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有大将军蒙恬和三十万大军,扶苏为何要自杀?遗嘱上写的都不看看

有大将军蒙恬和三十万大军,扶苏为何要自杀?遗嘱上写的都不看看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暮成雪吖 访问量:1606 更新时间:2023/12/19 18:29:19

秦二世死因是什么?东汉史学家班固在《汉书》中说,秦朝基业破败的原因是秦始皇没有早早立长子扶苏为太子,胡亥就把钻了空子,成了秦二世。

于是,不少人将目光投向了因始皇诏书自刎的长子扶苏。许多人认为,如果不是赵高李斯等人阻止,扶苏成为秦二世是理所当然的。苏仁山的人品和才能,或许可以避免秦二世灭亡的悲剧。

事实上,扶苏并没有成为皇帝的机会。当时,他受始皇之命前往商郡成为监察军,监察蒙恬将军率领的三十万大军,并帮助蒙恬修筑长城,共同抵抗匈奴。赵高是胡亥的老师,与孟氏有仇,蒙恬自然是扶苏的拥护者。

扶苏背后有强大的军事力量做后盾,为何在看到始皇的死诏后,义无反顾地选择了自杀呢?赵高、李斯等人“落笔”后,扶苏从圣旨中看到了什么?

扶苏

扶苏是秦始皇的长子,其母身份存疑,但极有可能是楚王室的女儿,因为按照秦国的古风,秦后宫必须由太后挑选。当时宫中只有华阳太后一人,而华阳太后又是楚人,扶苏的生母极有可能是楚人。

与崇尚法家、性格有些暴虐的秦始皇不同,扶苏以仁孝着称,在庙宇和民间都有良好的口碑。

同时,扶苏还有长子的身份。所以,在很多人的眼里,扶苏就成了。秦二世顺理成章,扶苏却打出了一手好牌。

由于看不懂秦始皇暴虐的管理手段,扶苏经常出言指点,这让秦始皇对扶苏这个儿子有很多意见,尤其是在“焚书葬儒”事件中,扶苏的行为让秦始皇非常失望.

方士侯生、卢生害怕因找不到长生不老药而受到秦始皇的惩罚,便暗中讽刺秦始皇的残忍自虐、暴虐无道,一扫秦始皇所谋求的巨额财富。后。不朽。路生和路生都被斩首,但早已不在人世。

一怒之下,秦始皇逮捕了460多名方士,将他们活埋在咸阳。

这么提似乎有点刻意。

秦始皇要杀人,朝中无人敢抗议,而长子却要与他对峙,这自然让秦始皇非常不爽,两人的关系进一步恶化。

事实上,对于扶苏的政治立场,秦始皇早就不满了。在他命令朝廷官员商议选择仲裁制还是县制时,父子有一次发生了冲突。秦始皇要集权,倾向于采用县制,而以淳于越为首的儒家则认为分封制更有利于天下,而扶苏恰好也同意这种说法。

先皇驾崩,太子饮恨

秦始皇做出了两个重要决定,长子扶苏明确表示反对。

这让秦始皇非常生气,于是派扶苏带着诏书到县城,要他陪同蒙恬修筑长城,抗击匈奴。想想你做错了什么。

不过,换个角度来看,秦始皇的这种安排,未必是对扶苏的一种锻炼。他希望扶苏在经历过军旅生活后,改过自新,得到秦军的支持。毕竟没有人。皇帝会派他那靠不住的太子去统领三十万帝国精锐。

结果扶苏走后,再也没有回来。

很多人争论为什么秦始皇生前不立太子。有人认为,秦始皇相信他可以成功找到仙药,可以永远统治秦朝。有人认为,秦始皇没想到自己会死得这么快。

秦始皇没有立太子,但他心里应该是认可扶苏的,否则他也不会在遗嘱中说:“兵属蒙恬,葬时葬于咸阳。”这句话看似很短,但包含的意思却很明显,将扶苏名号召回自己身边,就是让扶苏继承大秦皇位。

但最终,诏书被职业人赵高截获。赵高看了诏书的内容,劝丞相李斯支持儿子胡亥继位。

李斯提倡法家,认为法律是无情的,犯法者应受到惩罚,扶苏则提倡仁爱治国,减少严刑峻法。因此,两人之间产生了隔阂。李斯怕扶苏继位影响自己的权力。他自然愿意与赵高合作。

于是,一道赐死长子扶苏和大将蒙恬的“诏书”,匆匆送到了商郡。有道理。

诏书的主要内容是判扶苏、蒙恬死刑。扶苏和蒙恬的死有两个原因。不满不能回到咸阳当太子,蒙恬不忠,无法纠正和帮助苏。

蒙恬看到圣旨内容后怀疑圣旨的真实性,便劝扶苏先不要自杀,请示后再做决定也不迟。他只能遵命当场自刎。

扶苏必须死的原因

事实上,即使扶苏身边有大将蒙恬和三十万秦兵,也不能成为扶苏真正的帮手,因为扶苏和蒙恬对赵高、李斯等人的计划一无所知。知道秦始皇去世的消息,无法判断死亡消息的真伪。

还有,送诏书的使者,原来是胡亥的家臣。扶苏虽然没有选择自杀,但使者会。他怎么可能放过扶苏!

然而,蒙恬在长子扶苏自尽后,仍然不相信始皇会赐他死刑,所以他“不肯死”。使者见状,立即命人将蒙恬囚禁起来,最终还是没有逃脱被冤杀的命运。.

如果蒙恬和三十万大军能成为扶苏的后盾,扶苏岂不是自寻死路?笔者认为扶苏还是会选择自杀,原因有二。

首先,扶苏深受儒家思想的影响,非常重视君臣正义。虽然始皇是他的父亲,但他也是一个国王。

国王让他在三更时死去。从小接受的教育告诉扶苏,他永远也见不到第五次钟声。也就是说,扶苏是被儒家“教育”成傻子的。

第二,秦朝的法律地位至高无上,违抗命令的后果十分严重。秦朝法制严明,始于商鞅变法时期。令令必行,禁令必止,即便是皇室也逃不过法律的制裁。秦国太子嬴驷犯法时,商鞅请太子的师父公子谦代为行事。由于受罚,他儿子谦的鼻梁被挖掉了。

所以,从小就生活在秦朝严刑峻法之下的扶苏,虽是诏令死,也不敢违抗始皇旨意。

更多文章

  • 如果秦始皇早年间立扶苏为帝,秦朝能免遭覆亡?

    历史解密编辑:凉觅凉人心标签:嬴政,扶苏,秦朝,蒙恬,赵高,遗诏,先秦,周朝,秦二世,秦始皇,汉高祖刘邦

    秦始皇嬴政于公元前221年建立了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真正意义上的封建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国家——秦朝,可以说这是划时代的一笔,只是任谁也想不到秦朝从建立到灭亡只剩下14年时间,如此短暂的统治时间着实令人遗憾,导致这种结局的不是秦始皇而是众所周知的秦二世。身为第二代帝王,秦二世可并不像秦始皇一样雄韬伟略、而其

  • 蒙毅、蒙恬手握重兵,为何不扶持太子扶苏,反而束手就擒被赐死?

    历史解密编辑:独孤的小壮标签:蒙毅,蒙恬,扶苏,秦二世,赵高,嬴政

    秦始皇于公元前210年(始皇帝三十七年),在第六次巡游天下途中患病,最终驾崩于沙丘平台。始皇帝在驾崩前给公子扶苏写了一封盖有皇帝玺印的诏书,让扶苏回咸阳主持丧礼,秦始皇是让公子扶苏继承帝位,但诏书被中车府令赵高扣留,随后赵高同始皇帝幼子胡亥、丞相李斯谋划篡位,开始篡改诏书,改立幼子胡亥为太子,并另外

  • 秦始皇驾崩后,若扶苏不死,蒙恬的三十万秦军能否拥其为秦二世?

    历史解密编辑:月亮迷路了标签:嬴政,蒙恬,秦二世,扶苏,秦军,蒙毅

    谈秦说汉(347)秦始皇驾崩后,若扶苏不死,蒙恬的三十万秦军能否拥其为秦二世?历史没有假如,但可以分析。在当时的情况下,公子扶苏与蒙恬率领大秦30万精锐开进咸阳城,在得到嬴姓宗亲、外戚及朝臣的支持下,胡亥矫诏自立为二世皇帝的真相将会大白于天下。公子扶苏于南面称孤,大事可成矣。公元前210年,秦始皇进

  • 如果扶苏起兵,那么扶苏能否起兵成功?之后秦王朝会怎么样?

    历史解密编辑:纯度茶生活标签:扶苏,嬴政,蒙恬,赵高,先秦,周朝,秦二世,秦王朝,汉高祖刘邦

    根据史料记载,以扶苏的为人性格几乎是不可能起兵造反的。那么假设扶苏会起兵造反,会对秦王朝有什么变化和影响呢?刘邦和项羽对扶苏起兵造反会有什么反应,还会不会再起义造反?以秦始皇长子扶苏起兵做出假设:如果扶苏起兵造反,赵高拥立胡亥称帝的计划可能就会落空;之后会加速动乱局面的出现,以扶苏在百姓心中素来贤德

  • 秦始皇死后,陈胜,吴广都全力支持扶苏,为何蒙毅,蒙恬不支持

    历史解密编辑:生活磁场标签:陈胜,吴广,蒙毅,蒙恬,扶苏,秦始皇嬴政

    孟子说:“尽信书不如无书”,这里的书本指《尚书》后泛指所有书。要我说:“尽信史则是无史”,这里的史就是《史记》,现在也可以泛指所有谈史论史的音频、视频乃至于文献古籍。总体而言,孟子的概括力度最大,史书也是书,《史记》更是。在司马迁的《史记》记载中,秦始皇死后,连陈胜、吴广都全力支持扶苏,而蒙毅、蒙恬

  • 扶苏到底为什么被发配上郡,秦始皇发配扶苏的目的又是什么?

    历史解密编辑:故事一箩筐标签:嬴政,扶苏,秦国,秦二世,上郡,李斯

    秦始皇三十五年(前212年),由于“儒生”非议朝政,秦始皇一怒之下诛杀四百六十余人,扶苏得知消息后直言劝谏,但却因此被秦始皇发配上郡。那么,扶苏到底是因何被发配,秦始皇发配扶苏的目的又是什么呢?发配原因:与秦始皇治国理念不同,没能理解秦始皇苦心由于春秋战国以来的数百年分裂,秦始皇统一天下后面临的形势

  • 秦二世杀光了所有的兄弟姐妹,为何却放过了扶苏的儿子子婴?

    历史解密编辑:文史无双标签:秦二世,子婴,扶苏,赵高,嬴政,蒙恬

    秦王政三十七年夏天(公元前210年),矫诏篡位的胡亥,一口气把自己所有的兄弟姐妹杀了个精光。当他接着准备杀掉大将蒙恬和蒙毅兄弟俩时,一个超级头铁的家伙冲了出来要阻止胡亥。这个不怕死的家伙就是子婴,面对着家里人一个个地惨死,子婴不但不逃不躲,竟然还敢冲出来阻止胡亥。《史记》记录了子婴劝诫胡亥的话,不但

  • 扶苏身边有蒙恬,还有三十万的秦军,为何仅凭一道圣旨就自杀了?

    历史解密编辑:大魔王的创始人标签:扶苏,蒙恬,嬴政,赵高,秦二世,李斯

    秦始皇一生中最大的失误可能是没有提前确立储君。一国储君是王朝的未来,皇帝一般会提前确立储君。秦始皇是一个非常惧怕死亡的皇帝,确立储君的言外之意是考虑自己的身后之事。秦始皇非常忌讳别人提“死亡”二字,大臣们也不敢轻易建议秦始皇提前确立太子。秦始皇登基之后,废黜了谥号等制度,也没有正式确立嫡长子继承制度

  • 扶苏为什么要自杀?明明坐拥大将蒙恬,以及30万大军

    历史解密编辑:尔东话史标签:蒙恬,扶苏,嬴政,秦军,自杀,遗诏

    文案策划、监制:袁载誉;文案:徐茂娜王夫之先生的著作《读通鉴论》之中有这样一句话:“商始兴而太甲放,周始兴而成王危,秦并天下而扶苏自杀。“这句话大概是想要表达王朝有大变化之时,总会有人的生命轨迹出现变化。就好比今天我们文章的主人公,秦始皇的长子,也是在王位争夺中自杀的可怜人——公子扶苏。那位儒雅的扶

  • 如果扶苏继位,有蒙恬辅佐,秦朝还会不会灭亡?

    历史解密编辑:历说观标签:蒙恬,扶苏,秦朝,嬴政,先秦,周朝,秦二世,秦王朝,春秋战国,汉高祖刘邦

    众所周知,秦王朝是亡于秦二世胡亥,主要原因是胡亥昏庸无知,赵高掌握实权,实行苛政所致。而公子扶苏素闻贤明,又是秦始皇病逝前认可的继承人,如果扶苏继位,再加上蒙恬的辅佐,秦朝还不会灭亡呢?可能有人认为扶苏太过软弱,即便就是做了皇帝,也改变不了秦朝灭亡的命运。软弱的说法大概是因为扶苏看见赐死诏书后并没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