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秦始皇既然想传位给扶苏, 为何平时又不待见他!

秦始皇既然想传位给扶苏, 为何平时又不待见他!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郝铭说资讯 访问量:3010 更新时间:2024/2/12 18:46:02

秦朝建立大一统,为后世千年开创了封建统治的典范。然而秦王朝的二世而亡,始终都是后人谈论的热点。

秦始皇被后世称作千古一帝,在位所做出的很多决策虽然“罪在当时”,却都是“功在千秋”的,然而在他对接班人的选拔问题上,却让人唏嘘不已。

其中,让人颇为不解的,是秦始皇平时并不怎么待见自己的长子扶苏,而更偏爱胡亥,却在弥留之际,要将扶苏从边疆召回来,甚至有意将皇位传给扶苏,才有了赵高李斯矫诏、赐死扶苏的一出戏码。

那么,秦始皇既然想传位给扶苏,为何平时又不待见他呢?

01

史料记载,扶苏刚毅果敢,为人“仁”,有政治远见,经常一腔赤胆劝谏父亲秦始皇,是一个正直的公子。

在我们现在看来,扶苏简直就是一个完美的继承人,可是秦始皇却并不这样想。扶苏崇尚儒家仁义,秦始皇则看重的是法家思想,为了实现大一统,他重用李斯,为了打造秦帝国,他采取的是雷霆手段。

在思想和信仰上,扶苏与秦始皇未能达成一致,必定会在平时朝政上产生各种分歧。

于是就有了“扶苏经常直言进谏秦始皇”的一幕幕场景。

或许一次两次,秦始皇只是反感,扶苏“忤逆”秦始皇的次数多了,直到量变达到质变,一引爆导火索,事就不一样了。

这个导火索,就是扶苏劝谏秦始皇别再修仙,同时反对坑杀“犯禁者四百六十余人”,让秦始皇暴怒,一怒之下把扶苏“贬”得远远的,前往上郡,去协助蒙恬修筑长城。

除此之外,还有一个原因,就是扶苏的生母是楚国人,他身上流淌着楚国的血脉。按理说,身为秦始皇长子的扶苏很出名,他的生母“始皇后”也应当有记载才对,可是各种史料都没有丝毫记载,更没人提及,这有些不合常理。

在当时情况下,秦国的两大势力,除了嬴政,就是以华阳太后为首的楚系,按照楚国的惯例,王后都是从太后的宗族中选的,这位“始皇后”应当是楚人无疑。末代楚王昌平君发生叛变,无论身为楚人的“始皇后”是否参与其中,都难辞其咎。

再结合翻遍史料都找不到“始皇后”的丝毫记载,不难推测出,可能因为昌平君叛变一事,连带着将身为楚人的“始皇后”都删得一干二净。

或许因为这个事,秦始皇连带着不那么喜爱扶苏,就连身为嫡长子,也没有被册封为太子。

02

“一个硬币有两个面。”看待事物时,我们常常会因为看到一个面,而忽视另一个面。在笔者看来,扶苏“不受待见”这件事背后,应当还有别的原因。

或许在对扶苏的“不待见”背后,也隐藏着秦始皇的良苦用心。

就拿秦始皇震怒下,派扶苏远去上郡监督蒙恬修长城这事来说,表面上看是一种“贬”,如果换个角度来看,这又何尝不是一种历练?

假若在秦始皇心中,暗自定了扶苏是下一任秦帝国接班人,那么扶苏必然不能只靠儒家仁义治天下,要想成为合格的秦二世,扶苏还需要很多磨炼。《过秦论》记载:“乃使蒙恬北筑长城而守藩篱,却匈奴七百余里。”

由此联想到,当时秦始皇热衷于修仙,听到了一个传言:“亡秦者胡也。”

或许我们以后世的“上帝视角”看,觉得这个“胡”说的是胡亥,可秦始皇当地听到这句话,第一想到的是匈奴。毕竟,古代北方的少数民族统一被称为“胡人”。

自此,秦始皇便觉得,匈奴才是危及秦帝国的心腹大患,北筑长城,攻打匈奴,也成了帝国的头等大事。

蒙恬去修长城,打匈奴,可不是孤军奋战,他身后还有三十万大军。

而扶苏到了那里,就是官最大的“总司令”,蒙恬也要听他的调动。一旦做得好,扶苏或许回来就能接班;退一万步打算,扶苏若是不成器,还有小儿子胡亥。

03

或许在人们眼中,秦始皇最偏爱的,还是小儿子胡亥。

主要表现在,秦始皇常常很宠着胡亥,哪怕是有什么放肆的言行,也睁一只眼闭一只眼。

可是秦始皇不是我们普通人,他的儿子们,也不能是普通人。作为千古一帝,他任由胡亥放肆折腾闹,还能笑嘻嘻地包容他,或许只说明一点——没打算传位给他。

因为不用继承大业的儿子,才可以活得更轻松;若是身肩负重担,必然每一步都得谨慎,也要经历更多磨炼。

第五次巡游全国,秦始皇带的是小儿子胡亥,表面看上去光荣无比,貌似秦始皇通过此举昭告天下——胡亥就是选定的下一任接班人。

然而表象背后深深隐藏的,未必那么简单。笔者猜测,带领胡亥巡游全国,本质上是对胡亥的一种考验,也类似于对扶苏的磨炼一样,秦始皇想看看胡亥是否能成气候,就给他荣耀、权势和地位,看他是否能接得住。毫无疑问,胡亥的考验结果没有通过。

让秦始皇没想到的是,修仙不成,巡游路上就要病死了。

最后关头,秦始皇意识到传位接班人的重要性,下诏让扶苏回来。任谁都知道,这个时候召扶苏回来是何意,赵高和李斯害怕扶苏即位,于是合谋修改遗诏,不仅没让扶苏回来,还假借秦始皇的诏令,赐死扶苏。

正直仁义的扶苏,信奉的是“道德”和“仁义”,哪里想到这里面会有那么多弯弯绕,他甚至都没怀疑,就自杀了。如果扶苏不死,但凡存疑,带领蒙恬的三十万大军杀回去,也未必没有胜算。

可悲可叹,扶苏没能读懂秦始皇的“苦心”,甚至不能在这样的“危机四伏”下保全自己,也算是没有磨炼到位所付出的代价吧。

参考资料: 王豪杰《公子扶苏未被立为皇储原因探析》、渤海小吏《楚汉双雄》

更多文章

  • 有大将军蒙恬和三十万大军,扶苏为何要自杀?遗嘱上写的都不看看

    历史解密编辑:暮成雪吖标签:蒙恬,扶苏,大军,嬴政,始皇,赵高,秦朝,周朝,秦二世,春秋战国,汉高祖刘邦

    秦二世死因是什么?东汉史学家班固在《汉书》中说,秦朝基业破败的原因是秦始皇没有早早立长子扶苏为太子,胡亥就把钻了空子,成了秦二世。于是,不少人将目光投向了因始皇诏书自刎的长子扶苏。许多人认为,如果不是赵高、李斯等人阻止,扶苏成为秦二世是理所当然的。苏仁山的人品和才能,或许可以避免秦二世灭亡的悲剧。事

  • 如果秦始皇早年间立扶苏为帝,秦朝能免遭覆亡?

    历史解密编辑:凉觅凉人心标签:嬴政,扶苏,秦朝,蒙恬,赵高,遗诏,先秦,周朝,秦二世,秦始皇,汉高祖刘邦

    秦始皇嬴政于公元前221年建立了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真正意义上的封建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国家——秦朝,可以说这是划时代的一笔,只是任谁也想不到秦朝从建立到灭亡只剩下14年时间,如此短暂的统治时间着实令人遗憾,导致这种结局的不是秦始皇而是众所周知的秦二世。身为第二代帝王,秦二世可并不像秦始皇一样雄韬伟略、而其

  • 蒙毅、蒙恬手握重兵,为何不扶持太子扶苏,反而束手就擒被赐死?

    历史解密编辑:独孤的小壮标签:蒙毅,蒙恬,扶苏,秦二世,赵高,嬴政

    秦始皇于公元前210年(始皇帝三十七年),在第六次巡游天下途中患病,最终驾崩于沙丘平台。始皇帝在驾崩前给公子扶苏写了一封盖有皇帝玺印的诏书,让扶苏回咸阳主持丧礼,秦始皇是让公子扶苏继承帝位,但诏书被中车府令赵高扣留,随后赵高同始皇帝幼子胡亥、丞相李斯谋划篡位,开始篡改诏书,改立幼子胡亥为太子,并另外

  • 秦始皇驾崩后,若扶苏不死,蒙恬的三十万秦军能否拥其为秦二世?

    历史解密编辑:月亮迷路了标签:嬴政,蒙恬,秦二世,扶苏,秦军,蒙毅

    谈秦说汉(347)秦始皇驾崩后,若扶苏不死,蒙恬的三十万秦军能否拥其为秦二世?历史没有假如,但可以分析。在当时的情况下,公子扶苏与蒙恬率领大秦30万精锐开进咸阳城,在得到嬴姓宗亲、外戚及朝臣的支持下,胡亥矫诏自立为二世皇帝的真相将会大白于天下。公子扶苏于南面称孤,大事可成矣。公元前210年,秦始皇进

  • 如果扶苏起兵,那么扶苏能否起兵成功?之后秦王朝会怎么样?

    历史解密编辑:纯度茶生活标签:扶苏,嬴政,蒙恬,赵高,先秦,周朝,秦二世,秦王朝,汉高祖刘邦

    根据史料记载,以扶苏的为人性格几乎是不可能起兵造反的。那么假设扶苏会起兵造反,会对秦王朝有什么变化和影响呢?刘邦和项羽对扶苏起兵造反会有什么反应,还会不会再起义造反?以秦始皇长子扶苏起兵做出假设:如果扶苏起兵造反,赵高拥立胡亥称帝的计划可能就会落空;之后会加速动乱局面的出现,以扶苏在百姓心中素来贤德

  • 秦始皇死后,陈胜,吴广都全力支持扶苏,为何蒙毅,蒙恬不支持

    历史解密编辑:生活磁场标签:陈胜,吴广,蒙毅,蒙恬,扶苏,秦始皇嬴政

    孟子说:“尽信书不如无书”,这里的书本指《尚书》后泛指所有书。要我说:“尽信史则是无史”,这里的史就是《史记》,现在也可以泛指所有谈史论史的音频、视频乃至于文献古籍。总体而言,孟子的概括力度最大,史书也是书,《史记》更是。在司马迁的《史记》记载中,秦始皇死后,连陈胜、吴广都全力支持扶苏,而蒙毅、蒙恬

  • 扶苏到底为什么被发配上郡,秦始皇发配扶苏的目的又是什么?

    历史解密编辑:故事一箩筐标签:嬴政,扶苏,秦国,秦二世,上郡,李斯

    秦始皇三十五年(前212年),由于“儒生”非议朝政,秦始皇一怒之下诛杀四百六十余人,扶苏得知消息后直言劝谏,但却因此被秦始皇发配上郡。那么,扶苏到底是因何被发配,秦始皇发配扶苏的目的又是什么呢?发配原因:与秦始皇治国理念不同,没能理解秦始皇苦心由于春秋战国以来的数百年分裂,秦始皇统一天下后面临的形势

  • 秦二世杀光了所有的兄弟姐妹,为何却放过了扶苏的儿子子婴?

    历史解密编辑:文史无双标签:秦二世,子婴,扶苏,赵高,嬴政,蒙恬

    秦王政三十七年夏天(公元前210年),矫诏篡位的胡亥,一口气把自己所有的兄弟姐妹杀了个精光。当他接着准备杀掉大将蒙恬和蒙毅兄弟俩时,一个超级头铁的家伙冲了出来要阻止胡亥。这个不怕死的家伙就是子婴,面对着家里人一个个地惨死,子婴不但不逃不躲,竟然还敢冲出来阻止胡亥。《史记》记录了子婴劝诫胡亥的话,不但

  • 扶苏身边有蒙恬,还有三十万的秦军,为何仅凭一道圣旨就自杀了?

    历史解密编辑:大魔王的创始人标签:扶苏,蒙恬,嬴政,赵高,秦二世,李斯

    秦始皇一生中最大的失误可能是没有提前确立储君。一国储君是王朝的未来,皇帝一般会提前确立储君。秦始皇是一个非常惧怕死亡的皇帝,确立储君的言外之意是考虑自己的身后之事。秦始皇非常忌讳别人提“死亡”二字,大臣们也不敢轻易建议秦始皇提前确立太子。秦始皇登基之后,废黜了谥号等制度,也没有正式确立嫡长子继承制度

  • 扶苏为什么要自杀?明明坐拥大将蒙恬,以及30万大军

    历史解密编辑:尔东话史标签:蒙恬,扶苏,嬴政,秦军,自杀,遗诏

    文案策划、监制:袁载誉;文案:徐茂娜王夫之先生的著作《读通鉴论》之中有这样一句话:“商始兴而太甲放,周始兴而成王危,秦并天下而扶苏自杀。“这句话大概是想要表达王朝有大变化之时,总会有人的生命轨迹出现变化。就好比今天我们文章的主人公,秦始皇的长子,也是在王位争夺中自杀的可怜人——公子扶苏。那位儒雅的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