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司马懿造反时,曹爽为何遭到孤立?看看他打压了多少大臣

司马懿造反时,曹爽为何遭到孤立?看看他打压了多少大臣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历史侦查号 访问量:1021 更新时间:2024/4/20 22:13:11

正始十年正月(公元249年),曹魏皇帝曹芳拜谒位于高平陵的魏明帝之墓,大将军曹爽兄弟及其亲信们皆随同前往。趁着这一机会,太傅司马懿以郭太后名义下令,关闭了各个城门,率兵占据了武库,并派兵出城据守洛水浮桥,从而发动了高平陵之变。在高平陵之变中,除了桓范逃出都城,为曹爽通风报信,其他大臣基本上都没有倒向曹爽。甚至连曹爽的表弟夏侯玄,都没有在雍凉起兵反抗。

对此,在笔者看来,司马懿造反时,曹爽无疑遭到了孤立。而这,不仅是因为曹爽嚣张跋扈,更因为他掌权后打压了不少大臣,从而众叛亲离。

一、蒋济

蒋济(?—249年5月18日),字子通,楚国平阿(今安徽省怀远县常坟镇孔岗)人。三国后期的曹魏名臣,历仕曹操、曹丕、曹睿、曹芳四朝。景初三年(239年),曹叡驾崩,齐王曹芳即位,蒋济转为领军将军,进封昌陵亭侯。对于蒋济担任的领军将军,为执掌禁军的高级武将。不过,曹爽为了夺取禁军的控制权,就将蒋济晋升为太尉,这可以说是明升暗降。

自此之后,曹爽及其兄弟控制了都城洛阳的禁军,而蒋济则没有什么实权了。所以,高平陵之变爆发时,蒋济站到了司马懿这一边,利用其在禁军中的影响力,协助其控制了都城洛阳。

二、王观

王观(?-260年),字伟台,东郡廪丘人,三国时期的魏国大臣。魏明帝曹叡去世后,曹爽和司马懿辅佐曹芳即位。在架空司马懿后,大将军曹爽生活奢侈,曾命材官张达销毁一些其府中木材和一些私人物品,王观知道后不畏曹爽权势,将张达免职。另少府属下三个尚方御府内有很多珍奇玩物,曹爽常常要求取用,但又害怕王观的守法不阿,最终将王观调任太仆,以方便自己取利。

正始十年(249年),司马懿发动高平陵之变,曾遭受曹爽打压的王观亦被任命为行中领军,占据中领军曹羲的军营并接管其部队。曹爽投降被斩杀后,王观因功爵关内侯,复任尚书,加驸马都尉。

三、孙礼

孙礼(?-250年),字德达。涿郡容城(今河北容城)人。三国时期的曹魏将领。孙礼为人刚毅而有勇略,曾为保护魏明帝曹叡而欲独身搏虎。魏明帝驾崩后,孙礼担任大将军曹爽的长史。对此,在笔者看来,孙礼无疑是曹叡留给曹爽的一位猛将。但是,曹爽却不喜欢孙礼。

不久之后,孙礼就被曹爽外放为扬州刺史,在芍陂抵御东吴大都督全琮,力战破敌。后因在清河、平原二郡的疆界问题上得罪曹爽,遭罢官,其后被起用为城门校尉。转并州刺史、护匈奴中郎将。等到司马懿起兵造反时,孙礼自然不会帮助曹爽了。高平陵之变后,孙礼出任司隶校尉,他在所治理过的七郡五州之内皆有威望,不久升任司空,封大利亭侯。

四、卢毓

卢毓(183年-257年),字子家,涿郡涿县(今河北涿州)人。三国时期的曹魏大臣,东汉大儒卢植幼子。公元239年(景初三年),曹叡病逝,太子曹芳继位,由大将军曹爽及太傅司马懿辅政。曹爽独掌大权后,任命何晏代卢毓典选举事,将卢毓调作尚书仆射。后又迁卢毓为廷尉,而当时司隶校尉毕轨又枉奏免官,卢毓和其他人都指责毕轨的行为,于是曹爽又迁卢毓为光禄勋。

在曹爽集团的打压下,卢毓只是担任一个虚职,也即被边缘化了。公元249年(正始十年),司马懿发动高平陵之变,诛杀了曹爽。司马懿任命卢毓行使司隶校尉的职权,审理曹爽等人的案件。后复任吏部尚书,加奉车都尉,封高乐亭侯。

五、傅嘏

傅嘏(gǔ)(209年-255年),字兰石(一字昭先),北地郡泥阳县(今甘肃宁县米桥乡)人。曹魏后期的重臣,西汉义阳侯傅介子之后、曹魏尚书傅巽之侄。

正始(240年—249年)初年,傅嘏迁任黄门侍郎。当时曹爽掌权,何晏为吏部尚书,傅嘏对曹爽之弟曹羲说道:”何晏外表恬静清淡,但是内心险恶阴暗,贪图私利,不考虑立身行事的根本。我断定他一定会先迷惑你们兄弟两个,那时仁人贤士将会疏远你们,而朝政也就会因此日趋衰败了。“

傅嘏的这番言论,本来是替曹爽集团着想的,因为何晏确实是徒有虚名之辈。但是,曹爽却继续重用何晏,而且在不久之后罢免了傅嘏的官职。因此,傅嘏对曹爽集团非常失望,从而倒向了司马懿家族。司马懿诛曹爽后,以傅嘏为河南尹。后来,傅嘏又先后辅佐司马师、司马昭,为司马氏取代曹魏立下了不少功劳。

更多文章

  • 高平陵之变曹爽要是没有投降的话,有机会击败司马懿吗

    历史解密编辑:佳佳很有料标签:曹爽,曹睿,皇帝,太后,汉朝,三国,司马懿,高平陵之变

    事实上,只要曹爽不选择投降,而是以皇帝号令天下勤王,胜算至少在八成以上!司马懿发动高平陵之变,本身就没啥成功的可能性!历朝历代,以司马懿这种局势还能赢的,几乎没有!高平陵之变曹睿去世时,任命曹爽和司马懿为托孤大臣,各领三千军,辅佐幼帝。但实际上,军政大权大部分都在曹爽身上,相比于司马懿,曹睿还是更加

  • 三国:高平陵政变后,司马懿判曹爽“夷三族”,为何却没能做到?

    历史解密编辑:历史有料吧标签:司马懿,曹爽,曹操,司马师,曹魏,曹芳,三国,高平陵,中国文物

    公元249年,曹魏正始十年正月,装病行韬光养晦之策的司马懿借大将军曹爽携带皇帝曹芳离开洛阳,去高平陵祭拜魏明帝曹叡之机,发动政变,一举掌控帝都,且在他的威逼之下,曹爽主动放弃权力,由司马氏接管了曹魏的所有军政大权。司马懿在政变成功一个月后,以谋反为由,将已经被监视居住的曹爽及其亲信全部杀死,按照《三

  • 高平陵之变时,曹爽有天子和兵权,为何不敢反击司马懿呢?

    历史解密编辑:乐享盖生活标签:曹爽,司马懿,魏明帝,高平陵,曹魏,曹芳

    众所周知,曹操一手建立的曹魏,最终被司马懿后人建立的西晋取代了。回顾这一过程,高平陵之变,自然是一个重要的开端,正是通过这场兵变,司马懿篡夺了曹魏大权。而就高平陵之变来说,曹爽的表现,实在令人感到失望。嘉平元年(249年)正月,曹魏皇帝曹芳离开洛阳,去祭拜魏明帝高平陵,大将军曹爽、中领军曹羲、武卫将

  • 曹爽身边最强谋士,被司马懿称为“智囊”,最终是什么结局?

    历史解密编辑:鉴史官标签:曹爽,司马懿,曹魏,曹操,曹叡,魏明帝

    在古装电视剧《虎啸龙吟》当中,曹魏大将军曹爽被塑造成一位骄横跋扈、志大才疏的“草包将军”形象,论智识权谋的水平,跟心机似海、老谋深算的司马懿相比,差的不是一个档次。然而曹爽虽然愚笨,但身边却不乏智谋过人的谋士,可惜都不能得到他的重用,其中最具代表性的,便是被司马懿称为“智囊”的桓范。桓范(?~249

  • “高平陵事变”始末:曹丕、曹叡昏招不断,曹爽一时得权肆意妄为

    历史解密编辑:佳佳很有料标签:曹丕,曹叡,曹爽,魏明帝,司马懿

    东汉末年,大汉帝国的统治非常黑暗。因此,爆发了黄巾起义,从而导致军阀混战、诸侯争霸,从当时的军事实力和领土面积来看,曹操、曹丕父子所开创的魏国无疑是首屈一指的,接下来才轮到孙权的东吴和刘备的蜀国。当时,作为三国之一的头号强国,曹氏魏国从公元220年曹丕代汉登基开始,一直到公元266年曹奂禅让去国,前

  • 司马懿夺权时,曹爽有天子和兵权,为何仍选择投降?

    历史解密编辑:小绿说故事标签:司马懿,曹爽,曹魏,兵权,蜀汉,曹芳

    公元239年,魏明帝曹叡临终之际,指定司马懿和曹爽为托孤大臣。同年,曹芳即位后,曹爽以大将军的身份架空了司马懿。对此,司马懿隐忍了十年之久,于公元249年发动了高平陵之变。在这场兵变中,曹爽虽然握有天子和兵权,不过,他却选择投降。得知曹爽的决定后,桓范大失所望,叹息道:“曹子丹佳人,生汝兄弟,犊耳。

  • 高平陵之变,司马懿早已是淡出政坛的“圈外人”,为何能扳倒曹爽

    历史解密编辑:历史大学堂标签:司马懿,曹爽,司马师,曹魏,蜀汉,曹操

    发生于正始十年(249年)的高平陵之变无疑是三国历史上的一件大事,它不仅拉开了魏晋嬗代的大幕,也标志着三分归晋进入倒计时。然而,在以往的历史叙事中,很少有人会注意到这样一个问题:作为事变的两位主角,当时的司马懿已经是一位淡出政坛十年的“圈外人士”,而曹爽却是权倾朝野无人能及。在这种力量对比十分悬殊的

  • 曹爽为何绞尽脑汁,至死斗不过司马懿?看看司马懿有多隐忍与智谋

    历史解密编辑:钰姐来了标签:曹爽,曹操,曹叡,汉朝,司马懿,司马师,史说三国

    曹爽是曹操的侄孙,曹真的儿子,曹魏宗室及重要大臣,在魏明帝曹叡病危时,他与司马懿共为托孤大臣。那为何掌握军政大权的大将军曹爽至死都斗不过司马懿,还被他灭了三族呢?这确实十分耐人寻味自诸葛亮去世后,蜀汉几乎大势已去,曹魏的外部威胁大为降低,但为何曹操的孙子魏明帝曹叡不一鼓作气灭掉蜀汉一统天下呢?因为曹

  • 70岁的司马懿发个誓,就把权臣曹爽给灭了,简直滑稽且反智

    历史解密编辑:历史大学堂标签:曹爽,刘秀,曹芳,刘邦,汉朝,司马懿,司马氏,史说三国

    一个70岁的老人,面对一个 “宗室+权臣”双重属性的壮年人,对条大河,发个毒誓,说自己保证留他一命。结果,壮汉竟然轻而易举的相信,乖乖的束手就擒。如此滑稽可笑且反智的剧情,恐怕即使是当下不入流的“古装神剧”都未必能想的出来。但是,这样的场景,却实实在在的在公元249年的高平陵上演,身为曹魏宗室、大将

  • 临死前,曹爽为何对台上的司马懿大喊:“太傅为何负我?”

    历史解密编辑:挑食的老牛标签:曹爽,司马懿,曹魏,魏明帝,曹芳,魏国

    公元249年2月9日,刚刚卸任曹魏大将军的曹爽被绑缚刑场,将连同全族7000余人一同被开刀问斩,曹爽年仅3岁的儿子曹麟也在其列。当经过监斩台时,曹爽对台上的司马懿大喊:“太傅为何负我?”,这又是从何说起呢?曹爽和司马懿原本都是魏明帝曹睿指定的托孤大臣,二人共同辅政魏少帝曹芳。但曹爽很快用手中的权势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