,他再次选择了卑鄙。在这时,李斯明显的是个看重权力、无法从权利场里脱身而出的政客。

政客,最在乎的就是权力。尽管他可以堂而皇之地说是为了实现人生抱负,是为了展示自我才华,是为了为大众谋利益,但其实质却怎么也离不开与权力紧紧相连的利益。这利益,既可以是物质的,也可以是精神的。而李斯在乎的,却既有物质的,也有精神的。政客,在权力争夺中,肯定会不择手段,肯定会绞尽脑汁,肯定会倾其所能而在所不惜。李斯在韩非和赵高事件上的表现,无疑是个十足的政客。

但李斯却又无法与真正的政客相争相斗。二世即位,赵高专权,不管李斯怎么忠心于秦国,不管李斯怎么相阿于胡亥,依然无法得到信任。在新一轮权利斗争中,李斯败下阵来。其实,李斯也曾想过收拾赵高,他在二世面前说:“夫高,故贱人也,无识于理,贪欲无厌,求利不止,列势次主,求欲无穷。”但“二世以前信赵高,恐李斯杀之,乃私告赵高。”李斯想遵守一定的官场规则,想借用更高的权力惩治无序的权力。但,这样的心态,在官场是不合适的,是注定要失败的。

农民?

从李斯的传记里,看不出他的身世,其父其母何所在?何所事?不得而知。但从李斯面对自己大富大贵的感叹“夫斯乃上蔡布衣,闾巷之黔首”中,依稀可看出他农民的“根”。

农民,是自古以来中国最庞大的群体,今天,依然如此。而且,所谓的“非农”,上溯不了几代,就肯定会找到“农”的根。因此,我们每个人,都是农民。

尽管我们每个人都是农民,但我们却从骨子里看不起农民。很多所谓的学者,给农民总结了许多特点,比如小富既安,比如破坏性特强,比如最没规则意识等等,不一而足。但有一点,却是所有人都不得不承认的:敢闯。因为贫穷,所以敢闯;因为没有受过良好的教育,所以在闯的过程中缺乏规则意识。

这,简直就是在说李斯。他在上蔡看到老鼠时总结出的规律,他学成后义无反顾奔向秦国的决绝,他当权时陷害韩非的卑鄙焚书的野蛮坑儒的残忍,他与赵高合谋矫诏时的无法舍弃,他被腰斩时的牵犬东门的向往……他生命的每一个节点,他大脑里每一次闪过的思考,他悬腕凝神运笔写下的文字,无不生动地向我们展示着一个带着“农”字号流氓无产者所具有的品格。

所以,我想:李斯,或许更应该是个农民。

但天底下还有哪位农民能像李斯这样辅助千古一帝成就伟业?还有哪位农民能写出李斯那气势非凡情理并重的文字?还有哪位农民能如李斯般制定律法统一文字重创中国历史?看来看去,这李斯,怎么看怎么地不像农民!

结论

世界上可能再也没有什么生命比人更奇特,也不可能有什么智能会超越人类。只读李斯,看李斯,品李斯这样一个个体,便可见人类之一斑。

太史公曰:“李斯以闾阎历诸侯,入事秦,因以瑕衅,以辅始皇,卒成帝业,斯为三公,可谓尊用矣。斯知六蓺之归,不务明政以补主上之缺,持爵禄之重,阿顺苟合,严威酷刑,听高邪说,废适立庶。诸侯已畔,斯乃欲谏争,不亦末乎!人皆以斯极忠而被五刑死,察其本,乃与俗议之异。不然,斯之功且与周﹑召列矣。”在司马迁眼里,李斯有经世之才有治国之能,却缺忠贞之德坚持之操。所以,其功不能“与周﹑召列矣”。

唐朝的司马贞在《史记索隐》里更是简短几句,便将李斯的人生概括得淋漓尽致:“鼠在所居,人固择地。斯效智力,功立名遂。置酒咸阳,人臣极位。一夫诳惑,变易神器。国丧身诛,本同末异。”正因为李斯纠结权欲害怕失去,听从“一夫诳惑”而“变易神器”,才有“国丧身诛”的悲惨结局。

因此,再回答“李斯究竟应该算什么人?”已经没有意义。因为,李斯根本就是一个无法单一定性的人,他是一个复杂的复合体。多重性格的组合纠结相生相克,塑造着李斯,成就了李斯。

来源:四川省地方志工作办公室

作者:庞 雨(四川省宣汉县)

更多文章

  • 王翦和李斯对秦朝有大功,为何王翦得以善终,李斯却是凄惨结局?

    历史解密编辑:纯度茶生活标签:王翦,李斯,秦王,秦国

    战国后期,秦国的武将王翦、文臣李斯为秦王政吞并六国、一统天下做出了巨大的贡献。王翦在秦始皇统一六国时,是秦国开疆拓土的最大功臣,秦灭六国时,除韩国是内史腾所灭之外,赵、燕、魏、楚、齐五国都有王翦家族之人参与,魏国、齐国是王翦之子王贲所灭,其余三国王翦都是直接参与,也是主要功臣,王翦可以说对秦统一天下

  • 李斯:秦国后期最突出的人才,为何在被腰斩时无一人求情?

    历史解密编辑:历史档案笔记标签:李斯,秦国,赵高,丞相,秦朝,秦二世,书法家,春秋战国,秦始皇嬴政

    李斯:秦国后期最突出的人才,为何在被腰斩时无一人求情?引子若谈及秦朝时期中国的著名政治家,李斯绝对榜上有名,作为秦国后期最为出色的人才,其传世作品共有四篇,分别为《谏逐客书》、《论督责书》、《言赵高书》、《狱中上书》。在秦始皇在世时,李斯一直都是始皇的左膀右臂,他的一生坚定维护郡县制度,积极主张维护

  • 名臣李斯被腰斩时,满朝文武为何没有人为他求情?

    历史解密编辑:八卦爱豆秀标签:李斯,赵高,嬴政,秦王朝,秦国,秦二世,满朝文武,书法家,艺术家,秦朝,春秋战国

    李斯,在中国历史上,绝对是一个与众不同的名字。年轻时,李斯仅仅是掌管文书的小吏,为了飞黄腾达,他师从儒家代表人物之一荀子,学成后投奔秦国,成为千古一帝秦始皇最得力的左膀右臂。还在当小吏时,有一次李斯观察到了厕所里和米仓里的老鼠的不同。同样是老鼠,在厕所里的老鼠过得“流离失所”,看到人和狗都惊恐地落荒

  • 秦丞相李斯的人生觉醒:走出小地方,找名师背书,找准机会往上爬

    历史解密编辑:子霄读史标签:李斯,秦国,秦王,秦朝,吕不韦,秦丞相,书法家,春秋战国,秦始皇嬴政

    我们都知道秦始皇的功绩,包括统一天下、废除封建制度、书同文、车同轨,等等。秦始皇的伟大咱们不用多说,但是,这些事情有一个人一直亲身参与过,那就是李斯。李斯作为封建王朝第一相,可以说非常顶级的一个人时代大才,但是,这个时代大才,却也是一个从小地方走出去,从一介布衣一步步爬到了一人之下万人之上的秦朝丞相

  • 李斯被腰斩,文武大臣无人为李斯求情的,因为李斯已经是人心丧尽

    历史解密编辑:慢聊的历史标签:李斯,赵高,秦二世,秦国

    这是必然的,自打李斯与赵高在沙丘篡改秦始皇遗诏,逼死扶苏,扶胡亥登基那天开始,李斯的下场就注定了。李斯虽然在政治上,地位上高于赵高,但李斯与胡亥的关系也远远不如胡亥与赵高的关系,李斯立誓做仓房里的老鼠,不做厕所里的老鼠。但最终被腰斩于市。因为李斯忘了一个问题,那就是老鼠过街一人人喊打。李斯是被打死的

  • 丞相李斯被腰斩时,究竟说了什么预言?竟全部应验了

    历史解密编辑:史学听讲堂标签:李斯,赵高,丞相,嬴政,秦国,秦朝,秦二世,书法家,艺术家,春秋战国

    秦朝壮大的路上,有一个人不得不提,这便是李斯。不管是在经济上、文化上还是政治上,李斯对于秦朝的贡献,那都是不容忽视的。为了秦朝的发展,他一直是尽心尽力,兢兢业业的。为何对秦朝有如此贡献的人,已然是一人之下,万人之上,成为丞相的李斯,却背叛了秦始皇。并且最后,李斯还被行了腰斩之刑。那李斯背叛秦始皇的原

  • 李斯到底算不算千古一相?

    历史解密编辑:秀才吃瓜标签:李斯,秦国,齐国,嬴政,吕不韦

    要说到千古一相,李斯肯定也算得上是一位,但他这一位却并不完美。励志的奋斗史原本李斯只是楚国上蔡的一名小吏,相当于地方上的一名基层公务员。如果不出意外,他这一辈子肯定是碌碌无为。但是由于一次不经意间的经历,使他产生了人这一辈子,要想成就一番伟业,其实从某种程度上来说,也并不困难。那么他这一次不经意间的

  • 李斯——自掘坟墓的人

    历史解密编辑:车马行空说标签:李斯,赵高,秦国,嬴政,秦王,秦二世

    李斯——自掘坟墓的人北冥思道2022-05-2911:43山东关注李斯是楚国上蔡人。当时在郡里当个小吏,相当于现在的基层干事员之类,这个地位,比普通百姓是强些,但向上比犹如在井底,人往高处走嘛,李斯也希望能够得到高官厚禄,光宗耀足。但仕途晋升之路谈何容易。他曾经看到办公处附近厕所里的老鼠在吃屎,碰到

  • 丞相李斯被腰斩之前,留下10字遗言,后来字字成真!

    历史解密编辑:生活磁场标签:李斯,秦王,秦国,嬴政,赵高,齐国

    “宁让我负天下人,也不让天下人负我”。这句话是三国时期曹操身为枭雄的名言,他将天下看作自己的囊中之物,诚然,事实也几乎是如此,但是这并不意味着天下之人都在曹操身上。相比于其他人,曹操是幸运的,虽然曹操将自己视为世界的中心,以自己的利益为出发点,但是他最终的结果还算是善终。可是曹操的个别案例,并不能意

  • 秦朝丞相李斯,腰斩于市却无人问津,背后有何原因?

    历史解密编辑:丹宝说文史标签:李斯,赵高,丞相,秦朝,秦二世,书法家,艺术家,春秋战国,秦始皇嬴政

    秦始皇嬴政统一六国,建立了我国封建王朝历史上第一个真正意义上的专制主义中央集权的国家,而他能够做到这一点除了自身的雄韬伟略之外,还离不开身边谋士的出谋划策,就比如丞相李斯,他倡导以法治国,同时以其卓越的政治才能和远见,辅助秦王完成了统一六国的大业,此后他也是一路晋升,成为秦始皇身边地位极高的谋臣。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