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尽得诸葛亮真传,姜维为何出不了头?廖化临死前嘴快,说漏了嘴

尽得诸葛亮真传,姜维为何出不了头?廖化临死前嘴快,说漏了嘴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老吴修电器 访问量:1132 更新时间:2024/1/14 19:28:21

民间有言道:“姜维,自一时雄儿也。然与某相值,故穷耳。”(此乃是邓艾击退姜维之后的感叹之语…)

常言道:“师父领进门,修行靠个人!”,在三国时期有一个人,自少年之时便才华出众,尤其擅长于军事方面,由于父亲为护卫百姓而战死沙场,年少的他得以在本郡参军。由于对兵法喜爱,年少的他便在军中小有名气。这名青少年,正是日后蜀汉的大将军姜维。

其实真正读懂姜维的人就会发现伯约身上其实有着,“一种打不死的小强”的这种毅力。当时,诸葛亮统帅三军也就是南征之后,孔明顺应局势,迅速采取北伐曹魏的战略。虽然,诸葛亮采用疑兵之计拿下了,南安、天水、安定三郡。但是让诸葛亮没有想到的是,这次出征竟然有意想不到的收获。

这个收获正是姜维。当时,姜维负责守护天水城。话说赵云尊奉诸葛亮之命前来攻取天水城,此时意外就出现了!

当先一员少年将军,挺枪跃马而言曰:“汝见天水姜伯约乎!”云挺枪直取姜维。战不数合,维精神倍长。云大惊,暗忖曰:“谁想此处有这般人物!”

,赵云可是久经沙场的老将,当时赵云也没有想到竟然中了姜维之计,由于年老动武亦不到打败姜维,于是赵云只有暗自逃跑的选择。吃了亏的赵云,回到营中把发生的事情告诉了诸葛亮。

孔明惊问曰:“此是何人,识吾玄机?”

,赵云道,乃是姜伯约也。于是诸葛亮亲自带人前往天水城,但是诸葛亮这次亲自过去亦没有占到便宜。到底出了什么事呢?原来姜维早已将天水城中的兵马一分为四。

姜维道:某引一军伏于城东,如彼兵到则截之。太守与梁虚、尹赏各引一军城外埋伏。梁绪率百姓在城上守御。”

,姜维当时的这个战略,确实起到了效果,诸葛亮到天水城下时,亦不敢轻易攻城,等到半夜时,却遭到姜维的攻击。其余三支人马,皆响应姜维,诸葛亮无奈退走。

正所谓不打不相识,诸葛亮发现姜维确实是一个将才,于是呢,差人打听姜维的家小在哪里,然后呢,发兵赚取姜维,孔明让夏侯楙假传姜维投奔蜀营。诸葛亮这个做法乃是魔高一丈,姜维最终被上司马遵所弃,无奈投奔到了蜀汉。后来,诸葛亮又差人把姜维的老母接至蜀中。

其实话说到这里,相信小伙们们都明白了是怎么回事了。诸葛亮,与姜维的关系,非常微妙,姜维就好比是诸葛亮的一个延续,一个小号的“卧龙”。因此呢,在诸葛亮北伐未竞之后,他把生平所研究过的兵法,阵法,以及各种利器:

连弩、木牛

的制造工艺全部都传授给了姜维。(姜维能得到如此瑰宝,已经让很多人流口水了。)

诸葛亮在临死之前,其实就已经明确了姜维日后在蜀中的地位,注意孔明先是让,

蒋琬、董允、费祎

他们主持朝中政务。其目的可以说是用心良苦,孔明意在让

蒋琬、董允、费祎

他们三人,先后掌权,辅佐后主管理朝政,而姜维呢,就会有大量的时间去研习自己留下的神兵利器,待到时间成熟,便可以北伐曹魏,完成孔明未完成之事。

那么,在诸葛亮去世之后,姜维做出了什么成绩呢?有没有进行北伐?胜算如何?

史书记载:“十二年,亮卒,维还成都,为右监军辅汉将军,统诸军,进封平襄侯。”

,可以看出呢,在孔明离开之后,姜维的地位仍然是蛮高的。后来,姜维跟随蒋琬去到了汉中,蒋琬让姜维担任司马。姜维此时提出,连结羌、胡,以此来壮大实力。从238-246年,姜维一直在负责图取陇西地区,期间打败了郭淮、夏侯霸等。这是姜维之功,除此之外,姜维还做了什么呢?

公元247年,姜维再次长官,升为了卫将军。是时,夷族反魏,姜维这次带兵护卫夷民。姜维带兵交战,郭淮、夏侯霸,成功把夷民迁到了蜀汉,算是从人口方面增加了蜀汉的综合实力。但是,陇西地区姜维经过将近10年的时间亦未平复,仍然无法控制陇西地区。

公元253年,费祎遭到了郭循杀害。姜维亦是此时,终于可以放开手脚干他一番事业了。因为,前几次,姜维有心出兵陇西,但上司们都不同意。

那么,当姜维有实际的军权之后,他又做了什么呢?他又能不能出头?完成诸葛亮北伐的愿望呢?

上文说过,姜维与诸葛亮,乃是千年难遇的师徒。姜维不可能不继承诸葛亮的遗志,那么姜维如何做的呢?公元253年,姜维带兵出石营,但是因为粮草问题无奈而返回。

公元254年,姜维找准时机带兵进围襄武,打败徐质,终于在收回,河关,临洮等地的百姓回到蜀中。上文说过姜维,是收了夷民回川蜀,这次又是收民众回蜀中。从姜维的所作所为来看,他的确是受到了诸葛亮的影响,

明白了攻伐之道,皆依赖于民的道理。

但是好景并不长,在公元256姜维升为大将军,本欲想与曹魏大干一仗,却出师不利,之前约定好的盟友胡济却放了姜维鸽子。最终姜维在断谷一带,被曹魏的邓艾打得找不着北,损失惨重。

公元257年,姜维再次率兵与曹魏交手,准备打曹魏一个措手不及。姜维屯兵于芒水,当时,司马望、邓艾据守长城,以城郭阻蜀兵,姜维无奈又只得退军回去。这一次,简直和诸葛亮当年出兵陈仓是一样的道理,不过呢?姜维呢,没有像诸葛亮一样,打都不打就回去了,据守长城这个主意乃是曹魏邓艾所出。

时长很快过去了,公元262年,姜维再次率兵与邓艾交手,但结局很尴尬,姜维再次败于邓艾之手。再后面一年,蜀汉也被灭了。

通过分析可以知道,姜维在诸葛亮去世之后,无时无刻不在想着如何匡扶汉室,如何打败曹魏。但是最终的结果呢,却是亡国,身死,自己身死不说,而且还连累了诸葛亮的儿子诸葛瞻孙子诸葛尚。那么,到底是什么样的原因,导致姜维如此之惨呢?不但自己无法出头,而且还连累了恩师的儿子及孙子。

尽得诸葛亮真传,姜维为何最后还是落得如此下场呢?关于这个问题,姜维的下属,同时,此时亦是跟随,关羽,刘备,诸葛亮,参过战的老战将,他就是廖化。对于姜维的北伐,廖化其实也是有自己的看法的,正所谓,

“当局者迷旁观者清”

,廖化,作为蜀汉后期的重要战将,他的话,绝对有分量。

廖化对于姜维的北伐,他有什么意见呢?要想知道廖化当时的态度,不得不引用

汉晋春秋

的记载:

景耀五年(也就是公元262年。),姜维率衆出狄道,廖化曰:“‘兵不戢,必自焚’,伯约之谓也。智不出敌,而力少于寇,用之无厌,何以能立?”

,廖化之语可谓是字字千金,廖化认为,姜维最后一次北伐就不应该出兵,为什么呢?其一,用兵没有节制,长年都在征伐。其二,姜维的智谋没有超出邓艾,司马昭等。其三,蜀军的兵力少于魏国。此三点,结合一看,姜维绝对是必败无疑。因而,当时,廖化就劝告姜维应该适可而止,不过,姜维把廖化给骂了一番,最后仍然选择继续北伐。但是后来呢,姜维大败,连成都都不敢回去,(害怕回去被黄皓给参一本,丢了大将军的身份,还有兵权。),最后姜维只能借口在沓中屯田。

上述三点原因,也就是廖化所说,绝对是姜维出不了头的根本原因,对于此,朋友们有什么看法呢?

标签: 诸葛亮姜维廖化蜀汉邓艾

更多文章

  • 刘备的两位夫人倾国倾城,廖化、杜远要抢来做压寨夫人?

    历史解密编辑:蔷薇凋零标签:刘备,廖化,关羽,曹操,刘禅,赵子龙

    刘备的甘、糜两位夫人长得“倾国倾城”是小说家凭空编造的,所谓“廖化、杜远两位山大王一人一个平分作为压寨夫人”的更是《三国演义》里面无中生有的情节,史实上不存在的。 《襄阳耆旧记·卷二》记:“廖化,本名淳,中卢人也。世为沔南冠族。”即廖化世代为沔南的豪门世族,家世清白,人家没做过山大王。 罗贯中之所以

  • 司马懿逝世后,姜维为何还是打不赢曹军?看看廖化怎么说

    历史解密编辑:搜狐说娱乐标签:司马懿,姜维,廖化,曹军,诸葛亮,邓艾

    在《三国演义》里,不仅能看到关羽张飞的骁勇善战,义薄云天;还能看到曹刘孙魏蜀吴的你来我往,妙计夺权;更能看到家国大义,看到忠信之情。李曾伯做《八声甘州》“休说纷纷往梦,任阴平邓艾,骆谷姜维。”赵蕴玉写《满江红 登姜维城楼》“斗大孤城,经几度、英雄血战。姜维为蜀国复兴,殚精竭虑,继承诸葛亮遗志,片刻难

  • 司马懿死后,姜维为何还是吃败仗?老将廖化不小心说了大实话

    历史解密编辑:行走的荷尔标签:司马懿,姜维,廖化,诸葛亮,曹魏,三国,汉朝

    在中国民间流传着一句老话,叫“三个臭皮匠,顶个诸葛亮!”这话可以说是人尽皆知。但是真正能明白其中意思的却是少之又少!从字面意义上来讲就是三个人在一起就能算得上是个诸葛亮,但这个解释很明显就是行不通的!那,真正的含义又是什么呢?很简单,集众多之所长,补己之不足。在三国时期,诸葛亮相当于现今的大网红李佳

  • 深得诸葛亮真传的姜维为何会输给邓艾?廖化没管住嘴,说了实话!

    历史解密编辑:二哥谈事标签:诸葛亮,姜维,邓艾,廖化,司马懿

    三国时期是(公元220年-280年),将近100历史,加上前面数十年的纷争,可谓是精彩万分。那些耳熟能详的战争如:赤壁之战,官渡之战,合肥之战,无不让人为之震动。但要说到最出色的人物,除了,刘备,曹操,孙权这三个老板之外,我想大多数人都会把眼光放到,诸葛亮,庞统,郭嘉,司马懿的身上。诸葛亮,庞统,郭

  • 纪念刘备白帝城托孤,纪念廖化逝世周年,纪念日何其多?有些担忧

    历史解密编辑:孤寡老人讲历史标签:刘备,廖化,张飞,蜀汉,汉朝,三国,纪念日,白帝城,曹操手下

    昨天偶尔看到一篇文章,其中内容是准备开展一个活动,并征集歌颂文章、诗词等,还用了个流行词汇,名曰“征偶”。为谁征呢?为纪念蜀汉廖化将军逝世1760周年征集,查了下资料,廖化逝于公元264年,1760周年就是2024年,这是提前一年开始准备了。这个活动还有个主旨:纪念廖化将军逝世1760周年,弘扬其功

  • 廖化是黄巾起义军,却战到蜀国灭亡,他活了上百岁吗?

    历史解密编辑:一夕笙歌标签:廖化,黄巾起义,蜀汉,姜维,关羽,刘备

    以前和朋友讨论《三国演义》,朋友就说过这样一句话:蜀中无大将,廖化作先锋。廖化是真厉害,最开始参加黄巾军,后来跟关羽,关羽死后他跟刘备,刘备死后他又跟诸葛亮,而诸葛亮死后,他又继续与姜维并肩作战。最后姜维死了,蜀汉灭了,廖化还活着呢!从东汉末年,到三国鼎立,再到蜀汉灭亡,三分归一,廖化简直是一部活着

  • 此人深受刘备和诸葛亮赞赏,如若不死,成就至少不在王平廖化之下

    历史解密编辑:石头人呦标签:刘备,诸葛亮,王平,廖化,蜀汉,向宠

    历史一:此人深受刘备和诸葛亮赞赏,如若不死,成就至少不在王平廖化之下蜀汉后期原本就人才匮乏,真正有大将之才者屈指可数,不过有一人却同时受到刘备和诸葛亮的赞赏,可惜却英年早逝,导致蜀汉痛失一位良将,他若不死,成就至少不在王平和廖化之下,此人就是向宠。蜀汉有四大派系:元从派、荆州派、东州军和益州本土派,

  • 廖化出身黄巾军?做先锋是因为蜀汉无人?还原历史上最真实的廖化

    历史解密编辑:二楼讲故事标签:廖化,黄巾军,蜀汉,刘备,关羽,黄巾起义

    三人成虎,人言可畏啊!在小说《三国演义》中,廖化的形象与真实的历史是有着很大的出入的。在小说第27回,廖化以黄巾军的身份首次出现,黄巾起义失败后,廖化聚众五百余人,落草为寇,以劫掠为生。之后,关羽带着大哥刘备的二位夫人千里寻兄时,二当家杜远下山巡哨时,恰遇正在休整,且无关羽守护的刘备夫人,杜远见她们

  • “蜀国无大将,廖化作先锋”,蜀国大将廖化究竟是个怎样的人?

    历史解密编辑:深夜情感之驿站标签:廖化,蜀国,关羽,蜀汉,吴国,大将

    纵观廖化的一生,他在三国所有英雄人物里,出身并不是很好的一个人物,甚至起点也不是很高 。但是后来,普通的廖化却一点一点地变得有声望。廖化勇敢地踏出了这最为重要的一步,这对于一个在战火纷争时代的普通人来说是非常勇敢的。身处在战火连天的社会中,哪里存在什么安稳,只有逃避才能活命,只有苟且才能偷生。而廖化

  • “蜀国无大将,廖化当先锋”,廖化真的很平庸吗?

    历史解密编辑:娱三三三标签:廖化,姜维,蜀汉,蜀国,刘备,关羽

    三国时期,有这么一个武将,见证了黄巾起义、关关羽败走麦城、刘备兵败夷陵之战、诸葛亮北伐、蜀国灭亡等全过程,武将生涯长达近半个世纪。此人就是廖化,不过,在三国时期的武将中, 廖化的名声似乎不大好。因为民间流传着一句话:“蜀国无大将,廖化当先锋。” 在很多人看来,姜维北伐时,蜀国能征善战的大将都已亡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