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扶苏的愚孝愚忠,葬送了大秦几百年基业,还连累了蒙恬

扶苏的愚孝愚忠,葬送了大秦几百年基业,还连累了蒙恬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清竹雅韵 访问量:2000 更新时间:2024/3/8 7:54:50

历史上,短命的朝代不少,若论起熟悉的程度,那么秦朝当排在首位。从公元前221年到公元前207年,仅仅历时了14年的时间就灭亡了。

扶苏的愚孝愚忠,葬送了大秦几百年基业,还连累了蒙恬

本来秦始皇横扫六合、一统天下,为子孙开创了一个恢弘的基业,可惜的是,一场沙丘之变彻底地扭转了秦朝的大好局势走向,大秦帝国的继承人搞错了,亡国也就不远了。

秦始皇的继承者都可以是谁

秦始皇在世时,并没有早早地指定自己的继承人。

但据史学家考证,秦始皇共有子女合计33位,而见于史书且有名有姓的秦始皇子女却只有4位,分别是长子扶苏、少子胡亥公子高、公子将闾

这些皇子公主们,除了胡亥在赵高和李斯的帮助下成为了秦二世以外,其余的皆死于非命。

长子扶苏以忠孝名冠天下,却被一纸假诏书逼得自尽身亡。胡亥是秦始皇的第18子,他上位后,怕兄长们对自己不满而残酷地将他们屠戮殆尽。

扶苏的愚孝愚忠,葬送了大秦几百年基业,还连累了蒙恬

据史书记载,胡亥将“六公子勠死于杜”、将“十二公子杀于咸阳”。

公子高见幼弟胡亥大开杀戒,便准备出逃保命,却又因担心自己的家人被胡亥诛杀,只好上书给胡亥,请求为秦始皇殉葬,胡亥顺势就批准了哥哥赴死的请求。

胡亥不仅处死了所有的兄弟,就连姐妹也没有放过,史书曾载,胡亥将“十公主戮死于杜”。可见,历史上的胡亥该是怎样一个凶残无情之人。

扶苏与胡亥

秦始皇所有的孩子之中,扶苏是最成器的。

从秦始皇给长子扶苏取的这个名字来看,就大有深意。

扶苏,取自“山有扶苏”之意,秦始皇是希望大儿子今后可以如山间的草木一样茂盛地成长壮大。

史料记载,扶苏酷爱读书,同时也是内心柔软慈悲之人。

虽说扶苏钟爱的儒家思想和父皇久以为然的法家集权思想十分迥异,但这并不影响扶苏在朝野和人民心目中的地位。

扶苏的愚孝愚忠,葬送了大秦几百年基业,还连累了蒙恬

秦始皇是开国之君,开疆扩土地打天下就免不了残暴的杀戮和征战,仁慈的扶苏见父皇杀戮太多,就经常进言加以劝止。

一开始,秦始皇还只是对扶苏的做法稍加训斥,后来,秦始皇被扶苏的话弄得烦躁不已,就将扶苏派到了边关去随军体验生活。

到了边塞的扶苏,一直都跟着大将蒙恬修建长城,这项浩大的工程,在抵御匈奴来犯的过程中发挥了难以言喻的巨大作用。

扶苏为人良善,蒙恬也是忠勇良将,所以蒙恬是十分支持扶苏的。

而胡亥则不同,他的出生以及出身算不上多么高贵。

扶苏的愚孝愚忠,葬送了大秦几百年基业,还连累了蒙恬

作为秦始皇的第18个儿子,在他之上早已有十多位才能各异的哥哥,况且他的母亲胡姬是羌族人,是游牧民族出身,估计南征北战的秦始皇很可能都不是明媒正娶地接纳了胡姬,若不是战败被俘而来,极可能是掠抢之后的偶然临幸。

要知道,中原人压根就看不起游牧民族的人,“亥”的意思要么是指数字12,要么是指猪这种动物,可见胡亥这个名字起得非常随意,并没有公子扶苏的名字那样深有其意。

作为秦始皇最小的儿子,胡亥只是听从秦始皇之命随同太监赵高学习写字和狱法,因此,他便与赵高和李斯有了交集。

赵高这个太监善于媚上,他教年幼的胡亥如何跟秦始皇说好听的话、如何巧妙地夸赞、逢迎秦始皇。

故而,当少年胡亥学会了巧言令色,就开始不断地讨好父皇,因此《史记》才会记载“始皇最喜小儿胡亥”。

扶苏的愚孝愚忠,葬送了大秦几百年基业,还连累了蒙恬

沙丘之变后,扶苏和蒙恬在被赐死前,为何不造反

公元前210年,秦始皇带着胡亥、李斯、赵高等人一同外出巡游,到达沙丘之时,秦始皇自感病重,遂写下诏书,让赵高将诏书快马加鞭地寄送给远在边塞的公子扶苏,让扶苏赶快回来主持葬礼。

秦始皇此举就意味着他要传位给扶苏,可诏书尚未发出之际,秦始皇便一命归西了。

赵高不喜欢公子扶苏,更不愿帝国的未来继承人是扶苏。于是,赵高找来李斯密谈,不仅决定截留秦始皇去世的消息、秘不发丧,还将始皇亲拟的诏书扣留了下来。

秦始皇驾崩后,从赵高和李斯的利益角度来看,选择一个弱势的皇位继承人显然更有利于他们实现操纵王权的野心,而当时的公子扶苏能力最强、拥戴者最多,显然是一块不得不除掉的“绊脚石”。

于是,赵高想到自己看好的胡亥,便和李斯一起篡改了诏书,立胡亥为太子,同时伪造了另一份诏书给公子扶苏,命扶苏和蒙恬自尽。

扶苏的愚孝愚忠,葬送了大秦几百年基业,还连累了蒙恬

扶苏接到假诏书后,没加多想便信以为真,含泪自杀身亡。而大将蒙恬却不相信这是秦始皇的旨意,不肯自杀,于是就被关押到了监狱之中。

回到都城咸阳后,赵高等人公布了秦始皇的死讯,太子胡亥便顺利地继承了皇位,赵高任郎中令,权倾朝野,一手扶持傀儡皇帝胡亥,一手掌握着秦朝的各项大权。

就这样,好好的公子扶苏因一纸伪诏而白白丧命,他原本是大秦帝国的不二继承人选,如果当时扶苏不奉诏自杀,而是与蒙恬一同起兵造反,胜算会有几分呢?

其实,造反成功的几率还是很高的,因为当时的外部条件还是对扶苏和蒙恬比较有利的。

首先,扶苏倡导施行仁政,因此,他的威望很高,在朝野中深得臣心,在民间深得民心。

尽管扶苏因政见与秦始皇稍有不同而被派往边关修长城,但也可以视作是秦始皇在有意地锻炼和培养这个王朝的继承人。

扶苏的愚孝愚忠,葬送了大秦几百年基业,还连累了蒙恬

造反就得打仗,打仗就得有军队,当时,大秦帝国的精锐之师,20万人被蒙恬、蒙毅兄弟所统领,在北方修筑长城、抵御匈奴兵。而南边,大将赵佗统领着50万人,在岭南开垦疆土。

秦始皇手下则保留着45万铁骑。

如果扶苏与蒙恬起兵造反,赵佗那些军队即便能够被调动起来也是远水解不了近渴,余下就只需要对付围绕在始皇周围听命的那45万铁骑了。

可这些秦军铁骑有多弱?

当年,项羽只率3万兵马就轻松击溃了秦军45万铁骑,你说与匈奴铁骑周旋激战多年的蒙恬带着20万大军起兵造反还不是稳赢吗?!

回头再看,之前经历了春秋战国的多番动荡,六国又在秦始皇的残酷统治下苦苦挣扎,百姓早已不堪忍受背井离乡之苦、妻离子散之痛。

扶苏的愚孝愚忠,葬送了大秦几百年基业,还连累了蒙恬

彼时,只要施行仁政的公子扶苏登高一呼,那六国的百姓岂能不由衷地支持和响应,顺应民心的扶苏自然会博得更多的支持和援助,再加上忠臣蒙恬的保护和开路,造反胜算的几率一定很大。

可惜的是,扶苏愚孝愚忠,接到假诏就自尽了,他的倒台,间接地让蒙恬兄弟生还无望,最终含冤而死,也葬送了大秦几百年基业。

整个大秦帝国就这样在阴谋家赵高等人的股掌下快速地走向了灭亡。

标签: 蒙恬扶苏嬴政秦二世赵高李斯

更多文章

  • 秦国公子扶苏, 没能被立为太子, 竟与楚国外戚组织的一场叛乱有关

    历史解密编辑:小雷的娱乐标签:楚国,秦国,嬴政,魏国,楚王,王翦,先秦,周朝,昌平君,公子扶苏,四大名将

    春秋战国时代,秦国与楚国可谓是相爱相杀的一对。春秋时期,秦国曾出兵相助楚国对抗吴国。而到了战国时期,秦国与楚国之间不光有战争,更有联姻,更有甚者,秦国的一些丞相和大臣更是出自楚国,如秦昭襄王时期一生四任秦相的魏冉,与秦始皇统一六国前的丞相昌平君熊启等等。由于秦楚长期联姻和楚国宗室在秦国长期掌权,故秦

  • 秦始皇长子扶苏,什么事触怒秦始皇?他为什么被秦二世逼令自杀?

    历史解密编辑:世界属于你我标签:嬴政,扶苏,蒙恬,先秦,周朝,秦二世,秦始皇,汉高祖刘邦

    作者:忆香 【原创作品,未经授权,请勿转载】扶苏(?~公元前210年),嬴姓,名扶苏,咸阳(今陕西咸阳市)人。秦朝宗室大臣,秦始皇长子。刚毅勇武,信人而奋士。为人宽仁,有政治远见。直言劝谏父亲,反对坑杀“犯禁者四百六十余人”一事,触怒秦始皇。受命前往上郡,协助大将蒙恬修筑长城、抵御匈奴。扶苏敢于直谏

  • 如果扶苏成为秦二世,秦朝会不会长治久安?

    历史解密编辑:月亮不知失意标签:秦二世,扶苏,嬴政,秦朝,李斯,蒙恬

    你知道在历史上是怎么评论扶苏的吗?刚毅勇武,信人而奋士。为人宽仁,有政治远见。这说明扶苏并不像胡亥那样是一个成迷于酒色的人,而是一个有勇有谋,为人宽仁的人。如果扶苏成为秦朝的第二个皇帝,那么肯定能够改变当时秦朝社会不稳定的情况,甚至能够延长秦朝的寿命的,到最后有没有汉朝也说不准的。那么首先我们要知道

  • 秦始皇陵东部出现了公子扶苏的骨骸?来听听专家们是怎么分析的

    历史解密编辑:白日萌硕标签:嬴政,公子扶苏,秦始皇陵,扶苏,赵高,秦二世

    去年,英国BBC电视台与国家地理联合制作的纪录片《秦始皇陵的惊天秘密》上线,影片中有提到,考古工者在秦始皇陵东部发现了一个贵族男子的头颅遗骨,该颅骨后嵌有一枚弩箭。这枚弩箭入射的位置非常奇怪,而从弩箭嵌入骨头的深度来看,似乎是从很近的距离发射的,疑似是一种死刑的执行方式,和现代用手枪顶着罪犯的后脑勺

  • 扶苏的水平其实真的不低

    历史解密编辑:年华名人汇标签:扶苏,嬴政,秦二世,蒙恬,秦国,陈胜

    文 / 子玉有些人以懦弱者的标签定格于历史,但其实他的本质根本不是我们所看到的那样,或许他只是为了顾全大局而牺牲掉了自己。扶苏其实就是这样的人——许多人很疑惑,扶苏在接到胡亥伪造的诏书时根本就没有进行任何申辩,转身就拔剑自杀,根本就没有要搞明事情真相的想法。是不是傻?扶苏和蒙恬当时可是完全具有支配三

  • 扶苏为什么接到诏书后,不甄别真伪就自杀了?

    历史解密编辑:娱乐小武哥标签:扶苏,蒙恬,赵高,李斯,皇帝,自杀,大军,诏书,周朝,先秦

    很多人觉得,扶苏接到假诏书不甄别真伪就自杀,主要是因为他是一个忠臣孝子。正所谓父要子亡、子不得不亡;君要臣死,臣不得不死,加入扶苏本人性格又忠厚老实,因而对这个诏书深信不疑,所以即便蒙恬劝他先上书请求复核后再自杀,但他却依然选择立马自杀。类似的说法有一定的道理,问题是,如果赵高、李斯派人到军队中逼令

  • 大秦帝国的江山——公子扶苏之死

    历史解密编辑:谭鑫讲生活标签:嬴政,秦王,李斯,赵高,前秦,周朝,先秦,公子扶苏,大秦帝国,汉高祖刘邦

    公子扶苏是秦始皇的长子,亦是秦朝唯一的太子,他的死因也一直以来备受关注。据历史记载,公元前208年,秦始皇在咸阳巡幸时,接到了一封告密信,称太子公子扶苏数次同反秦势力勾结,企图谋害秦始皇。秦始皇大怒,指派信任的宦官赵高和李斯前往酷刑审讯公子扶苏及其党羽,公子扶苏因拒绝承认罪名而被活活埋在大秦王陵中。

  • 北大发现一批古代竹简,推翻史记记载,秦始皇从没想过传位给扶苏

    历史解密编辑:故史倾城标签:嬴政,扶苏,史记,周朝,先秦,秦二世,古代竹简,秦始皇统一六国

    秦朝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大一统封建王朝,在中国的历史上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但是就是这样的一个朝代,却十分短暂,而其中最关键的人物便是秦二世,此人昏庸无能,听从赵高和李斯的摆布,最终将秦朝带上了末路。也正是因为秦二世的能力太令人失望了,因此民间便有了传闻,其实秦始皇是想要将皇位传给扶苏的,只不过被奸臣所

  • 扶苏被逼自尽,是什么让他不求生机,坚决赴死?

    历史解密编辑:黛眉浅浅标签:扶苏,嬴政,秦二世,遗诏,赵高,蒙恬

    年少时看秦朝史,惊叹着秦始皇的天下一统,愤怒着秦二世的人暴虐无道,长大后看秦朝史,感叹着奸臣当道,惋惜着辉煌一时。其中最最意难平的,还是公子扶苏。倘若扶苏不曾自刎,倘若秦始皇未曾将他派往边境驻守,将他留在自己身边跟随,也许一切都会向不一样的方向发展,也许大秦帝国不会那么快就走向消亡。若扶苏称帝一个拥

  • 秦始皇陵挖出一头骨,专家观点令人费解:史记扶苏死因被推翻?

    历史解密编辑:金牌娱乐酱酱标签:扶苏,嬴政,蒙恬,秦二世,秦始皇陵,史记

    关于扶苏之死,司马迁在《史记》中记载的非常明确,秦始皇死后,赵高李斯矫诏,派人送诏书给远在北地边疆的扶苏和蒙恬,密令他们两人自杀。蒙恬觉得此事蹊跷,希望上书秦始皇问清缘由,但扶苏认为不需询问,就此自杀。扶苏为人仁,谓蒙恬曰:“父而赐子死,尚安复请!”即自杀。扶苏自杀之后,就安葬于上郡(今陕西省绥德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