韩信被处死后,萧何却一脸不屑地对着韩信的尸体,说了四个字,导致被后世人们诟病到现今,大家知道是哪四个字吗?
我们常常说道:“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国士无双的韩信就非常幸运,他遇到了自己的伯乐萧何,但他也非常地不幸,因为萧何这个伯乐既成就了他,也葬送了他。
首先我们来看一看萧何对韩信的帮助,若是没有萧何的话,在刘邦手下的韩信其实是难以有出头之日的,甚至他差点就离开了刘邦的麾下。
在还没有投靠刘邦的时候,韩信的生活过得非常落魄,甚至沦落到只能靠人接济的地步。
然而,韩信只在别人家蹭饭吃,又什么都不愿意付出,时间久了是个人都不乐意,所以韩信在街坊邻居的口中名声其实并不好。
但他仍然不在意,仍然是我行我素地让别人接济自己,直到后来,所有人都对他不待见以后,韩信不得不离开了自己的家乡,来到了淮阴县。
而在淮阴县这个地方,才是韩信真正抱有志向的时候,这一切都是因为一个屠夫。
原来,自从韩信来到淮阴县以后,他又开始了他的老本行,那就是蹭吃蹭喝。
这一切都被屠夫看在眼里,屠夫认为,大家都是人,凭什么他每天要早出晚归地卖肉,而韩信就能什么都不干,因此他对韩信非常嫉妒,还当众挑衅他,让他要不就将自己杀了,要不就从自己的胯下爬过去。
韩信虽然愤怒,但并没有失去理智,最后他还是将这口气忍了下来,从屠夫的胯下穿了过去,他也因此成为了全县人的笑柄。
经历过此事以后,韩信告诉自己一定要成为一个有所成就的人,让所有人都不敢看不起自己。
公元209年,韩信投靠了项梁,本以为在他的军中可以受到重用,但他一无背景、二无钱财,并没有人知道他的能力,因此韩信在项梁的军中碌碌无为了一阵子,最后还是离开去投靠刘邦了。
投靠刘邦以后,韩信不仅没有被人看重,反而还差点死在了军法之下,幸好关键时刻夏侯婴出手相救,韩信才侥幸活了下来。
之后,夏侯婴便将韩信介绍给了萧何,而两人也就此成为了关系要好的朋友。
经过与韩信的交谈以后,萧何对韩信的能力惊为天人,他认为刘邦要想称霸天下,绝对少不了韩信的帮助,于是多次向刘邦举荐韩信。
然而当时的刘邦因为一时失利,对称霸天下失去了信心,对萧何的举荐也是非常敷衍。
韩信见久久得不到刘邦的看重,觉得再待下去也是无所成就,于是便离开了刘邦的阵营。
幸好萧何知道了这个消息以后急忙前去追赶,才将韩信劝了回来,而韩信也因此被刘邦看重,开始了他的传奇之路。
由此来看,若是没有萧何锲而不舍的举荐与不顾一切的迎回,想必韩信也不会有在刘邦手下大显身手的机会,所以说萧何是韩信的伯乐。
然而,萧何既帮助了韩信,也害了韩信,后来韩信的死与萧何脱不了干系。
自从韩信被刘邦重用以后,他开始发挥出他的能力,无论是淮水战役,还是陈仓战役以及安邑之战等,韩信都立下了赫赫战功,这也让刘邦的军队一扫之前的颓势,变得越来越强大。
但渐渐地,刘邦发现韩信脱离了自己的掌控,他变得越来越骄傲,而且还堂而皇之地发展自己的势力。
甚至在后来刘邦被楚军包围的时候,韩信第一时间想的是先让刘邦封自己为齐王,然后再前去帮助刘邦,从这时候起,刘邦的心中就彻底对韩信起了杀心。
所以,后来刘邦先是借着云梦游一事将韩信的兵权削弱,让他从齐王变成了淮阴侯,接着又是在亲征陈豨的时候为韩信埋好了陷阱,只等着韩信自己往下跳。
韩信并没有意识到刘邦的想法,他认为自己的谋划无人可知,于是便早已经准备好了一切,就等着代丞相为自己发出信号,就能到皇宫中将吕后等人都杀掉。
然而韩信的谋划还没开始,萧何以及吕后就已经知道他谋反了。
于是萧何借着与韩信知交莫逆的关系,将韩信骗入了皇宫之中,接着让早已经埋伏好的兵士上前砍死韩信。
而在韩信死了以后,萧何并没有表现出半点愧疚,反而还不屑地对着韩信的尸体来了一句:“为国除奸。”
其实,萧何之所以说出这样的话来也是非常地无奈,毕竟韩信与他的关系众人皆知,此时他若是不赶紧与韩信撇清关系,恐怕刘邦下一个要对付的就是萧何了。
所以在古代的皇权社会,无论臣子多聪明或是多勇猛,是生是死还是掌握在皇帝的手中,不得不说是非常悲哀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