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曹爽唯一的机会

曹爽唯一的机会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蜀南培培 访问量:1908 更新时间:2024/2/10 9:23:25

导读

曹爽原本是曹魏第一号人物,掌握曹魏实权。可司马懿一句承诺,让他放下武器乖乖就范。那么曹爽不投降和司马懿斗一斗,胜算几何?

最差选择

曹爽带着皇帝扫墓,兄弟几人也一起出动,让京城空虚,被司马懿抓住机会发动高平陵之变。

曹爽有几条路走,或者调集天下兵马勤王,或者退守许昌与司马懿对峙,或者干脆跑远点,到河北邺城再调集大军不迟。

司马懿也怕曹爽跑,更怕曹爽调集大军,所以一直是高度紧张,为了避免刺激曹爽,司马懿断然否定追击的请求,派出蒋济去说服曹爽。

谁知曹爽这个大草包,居然真的听信司马懿的一面之词,觉得只是夺权并不谋害他,于是放下武器带着皇帝和兄弟们去投降。

当时这是最差选择,因为无论怎么选,都有一线生机,而和司马懿这样的奸雄谈和平,真可谓与虎谋皮。

调兵勤王

如果调集天下兵马勤王,曹爽胜算大吗?

有人说司马懿擅长打仗,有奇袭孟达的闪电战,又有和公孙渊的阵地战,还和诸葛亮长期对峙,虽然被诸葛亮打的不敢出战,但好歹处于一个水平,并没有太大损失。

但这都是建立后方稳定,曹魏支持司马懿基础上,一旦司马懿与曹魏撕破脸皮,司马懿能否调动军队都成问题。

司马懿是用了几千死士控制住了京城和军权。但这几千人只能是控制和监视军队,并不能指挥京城的兵力。军队是忠于曹魏皇帝的,司马懿只能用郭太后的诏书迷惑、笼络军队。一旦曹爽打起平叛大旗,时间一长,洛阳城内军队都能倒戈了,司马懿父子只能是亡命天下。

固守许昌

有人说对攻风险太大,还是固守许昌为好。

这也不失为一个稳妥办法。

按照桓范策略,许昌作为汉献帝故都,粮草充足城郭坚挺,足以对抗司马懿。届时调集天下兵马,司马懿必死!

然而曹爽三兄弟笨如蠢猪,竟然听信司马懿许诺,最后全部被杀。

如果曹爽带着皇帝进入许昌,司马懿下一步极为艰难,反而自己犹如热锅上蚂蚁,是固守洛阳,还是逃跑,都会让司马懿集团陷入巨大分裂。而一旦各路勤王军聚集在洛阳城下,哪怕司马懿可以战胜,获得一城一地的胜利,也抵挡不住全国源源不断的勤王军。曹爽只需在许昌坐镇,大事可定。

司马懿大开杀戒

曹爽不听桓范的话,乖乖地去洛阳投降。

司马懿痛下杀手,把曹爽全家都杀了,还把智囊桓范给夷三族了。

古代有诛九族和夷三族,诛九族是一个不留,有关系的全部杀光。夷三族稍微好一点,或许有漏网之鱼。而正是这个桓范家的漏网之鱼,在一百五十年后位桓范报仇了!

司马懿报应

桓范有个儿子桓楷,当时侥幸逃脱了,并没有被杀。桓楷的后人跟着晋朝一起衣冠南渡到了江南,继续潜伏起来。

东晋后期,桓楷的后代桓温权倾朝野,控制着长江上游的荆州兵权。

桓温死后,其子桓玄非常有野心,看准时机后就率部杀入建康(南京),一下子控制住东晋朝野。

桓玄谋朝篡位,建立桓楚,并对东晋王室大肆诛杀。司马氏家族面临灭顶之灾,东晋宗室几乎被杀绝,少部分远亲宗室在进入南朝宋后,又被宋武帝刘裕诛杀殆尽,东晋几乎没有任何遗留。

而桓玄虽然杀灭司马家,却不是天选之人。被刘裕击败,一路西逃,最后死于乱军之中。桓玄就像是东汉末年董卓一样,担任了清道夫角色,而清道夫始终得不了天下的。

桓玄诛灭了东晋最后残余势力,为刘裕扫清障碍,刘裕北伐后仓促南还,不顾关中父老挽留,迅速回到建康篡位,自此司马懿势力的晋朝彻底灭亡,南方迎来了南朝时代。

标签: 曹爽司马懿桓玄刘裕曹魏诸葛亮

更多文章

  • 曹操错失的两位武将,一位斩杀夏侯渊,另一位击败曹爽!

    历史解密编辑:美好的甜瓜标签:曹操,夏侯渊,曹爽,刘备,黄忠

    东汉末年,曹操自然是最强大的诸侯。而在曹操的麾下,可谓是人才济济。比如武将有张郃、张辽、于禁、乐进、徐晃等人,谋士有郭嘉、荀彧、荀攸、司马懿、程昱等人。正是在这些文臣武将的辅佐下,曹操挟天子以令诸侯,消灭了袁绍、袁术、张绣、刘表、马超、韩遂等众多割据势力。当然,纵观曹操的一生,还是错过了不少人才。其

  • 他两次救下魏延,大战张郃生擒益州第一猛将,战败曹爽二十万大军

    历史解密编辑:叶秋故事专刊标签:魏延,曹爽,张郃,刘备,益州,三国,司马懿,诸葛亮,曹操手下

    诸葛亮病故之后,急于立功的曹爽率领二十万魏军威逼汉中而来,正当后主无比慌乱之时,一位目不识丁的大将出现了,凭着三万人马,成功用计逼退了来势汹汹的对手,他就是两救魏延,勇斗张郃的蜀军大将王平。【街亭遇劲敌】初掌兵权的马谡带着雄心壮志奔赴街亭而来,饱读兵书满腹韬略的他,对这位目不识丁的王平带着三分傲慢,

  • 司马懿发动“高平陵之变”像赌命?看看曹爽的实力有多强

    历史解密编辑:奇案故事本标签:司马懿,曹爽,高平陵,曹叡,孙吴,蜀汉

    公元249年发生一件大事,司马懿发动高平陵之变,奠定日后司马炎窜魏的基础,但这次政变对他来说,是一次十分凶险的冒险。不但自己势力和曹魏大将军曹爽的势力相差悬殊,但司马懿仍被迫发动攻势,直到最后一刻才能取胜。怎么说司马懿是险中求胜?如果比对一下双方的军事力量,就可以知道他实在赢得侥幸。曹魏雄霸北方后,

  • 高平陵之变前,曹爽为何能压制司马懿十年之久?他靠的是什么?

    历史解密编辑:历史信箱标签:曹爽,司马懿,曹魏,魏明帝,曹芳,曹叡

    嘉平元年(249年)正月,魏帝曹芳离开洛阳去祭拜魏明帝高平陵(今洛阳汝阳县大安乡工茹店村),大将军曹爽、中领军曹羲、武卫将军曹训均从行。面对这一千载难逢的机会,司马懿乘机上奏郭太后,请废曹爽兄弟,从而发动了高平陵之变。对此,曹爽深思熟虑之后,决定放弃抵抗,而请皇帝罢免自己,并向司马懿认罪投降。对此,

  • 司马懿这招并不高明,可惜,笨蛋曹爽中招失势

    历史解密编辑:斯基栀子标签:曹爽,李胜,汉朝,三国,司马懿,诸葛亮

    魏明帝曹睿去世之后,朝政由司马懿和大将军曹爽共同执掌。曹爽宗亲贵胄,从来是骄奢淫逸,飞扬跋扈,面对多变时势,并不甘心让司马懿分享权力。于是,听从何晏、邓飏等人的建议,采取明升暗降的手段剥夺了司马懿的兵权。司马懿那是三朝元老,曾为曹家立下过赫赫战功,如今大权旁落,傻子都知道,他心中不仅十分怨恨,而且还

  • 曹爽的一位部下,获得司马懿的发掘,最终成为西晋大臣!

    历史解密编辑:生活磁场标签:曹爽,司马懿,魏明帝,曹魏,蜀汉,太守

    公元249年,司马懿发动了高平陵之变。在高平陵之变中,司马懿诛杀了曹爽及其党羽,从而篡夺了曹魏大权,这直接影响到了曹魏甚至三国的历史走向。值得注意的是,在高平陵之变后,曹爽的部下,要么被杀,要么被贬低,很难再次获得司马懿的启用。毕竟,司马懿深刻明白斩草除根的道理,如果对曹爽及其党羽仁慈,很可能会让司

  • 曹爽之后曹魏最后的靠山,他若没死,司马昭没机会上位!

    历史解密编辑:慢聊的历史标签:曹爽,司马昭,曹魏,司马懿,曹丕,曹操

    人无完人这个词语真的是对人的最好形容,没有一个人能够把处世之道做得滴水不漏,即使是被后世非常推崇的曹操。他从一个官宦后代,到最后一统北方,成为三国时期最强的势力,这中间的过程只有曹操自己知道,虽然在实现那个过程中他得到了很多人的帮助。但是他自己的个人能力也是他成功路上不可或缺的一个重要因素。但是有一

  • 太尉王凌明知道权臣司马懿不守诺言,为何还要像曹爽一样乖乖投降

    历史解密编辑:佳佳很有料标签:司马懿,曹爽,王凌,太尉,权臣,曹操

    大家好,我是尼摩船长,欢迎乘坐鹦鹉螺号,尼摩船长带你遨游知识的海洋。嘉平三年(251年),曹魏太尉王凌不满司马懿专权而在淮南筹谋起兵反抗。但王凌还没起兵,就在司马懿的震慑下主动乖乖投降。既然王凌明知道曹爽就是因为主动束手就擒而遭司马懿灭族,那他为何还要学曹爽坐以待毙而不反抗一下呢,船长为你细细道来。

  • 高平陵之战,若曹爽硬抗,到底能不能打赢司马懿?答案与想象不同

    历史解密编辑:鉴史官标签:曹爽,司马懿,高平陵,魏国,曹操,曹睿

    事实上,很多人都高估了曹爽的实力!若他选择和司马懿死扛到底,宁死不降,那么等待他的结局,必将是灰飞烟灭,根本不可能有丝毫胜算!高平陵之变曹家三代君主,个个英明神武,然而他们的共同点便是活得不太久,尤其是曹丕和曹睿,正是他俩的短命,导致了曹魏的最终易主!曹丕和曹睿的才能,丝毫不亚于曹操,算是非常不错的

  • 司马懿夺权的最后一役,曹爽有天子和兵权,为何却选择投降?

    历史解密编辑:二哥谈事标签:司马懿,曹爽,曹操,魏国,兵权,三国,汉朝

    说起三国的时候,大家肯定会想到魏蜀吴三国。在三国当中决定胜负的主要因素,其实是一个君王选贤任人的能力是否足够。我们从三国当中最后的结果可以看出,魏国的胜利其实也是因为曹操他用人的能力十分高超,可以说曹操在三国当中选用人才的能力是数一数二的。但是一个人才往往会成就一个君王,但也有可能从反方向使一个国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