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刘备叮嘱诸葛亮不要重用马谡,为何他不听?你看庞统和蒋琬的经历

刘备叮嘱诸葛亮不要重用马谡,为何他不听?你看庞统和蒋琬的经历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落榜秀才 访问量:1717 更新时间:2024/2/11 13:54:59

诸葛亮第一次北伐,前期采用了较好的策略,命赵云吸引敌方注意力,自己从另一处进攻,打了曹魏一个措手不及。原本以为这次北伐会以大功全胜告终,结果因为马谡不听命令,放弃城池而去山上驻守,丢失街亭,诸葛亮被迫撤军,北伐宣告失败。其实在刘备去世前,他就曾告诫诸葛亮不要重用马谡,为何诸葛亮不听呢?如果听从,又怎么会丢失街亭,导致全盘皆输呢?

事实上,这还真不能怪诸葛亮!首先,那个时候的蜀汉后继乏人,本身就没有多少人才了,而且守街亭,只要马谡听从诸葛亮的军令,别自作主张上山扎营,就能够坚守到援军,最终马谡的罪名其实也是不听诸葛亮的军令。还有一个重要的一点,那就是刘备的用人眼光其实也并不像传说中的那么厉害,他也经常犯错!

刘备重用糜芳,结果襄樊之战中,糜芳直接投降了东吴,导致关羽失去了立足之地,只能被迫逃亡。

刘备重用廖立,结果孙权攻打荆州三郡的时候,他不思抵抗,立刻就逃回成都了。

刘备重用孟达,结果他对关羽见死不救,转而投降了蜀汉大敌曹魏。

而且就算是庞统蒋琬这么厉害的人才,最开始的刘备也没有给他们好脸色,不要说重用了,甚至想杀掉他们!

庞统

刘备占领荆州后,庞统前来投靠,刘备见庞统长相不咋的,并不愿给他多大的官职,只是让他去做了一个县令,以庞统的才能,做一个县令,岂不是大材小用?然而刘备却并不这样想。庞统做了县令后,因为感觉自己的才能被浪费了,不愿意处理县令,最终被免官。鲁肃听说这件事情后,写信给刘备,告诉他庞统是位大才,区区县务,简直是太浪费他的才能了。而诸葛亮也对刘备夸耀庞统的才能,最终,刘备将庞统召集在身边,好好的畅聊了一番,发现他确实是一个大才,于是开始重用庞统,任命他做治中从事,后来又升任他和诸葛亮为军师中郎将。

《三国志》原文:先主领荆州,统以从事守耒阳令,在县不治,免官。吴将鲁肃遗先主书曰:“庞士元非百里才也,使处治中、别驾之任,始当展其骥足耳。”诸葛亮亦言之於先主,先主见与善谭,大器之,以为治中从事。亲待亚于诸葛亮,遂与亮并为军师中郎将。

要是没有鲁肃和诸葛亮的劝谏重视,以刘备的识人眼光,就会错失庞统了。

蒋琬

而蒋琬的遭遇,和庞统也有异曲同工之处。

蒋琬本身也是一个大才,在诸葛亮去世后,他甚至做到了蜀汉尚书令,大将军。平日里大家都说姜维是诸葛亮的继承者,实际上,蒋琬才是诸葛亮死后的第一继承者,当时的蜀汉大权也基本是在蒋琬手中。但是,就是这么厉害的人才,在最开始刘备的眼中,却也是不怎么样!

刘备入主成都后,任命蒋琬做广都县县令,然而蒋琬在做县令期间,却是不理事务,且经常酒醉(这一幕是不是很熟悉,和庞统太像了,看来当时的人才都是十分高傲的!)。刘备见到这一幕,勃然大怒,认为蒋琬是个不负责的人,想要将他处死,幸亏诸葛亮当时也在身边,及时阻止了刘备。

《三国志》原文:先主尝因游观奄至广都,见琬众事不理,时又沈醉,先主大怒,将加罪戮。军师将军诸葛亮请曰:“蒋琬,社稷之器,非百里之才也。其为政以安民为本,不以修饰为先,原主公重加察之。”

刘备一向敬重诸葛亮,见诸葛亮如此劝说,也就不好杀掉蒋琬了。但是死罪可免,活罪难逃,仍然将他给罢免了。可以说此次要是诸葛亮不在刘备身边,蒋琬早就被刘备给杀掉了。与马谡想比,蒋琬的罪可是要轻多了吧。

马谡

从庞统和蒋琬两人的遭遇来看,刘备的识人之能其实也并不像大家传说的那样,有多么的优秀。相反,这两位人才都是托了诸葛亮的福,才最终获得重用!当时刘备劝谏诸葛亮不要重用马谡的时候,其实已经是人老昏聩,临终之时了,这个时候,诸葛亮又怎么会听他的话呢?

《三国志》原文:马谡以荆州从事随先主入蜀,除绵竹成都令、越隽太守。才器过人,好论军计,丞相诸葛亮深加器异。先主临薨谓亮曰:“马谡言过其实,不可大用,君其察之!”

先不看当时刘备说这话,还是否清醒,就看马谡之前的功绩,那也是一步一步打出来的,并非纸上谈兵之辈。历史上,马谡曾先后做过荆州从事、成都令、越隽太守,并非泛泛之辈。而且诸葛亮给马谡的任务只是让他坚守城池,只要他听从军令,不要乱来,就不会丢失街亭。谁会知道,在关键时刻,马谡脑袋抽了,违抗军令。

总结

标签: 刘备诸葛亮马谡庞统蒋琬

更多文章

  • 诸葛亮的继任者蒋琬,对北伐是怎样的态度

    历史解密编辑:灰脸娱乐说标签:诸葛亮,蒋琬,蜀汉,刘备,孙权,司马懿

    刘备集团多多少少带有一点理想主义色彩。刘备从颠沛流离,到割据一方,始终打着匡扶汉室的旗号。但是现实往往是残酷的。刘备集团由盛转衰的过程非常迅速。关羽北伐襄阳、樊城失败,被孙权偷袭荆州,“隆中对”破产;刘备发动对孙权的战争,结果在夷道、猇亭惨败,损失大批将士,让孙权彻底消化荆州;诸葛亮接手这个烂摊子,

  • 蜀汉方士赵直,曾给魏延、蒋琬、何祗解梦,但魏延不懂真正含义

    历史解密编辑:莹子小趣标签:魏延,蒋琬,赵直,诸葛亮,蜀汉

    在古代的时候,方士是很重要的一个群体,深受统治者的信任。这些人用占卜、望气、观星、相面、解梦等手段,进行一些预言性质的推测。人们往往希望能够预测未来,在相对蒙昧的古代,就容易被人所追求。在《三国志》的记载中,就有这样一个奇人——赵直。他给魏延、蒋琬、何祗三个人物解梦,结果都十分精准。魏延——''麒麟

  • 《出师表》中一再提到蒋琬,诸葛亮为何如此器重此人?

    历史解密编辑:箫十三郞标签:蒋琬,诸葛亮,刘备,出师表,刘禅

    诸葛亮对自己身后大事安排的第三点,即后方成都主持朝政的人选,是如何确定的呢?根据《三国志·蒋琬传》记载,诸葛亮临死前,曾经秘密向后主刘禅上表,郑重推荐自己的接班人:臣若不幸,后事宜以付琬。意思是说,微臣如果不幸去世,后事最好交付给蒋琬。这位蒋琬究竟是什么样的人?诸葛亮为何会推荐他来接替自己,而没有选

  • 作为诸葛亮的接班人,看蒋琬教你如何踢好“头三脚”?

    历史解密编辑:旧闻故史标签:蒋琬,诸葛亮,刘备,刘禅

    大凡新官上任,都愿烧好“三把火”,踢好“头三脚”。然而,“头三脚”可不是好踢的。有的踌躇满志,趾高气扬,情况不明,就拉开了架式,一脚下来,就踢到人上,吓得观众纷纷后撤;有的底气不足,硬充好汉,两脚下来,气喘吁吁,没了后劲;有的虽踢下了三脚,但脚脚踢前任,靠贬低别人抬高自己,人们也不买帐。如此等等,不

  • 蒋琬效法庞统不理政事差点被刘备所杀,刘禅掌权后也分散其权力

    历史解密编辑:小绿说故事标签:蒋琬,庞统,刘备,刘禅

    刘备不喜欢蒋琬,其实是源于一件事,让刘备对这个所谓荆州名士的能力打了个问号。蒋琬傲气十足,得罪了刘备赤壁之战后,刘备平定荆南四郡,当时荆州名士大多归附刘备,蒋琬和表弟刘敏是零陵当地的青年才俊,刘备自然不会放过这样的人才。虽然蒋琬才学出众,但是总归年轻,刘备一开始也没给他安排个一官半职,直到入蜀之后,

  • 蒋琬提出水路进攻曹魏的计划,为何遭到蜀汉朝廷反对呢?

    历史解密编辑:历史信箱标签:蒋琬,曹魏,蜀汉,诸葛亮,姜维,费祎,刘禅,三国

    《三国志·卷四十四·蜀书十四·蒋琬费祎姜维传第十四》中记载:亮卒,以琬为尚书令,俄而加行都护,假节,领益州刺史,迁大将军,录尚书事,封安阳亭侯。建兴十二年(234年),诸葛亮病逝,蒋琬被任命为尚书令,不久又加行都护、假节,领益州刺史,再升为大将军、录尚书事,封安阳亭侯。众所周知,在蜀汉丞相诸葛亮去世

  • 诸葛亮的三大弟子蒋琬、费祎、姜维,为何只有姜维坚持北伐?

    历史解密编辑:小凡读史标签:蒋琬,费祎,姜维,三国,诸葛亮,天文学家,曹操手下

    诸葛亮死后,蜀汉还有29年的命运,这二十九年之中,前十二年,总统国事的是蒋琬;中七年是费祎;后十年是姜维。《三国志·蜀书·卷十四》把蒋琬、费祎、姜维合为一传,蒋琬、费祎、姜维实际上诸葛亮的三大弟子。虽然蒋琬、费祎、姜维先后执掌国政,但为何蒋琬、费祎没有继承诸葛亮北伐的遗志,只有姜维一人坚持北伐呢?一

  • 姜维是平襄侯,蒋琬是安阳亭侯,两人的爵位差距有多大?

    历史解密编辑:秀才吃瓜标签:姜维,蒋琬,蜀汉,诸葛亮,刘禅,魏延,安阳亭侯,三国

    建兴十二年(234年),诸葛亮病逝,蒋琬被任命为尚书令,不久又加行都护、假节,领益州刺史,再升为大将军、录尚书事,封安阳亭侯。对于蒋琬来说,虽然没有成为蜀汉丞相,但是,蒋琬作为大将军、录尚书事,实际上行使了丞相的职责,可以说是丞相诸葛亮的继承人。当然,蒋琬对于诸葛亮的继承,主要体现在治国上。至于北伐

  • 诸葛亮为什么推荐蒋琬当丞相,而不是姜维?29年后发现他真聪明

    历史解密编辑:历史图鉴标签:诸葛亮,蒋琬,姜维,蜀汉,刘备

    诸葛亮为何推荐蒋琬接班当丞相,而不是姜维?29年后发现他真聪明!诸葛亮之所以推荐蒋琬在他死后接班,当蜀汉丞相,而不让姜维接班,其实并不是因为他不看重姜维!29年后,我们从蜀汉的发展轨迹来看,可以发现诸葛亮当时的选择真的是非常高明!姜维我们先从大家最熟悉的姜维说起。很多人了解姜维,估计都是通过《三国演

  • 蜀汉重臣蒋琬的姨弟,为何背叛刘备,投奔东吴孙权?

    历史解密编辑:纵横五千年标签:蒋琬,刘备,孙权,蜀汉,关羽

    东汉末年,荆州出现了不少人才,在曹操南下时,许多人选择追随刘备。然而在这些人中,有个人的身份非常特殊,他是蜀汉重臣蒋琬的表弟,最终却投靠了东吴,而且受到了孙权的重用。这个人虽然在《三国演义》中只是稍微提及了一下,可是在历史上却非常重要,且很有才能。那么他到底是谁呢?一、荆州重臣此人名叫潘浚,字承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