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秦国公子扶苏, 没能被立为太子, 竟与楚国外戚组织的一场叛乱有关

秦国公子扶苏, 没能被立为太子, 竟与楚国外戚组织的一场叛乱有关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小雷的娱乐 访问量:3245 更新时间:2023/12/20 13:18:57

春秋战国时代,秦国与楚国可谓是相爱相杀的一对。春秋时期,秦国曾出兵相助楚国对抗吴国。而到了战国时期,秦国与楚国之间不光有战争,更有联姻,更有甚者,秦国的一些丞相和大臣更是出自楚国,如秦昭襄王时期一生四任秦相的魏冉,与秦始皇统一六国前的丞相昌平君等等。

由于秦楚长期联姻和楚国宗室在秦国长期掌权,故秦国存在一个势力非常强的楚国外戚集团,甚至能影响秦国国政。秦王政在消灭谬毐集团和吕不韦集团后,为了独掌秦国朝政,秦王政的目标自然放在了楚国外戚集团的身上。

终秦之世,秦国的政坛少不了其他六国外戚集团的影子,远的不说,就连秦王政同父异母的弟弟成蹻叛乱,都有赵国势力在背后操纵。

昌平君熊启,芈姓,熊氏,名启,楚考烈王之子。史书上对昌平君最早的记载,就是昌平君担任秦国相邦,至于之前的记载则无从考证。秦王政九年,长信君谬毐作乱,昌平君就与吕不韦一同发兵攻谬毐,平定谬毐的叛乱。而在谬毐之乱被平定一年后,也就是秦王政十年,受到谬毐集团叛变牵连,吕不韦被罢相,而昌平君则受到了秦王政的重用,继任相邦。这是继秦昭襄王魏冉任相邦之后,楚国外戚势力再一次进入了权力中心。而本文中的这次叛变的主角,就是秦始皇的表叔兼姑爷爷昌平君熊启。

就在昌平君担任秦国相邦十一年后,原韩国新郑爆发反秦叛乱。由于当时秦军主力部队分为三个部分,一部分在燕赵之地稳固局势,加强对新占区域的控制,一部分在关中平原固守根基,一部分在秦楚边境集结,随时准备攻楚,这样的军力布置,就导致了韩国旧都新郑附近,几乎没有秦军的存在。而且由于当时的魏国还没有灭亡,加上秦王政,灭韩之后在韩国采取不分封而设置郡县的方法。郡县制是有利于秦始皇集权的,可对于韩国的旧贵族来说,这却不是一桩好事,用不了多久,他们的权势就会不复存在。综合以上原因,在秦王政二十一年,韩国新郑爆发了叛乱。虽然这场叛乱很快就被平定,可为了平定叛乱,将秦王政统一天下的战略部署给打乱了。

秦王政恼羞成怒之下,加上因为新郑叛乱的影响,秦王政开始注意到了稳定后方的重要性,以及对楚国人的不信任,于是秦王政决定罢免昌平君相邦职位,利用昌平君楚国人的身份,令其到楚国旧地郢陈安抚当地楚人。令秦始皇没有想到的是,正是由于秦王政的这次命令,不仅没有成功安抚楚人,反而将楚人的反叛行动越发壮大,又一次拖延了秦王政统一六国的时间。

昌平君到郢陈之后,当时正值秦将李信伐楚之际,身为楚人的昌平君,自然不希望楚国被秦国灭亡,于是私下联系当时的楚王,称李信率军征战后方空虚之际,以楚国宗室的身份在郢陈之地起事叛乱。

昌平君的此次叛乱,让李信的二十万大军损失惨重,一时间,楚国光复了不少国土。 由于事发突然,秦将李信和秦始皇都没有防备,致使大片国土复归楚国,此举逼的秦王政亲自乘快车,奔往频阳向王翦致歉,同意王翦必须统领六十万秦军才肯出征的请求。

之后,王翦在秦楚边境始终不理睬楚将项燕的多次挑衅,固守营垒坚壁不出达一年之久,由于项燕兵少且怀疑王翦之所以不出战,是因为秦军准备从北方入侵,遂决定挥师东进。正当项燕率军东进之际,王翦突然发兵打破楚军,擒获楚王。最终,昌平君在项燕的支持下,继位为楚王。可最终还是在秦军的攻击下,没能过国亡身死的命运。

而这一切又与扶苏有什么关系呢?其实扶苏的母妃很有可能是楚国人,秦王政为人向来多疑,楚国贵族的叛乱,难免会让秦王政对有楚国血统的扶苏有疑心。

扶苏,作为千古一帝秦始皇的长子,其素有贤名,且为人宽和。因为反对秦始皇坑杀儒生术士,在上书直谏后,令秦始皇大怒,遂下旨将扶苏发配至北疆,以协助监督大将军蒙恬,修筑长城和抵御北方游牧民族匈奴的入寇。秦始皇发配扶苏,表面原因是扶苏上书直谏,惹恼了秦始皇,其实还另有原由。

在司马迁的著作《史记》中,详细记录了秦朝的各种情况,可谓是祥之又祥,可唯独没有记载秦始皇的皇后妃子,就连扶苏胡亥的生母都没有记录,根本没有留下任何只字片语。后世只能通过其他史料推测秦始皇的皇后和妃子的身份了。有人说是楚国人,有人说是赵国人,有人说是魏国人,更有甚者,有人说秦始皇的皇后竟然是当时已经亡国的郑国人。在这些说法中,据后世史学家考证,其实最可信的当属秦始皇皇后、扶苏的生母是楚国人的说法。

秦楚两国虽有世仇,两国之间也互相攻伐,可两国之间一直联姻不断,秦昭襄王之母秦宣太后,秦昭襄王的正室也是楚国宗室女,秦孝文王的王后也是楚国人,芈姓熊氏。不仅如此,秦国的宗室女,也曾嫁给楚王。

秦楚之所以联姻,根本原因还是出于政治目的,楚国想通过将宗室女嫁给秦王的方法,改变秦国的国策,将祸水东引,从秦国的进攻方向从攻改为秦攻三晋,以争取喘息时机,而三晋之一的魏国也有此想法,秦惠文王的王后就是魏国人。

扶苏在到达北疆之后,与当时统帅三十万北疆大军的蒙恬交好,而正是由于这一点,才间接导致扶苏没法继承皇位。

秦始皇在沙丘驾崩前,曾下御旨让公子扶苏继位,可为何最终却是胡亥继位了呢?

首先因为当时秦始皇的诸多公子中,只有胡亥随驾在侧。第一个知道秦始皇的驾崩的,当时公车府令赵高,而由于赵高之前因为触犯秦法,当时主管刑罚的蒙恬不敢违背秦法,要依秦律判赵高死刑。后赵高巧言令色说动了秦始皇,免去了死刑并官复原职,此举导致了赵高对蒙恬的恨之入骨,自然不肯希望有蒙恬支持的扶苏继位。

可即使赵高打算隐瞒真相,难道就不会被其他人发现秦始皇驾崩的真相了吗?其实当时还有一人发现了真相,那就是丞相李斯。李斯作为秦国丞相,甚受秦始皇信任,在得知秦始皇驾崩并得知秦始皇准备让扶苏继承皇位的,可最终就因为赵高的一句话,断送了扶苏继承皇位的可能。

赵高作为宦官,很是懂得利用掌控人心,他知道李斯是个把权力看得很重的人。所以赵高就以此为突破口,对李斯说:“如果扶苏继位,那么丞相就不会是你的了,而是蒙恬的了。”赵高和李斯都是聪明人,当然话不在多而在精,此话一出,李斯就知道该如何做了。正是由于此举,间接导致了秦朝的灭亡。

我们不妨假设一下,如果扶苏继位,将会是什么样的场景呢?史书记载扶苏看重儒生,不喜父亲的执政方针,遂在扶苏登基后,很有可能会重用儒生,改良秦法,这样做或许会缓和矛盾,可六国的余孽依然会寻找机会复国,而儒生们的理念也不会和秦国的法治理念相符,最终扶苏的改革难免会陷入死胡同,可即使这样,恐怕也会比胡亥和赵高掌控权柄要好的多吧。

更多文章

  • 秦始皇长子扶苏,什么事触怒秦始皇?他为什么被秦二世逼令自杀?

    历史解密编辑:世界属于你我标签:嬴政,扶苏,蒙恬,先秦,周朝,秦二世,秦始皇,汉高祖刘邦

    作者:忆香 【原创作品,未经授权,请勿转载】扶苏(?~公元前210年),嬴姓,名扶苏,咸阳(今陕西咸阳市)人。秦朝宗室大臣,秦始皇长子。刚毅勇武,信人而奋士。为人宽仁,有政治远见。直言劝谏父亲,反对坑杀“犯禁者四百六十余人”一事,触怒秦始皇。受命前往上郡,协助大将蒙恬修筑长城、抵御匈奴。扶苏敢于直谏

  • 如果扶苏成为秦二世,秦朝会不会长治久安?

    历史解密编辑:月亮不知失意标签:秦二世,扶苏,嬴政,秦朝,李斯,蒙恬

    你知道在历史上是怎么评论扶苏的吗?刚毅勇武,信人而奋士。为人宽仁,有政治远见。这说明扶苏并不像胡亥那样是一个成迷于酒色的人,而是一个有勇有谋,为人宽仁的人。如果扶苏成为秦朝的第二个皇帝,那么肯定能够改变当时秦朝社会不稳定的情况,甚至能够延长秦朝的寿命的,到最后有没有汉朝也说不准的。那么首先我们要知道

  • 秦始皇陵东部出现了公子扶苏的骨骸?来听听专家们是怎么分析的

    历史解密编辑:白日萌硕标签:嬴政,公子扶苏,秦始皇陵,扶苏,赵高,秦二世

    去年,英国BBC电视台与国家地理联合制作的纪录片《秦始皇陵的惊天秘密》上线,影片中有提到,考古工者在秦始皇陵东部发现了一个贵族男子的头颅遗骨,该颅骨后嵌有一枚弩箭。这枚弩箭入射的位置非常奇怪,而从弩箭嵌入骨头的深度来看,似乎是从很近的距离发射的,疑似是一种死刑的执行方式,和现代用手枪顶着罪犯的后脑勺

  • 扶苏的水平其实真的不低

    历史解密编辑:年华名人汇标签:扶苏,嬴政,秦二世,蒙恬,秦国,陈胜

    文 / 子玉有些人以懦弱者的标签定格于历史,但其实他的本质根本不是我们所看到的那样,或许他只是为了顾全大局而牺牲掉了自己。扶苏其实就是这样的人——许多人很疑惑,扶苏在接到胡亥伪造的诏书时根本就没有进行任何申辩,转身就拔剑自杀,根本就没有要搞明事情真相的想法。是不是傻?扶苏和蒙恬当时可是完全具有支配三

  • 扶苏为什么接到诏书后,不甄别真伪就自杀了?

    历史解密编辑:娱乐小武哥标签:扶苏,蒙恬,赵高,李斯,皇帝,自杀,大军,诏书,周朝,先秦

    很多人觉得,扶苏接到假诏书不甄别真伪就自杀,主要是因为他是一个忠臣孝子。正所谓父要子亡、子不得不亡;君要臣死,臣不得不死,加入扶苏本人性格又忠厚老实,因而对这个诏书深信不疑,所以即便蒙恬劝他先上书请求复核后再自杀,但他却依然选择立马自杀。类似的说法有一定的道理,问题是,如果赵高、李斯派人到军队中逼令

  • 大秦帝国的江山——公子扶苏之死

    历史解密编辑:谭鑫讲生活标签:嬴政,秦王,李斯,赵高,前秦,周朝,先秦,公子扶苏,大秦帝国,汉高祖刘邦

    公子扶苏是秦始皇的长子,亦是秦朝唯一的太子,他的死因也一直以来备受关注。据历史记载,公元前208年,秦始皇在咸阳巡幸时,接到了一封告密信,称太子公子扶苏数次同反秦势力勾结,企图谋害秦始皇。秦始皇大怒,指派信任的宦官赵高和李斯前往酷刑审讯公子扶苏及其党羽,公子扶苏因拒绝承认罪名而被活活埋在大秦王陵中。

  • 北大发现一批古代竹简,推翻史记记载,秦始皇从没想过传位给扶苏

    历史解密编辑:故史倾城标签:嬴政,扶苏,史记,周朝,先秦,秦二世,古代竹简,秦始皇统一六国

    秦朝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大一统封建王朝,在中国的历史上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但是就是这样的一个朝代,却十分短暂,而其中最关键的人物便是秦二世,此人昏庸无能,听从赵高和李斯的摆布,最终将秦朝带上了末路。也正是因为秦二世的能力太令人失望了,因此民间便有了传闻,其实秦始皇是想要将皇位传给扶苏的,只不过被奸臣所

  • 扶苏被逼自尽,是什么让他不求生机,坚决赴死?

    历史解密编辑:黛眉浅浅标签:扶苏,嬴政,秦二世,遗诏,赵高,蒙恬

    年少时看秦朝史,惊叹着秦始皇的天下一统,愤怒着秦二世的人暴虐无道,长大后看秦朝史,感叹着奸臣当道,惋惜着辉煌一时。其中最最意难平的,还是公子扶苏。倘若扶苏不曾自刎,倘若秦始皇未曾将他派往边境驻守,将他留在自己身边跟随,也许一切都会向不一样的方向发展,也许大秦帝国不会那么快就走向消亡。若扶苏称帝一个拥

  • 秦始皇陵挖出一头骨,专家观点令人费解:史记扶苏死因被推翻?

    历史解密编辑:金牌娱乐酱酱标签:扶苏,嬴政,蒙恬,秦二世,秦始皇陵,史记

    关于扶苏之死,司马迁在《史记》中记载的非常明确,秦始皇死后,赵高李斯矫诏,派人送诏书给远在北地边疆的扶苏和蒙恬,密令他们两人自杀。蒙恬觉得此事蹊跷,希望上书秦始皇问清缘由,但扶苏认为不需询问,就此自杀。扶苏为人仁,谓蒙恬曰:“父而赐子死,尚安复请!”即自杀。扶苏自杀之后,就安葬于上郡(今陕西省绥德县

  • 秦始皇死后,为什么蒙恬蒙毅没有支持公子扶苏,反而束手就擒呢?

    历史解密编辑:每日看点啥标签:嬴政,蒙恬,蒙毅,公子扶苏,秦二世,扶苏

    秦始皇死后究竟发生了什么?蒙恬蒙毅两兄弟一内一外,手握三十万大军,为什么不支持公子扶苏继承皇位呢?让我们一起来一探究竟。始皇出巡始皇三十七年(公元前210年)冬季,秦始皇生平最后一次出巡。像往常一样。左丞相李斯陪同前往,右丞相冯去疾留守咸阳。始皇有二十多个儿子,小儿子胡亥最受宠爱,他要求随父皇出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