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扶苏的水平其实真的不低

扶苏的水平其实真的不低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年华名人汇 访问量:2418 更新时间:2024/3/8 7:54:37

文 / 子玉

有些人以懦弱者的标签定格于历史,但其实他的本质根本不是我们所看到的那样,或许他只是为了顾全大局而牺牲掉了自己。

扶苏其实就是这样的人——

许多人很疑惑,扶苏在接到胡亥伪造的诏书时根本就没有进行任何申辩,转身就拔剑自杀,根本就没有要搞明事情真相的想法。

是不是傻?

扶苏和蒙恬当时可是完全具有支配三十万北部军的权力的,只要扶苏想和胡亥争夺皇位,这三十万精锐就可以沿着秦直道迅速赶回咸阳。

而且,蒙恬此时还兼任着内史一职,是国都咸阳地区的最高行政长官。他临死时也说过:

“以他在军中的威望和影响力是完全可以协助扶苏登上皇位的。”

况且,扶苏不仅有蒙氏兄弟,还有一众朝廷大臣的支持,谁笑到最后还真不一定。

再说,那道诏书就连蒙恬都看出了猫腻,他可是对秦始皇最熟悉的人,最懂得秦始皇的行事风格,他一猜都猜出了事情的大概:始皇很可能已经不在了,胡亥这是赤裸裸的政变。

而扶苏可是一直被秦始皇欣赏且寄予厚望的人。就连赵高都说了:

“皇长子刚毅而武勇,能充分掌握每一个人的才能然后将他们放到合适的位置上去,特别能得到别人的支持。”

这样一个素质极高的人不可能看不穿胡亥玩的那点小游戏。

那么,扶苏内心的真正想法还是:他不想因为内斗而引起大秦帝国的动荡。

讲真,对于大秦帝国,扶苏甚至比秦始皇还要了解,而且能够预料到可能会发生的危局。

▲秦始皇 电视剧《楚汉传奇》/剧照

当秦始皇因为暴怒将四百六十余位方士坑杀于咸阳之后,他进一步加大了对方士这一群体的惩治,被全家发往边地的人数不胜数。

扶苏第一时间站了出来劝谏父皇:

“这些人中有不少人是专业为儒学的儒生,现在您这样整治他们,儿臣恐怕天下会因此不安呀。”

结果是,始皇暴怒,直接就将扶苏赶到上郡蒙恬军中监军去了。

有观点认为:秦始皇将扶苏发往上郡监兵其实就是将他从继承人的备选名单中踢出。因为,按照惯例,太子是不能长期在外出差或者领兵的。

是的,通过操盘兼并六国一统天下以及后来书同文车同轨的一系列大事,始皇的自信已经达到了顶点,他觉得,没有人比他更懂得如何治理这个庞大的帝国,如何去维持帝国的正常运转。

是的,他不允许有人在这个领域对他指手画脚,包括他的儿子。

可扶苏的谏言也并不是信口开河,因为后来的事实确实证明了扶苏的判断,大秦帝国的确是危机四伏,一点就着,请看《史记》的记载——

《陈涉世家》记载:“当此时,楚兵数千人为聚者,不可胜数。”;

《高祖本纪》记载:“诸郡县皆多杀其长吏以应陈涉。”;

《淮阴侯列传》记载:“秦失其鹿,天下共逐之。”;

......

当时的关东大地几乎被陈胜点燃的起义浪潮所完全覆盖,你所知道的刘邦、项梁只是这众多起义队伍中的一份子,那些被历史洗牌掉的起义武装数不胜数。

而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只有一个:天下苦秦久矣。

像后来归附刘邦的王陵、陈婴、英布、彭越、郦商等人其实当时都是这众多起义队伍中的一个小单元。

另外,游侠群体也是这一历史现象的深度参与者,张耳陈馀就是其中的代表。

▲陈馀 电视剧《楚汉传奇》/剧照

而且,当时还有一种现象,就是秦国的地方官吏也响应了起义的浪潮:

会稽郡郡守当时找项梁商量想要起事;

沛县县令想以沛县为基地响应陈胜;

番阳县县令吴芮也在当地搞起了事情;

范阳县县令在纵横家蒯通的忽悠下也归附了起义军;

......

当然,这波浪潮的主力还是六国王族后裔,田儋兄弟、项梁叔侄、魏咎兄弟等都是第一拨站出来的人。

他们是战国时六国的既得利益者,再加上他们的身份优势,几乎就是秦末农民起义的先锋。

相信,如果秦始皇复活,对于眼前烈火燃烧的局面他肯定也是难以置信的。他觉得,天下的兵器都已经全部被收缴,六国的王族大部分被他迁徙到了关中,帝国的四面八方都有秦军的身影,他们是搞不起事情来的。

是的,一扫六合的巨大功业已经让秦始皇足以迷信武力。

但扶苏却在山丘的背后看到了波涛汹涌的危机。尤其是在秦始皇遭遇了几次刺杀之后,扶苏每天闻到的都是一股火药味,呛。

秦始皇三十一年十二月,秦始皇在咸阳城微服私访时竟然遭遇了一帮盗贼的刺杀。那可是秦国统治好几百年的核心地带,竟然也能发生这样的事情。可见,海面之下,全是暗礁。

纵观扶苏的一系列行为,他确实比秦始皇更加敏感。

扶苏能够不顾惹怒秦始皇甚至失去继承人资格的危险去劝谏父皇,说明他精明能干的外衣下也包裹着一颗顾全大局的心。

当胡亥的矫诏发来时,扶苏肯定已经猜出了诏书背后的惊天阴谋。只是,他真的不希望大秦帝国因为内斗而被打破表面的平衡。那样,只会给那些蠢蠢欲动的六国王族后裔以机会。

为了祖宗的基业,为了父皇打下的万里江山,扶苏勇敢地牺牲掉了自己。而且,他是在第一时间自杀的,如果慢一点,可能都会横生变节引发秦帝国的强烈地震。

作为与扶苏朝夕相处的人,蒙恬肯定明白扶苏为什么要这么做。蒙恬之所以接受胡亥、赵高对自己命运的宣判,一是因为他们蒙家世代都是秦国的忠臣,更重要的是,他不能白白辜负了扶苏的一片苦心。

这才是蒙氏兄弟甘愿伏诛的核心原因。

▲蒙恬 电视剧《神话》/剧照

所以,就别说扶苏脆弱了,人家那是,想得长远,有大局观。

如果秦始皇选择扶苏为接班人,肯定是一名合格的秦二世,有可能还会将秦帝国面临的危机给一一化解。从扶苏表现出的综合素质来看,他或许有这个能力。就算不能避免秦帝国烈火燃烧的局面,但至少能保证秦国王于关中的格局。

只是,胡亥做了秦二世之后的一系列行为完全超出了大家的认知。在胡亥和赵高的胡作非为之下,那些隐藏于海面之下的暗礁迅速浮出水面,在陈胜点燃火把之后彻底走向失控。

胡亥,真是辜负了兄长的那一片苦心。

写文不易,看完记得点个“赞”。谢谢!

/

推荐阅读:

关于秦始皇立太子的那些事

标签: 扶苏嬴政秦二世蒙恬秦国陈胜

更多文章

  • 扶苏为什么接到诏书后,不甄别真伪就自杀了?

    历史解密编辑:娱乐小武哥标签:扶苏,蒙恬,赵高,李斯,皇帝,自杀,大军,诏书,周朝,先秦

    很多人觉得,扶苏接到假诏书不甄别真伪就自杀,主要是因为他是一个忠臣孝子。正所谓父要子亡、子不得不亡;君要臣死,臣不得不死,加入扶苏本人性格又忠厚老实,因而对这个诏书深信不疑,所以即便蒙恬劝他先上书请求复核后再自杀,但他却依然选择立马自杀。类似的说法有一定的道理,问题是,如果赵高、李斯派人到军队中逼令

  • 大秦帝国的江山——公子扶苏之死

    历史解密编辑:谭鑫讲生活标签:嬴政,秦王,李斯,赵高,前秦,周朝,先秦,公子扶苏,大秦帝国,汉高祖刘邦

    公子扶苏是秦始皇的长子,亦是秦朝唯一的太子,他的死因也一直以来备受关注。据历史记载,公元前208年,秦始皇在咸阳巡幸时,接到了一封告密信,称太子公子扶苏数次同反秦势力勾结,企图谋害秦始皇。秦始皇大怒,指派信任的宦官赵高和李斯前往酷刑审讯公子扶苏及其党羽,公子扶苏因拒绝承认罪名而被活活埋在大秦王陵中。

  • 北大发现一批古代竹简,推翻史记记载,秦始皇从没想过传位给扶苏

    历史解密编辑:故史倾城标签:嬴政,扶苏,史记,周朝,先秦,秦二世,古代竹简,秦始皇统一六国

    秦朝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大一统封建王朝,在中国的历史上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但是就是这样的一个朝代,却十分短暂,而其中最关键的人物便是秦二世,此人昏庸无能,听从赵高和李斯的摆布,最终将秦朝带上了末路。也正是因为秦二世的能力太令人失望了,因此民间便有了传闻,其实秦始皇是想要将皇位传给扶苏的,只不过被奸臣所

  • 扶苏被逼自尽,是什么让他不求生机,坚决赴死?

    历史解密编辑:黛眉浅浅标签:扶苏,嬴政,秦二世,遗诏,赵高,蒙恬

    年少时看秦朝史,惊叹着秦始皇的天下一统,愤怒着秦二世的人暴虐无道,长大后看秦朝史,感叹着奸臣当道,惋惜着辉煌一时。其中最最意难平的,还是公子扶苏。倘若扶苏不曾自刎,倘若秦始皇未曾将他派往边境驻守,将他留在自己身边跟随,也许一切都会向不一样的方向发展,也许大秦帝国不会那么快就走向消亡。若扶苏称帝一个拥

  • 秦始皇陵挖出一头骨,专家观点令人费解:史记扶苏死因被推翻?

    历史解密编辑:金牌娱乐酱酱标签:扶苏,嬴政,蒙恬,秦二世,秦始皇陵,史记

    关于扶苏之死,司马迁在《史记》中记载的非常明确,秦始皇死后,赵高李斯矫诏,派人送诏书给远在北地边疆的扶苏和蒙恬,密令他们两人自杀。蒙恬觉得此事蹊跷,希望上书秦始皇问清缘由,但扶苏认为不需询问,就此自杀。扶苏为人仁,谓蒙恬曰:“父而赐子死,尚安复请!”即自杀。扶苏自杀之后,就安葬于上郡(今陕西省绥德县

  • 秦始皇死后,为什么蒙恬蒙毅没有支持公子扶苏,反而束手就擒呢?

    历史解密编辑:每日看点啥标签:嬴政,蒙恬,蒙毅,公子扶苏,秦二世,扶苏

    秦始皇死后究竟发生了什么?蒙恬蒙毅两兄弟一内一外,手握三十万大军,为什么不支持公子扶苏继承皇位呢?让我们一起来一探究竟。始皇出巡始皇三十七年(公元前210年)冬季,秦始皇生平最后一次出巡。像往常一样。左丞相李斯陪同前往,右丞相冯去疾留守咸阳。始皇有二十多个儿子,小儿子胡亥最受宠爱,他要求随父皇出游,

  • 秦始皇病死后,公子扶苏手握30万大军,为何听从命令自杀?

    历史解密编辑:历史晓晓古今标签:嬴政,大军,赵高,蒙恬,蒙毅,先秦,周朝,秦二世,公子扶苏,秦始皇统一六国

    秦始皇在东巡途中忽然病逝,是所有人意料之外的事情,当时蒙毅远在会稽山为秦始皇的病情祷告,蒙恬和公子扶苏远在边疆修建万里长城。秦始皇的身边,只有胡亥、赵高和李斯等人。其中,秦始皇之所以只带胡亥一个子女出来,是因为胡亥极力要求的结果。胡亥作为秦始皇最小的儿子,很得秦始皇的喜爱,他年幼调皮,并没有表现什么

  • 扶苏是李斯女婿,赵高和胡亥才是外人,李斯篡改遗诏到底图什么?

    历史解密编辑:历史紫陌阁标签:李斯,赵高,秦二世,扶苏

    史料中记载,丞相李斯的女儿嫁得是秦国皇族子弟,儿子们娶的也是秦国公主,为此有了公子扶苏是李斯女婿的说法。那么李斯为何不帮助女婿扶苏,而是选择帮助赵高,拥立秦始皇幼子胡亥继位称帝呢?虽然史料中记载李斯的女儿嫁的是秦国皇族子弟,但并不一定是秦始皇的长子扶苏,而且到目前为止,并没有任何史料,包括已经出土的

  • 扶苏身边有蒙恬, 还有三十万的秦军, 为何仅凭圣旨就自杀了!

    历史解密编辑:陆哥搞个菜标签:蒙恬,扶苏,秦军,嬴政,赵高,李斯,蒙毅,周朝,秦朝,秦二世,春秋战国,汉高祖刘邦

    需要注意的是,这里所说的,是存在于那份圣旨里的秦始皇,而并不是真正的,并且还活着嬴政。毕竟,我们都知道,真正的嬴政,在圣旨送达之际,早就被做成了“咸鱼”。但是这一切,当时的扶苏却不知道,他压根儿没想到自己的父亲已死,更没想到这份要他自尽的诏书,居然是假的。那个年代,可没有什么电话手机之类。而赵高和李

  • 生不逢时的悲情扶苏

    历史解密编辑:旧闻故史标签:扶苏,嬴政,李斯,赵高,蒙恬,秦二世,吕不韦,生不逢时,汉高祖刘邦

    身为秦始皇的长子,扶苏可以说是含着金钥匙出生的。并且素有贤名,为人宽厚,颇有政治远见。然而就是这样一个准皇帝,却以“自杀”的方式悲情谢幕,成为秦初政治斗争的牺牲品。公子扶苏公子扶苏,本该是参天大树——以仁政奠定万古基业,安定天下,开创大秦盛世。然而当时的政治环境没有他施展抱负的空间,再加上性格上的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