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扶苏为什么接到诏书后,不甄别真伪就自杀了?

扶苏为什么接到诏书后,不甄别真伪就自杀了?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娱乐小武哥 访问量:1633 更新时间:2024/3/8 7:54:35

很多人觉得,扶苏接到假诏书不甄别真伪就自杀,主要是因为他是一个忠臣孝子。

正所谓父要子亡、子不得不亡;君要臣死,臣不得不死,加入扶苏本人性格又忠厚老实,因而对这个诏书深信不疑,所以即便蒙恬劝他先上书请求复核后再自杀,但他却依然选择立马自杀。

类似的说法有一定的道理,问题是,如果赵高李斯派人到军队中逼令扶苏,甚至蒙恬兄弟自杀时,其手上最大的底牌,就是依赖于扶苏等人的忠孝仁厚,那赵高、李斯岂不是就是传说中的傻子?

因为,在生死攸关之际,忠孝仁厚这种东西究竟能产生多少作用,显然是一个未知数。换而言之,对于大多数人来说,即便再怎么忠孝仁厚,那也有个底线吧?你现在都已经要把刀架在我的脖子上,我凭什么还好忠孝仁厚?再总而言之,即便我变坏了,那也是你不仁在先。

从这层意义上说,如果李斯和赵高谋杀扶苏这件事成功的关键,就是扶苏的忠孝仁厚,那显然是在把政治当童话。退一万步说,就算李斯和赵高被权力迷昏了眼,愿意为此赌一把,但问题是,他们派到军中给扶苏传达旨意的人,恐怕很难有这个胆量吧!

因为,如果扶苏或者蒙恬稍微有些疑虑,他们完全可以把这个使者给绑起来审问,总而言之,谁知道你这个圣旨是真是假?为稳妥起见,我先把你给抓起来审问一番,然后再亲自进京面见皇帝请罪。

在这种背景下,这个使者能活下去的概率有多大。在这种背景下,这个使者进入蒙恬的军营后,恐怕早都已经紧张得说不出话。

所以说,扶苏接到假诏书不甄别真伪就自杀,更合理的解释,主要是有两方面的原因:一是皇帝拥有太过强大的加害能力。

从某种意义上说,皇帝的加害能力可以称得上是无限之大,从毒刑拷打,到砍手砍脚割鼻子挖眼睛,再到身挨千刀再死,甚至满门抄斩、诛三族、诛九族等等。在这种背景下,当皇帝只是让你自杀的时候,你的第一个念头,恐怕就是,真是谢天谢地! 第二个念头,就是赶紧自杀完事。

因为,皇帝让你自杀,通常意味着皇帝想让你比较体面地死,而且在你死后,此事就告一段落,不再牵涉其他人进来。在这种背景下,你真的还敢去质疑吗?如果你去质疑,一旦这个旨意就是皇帝下的,但皇帝肯定会认为你是给脸不要脸,那接下来等待你的,恐怕就是最残酷的惩罚。

最简单而言,后来秦二世把丞相李斯、将军冯劫和右丞相冯去疾一同关进大牢,并派人暗示他们自杀完事,将军冯劫和右丞相冯去疾也没有去辨别真伪,当场就选择自杀;但李斯却不愿意,他觉得是赵高从中作梗,所以上书去请求复核。

结果呢,后来李斯在牢中被折磨得生不如死,被人削掉鼻子,砍下双脚,最后在咸阳街市上被腰斩,屠杀三族,一世英明也毁于一旦。我想,李斯死之前,肯定会非常后悔,因为早知如此,还不如当初直接选择自杀了事。

其实,只要我们明白这一点,就能够理解扶苏为什么不敢去质疑这份诏书的真假,因为如果这份诏书是真的,那接下来等待扶苏的,显然是足以让他胆颤心惊的东西。虽然扶苏是皇子,但并不意味着他可以幸免,因为历史上皇子被残忍杀死并株连的全家的例子太多太多。

所以,除非当时扶苏有造反的实力,否则选择接受这份诏书,就是他最好的选择。那么,扶苏有造反的实力吗?答案显然是否定的。

从某种意义上说,扶苏接到假诏书不甄别真伪就自杀的第二个原因,就是他缺乏造反的实力。表面上看,扶苏和蒙恬手下有三十万大军,问题是,这三十万虽然经常被称作是蒙家军,但它却并不是蒙恬的军队,而是大唐中央政府的军队,蒙恬只是一个高级打工仔而已。

并且,这三十万军队中的中高级将领,也都不是蒙恬任命的,而是大秦帝国的中央政府所任命的,他们和蒙恬并不是依附关系,甚至还隐隐存在竞争关系。

比如,如果蒙恬被撤职,那他下面的人自然就可以趁机爬上他的位置。在这种背景下,如果蒙恬真敢背叛政府,谁敢说他的副手们不会立马拿他的人头来邀功?

不仅如此,蒙恬这三十万大军的军饷粮草,都是由中央政府所提供,如果蒙恬敢和政府作对,中央政府只需要断绝他们的军饷和粮草,然后再调动大军围剿他,到时这三十万大军,恐怕很快就会纷纷倒戈。

事实上,不要说这三十万大军,就是蒙恬本人,都没有坚决的站在扶苏这边,最简单而言,他劝扶苏时,是让他上书请求复核,等复核无误后再自杀也不晚。换句话说,如果这份旨意确实是秦始皇下的,那你扶苏就可以去自杀了。潜台词就是,我蒙恬只忠于皇帝,不会为了你扶苏对抗皇帝。

在这种背景下,扶苏敢去质疑这份诏书吗?如果他去质疑,也就意味着他可能要承担更可怕的后果,而蒙恬却并不会帮他;再则,即便这份诏书是假的,但现在赵高和李斯所代表的就是帝国的中央政府,凭他和蒙恬,反抗也是死路一条,更何况蒙恬会不会反还是个未知数。

事实上,如果蒙恬真全力支持扶苏,就应该像李世民的手下劝谏他发动玄武门之变一样,总而言之,我们这些人都任由你驱使,你就放心大胆地干,即便到时这份诏书是真的又怎么样?大不了咱们一起拼了。

问题是,蒙恬哪里敢把话说得这么满啊!既然如此,蒙恬自己都没有决心和扶苏共同进退,那扶苏又哪里敢去冒险呢?

标签: 扶苏蒙恬赵高李斯皇帝自杀大军诏书周朝先秦

更多文章

  • 大秦帝国的江山——公子扶苏之死

    历史解密编辑:谭鑫讲生活标签:嬴政,秦王,李斯,赵高,前秦,周朝,先秦,公子扶苏,大秦帝国,汉高祖刘邦

    公子扶苏是秦始皇的长子,亦是秦朝唯一的太子,他的死因也一直以来备受关注。据历史记载,公元前208年,秦始皇在咸阳巡幸时,接到了一封告密信,称太子公子扶苏数次同反秦势力勾结,企图谋害秦始皇。秦始皇大怒,指派信任的宦官赵高和李斯前往酷刑审讯公子扶苏及其党羽,公子扶苏因拒绝承认罪名而被活活埋在大秦王陵中。

  • 北大发现一批古代竹简,推翻史记记载,秦始皇从没想过传位给扶苏

    历史解密编辑:故史倾城标签:嬴政,扶苏,史记,周朝,先秦,秦二世,古代竹简,秦始皇统一六国

    秦朝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大一统封建王朝,在中国的历史上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但是就是这样的一个朝代,却十分短暂,而其中最关键的人物便是秦二世,此人昏庸无能,听从赵高和李斯的摆布,最终将秦朝带上了末路。也正是因为秦二世的能力太令人失望了,因此民间便有了传闻,其实秦始皇是想要将皇位传给扶苏的,只不过被奸臣所

  • 扶苏被逼自尽,是什么让他不求生机,坚决赴死?

    历史解密编辑:黛眉浅浅标签:扶苏,嬴政,秦二世,遗诏,赵高,蒙恬

    年少时看秦朝史,惊叹着秦始皇的天下一统,愤怒着秦二世的人暴虐无道,长大后看秦朝史,感叹着奸臣当道,惋惜着辉煌一时。其中最最意难平的,还是公子扶苏。倘若扶苏不曾自刎,倘若秦始皇未曾将他派往边境驻守,将他留在自己身边跟随,也许一切都会向不一样的方向发展,也许大秦帝国不会那么快就走向消亡。若扶苏称帝一个拥

  • 秦始皇陵挖出一头骨,专家观点令人费解:史记扶苏死因被推翻?

    历史解密编辑:金牌娱乐酱酱标签:扶苏,嬴政,蒙恬,秦二世,秦始皇陵,史记

    关于扶苏之死,司马迁在《史记》中记载的非常明确,秦始皇死后,赵高李斯矫诏,派人送诏书给远在北地边疆的扶苏和蒙恬,密令他们两人自杀。蒙恬觉得此事蹊跷,希望上书秦始皇问清缘由,但扶苏认为不需询问,就此自杀。扶苏为人仁,谓蒙恬曰:“父而赐子死,尚安复请!”即自杀。扶苏自杀之后,就安葬于上郡(今陕西省绥德县

  • 秦始皇死后,为什么蒙恬蒙毅没有支持公子扶苏,反而束手就擒呢?

    历史解密编辑:每日看点啥标签:嬴政,蒙恬,蒙毅,公子扶苏,秦二世,扶苏

    秦始皇死后究竟发生了什么?蒙恬蒙毅两兄弟一内一外,手握三十万大军,为什么不支持公子扶苏继承皇位呢?让我们一起来一探究竟。始皇出巡始皇三十七年(公元前210年)冬季,秦始皇生平最后一次出巡。像往常一样。左丞相李斯陪同前往,右丞相冯去疾留守咸阳。始皇有二十多个儿子,小儿子胡亥最受宠爱,他要求随父皇出游,

  • 秦始皇病死后,公子扶苏手握30万大军,为何听从命令自杀?

    历史解密编辑:历史晓晓古今标签:嬴政,大军,赵高,蒙恬,蒙毅,先秦,周朝,秦二世,公子扶苏,秦始皇统一六国

    秦始皇在东巡途中忽然病逝,是所有人意料之外的事情,当时蒙毅远在会稽山为秦始皇的病情祷告,蒙恬和公子扶苏远在边疆修建万里长城。秦始皇的身边,只有胡亥、赵高和李斯等人。其中,秦始皇之所以只带胡亥一个子女出来,是因为胡亥极力要求的结果。胡亥作为秦始皇最小的儿子,很得秦始皇的喜爱,他年幼调皮,并没有表现什么

  • 扶苏是李斯女婿,赵高和胡亥才是外人,李斯篡改遗诏到底图什么?

    历史解密编辑:历史紫陌阁标签:李斯,赵高,秦二世,扶苏

    史料中记载,丞相李斯的女儿嫁得是秦国皇族子弟,儿子们娶的也是秦国公主,为此有了公子扶苏是李斯女婿的说法。那么李斯为何不帮助女婿扶苏,而是选择帮助赵高,拥立秦始皇幼子胡亥继位称帝呢?虽然史料中记载李斯的女儿嫁的是秦国皇族子弟,但并不一定是秦始皇的长子扶苏,而且到目前为止,并没有任何史料,包括已经出土的

  • 扶苏身边有蒙恬, 还有三十万的秦军, 为何仅凭圣旨就自杀了!

    历史解密编辑:陆哥搞个菜标签:蒙恬,扶苏,秦军,嬴政,赵高,李斯,蒙毅,周朝,秦朝,秦二世,春秋战国,汉高祖刘邦

    需要注意的是,这里所说的,是存在于那份圣旨里的秦始皇,而并不是真正的,并且还活着嬴政。毕竟,我们都知道,真正的嬴政,在圣旨送达之际,早就被做成了“咸鱼”。但是这一切,当时的扶苏却不知道,他压根儿没想到自己的父亲已死,更没想到这份要他自尽的诏书,居然是假的。那个年代,可没有什么电话手机之类。而赵高和李

  • 生不逢时的悲情扶苏

    历史解密编辑:旧闻故史标签:扶苏,嬴政,李斯,赵高,蒙恬,秦二世,吕不韦,生不逢时,汉高祖刘邦

    身为秦始皇的长子,扶苏可以说是含着金钥匙出生的。并且素有贤名,为人宽厚,颇有政治远见。然而就是这样一个准皇帝,却以“自杀”的方式悲情谢幕,成为秦初政治斗争的牺牲品。公子扶苏公子扶苏,本该是参天大树——以仁政奠定万古基业,安定天下,开创大秦盛世。然而当时的政治环境没有他施展抱负的空间,再加上性格上的缺

  • 如果秦始皇让扶苏继位, 是否可以挽救秦国, 司马迁的分析极为正确

    历史解密编辑:农民小刚标签:嬴政,司马迁,扶苏,秦二世,秦国,蒙恬

    秦朝的建立是极其艰难的一段过程,贾谊的《过秦论》中有这样的记载,及至始皇,奋六世之余烈,振长策而御宇内,吞二周而亡诸侯,履至尊而制六合,执敲扑而鞭笞天下,威振四海。从秦孝公开始,启动商鞅变法,经过了百余年的时间,秦国才从一个蛮荒的国家逐渐变的强大,为嬴政的统一六国奠定了强大的基础。然而,百年的基业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