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如果曹爽有曹操的智谋武略,高平陵之变还能够成功吗

如果曹爽有曹操的智谋武略,高平陵之变还能够成功吗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暮成雪吖 访问量:4652 更新时间:2023/12/8 22:51:55

曹爽怂了,关键时候未虑胜先虑败,只想到万一败了怎么样怎么样,殊不知天子在手,敌军尚远,大可以挟天子急行军至许都抑或更远的邺城,到时候大军在手,天子我有。号令勤王,谁敢不从,这个时候能打仗且支持曹氏的将领不是没有,有了大义的名分,甚至左右摇摆的墙头草都会倾向于曹爽的。曹操是什么开局?散家财,合义兵起事,队伍自己拉的,地盘自己打的,就连皇帝也是自己抢的。

曹爽当时什么状况?有兵,有地,有皇帝,司马懿只占了一个洛阳,他就放弃了。放弃了长江以北尽数魏国,那么大的领土只丢了一个洛阳他就放弃了,都不用换成曹操,换成历史上有名的大废物、汪精卫,司马懿都赢不了。汪精卫在蒋介石兵锋正盛,兵力、地盘完全压制它汪精卫只配这个它的时候,还想要争一争,那个曹爽仅仅丢了一个洛阳却连争一争的勇气都没有了。曹爽不是一般的废物,是废物的不一般。

换曹操在曹爽的处境里面,可能做梦都会笑醒,司马小贼竟然主动来送人头了,正愁着没理由宰了曹爽缺的不是号召天下的能力,缺的不是有能力的文臣武将,觉得不是值得信任的心腹,缺的不是名义和背景,缺的仅仅是一颗英雄的决心。只想做富家翁的人,在三国的舞台上,注定演不了主角。就是因为深明曹爽的缺点,司马懿才敢孤注一掷。也就是我大魏太富强太安定,让匹夫竖子当上大将军辅政大臣,曹子丹何等英雄,竟然生出这么一群豚犬之辈。

以魏武帝的水平,放到曹爽那个位置,历史上还想不出谁在司马懿的位置能翻盘的。一个都没有。司马宣王也许会把自己的两个儿子都派去随驾。他自己是想养老都不敢,想速死也不敢。估计是天天儿磕慢性药,以求善终。临死前还得嘱咐儿子,老老实实跟着领导人。

如果曹爽有曹操的文治武功,老贼往死里练养生拳也不敢造反。但曹爽很弱,夏侯能好到哪里去?所以后继无人就是后继无人没救。从三马食槽到八马乱华,或许可以问如果司马家后人都有冢虎老贼一般能耐,是不是刘裕就没戏了?其实当时只有司马懿等少数人希望曹爽去死的。蒋济等元老也是希望曹爽退出政治舞台,做富家翁。

曹爽放下兵权后,他的生死怎么就由司马懿决定?元老们不会反对司马懿处死曹爽吗?当初说好的做富家翁。怎么皇帝曹芳也管不了曹爽的生死?小皇帝当时快十六岁了,相当于今天初中年龄段的大孩子了,肯定有自己的是非观念的,他都保不了曹爽性命?曹爽要有曹操的智谋,篡权的不就改成曹爽了嘛,曹真虽是曹操族子,却没有裂土封王的资格,曹爽的篡权和司马懿的篡权又能有多大区别呢?曹植之子曹志后来还不是跟司马炎谈笑风生。

当年高平陵事变时,魏国从上到下,除了桓范,没有任何人觉得曹爽能赢,包括曹爽自己。而在今天的知乎上,似乎不少人觉得“我上都能赢”,你们也太看不起当年魏国托孤大臣的水准了吧?曹爽优势很大,是桓范说的。挟天子出去就能翻盘,也是桓范说的。曹爽是猪,还是桓范说的。也就是说,这个问题下的大部分答案的论据,全都是桓范说出来的。而桓范又是什么牛人么?似乎除了司马懿说他是“智囊”之外,没看到他干过什么聪明事。众叛亲离的曹爽,和队都站不对的桓范,谁看不起谁呢?要是曹爽有曹操的水平,高平陵之变根本就不会发生,曹操和司马懿俩人实力差不多均衡,即使曹操本人,也不会强行夺走司马懿的权力,因为他的最初规划不是做丞相,就是做个将军。

标签: 曹爽曹操司马懿魏国汪精卫高平

更多文章

  • 高平陵之变时,此人劝说曹爽挟持天子,最终是什么下场?

    历史解密编辑:纯度茶生活标签:曹爽,司马懿,司马昭,魏明帝,高平陵,蜀汉

    公元249年,高平陵之变正式爆发。彼时,太傅司马懿趁曹爽兄弟随曹芳拜谒高平陵的时候,发动了兵变。在关闭洛阳城门后,司马懿以太后的诏书来命令桓范。桓范正要应命,但他的儿子以皇帝在曹爽那边,力劝桓范投奔曹爽,桓范最终改变主意,来到高平陵。出行时大司农属官全部都劝阻桓范,但桓范不听,并成功出城。司马懿得知

  • 曹氏经营魏国多年,为何高平陵之战曹爽投降被杀,得不到一人维护

    历史解密编辑:慢聊的历史标签:曹爽,司马懿,曹操,曹丕,曹魏,曹芳

    三国时期,是中国历史上比较著名的一个乱世。这个时期内,群雄并起,逐鹿中原。最后三分天下,可谓是精彩纷呈。而里面最具戏剧性的,要数魏国。曹氏在夺取了汉室政权以后,建立了曹魏。但是他的曹魏又被以相同的方式被司马懿夺走,可谓天道轮回,造化弄人。司马懿夺取政权最关键的一战便是高平陵之变。这一战,司马懿将他的

  • 兴势之战曹爽率10万大军败于3万蜀军,他或想实施魏版子午谷奇谋

    历史解密编辑:肤浅世觅标签:曹爽,谷奇谋,蜀汉,曹魏,费祎

    三国时期,曹魏正始五年(244年),辅政的大将军曹爽为了树立威信,发动了征讨蜀汉,夺取汉中的战争,这次曹爽集结的兵力,有6、7万人之说,也有十余万人的说法,不过驻守汉中的王平,所统辖兵力大致在3万人左右,面对强势来袭的魏军,王平指挥得当,最终配合费祎所率援军,在兴势之战中实现对曹爽所部的合围,重创了

  • 曹爽的失败,不在于他的肆意妄为,而是曹魏皇权面对士族的失败

    历史解密编辑:生活磁场标签:曹爽,士族,曹魏,司马懿,曹操,曹丕,三国

    曹魏正始十年(公元249年),司马懿发动了高平陵之变,一时之间,众多朝中重臣选择支持司马懿,曹爽在尚可抵抗的前提之下,选择了投降,一句“我不失作富家翁”被后世嘲讽至今。就当时的局势而言,曹爽的确投降得太快了,但凡对峙一下,看看局势发展如何也可以啊,南下许都,整合兵力和司马懿再战也是有机会的,不过他还

  • 曹爽对司马懿是看重,甚至不惜杀害曹操,但到底有多看重

    历史解密编辑:揉碎夏的诗标签:曹爽,司马懿,曹操,曹魏,曹丕

    司马懿“世家”之后的司马懿,曹操封他为前将军、兖州刺史,他也因此成为了曹魏一方数一数二的名门大族。曹丕对他也是赞赏有加,认为司马懿是一个不可多得的奇才,甚至还写信劝曹爽“放弃司马懿”。其实,虽说司马懿在曹魏官位斐然,但要说他能和曹爽的“雄才大略”相提并论,肯定还是有一些差距。曹爽对司马懿是看重,甚至

  • 曹爽:没牙的虎也是虎,悔不该轻信诺言

    历史解密编辑:最后的骑兵20标签:曹爽,司马懿,魏明帝,魏国,蜀汉,曹操

    三国时代始于汉献帝禅让帝位(建安二十五年),曹魏王朝正式建立,终于孙皓投降晋朝(咸宁五年),共六十年。而像曹操、袁绍等仍属于汉朝时期,汉灵帝时黄巾起义爆发,才涌现出这么多英雄豪杰,也因为有他们,汉末三国才会被津津乐道。大江东去浪淘尽,群雄逐鹿后汉王朝分裂为汉魏吴三国。建安二十五年,是个特殊的年份,三

  • 曹爽在高平陵之变中主动投降,如果他对战司马懿,会鹿死谁手呢?

    历史解密编辑:落榜秀才标签:曹爽,许都,曹丕,三国,汉朝,司马懿,司马师,曹操手下,高平陵之变

    在三国历史上,有几个关键性的事件。它们直接改变了三国历史的走向,给中国历史带来了深远的影响。其中发生在曹魏的高平陵事变就是其中之一。这场事变,将曹魏的政权转移到了司马懿的手中,从此曹氏越来越式微。最终,司马氏建立的晋朝替代了曹魏政权,并统一了全国。我们看这段历史,都会有一个印象,就是曹爽兄弟懦弱无能

  • 曹爽为什么要伐蜀,为什么会伐蜀失败?-细品《资治通鉴》之三国争霸

    历史解密编辑:读史学文标签:曹爽,蜀汉,曹魏,司马懿,资治通鉴,曹睿

    公元244年,曹魏方面曹爽一意孤行,率领十多万大军伐蜀,想要夺取汉中。当时蜀汉方面恰好也是费祎和蒋琬交接,当时蒋琬将汉中的主力退回到了涪县,从局势上来看曹爽似乎有了机会。但是这次伐蜀作战最终还是以曹爽失败而告终。那么曹爽为什么要执意伐蜀,为什么伐蜀又遭遇失败了呢?我们今天来读一读《资治通鉴》里面的相

  • 曹爽与司马懿的较量中有希望取胜吗?还真有!

    历史解密编辑:尚思修善说历史标签:曹爽,曹操,曹叡,孙礼,曹丕,汉朝,司马懿,史说三国

    曹操、曹丕、曹叡并称魏氏“三祖”。而这三祖各有不同。曹操虽然文治武功在历史上也是叮当当的响,但是他有他自己的毛病,喜欢把人家的老婆收入麾下。为这还出了不少事。曹丕除了遗传了曹操的爱好之外(娶了人家袁绍的儿媳妇甄氏,并生下曹叡),还喜欢乱搞。到了曹叡则一改家风,竟然喜欢男宠。而更让人咂舌的是,曹操活了

  • 曹爽唯一的机会

    历史解密编辑:蜀南培培标签:曹爽,司马懿,桓玄,刘裕,曹魏,诸葛亮

    导读曹爽原本是曹魏第一号人物,掌握曹魏实权。可司马懿一句承诺,让他放下武器乖乖就范。那么曹爽不投降和司马懿斗一斗,胜算几何?最差选择曹爽带着皇帝扫墓,兄弟几人也一起出动,让京城空虚,被司马懿抓住机会发动高平陵之变。曹爽有几条路走,或者调集天下兵马勤王,或者退守许昌与司马懿对峙,或者干脆跑远点,到河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