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蒙恬死前说了两句话,如今成千古名言,曹操委屈时必读一次

蒙恬死前说了两句话,如今成千古名言,曹操委屈时必读一次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水墨疏窗 访问量:1827 更新时间:2024/2/12 18:45:26

“君要臣死,臣不得不死!”这是中国古代封建社会忠臣所要恪守的礼教标准。纵观整个中国历史,受奸臣小人的陷害,忠臣良将被无道昏君赐死的悲剧比比皆是。

关龙逄、商纣剖心比干、吴王夫差赐死伍子胥……,这些忠心耿耿、鞠躬尽瘁的股肱之臣被昏君错杀,忠言良策得不到伸张,江山社稷因此而倾覆。每当读到这些故事,除了扼腕叹惜之外,无不令人心生悲愤。

为什么这些忠臣明知蒙冤,却愿坦然受死呢?秦朝名将蒙恬在被秦二世胡亥蒙冤赐死前曾说了两句话,流传至今,或许可以给出答案。

而这两句话却在几百年后的东汉末年觅得了知音——曹操,曹操每当受到委屈之后,必读之。

大秦帝国的栋梁——蒙氏家族

蒙氏家族效力秦国之时,正值秦国鼎盛时期,在秦统一六国的宏图伟业中,蒙氏家族三代人都立下了汗马功劳,可谓功勋卓著。蒙氏祖孙三代人也因超群的军事才能和显著的军功,受到秦国国君的青睐。

秦昭王执政时期,蒙恬的祖父蒙骜从齐国来到秦国,做到了上卿的官职。后来蒙骜开始领兵打仗,一直到秦始皇七年去世,生前南征北战,军功无数。

蒙恬的父亲蒙武也是秦国的名将,曾随大将军王翦攻伐楚国。伐楚是秦统一六国过程中最艰难的战役,秦倾全国兵力伐楚,此战中还杀死了楚国名将项燕,就是那个赫赫有名的“西楚霸王”项羽的先祖。

蒙恬因出身将门,一出道便做了将军,蒙恬充分发挥了他过人的军事天赋,屡立战功。

秦国统一天下后, 始皇帝曾占卜得谶语“亡秦者胡”,便认为北方游牧的“胡人”是秦帝国的最大威胁,就派蒙恬率三十万大军北击戎狄。

蒙恬也不负所托,他不畏塞外恶劣的自然气候,带兵三十万据守长城十多年,捍卫着大秦帝国的领土,他的声威也让北方的游牧民族感到惧怕。

始皇帝对忠于职守的蒙恬信任有加,并对蒙氏一族也十分器重。蒙恬的弟弟叫蒙毅,担在朝中担任上卿,也深受始皇帝的喜爱,经常在始皇帝身边出谋划策。此时的蒙氏家族可谓权势显赫。

得罪奸佞小人,埋下杀身之祸

赵高,秦帝国的短命的罪魁祸首之一。虽然大秦帝国的灭亡应主要归咎于其残酷的暴政,但奸佞赵高的一系列“神操作”,无疑起到了“加速器”的作用。

赵高篡改遗诏、瞒天过海,让毫无治国理政才能的胡亥即位;又指鹿为马、残害忠良,最后就连秦二世胡亥也惨遭其毒手。而蒙毅却得罪过这个奸佞小人,为蒙氏家族的覆灭埋下了隐患。

赵高曾经犯下重罪,始皇帝让蒙毅依照法令处置他。公正无私的蒙毅依照大秦帝国法令判处赵高死刑,并剥夺了他的官籍。大秦法令虽严,但在始皇帝眼里也形同虚设,只是他统治帝国的工具罢了,最终还要按照他的意愿执行。

始皇帝觉得赵高办事能力强,对自己也算忠诚,不仅赦免了他的死罪,还恢复了他的官职。但这却坑害了蒙毅,赵高从此对秉公执法的蒙毅怀恨在心。

公元210年,热衷巡游的始皇帝又一次出发了,自信满满的他怎么也不会想到这竟是人生最后一次巡游。

是命运的安排,亦或是巧合,公子胡亥极力要求随其出巡,始皇帝也欣然同意了,大臣李斯、赵高、蒙毅等人也陪同巡游。

始皇帝在这次巡游的途中突染重疾。他一直深信自己受神灵护佑,可以长生不老。于是就派心腹大臣蒙毅回去祷告山川神灵,但还没有等到蒙毅返回,始皇帝就病逝了。

尚未立储的始皇帝突然意识到自己命不久矣时,就赶紧立遗诏传大位。遗诏原本是让正在与蒙恬一起驻守长城的长子扶苏赶回咸阳即位。

但赵高素来与公子胡亥交好,便串通李斯篡改遗诏,拥护胡亥即位。为了铲除后患,也为了打击报复蒙氏,赵高假造始皇帝遗诏,派遣使者赐扶苏和蒙恬死罪。

扶苏自杀后,蒙恬心生怀疑,拒绝自裁,要向新帝申诉。但蒙恬的兵权还是被解除了,并被交由主管官吏处置。而胡亥在得知扶苏已经自杀后,本打算留下蒙恬。

但赵高却不想放过蒙恬,他怕蒙氏一族东山再起,会对其打击报复。而此时自己正得秦二世的宠信,便在胡亥面前屡进谗言,并编织网罗罪名弹劾蒙氏兄弟,不置他们于死地誓不罢休。

尽忠守孝,毅然赴死

最终,在赵高的蛊惑下,胡亥决定赐蒙氏兄弟死罪。在派使者赐死蒙毅后,又派使者让蒙恬服毒自尽。而蒙恬面对要取其性命的秦二世使者,说出了那两句千古名言。

“自吾先人,及至子孙,积功信於秦三世矣。今臣将兵三十馀万,身虽囚系,其势足以倍畔,然自知必死而守义者,不敢辱先人之教,以不忘先主也。”

意思是:“我们蒙氏祖孙三代为大秦帝国积累了无数功劳,并建立很高的威信。我曾带兵三十多万驻守边疆,虽然身陷囹圄,凭我在军中的威望、势力也足以发动反叛,但我不敢侮辱祖宗的教诲,不敢忘掉先主对蒙氏的恩宠,所以自知必死无疑也要坚守节义。”

但蒙恬感叹和辩解只能是徒劳的,昏庸的秦二世如果能明白忠臣之心,就不会在用短短几年时间就毁了祖上几百年基业。蒙恬还是含恨吞下了毒药,以悲剧的形式结束了一生。

蒙恬的这两句名言,也淋漓尽致地将他对先主的感恩、对先祖的忠孝展现了出来。即便受冤而死,也不能毁了忠孝仁义的名节。这或许就是历史上那些明知蒙受冤屈,却毅然赴死的忠臣所秉持的理念吧。

穿越历史,惺惺相惜

而蒙恬的这两句名言在几百年后,却引发了东汉名相曹操的共鸣。曹操十分推崇这两句话,时常诵读,以抒解自己内心的愤懑。

曹操这之所会如此推崇这两句话,是因为自己也时常处于和蒙恬类似的情形。东汉末年,群雄并起、天下大乱,曹操凭借自己卓绝的军事政治才能,扶持汉献帝,统一了北方,并欲一统天下。

可皇帝群臣,乃至民间都对他十分质疑,抨击他 “名为汉相,实为汉贼”,诬陷他“欲废汉自立”。一方面南征此战为汉室统一尽心尽力,另一方面受到众人揣测非议,曹操内心十分郁闷。

曹操经常在文章中彪炳自己匡扶汉室的丰功伟绩,也强调自己虽然功勋卓著,但并无篡夺帝位的野心。他虽然一直以奸诈著称,但忠于汉室并非虚言。因为曹操一直都有废汉自立的实力,但他至死也没有冒天下之大不韪,便足以说明一切。

众人对曹操的猜忌和非议也确实是冤枉了他,曹操的内心怎能不委屈、苦恼。而蒙恬临死前所说的这两句话,也正契合了曹操尽忠尽孝的心意,两位跨越时空的历史人物此时可谓惺惺相惜。

更多文章

  • 蒙恬自杀前说了一段千古名言 曹操推崇备至 每次受到委屈必读!

    历史解密编辑:李小阳谈科技标签:蒙恬,曹操,赵高,嬴政,秦国,蒙毅

    蒙恬秦朝的四大名将之一,为秦朝的建立立下了汗马功劳。蒙恬出生于武将世家,其祖父蒙骜是齐国人,在秦昭王时代投靠了明主。这样来自临沂蒙阴的蒙氏在秦国混的是风生水起,尤其是蒙恬的父亲蒙武,在初期统一的道路上也是有着高光的表现。大小战事节节胜利,攻取大片的城池,得到了秦氏家族的信任。蒙恬一家对秦朝非常忠心,

  • 蒙恬的万世功勋,秦国第一全才

    历史解密编辑:云晓观历史标签:蒙恬,李斯,嬴政,匈奴,蒙毅,秦国,秦朝,春秋战国,汉高祖刘邦

    秦朝强大而短暂,说起秦朝军事就不得不提到蒙恬将军。说起秦朝大将蒙恬,我们都知道,他干得最有名的事就是修筑万里长城。电影《神话》里面,成龙演的将军叫蒙毅,是蒙恬的弟弟。蒙氏兄弟应该是中国蒙姓人里最有名的。蒙恬主管外事,蒙毅主管内政,在秦朝立下大功,很受秦始皇的信任。秦始皇统一六国后,派蒙恬率30万大军

  • 秦二世登基,蒙恬蒙毅兄弟为何必死?赵高对李斯说了这样一句话

    历史解密编辑:循迹故事汇标签:秦二世,赵高,李斯,蒙恬,蒙毅

    蒙恬是秦朝著名的大将。秦始皇统一全国后,他率兵北击匈奴,继而修筑长城,为秦王朝的巩固和国家的安宁做出了巨大的贡献。然而就是这样一位功臣,被牵连进秦始皇死后的政治漩涡中,无罪赐死。名将世家蒙恬出生在一个世代名将的家庭。蒙恬的祖父蒙骜本是齐国人,秦昭襄王时(前306-前251年在位)来到秦国,很得昭襄王

  • 秦始皇既然想传位给扶苏, 为何平时又不待见他!

    历史解密编辑:郝铭说资讯标签:嬴政,扶苏,蒙恬,李斯,赵高,先秦,周朝,秦二世,秦始皇,汉高祖刘邦

    秦朝建立大一统,为后世千年开创了封建统治的典范。然而秦王朝的二世而亡,始终都是后人谈论的热点。秦始皇被后世称作千古一帝,在位所做出的很多决策虽然“罪在当时”,却都是“功在千秋”的,然而在他对接班人的选拔问题上,却让人唏嘘不已。其中,让人颇为不解的,是秦始皇平时并不怎么待见自己的长子扶苏,而更偏爱胡亥

  • 有大将军蒙恬和三十万大军,扶苏为何要自杀?遗嘱上写的都不看看

    历史解密编辑:暮成雪吖标签:蒙恬,扶苏,大军,嬴政,始皇,赵高,秦朝,周朝,秦二世,春秋战国,汉高祖刘邦

    秦二世死因是什么?东汉史学家班固在《汉书》中说,秦朝基业破败的原因是秦始皇没有早早立长子扶苏为太子,胡亥就把钻了空子,成了秦二世。于是,不少人将目光投向了因始皇诏书自刎的长子扶苏。许多人认为,如果不是赵高、李斯等人阻止,扶苏成为秦二世是理所当然的。苏仁山的人品和才能,或许可以避免秦二世灭亡的悲剧。事

  • 如果秦始皇早年间立扶苏为帝,秦朝能免遭覆亡?

    历史解密编辑:凉觅凉人心标签:嬴政,扶苏,秦朝,蒙恬,赵高,遗诏,先秦,周朝,秦二世,秦始皇,汉高祖刘邦

    秦始皇嬴政于公元前221年建立了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真正意义上的封建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国家——秦朝,可以说这是划时代的一笔,只是任谁也想不到秦朝从建立到灭亡只剩下14年时间,如此短暂的统治时间着实令人遗憾,导致这种结局的不是秦始皇而是众所周知的秦二世。身为第二代帝王,秦二世可并不像秦始皇一样雄韬伟略、而其

  • 蒙毅、蒙恬手握重兵,为何不扶持太子扶苏,反而束手就擒被赐死?

    历史解密编辑:独孤的小壮标签:蒙毅,蒙恬,扶苏,秦二世,赵高,嬴政

    秦始皇于公元前210年(始皇帝三十七年),在第六次巡游天下途中患病,最终驾崩于沙丘平台。始皇帝在驾崩前给公子扶苏写了一封盖有皇帝玺印的诏书,让扶苏回咸阳主持丧礼,秦始皇是让公子扶苏继承帝位,但诏书被中车府令赵高扣留,随后赵高同始皇帝幼子胡亥、丞相李斯谋划篡位,开始篡改诏书,改立幼子胡亥为太子,并另外

  • 秦始皇驾崩后,若扶苏不死,蒙恬的三十万秦军能否拥其为秦二世?

    历史解密编辑:月亮迷路了标签:嬴政,蒙恬,秦二世,扶苏,秦军,蒙毅

    谈秦说汉(347)秦始皇驾崩后,若扶苏不死,蒙恬的三十万秦军能否拥其为秦二世?历史没有假如,但可以分析。在当时的情况下,公子扶苏与蒙恬率领大秦30万精锐开进咸阳城,在得到嬴姓宗亲、外戚及朝臣的支持下,胡亥矫诏自立为二世皇帝的真相将会大白于天下。公子扶苏于南面称孤,大事可成矣。公元前210年,秦始皇进

  • 如果扶苏起兵,那么扶苏能否起兵成功?之后秦王朝会怎么样?

    历史解密编辑:纯度茶生活标签:扶苏,嬴政,蒙恬,赵高,先秦,周朝,秦二世,秦王朝,汉高祖刘邦

    根据史料记载,以扶苏的为人性格几乎是不可能起兵造反的。那么假设扶苏会起兵造反,会对秦王朝有什么变化和影响呢?刘邦和项羽对扶苏起兵造反会有什么反应,还会不会再起义造反?以秦始皇长子扶苏起兵做出假设:如果扶苏起兵造反,赵高拥立胡亥称帝的计划可能就会落空;之后会加速动乱局面的出现,以扶苏在百姓心中素来贤德

  • 秦始皇死后,陈胜,吴广都全力支持扶苏,为何蒙毅,蒙恬不支持

    历史解密编辑:生活磁场标签:陈胜,吴广,蒙毅,蒙恬,扶苏,秦始皇嬴政

    孟子说:“尽信书不如无书”,这里的书本指《尚书》后泛指所有书。要我说:“尽信史则是无史”,这里的史就是《史记》,现在也可以泛指所有谈史论史的音频、视频乃至于文献古籍。总体而言,孟子的概括力度最大,史书也是书,《史记》更是。在司马迁的《史记》记载中,秦始皇死后,连陈胜、吴广都全力支持扶苏,而蒙毅、蒙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