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语:李斯一直陪伴在秦始皇的身边,他的思想给秦始皇一统天下提供了重要的方法论和理论指导,所以对于秦始皇来讲,李斯是他的生命中的贵人。而李斯也借着秦始皇,他实现了跻身上流社会的梦想。
虽然李斯所做的成就,在整个封建历史时期是功不可没的,可是他的性格仍然有很多的卑劣性。我们所熟知的李斯是一个正直的人,他在秦始皇死后,因为被赵高诬陷谋反,所以腰斩于咸阳市,但是李斯当时已经是秦国的丞相了,为什么他被处死的时候,整个秦国没有一个人为他求情呢?
李斯著名的老鼠论,其实无法掩盖他唯利是图的本质,李斯一直都在努力的往上流社会爬。在秦始皇死后,他篡改了秦始皇的遗诏,伙同赵高一起改立秦二世胡亥为继承人,同时杀害了公子扶苏,于是李斯做的这一切都是为了保障他权益不受侵害。
但是赵高曾经是秦二世的老师,秦二世对于赵高也非常的信任。秦二世把大部分的朝中大事全部都交给了赵高,而此时李斯虽然是当朝的丞相,可是已经没有太多的话语权了,因为秦二世的王位得来的名不正言不顺,秦二世很担心自己不光彩的历史被别人所知道,所以他就和赵高一起密谋,决定将秦始皇所有的孩子全部都杀害。
而这件事情操刀者正是赵高,赵高此时也利用了这件事情狐假虎威,他除了处死了秦始皇的孩子之外,同时也杀害了很多不服从他的人。自此之后朝堂之上人人自危,大家为了保全性命,便不再说真话,而是选择对赵高趋炎附势。
后来赵高只手遮天,他公然的指鹿为马,这件事情赵高是在测试群臣的忠心,朝堂之上,所有说真话的臣子,都被赵高处死了。而此时的李斯被赵高诬陷谋反,大家为了保全性命,自然不敢站出来为他说话。
同时李斯也是一个人品卑劣的人,李斯和韩非都是荀子的学生,但是李斯此人更加急功近利,还未能学成就已经下山。后来秦始皇知道了韩非的名声,甚至于为了得到韩非不惜带兵攻打韩国,但是韩非是韩国王室的身份,注定他无法忠心耿耿地为秦始皇效劳。韩非的到来让李斯异常的担忧,所以他开始陷害韩非。
因此李斯设奸计下毒害死了韩非,后来他又矫诏,害死了公子扶苏。扶苏一直是秦始皇最器重的孩子,也是他的继承人,而李斯跟随秦始皇多年,自然知道秦始皇的心意,可是公子扶苏一直都是忠诚的儒家思想代表,这与李斯的法家思想不同,李斯很担心公子扶苏上位之后,他如今所拥有的一切都没有了,因此他选择与赵高站在一起,害死了扶苏。而李斯如此人品卑劣,自然在朝中没有几个真心实意的好友,所以没有人愿意为他冒着生命危险求情。
秦始皇在一统天下之后,听从了李斯的建议,废分封立郡县,虽然他的这一件以持续的影响了整个封建历史时期,可是在大秦王朝之前一直都实行的是分封制,李斯的这一做法,直接伤害了贵族的利益。
历史感激了李斯,但是贵族却恨毒了李斯。自从废分封立郡县之后,经过时间的推移,被李斯伤害利益的大臣们,如今已经羽翼丰满,对于曾经伤害自己利益的人,他们断然不会为他求情,恨不得他早一点从这个世界上消失。
以上几点原因就是李斯被赵高陷害腰斩于咸阳的时候,没有人求情的主要原因,李斯能够有如此下场,他也是罪有应得。是他自己一步一步走向了黑暗的深渊。
总结:当时的朝堂环境下,是在赵高的高压政策下,大部分的朝臣都希望保全自身的性命,担心一不小心得罪了赵高之后性命不保,所以很少有人愿意为李斯出头,同时李斯也为了自己的个人利益得罪了大部分的人,对于李斯能够有如此下场,那些人更多的是幸灾乐祸。
赵高和李斯此时不再是利益共同体,对于赵高来讲李斯已经成为了绊脚石,妨碍了赵高只手遮天,所以赵高必须要把李斯除掉。
而李斯在被行刑之前,才幡然醒悟,自己当年的选择是多么的错误。以一己私利,不但害了自己,同时也害了他辛辛苦苦陪伴着一起成长起来的大秦王朝,临终前的悔恨也是他能为大秦王朝做的最后一件事情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