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为什么孙皓会处死韦昭?-细品《资治通鉴》之三国争霸

为什么孙皓会处死韦昭?-细品《资治通鉴》之三国争霸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读史学文 访问量:934 更新时间:2023/12/8 4:07:24

今天我们继续来聊《资治通鉴》中的三国风云。

前面我们讲到过东吴的最后一任帝王孙皓,在历史上是一个非常残暴的人物,从历史的记载来看,孙皓简直可以看做无法无天,无恶不作的典范,比起商纣王还要更残暴一些。

而孙皓被诟病比较多的就是残害大臣,其中处死韦昭就是历史上记载的孙皓的罪状之一。今天我们简单来回顾一下孙皓处死韦昭的历史记载,看一看这段记载中到底有哪些蹊跷之处。

01

《资治通鉴》原文

02

译文

03

收获与反思

韦昭是东吴历史上一个著名的经学家,在历史上“以茶代酒”这个典故就出自

孙皓对待韦昭,对韦昭网开一面的历史记载。

今天的文章中也记载了当时孙皓当政时,经常跟大臣们聚餐逼迫大臣喝酒,而对于韦昭却网开一面,允许韦昭以茶代酒,可见孙皓对于韦昭的敬重。

但韦昭却在70岁古稀之年遭到孙皓的拘捕,并被孙皓所处死。

在历史上记载是孙皓因为一些小事与韦昭产生矛盾,这种矛盾越来越深,最终睚眦必报的孙皓因此把韦昭处死了。

但是如果我们细读历史,却发现这件事情似乎没有这么简单,背后的逻辑关系并不是很顺,有很多蹊跷之处。

首先就是韦昭的背景。韦昭是被孙权所看好的,当时因为学问好被孙权任命为太子中庶子,实际上是交给太子孙和了。所以也是被孙和所器重的人。

但是后来孙权晚年因为东吴内部的政治斗争,发起了二宫之争,太子孙和被废。孙亮在位时,韦昭就去修史了。而孙休登基后,对韦昭其实是采取了拉拢的态度,由此还跟张布发生了矛盾。可见当时韦昭和孙休中间的关系也是有一些不一般。

而孙皓是孙和的儿子,对于自己父亲当年的部属,当然信任感就更多一些,孙皓登基之后把韦昭当做自己人看待的,封韦曜为高陵亭侯就是明证。而孙皓后来除掉张布等人背后有没有韦昭的协助也是值得探讨的。所以我们才看到孙皓对韦昭的敬重,允许韦昭以茶代酒,实际上都是因为韦昭一方面是父亲的部属,孙皓把韦昭当做了自己人,从而给与了特殊的待遇。

但是从历史记载来看,韦昭由于其背景和学问,在东吴还是有自己的拥趸的,由于其修史的地位,所以也得到了很多人的尊重。但韦昭在东吴却没有无原则的站队孙皓,反而是为了博得自己的声明而选择站在了孙皓的对立面。

为什么这么说呢?其实今天我们读的这段历史也有一些端倪,比如孙皓想给孙和作记。而韦昭是负责修史的人,作不作记其实是韦昭可以决定的,但是韦昭坚决恪守原则,不为孙和作记。在我们后世人看来,似乎这件事情是小事,孙皓如果拿这个事情说事就是小题大做,就是暴君。但是我们读历史应该还原一下当时的历史背景,我们前面已经知道当时孙皓站稳脚跟之后,是在逐步巩固自己的权力的,这就跟东吴的一些世家大族产生了矛盾和冲突,所以包括陆抗,张布,丁奉等势力都曾经意图重新立孙休之后,废掉孙皓,所以孙和和孙休在东吴历史上的地位之争背后实际上是继承人的正统之争,代表着孙皓的统治是否名正言顺的问题,所以不是简单的作传还是作记的问题。所以韦昭不肯站队孙皓反而站队孙休一方,实际上就是在东吴孙和派和孙休派之间做了选择,这样韦昭在孙皓眼里就完全站到了自己的对立面上,而在政治上,一旦参与到了站队,那么最终或者一步登天,或者成为政治牺牲品。

为什么说韦昭是站队孙休呢?其实不仅仅是反对为孙和作记的问题,要知道韦昭负责修史,其主要工作就是撰写《吴书》,但是如果我们读东吴历史,会发现东吴的历史记载上孙休是少有的明君,孙皓是全天下少有的暴君。这部分记载是谁写的呢?而后世《三国志》中很多东吴的历史都来源于《吴书》,如果《吴书》没有春秋笔法,没有倾向性,那么陈寿写《三国志》也没有历史根据。

所以我们看历史上孙皓的记载非常混乱,登基前是少有的聪明人,又是天赋好,又是聪明,又是人缘好等等。而且登基一段时间内,执政也被捧成为花,但是一旦孙皓要夺权,巩固自己的权力,从而跟东吴的世家大族起冲突后,就马上变成了暴君的形象。而东吴投降西晋后,孙皓又成为非常有风骨的人,我们很难设想这些都发生在一个人身上,这么有割裂感。所以唯一的可能就是当孙皓的夺权伤害了东吴的世家大族利益时,史书的记载者就开始选择性记载和春秋笔法,于是一个人神共怒的暴君就诞生了。而这个记载的背后,很难说当时主持修史的韦昭到底起到了什么样的作用。而韦昭之死,与其负责修史是否有关联也是值得怀疑的,要知道孙皓处死韦昭是嫌弃韦昭的书又脏又破旧,而这个又脏又破旧到底指代什么就似乎值得探讨了。毕竟如果因为书外表脏破就杀人似乎太不合乎逻辑了。

读到这里很多人似乎认为我在为孙皓翻案。其实我们在读历史的时候,要明白历史是非常复杂的,如果牵涉到了利益之争,谁来修史就变得很重要了。历史是胜利者书写的,所以都存在美化胜利者,污名失败者从而借此让胜利者更为伟光正的情况。所以我们读历朝历代历史的时候,都会发现末代帝王都是少有的昏君,暴君。其实如果我们明白如果末代帝王不是昏君,暴君,那么结束其统治的新上位者其革命的正义性就消失了,所以为了突出后任者的正义性,必然要抹黑前一代统治者,这是历史的正常操作,包括近代历史其实也是如此,甚至某阶段建国后的历史也是如此,这样才能突出后来者的正确性。所以我们对此一定要有清晰的认知。很多人说知识分子要有独立思考性,其实明白现实的复杂,明白利益之争的复杂,明白利益受损者会组织起来去污名化某些群体和某些人都是正常行为,我们读历史的时候要清楚没有什么完人,没有什么总是正确,伟光正的人,是人就有两面性,要客观的看待历史,看到历史人物,不要简单的脸谱化历史人物,是一个有独立思想的人的读史人的必备的思想基础。

更多文章

  • 东吴孙休死后为什么会选择孙皓做继承人?-细品《资治通鉴》之三国争霸

    历史解密编辑:读史学文标签:孙休,孙皓,东吴,孙权,孙峻,诸葛恪,资治通鉴,三国争霸,史说三国

    魏国灭掉蜀汉后,华夏大地就变成了魏国和东吴两足鼎立的局面。但这个时候东吴的政坛也发生了一些变化。孙权的儿子孙休英年早逝,临终时希望濮阳兴、张布能扶持自己的儿子,但孙休死后,濮阳兴、张布却最终选择了孙权的孙子孙皓继位。为什么濮阳兴、张布辜负了孙休的嘱托,为什么东吴会选择孙皓继位呢?我们今天就来聊一聊东

  • 司马炎篡位称帝,建立晋朝,孙皓任吴主,羊祜镇守荆州边防

    历史解密编辑:还文楼主标签:孙皓,羊祜,吴主,魏国,曹操,晋朝,司马炎,史说三国,荆州(古代)

    司马昭病逝,太子司马炎继位晋王。司马炎见天下大势尽在司马家族掌控之中,逼迫魏帝曹奂退位禅让,黄门侍郎张节谏阻,被司马炎打死于殿上。曹奂不得不亲捧传国玺将皇位禅让于司马炎。司马炎建国号大晋,改元为泰始元年,追封司马懿为宣帝,司马师为景帝,司马昭为文帝。司马炎每日商议伐吴大计,欲一统天下。司马家族为何能

  • 孙皓为什么要迁都武昌?-细品《资治通鉴》之三国争霸

    历史解密编辑:读史学文标签:孙皓,孙权,孙休,东吴,孙策,诸葛恪,资治通鉴,三国争霸,史说三国

    历史上吴国的末代皇帝孙皓是以一个暴君的形象出现的,所以很多史料上对于孙皓的记载都形成了脸谱化。但为什么孙皓登基初期和后期的差距如此之大?为什么中间孙皓要把都城迁到武昌呢?我们今天来聊一聊孙皓迁都以及东吴背后的政治博弈。01《资治通鉴》原文02译文03收获与反思谈孙皓迁都之前,我们先回顾一下孙皓登基以

  • 陆逊的侄子,官至东吴左丞相,最终却被孙皓报复!

    历史解密编辑:农民小阿蟹标签:陆逊,孙皓,吴国,孙休,史说三国,东吴左丞相

    在三国时期,吴郡四姓是支撑东吴的四大士族。其中,就吴郡陆氏来说,不仅有陆逊、陆抗这一对父子名将,还有笔者今天要说的陆凯,也在吴国受到了重用。陆凯(198-269年),字敬风,吴郡吴县(今江苏省苏州市)人。三国时期的吴国重臣,丞相陆逊的族侄,大司马陆抗的族兄。陆凯以正直及屡次劝谏孙皓而闻名,不过,这也

  • 那些被冤杀的大儒——三国孙皓杀韦昭

    历史解密编辑:纯度茶生活标签:孙皓,韦昭,孙权,孙和,皇帝,孙休,古装片,科学家,三国(电视剧)

    韦昭,字弘嗣。吴郡云阳(今江苏丹阳)人。东吴史学家和经学家。因避司马昭之讳,《三国志》中称其为韦曜。太平三年9月26日(258年11月9日),吴国宗室孙发动政变,废孙权幼子孙亮(第七子),立孙权第六子孙休为帝,改元永安。孙休崇尚文化,永安元年创设国学,韦昭为首任博士祭酒。孙皓264年,孙皓即位。韦昭

  • 东吴皇帝孙皓的残暴史

    历史解密编辑:如汝侃娱乐标签:孙皓,孙休,东吴,遗诏,大臣

    东吴的最后一代君主叫孙皓,在历史上是一个非常暴虐的君主,同时亡国之君,他的人品远不及刘禅曹奂,这个人一点不值得同情,反而有点憎恶,说他无恶不作或者罄竹难书,大概可以说并不过分。下面说几个故事,可以了解一下这个人物:第一,刚开始的给人的印象,是个励精图治的贤明君主。孙休临终前,遗诏立太子为帝,但因此子

  • 吴末帝孙皓——残暴之徒,荒淫之君

    历史解密编辑:这知识有点意思标签:孙皓,吴国,太后,武帝,景帝,三国,东吴,吴末帝

    吴大帝赤乌五年(242年),孙皓出生。其父孙和曾被孙权立为皇太子,后又被孙权所废。孙皓并不是皇子,之所以能即皇帝位,得力于朝中大臣的支持。景帝死时,他的几个儿子年龄尚幼,而他的侄子孙皓此时已有23岁。朝中大臣以蜀汉灭亡为鉴,主张立长者为帝。在这种情况下,孙皓几乎没有经过任何竞争就成为了皇位继承人。即

  • 曾经支持孙皓的万彧为什么会被孙皓处死?-细品《资治通鉴》之三国争霸

    历史解密编辑:读史学文标签:孙皓,孙休,贾充,曹髦,东吴,万彧,司马炎,资治通鉴,三国争霸,史说三国

    历史上记载的孙皓是一个非常荒淫的暴君,尤其是他对待东吴的大臣们大肆杀戮,甚至孙皓将曾经支持自己继位的右丞相万彧赐死,让很多人读到这段时候都对孙皓的残暴深恶痛绝。但如果我们透过历史记载的迷雾,却可以看到孙皓诛杀万彧等人的背后,是东吴动荡的政治环境,也就是在这种动荡的政治环境中,东吴走向了消亡。我们今天

  • 全网首发•折狱龟鉴•辨诬卷•043孙亮破矢

    历史解密编辑:智囊智囊标签:孙亮,侍郎,孙权,皇帝,黄门,东吴,诸葛恪,辨诬卷,折狱龟鉴,史说三国

    01译文东吴的废帝孙亮在夏天在西苑必输,想吃生梅子,就让黄门拿着银碗去取蜜糖配着生梅子吃。黄门和库管向来有嫌隙,就将老鼠屎扔到了蜜罐中,然后向孙亮汇报,说库管的管理不力。孙亮立刻就将库管召唤来,问道:“蜜罐是密封的,原本不应该有老鼠屎。黄门有没有私下里对你提出什么要求?”库管磕头,说道:“他经常问我

  • 孙权一共有七子,孙亮仅位居第七,孙权为何传位才十岁的孙亮

    历史解密编辑:壹线故事汇标签:孙权,孙亮,孙休,孙登,东吴,汉朝,史说三国

    确立皇位继承人,又被称为“定国本”,为了确保统治稳定,一般皇帝很早就确立并培养储君,以防皇帝本人不测之后权力交接平稳。太平时期,皇位或可传承于幼儿,但群狼环伺之际,皇位一般都是传承于有能力的成年人,比如司马氏政变之后,掌权者司马师有一养子司马攸,由于养子年龄较小,无法掌控局面,所以司马师去世之前,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