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蒙毅、蒙恬手握重兵,为何不扶持太子扶苏,反而束手就擒被赐死?

蒙毅、蒙恬手握重兵,为何不扶持太子扶苏,反而束手就擒被赐死?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独孤的小壮 访问量:3953 更新时间:2024/2/12 19:41:01

秦始皇于公元前210年(始皇帝三十七年),在第六次巡游天下途中患病,最终驾崩于沙丘平台。始皇帝在驾崩前给公子扶苏写了一封盖有皇帝玺印的诏书,让扶苏回咸阳主持丧礼,秦始皇是让公子扶苏继承帝位,但诏书被中车府令赵高扣留,随后赵高同始皇帝幼子胡亥、丞相李斯谋划篡位,开始篡改诏书,改立幼子胡亥为太子,并另外写了赐死公子扶苏和大将蒙恬的诏书,命令扶苏和蒙恬自杀。

公子扶苏收到诏书就预自杀,将军蒙恬感到不对劲就阻止扶苏,扶苏对蒙恬说:“父亲命儿子死去,还要请示什么!”扶苏说完这句话后就自杀了。蒙氏兄弟,蒙恬管军事在外统兵,蒙毅掌朝政在内辅佐秦始皇,此时想支持公子扶苏继承皇位也来不及了,并且使者下达诏书之时,蒙恬也失去了兵权。蒙恬虽然没有当时自杀,也被使者交给法吏囚禁起来,而弟弟蒙毅是个文臣,也无兵权,在秦始皇驾崩前被派出去祷告,并不在秦始皇身边,无法阻止赵高等人的合谋。

秦始皇嬴政是秦国第36位君主(从秦国始封君秦非子因养马有功,被周天子周孝王姬辟方封秦地算起),嬴政因父亲秦庄襄王嬴异人早年在赵国为质出生于赵国都城邯郸,因当时秦、赵两国经常发生战争,导致关系恶化,嬴政的幼年过的并不好,这样辛酸的生活一直持续了9年,9岁的嬴政才第一次踏上秦国的土地,父亲在位3年后英年早逝,13岁的嬴政继位秦王,因年幼也并未行冠礼无法亲政,22岁时嬴政在秦国旧都雍城举行冠礼开始亲政。

秦王政即位时扫平嫪毐叛乱,免除丞相吕不韦的相权,开始全面执掌秦国政权,随后开始推行统一战略,最先对赵国进行了多次攻伐,攻取了赵国的阏与、轑阳、河间、安阳等地。之后从公元前230年(秦王政十七年)灭韩开始,到公元前221年灭亡齐国,秦王政用了十年时间吞并六国,一统天下,至此结束了春秋战国几百年以来诸侯割据称雄的局面,嬴政建立起中国历史上第一个大一统王朝——秦朝。嬴政灭六国,以王号不足以显其业,首称“皇帝”,成为了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称皇帝的君主。

秦始皇建立秦朝后,在2年后,公元前219年(始皇帝二十年年)开始巡游天下,“二十七年,始皇巡陇西、北地,出鸡头山,过回中。”次年(始皇帝二十八年),秦始皇开始东巡,多次到东方沿海,江淮流域以及北边等地巡游。秦始皇在位十二年中(统一六国,建立秦朝算起),总共有六次浩浩荡荡的巡游天下。在公元前210年(始皇帝三十七年),秦始皇第六次巡游天下,左丞相李斯随从,小儿子胡亥想跟着一起巡游被秦始皇答应,在巡游到平原津时患病,最终驾崩于沙丘宫。

“至平原津而病。始皇恶言死,群臣莫敢言死事。上病益甚,乃为玺书赐公子扶苏曰:“与丧会咸阳而葬。”书已封,在中车府令赵高行符玺事所,未授使者。七月丙寅,始皇崩於沙丘平台。”出自《史记·秦始皇本纪》

秦始皇在第六次巡游到平原津时已经患病,但是始皇帝忌讳提到死,跟随巡游的大臣们也不敢提到死的事情,之后始皇帝的病情日益加重,于是写了一封盖有皇帝玺印的诏书准备送给公子扶苏,遗诏的内容就是让扶苏将兵权交给蒙恬,回咸阳主持丧事,秦始皇的意思就是让公子扶苏继承帝位,但是诏书虽然写好并封好,但还没有送出去,是放在中车府令赵高代替符玺郎掌管印玺符节事务的地方,还没有送给负责传送诏书的使者。最终始皇帝在死于沙丘平台。

秦始皇是死在巡游的途中,因为不在秦国都城咸阳,此时丞相李斯为了防止秦始皇的诸多儿子们以及天下百姓有变,就封锁了消息,此时知道秦始皇驾崩消息的只有赵高等几个人知晓。然后将棺材装在辊凉车中,秦始皇的一切日程照旧,还是由原来亲近的宦官陪乘,所到之地,照旧送上饭食。百官和过去一样上奏国事,宦官就假托皇帝在车中批复百官上奏的事。赵高将秦始皇赐给扶苏的诏书扣留。

赵高对胡亥说:“上崩,无诏封王诸子而独赐长子书。长子至,即立为皇帝,而子无尺寸之地,为之柰何。”胡亥曰“固也。吾闻之,明君知臣,明父知子。父捐命,不封诸子,何可言者”赵高曰“不然。方今天下之权,存亡在子与高及丞相耳,愿子图之。”出自《李斯列传》

赵高为了自己的私欲,开始劝说秦始皇幼子胡亥,赵高对胡亥说:“皇帝去世了,没有诏书封诸子为王而只赐给长子扶苏一封诏书。长子到后,就登位作皇帝,而你却连尺寸的封地也没有,这怎么办呢?”胡亥本来是纯真的一个孩子,胡亥向赵高表明这本来就是应该的,胡亥还表示:圣明的君主最了解臣子,圣明的父亲最了解儿子。父亲临终既未下命令分封诸子,那还有什么可说的呢?

赵高反对,对胡亥表示,当今天下的权柄,存亡予夺就在胡亥、赵高和李斯手里掌握,让胡亥考虑。胡亥认为废除兄长而立弟弟是不义,不服从父亲的诏命而惧怕死亡是不孝,自己才能浅薄,依靠别人的帮助而勉强继承帝位是无能。三件事都是大逆不道的,天下人也不会服从,不仅自身遭受祸殃,国家还会灭亡。可以看出胡亥的初心不坏,也能看出当时人们对仁义、忠孝很是看重,也就能明白扶苏为何看到诏书没有反抗便自杀了,蒙恬和蒙毅束手就擒。

赵高在劝说丞相李斯之时,李斯开始也是不同意的,认为这种事情是大逆不道,不是做为人臣所应当议论的事,是持反对态度,最终胡亥和李斯还是在赵高的劝说下,为了自己的一己私利和赵高狼狈为奸,三人开始商议谋划,于是伪造了秦始皇给丞相李斯的诏书,立胡亥为太子。又伪造了一份赐死长子扶苏和将军蒙恬的诏书,这就是历史上的“沙丘之变”。

改后诏书:“朕巡天下,祷祠名山诸神以延寿命。今扶苏与将军蒙恬将师数十万以屯边,十有余年矣,不能进而前,士卒多秏,无尺寸之功,乃反数上书直言诽谤我所为,以不得罢归为太子,日夜怨望。扶苏为人子不孝,其赐剑以自裁!将军蒙恬与扶苏居外,不匡正,宜知其谋。为人臣不忠,其赐死,以兵属裨将王离。”出自《李斯列传》

诏书大意就是扶苏和将军蒙恬带领几十万军队驻守边疆已有十几年了,不能向前进军,还造成士兵大量伤亡,公子扶苏不仅没有立功,反而诽谤父亲的所作所为,因此不能当太子,扶苏作为人子还怨恨不满是不孝,赐剑然公子扶苏自杀。将军蒙恬和公子一同在外,不纠正扶苏的错误,作为人臣不忠,一同赐剑自杀,然后将军队交给副将王离。然后盖上皇帝玺印封好,让使者送达上郡。

使者送到扶苏手中,扶苏看了诏书就哭泣,随即准备自杀。蒙恬表示秦始皇并没有立下太子,并让扶苏担任守卫北方边疆30大军的监军的重任,现今只有一个使者前来下达诏书,其中可能存在诡计。蒙恬让扶苏请示后再做决定,扶苏对蒙恬说:“父亲命儿子死去,还要请示什么!”扶苏说完这句话后就自杀了。从一份盖有玺印的书面诏书就能直接赐死一国的公子,可见秦朝的法令的执行力,也能看出皇权的至高无上。

在秦始皇22岁即将加冠亲政之时发生的嫪毐之乱,也能看出盖有玺印诏书的权利有多大,皇权的至高无上。嫪毐虽然因为太后赵姬宠信成为长信侯,但是也无法随意调动兵士,嫪毐最终是偷取了太后和秦王的御玺,然后发布盖有御玺的诏书才调动兵士发动兵变,攻击雍城的蕲年宫和咸阳。盖有皇帝御玺印章的诏书就代表着权利,代表至高无上的皇权。

在公子扶苏身边的蒙恬虽是秦国的大将,率领三十万大军守卫边疆,并且官至内史,位高权重。蒙恬的弟弟蒙毅官至上卿,是朝廷大臣,职权相当于丞相,并且蒙毅深受秦始皇的亲近,蒙毅在秦始皇外出可以同乘一车,居内则侍从秦始皇左右。兄弟二人,蒙恬管军事在外统兵,蒙毅掌朝政在内辅佐秦始皇,那么二人为何没有支持公子扶苏,反而束手就擒,就是因为有盖有御玺的诏书下达,诏书就是皇权,是皇帝的命令。

从扶苏接到篡改的假诏书后就自杀,就能看出皇帝诏书的执行力。公子扶苏自杀后,蒙毅并没有在同一时间自杀,蒙恬内心存在疑虑,准备请求上诉,但是传达诏书的使者就将蒙恬交给了法吏,关押在起来。可见带有诏书的使者权利有多大,诏书下达之时,蒙恬的兵权便失去了,蒙恬就是想反抗也不行,蒙恬除非事先知道消息进行准备才有可能进行反抗。

使者下达诏书后,此时北边的30万大军只有诏令才能调动,之后就等诏令来派人代替蒙恬掌兵。蒙恬被使者下令囚禁在了阳周,胡亥、赵高、李斯等人得知公子扶苏自杀身亡的消息,便加快赶往咸阳,到咸阳后发布丧事,太子胡亥立为二世皇帝,此时更是说啥也晚了,最终蒙恬又被胡亥下令赐死,蒙恬吞药自杀。

蒙恬的弟弟蒙毅在秦始皇驾崩之前被派去祷告,并不在身边,后秦始皇去世的消息被封锁,蒙毅并不知情,而公子扶苏自杀后,蒙毅第一时间也是不知情,在蒙恬被囚禁后,胡亥听从赵高之言也将蒙毅囚禁在代郡,蒙毅更是连反抗的机会都没有,最终胡亥回到咸阳发布秦始皇丧事,胡亥继承帝位。蒙毅虽然权利大,受秦始皇亲近,但此时秦始皇已然去世,幼子胡亥继承了帝位。

并且蒙毅此时还不如哥哥蒙恬,蒙恬好歹是个将军,手握兵权,而蒙毅只是个文臣,手中并无兵权。就算公子扶苏没有自杀,蒙毅拥立扶苏登基称帝也需要兵士来加持,和胡亥等人进行反抗对峙。蒙毅作为一个文臣,在诏令下达囚禁后已然起不到什么作用,只能束手就擒,最终被胡亥派遣御史将蒙毅杀死。

从公子扶苏、大将蒙恬、上卿蒙毅最终之死,也能看出秦朝律法的执行力,皇权的至高无上,皇命下达,即刻生效。即使蒙恬和蒙毅想支持公子扶苏,也是心有余力而不足,蒙恬在接到诏书之时,虽然感到有诡计的可能,但是蒙恬第一时间想的并不是用兵权解决问题,而是准备上诉,也能加以印证蒙恬此时已经失去了兵权,并且私自带兵去都城也是死罪。蒙恬弟弟蒙毅被囚禁杀害时也是同样,蒙恬和蒙毅在盖有御玺的诏书面前只能束手就擒。

大家对公子扶苏,大将蒙恬,上卿蒙毅之死怎么看,认为几人是否有反抗的机会。下方留言说说你的看法。

标签: 蒙毅蒙恬扶苏秦二世赵高嬴政

更多文章

  • 秦始皇驾崩后,若扶苏不死,蒙恬的三十万秦军能否拥其为秦二世?

    历史解密编辑:月亮迷路了标签:嬴政,蒙恬,秦二世,扶苏,秦军,蒙毅

    谈秦说汉(347)秦始皇驾崩后,若扶苏不死,蒙恬的三十万秦军能否拥其为秦二世?历史没有假如,但可以分析。在当时的情况下,公子扶苏与蒙恬率领大秦30万精锐开进咸阳城,在得到嬴姓宗亲、外戚及朝臣的支持下,胡亥矫诏自立为二世皇帝的真相将会大白于天下。公子扶苏于南面称孤,大事可成矣。公元前210年,秦始皇进

  • 如果扶苏起兵,那么扶苏能否起兵成功?之后秦王朝会怎么样?

    历史解密编辑:纯度茶生活标签:扶苏,嬴政,蒙恬,赵高,先秦,周朝,秦二世,秦王朝,汉高祖刘邦

    根据史料记载,以扶苏的为人性格几乎是不可能起兵造反的。那么假设扶苏会起兵造反,会对秦王朝有什么变化和影响呢?刘邦和项羽对扶苏起兵造反会有什么反应,还会不会再起义造反?以秦始皇长子扶苏起兵做出假设:如果扶苏起兵造反,赵高拥立胡亥称帝的计划可能就会落空;之后会加速动乱局面的出现,以扶苏在百姓心中素来贤德

  • 秦始皇死后,陈胜,吴广都全力支持扶苏,为何蒙毅,蒙恬不支持

    历史解密编辑:生活磁场标签:陈胜,吴广,蒙毅,蒙恬,扶苏,秦始皇嬴政

    孟子说:“尽信书不如无书”,这里的书本指《尚书》后泛指所有书。要我说:“尽信史则是无史”,这里的史就是《史记》,现在也可以泛指所有谈史论史的音频、视频乃至于文献古籍。总体而言,孟子的概括力度最大,史书也是书,《史记》更是。在司马迁的《史记》记载中,秦始皇死后,连陈胜、吴广都全力支持扶苏,而蒙毅、蒙恬

  • 扶苏到底为什么被发配上郡,秦始皇发配扶苏的目的又是什么?

    历史解密编辑:故事一箩筐标签:嬴政,扶苏,秦国,秦二世,上郡,李斯

    秦始皇三十五年(前212年),由于“儒生”非议朝政,秦始皇一怒之下诛杀四百六十余人,扶苏得知消息后直言劝谏,但却因此被秦始皇发配上郡。那么,扶苏到底是因何被发配,秦始皇发配扶苏的目的又是什么呢?发配原因:与秦始皇治国理念不同,没能理解秦始皇苦心由于春秋战国以来的数百年分裂,秦始皇统一天下后面临的形势

  • 秦二世杀光了所有的兄弟姐妹,为何却放过了扶苏的儿子子婴?

    历史解密编辑:文史无双标签:秦二世,子婴,扶苏,赵高,嬴政,蒙恬

    秦王政三十七年夏天(公元前210年),矫诏篡位的胡亥,一口气把自己所有的兄弟姐妹杀了个精光。当他接着准备杀掉大将蒙恬和蒙毅兄弟俩时,一个超级头铁的家伙冲了出来要阻止胡亥。这个不怕死的家伙就是子婴,面对着家里人一个个地惨死,子婴不但不逃不躲,竟然还敢冲出来阻止胡亥。《史记》记录了子婴劝诫胡亥的话,不但

  • 扶苏身边有蒙恬,还有三十万的秦军,为何仅凭一道圣旨就自杀了?

    历史解密编辑:大魔王的创始人标签:扶苏,蒙恬,嬴政,赵高,秦二世,李斯

    秦始皇一生中最大的失误可能是没有提前确立储君。一国储君是王朝的未来,皇帝一般会提前确立储君。秦始皇是一个非常惧怕死亡的皇帝,确立储君的言外之意是考虑自己的身后之事。秦始皇非常忌讳别人提“死亡”二字,大臣们也不敢轻易建议秦始皇提前确立太子。秦始皇登基之后,废黜了谥号等制度,也没有正式确立嫡长子继承制度

  • 扶苏为什么要自杀?明明坐拥大将蒙恬,以及30万大军

    历史解密编辑:尔东话史标签:蒙恬,扶苏,嬴政,秦军,自杀,遗诏

    文案策划、监制:袁载誉;文案:徐茂娜王夫之先生的著作《读通鉴论》之中有这样一句话:“商始兴而太甲放,周始兴而成王危,秦并天下而扶苏自杀。“这句话大概是想要表达王朝有大变化之时,总会有人的生命轨迹出现变化。就好比今天我们文章的主人公,秦始皇的长子,也是在王位争夺中自杀的可怜人——公子扶苏。那位儒雅的扶

  • 如果扶苏继位,有蒙恬辅佐,秦朝还会不会灭亡?

    历史解密编辑:历说观标签:蒙恬,扶苏,秦朝,嬴政,先秦,周朝,秦二世,秦王朝,春秋战国,汉高祖刘邦

    众所周知,秦王朝是亡于秦二世胡亥,主要原因是胡亥昏庸无知,赵高掌握实权,实行苛政所致。而公子扶苏素闻贤明,又是秦始皇病逝前认可的继承人,如果扶苏继位,再加上蒙恬的辅佐,秦朝还不会灭亡呢?可能有人认为扶苏太过软弱,即便就是做了皇帝,也改变不了秦朝灭亡的命运。软弱的说法大概是因为扶苏看见赐死诏书后并没有

  • 大秦帝国的太子爷扶苏到底死没死?大家发挥想象力都来推测一下呗

    历史解密编辑:八卦爱豆秀标签:扶苏,秦二世,赵高,嬴政,李斯

    公元前221年,不可一世的秦王嬴政举秦国举国之兵力,任大将王翦为将军,兵发楚国,开始了统一中国的最后之战,在经过短短几年的鏖战之后,终于攻破了楚国的都城-郢都,俘获了楚怀王,楚国灭亡,嬴政终于扫清了他统一中国的最后一块绊脚石,得偿所愿,建立了中国历史上第一个封建专制的朝代-秦朝。并给自己封号为“始皇

  • 闲聊强汉(伍章)赵高矫诏赐死扶苏蒙恬,他们为何甘愿选择自尽?

    历史解密编辑:落榜秀才标签:扶苏,赵高,蒙恬,嬴政,蒙毅,秦二世

    秦始皇嬴政在巡游天下的过程中突然病重而死,赵高、胡亥和李斯合谋矫诏杀死秦始皇长子扶苏和大将蒙恬,把秦朝带上了灭亡的道路。这段历史在秦汉之交有着极其重要的意义,也是秦朝陷入乱局,由盛到衰的开始。记载这些事情的历史资料我们可以在《史记》的相关章节中查到,可是其中隐藏的种种疑惑却难以解释。千百年来,历朝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