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曹操错失的两位武将,一位斩杀夏侯渊,另一位击败曹爽!

曹操错失的两位武将,一位斩杀夏侯渊,另一位击败曹爽!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美好的甜瓜 访问量:967 更新时间:2023/12/18 22:57:16

东汉末年,曹操自然是最强大的诸侯。而在曹操的麾下,可谓是人才济济。比如武将有张郃、张辽、于禁、乐进、徐晃等人,谋士有郭嘉、荀彧、荀攸、司马懿、程昱等人。正是在这些文臣武将的辅佐下,曹操挟天子以令诸侯,消灭了袁绍、袁术、张绣、刘表、马超、韩遂等众多割据势力。当然,纵观曹操的一生,还是错过了不少人才。其中,就本文所要说的黄忠和王平,曾经一度是曹操麾下的武将。不过,因为种种原因,他们最终还是投靠到刘备一方了。在此基础上,在蜀汉和曹魏两大势力的较量中,这两位将领,更是让曹魏一方付出了惨重的代价。

一、黄忠

一方面,就黄忠来说。黄忠(?-220年),字汉升(一作“汉叔”),南阳郡(今河南省南阳市一带)人。东汉末年,南阳郡是荆州下辖的一个郡。因此,初平三年(192年),荆州刺史刘表出任荆州牧后,黄忠自然投奔到刘表麾下。彼时,黄忠被刘表任命为中郎将,随从其侄刘磐驻军长沙郡攸县(今湖南省株洲市攸县一带)。建安十三年(208年),曹操在一统北方中原后,正式挥师南下。不久之后,刘表病逝,而刘表的儿子刘琮,则放弃了抵抗,选择归降了曹操。在此基础上,曹操拿下荆州后,让黄忠担任代理裨将军,仍然在长沙郡驻守,归长沙郡的太守韩玄统属。

由此,非常明显的是,在公元208年,黄忠成为了曹操的部下。当然,曹操此时麾下人才济济,自然没有对黄忠这位将领有太多的关注。不过,曹操最终还是会对黄忠这位将领记忆深刻的。

根据《三国志》等史料的记载,建安十四年(209年),刘备与孙权组成联军大败曹操军,取得了赤壁之战的胜利。赤壁之战后,曹操北归。刘备趁机占领荆州,率领赵云等人南征长沙四郡。在此背景下,黄忠跟随韩玄向刘备投降。自此之后,黄忠成为刘备的部下了。建安十六年(211年),在益州牧刘璋的邀请之下,刘备率领黄忠等人来到益州,并和刘璋展开了益州之战。建安十九年(214年),黄忠随同刘备率军进围成都。数十日后,益州牧刘璋投降。刘备进入成都后,论功行赏,任命黄忠为讨虏将军。

建安二十三年(218年),刘备进驻阳平关(今陕西省汉中市一带),在汉中与曹操军队对峙。在汉中之战中,黄忠随同刘备出征。建安二十四年(219年),汉中之战来到最关键的时刻。在争夺定军山的时候,刘备率军与夏侯渊交战。此战,黄忠推锋必进,劝率士卒,金鼓振天,欢声动谷,将夏侯渊斩杀于南围鹿角。曹军失去主帅,军中扰扰,三军皆失色。黄忠趁机进攻曹军大营,大败曹军。汉中之战后,黄忠被刘备升迁为征西将军。

根据《三国志》等史料的记载,夏侯渊(?-219年),字妙才,沛国谯县(今安徽亳州市谯城区)人。东汉末年名将,太仆夏侯婴后代。夏侯渊早年跟随曹操征伐四方,可以说是曹操的左膀右臂了。因此,黄忠斩杀夏侯渊,自然让曹操痛惜不已,也促使曹操最终放弃了汉中之地。公元219年,刘备称汉中王,同时任命关羽为前将军,张飞为右将军,马超为左将军,黄忠为后将军。建安二十五年(220年)八月,黄忠去世。对于黄忠来说,有一个儿子,名为黄叙。不过,黄叙英年早逝,没有后人,所以,在蜀汉建立后,黄忠的后人自然是悄无声息的。景耀三年(260年)九月,考虑到黄忠的战功,后主刘禅追谥他为刚侯。

二、王平

另一方面,王平(?—248年),字子均,巴西郡宕渠县(今四川省达州市渠县一带)人,籍贯益州。建安二十年(公元215年),巴西郡七姓夷王朴胡、賨邑侯杜濩举巴夷、賨(cóng)民依附曹操,王平随杜濩、朴胡等被迁往洛阳,被任命为一名代理校尉。建安二十四年(公元219年),刘备手下黄忠于定军山斩杀曹军大将夏侯渊,王平作为曹操的部下,跟随曹操率领大军来争汉中,却被刘备击败。在此基础上,王平得以投降刘备,被刘备任命为牙门将、裨将军。由此,非常明显的是,和黄忠一样,王平跟随曹操的时间也不是太长。

根据《三国志》等史料的记载,建兴六年(公元228年),王平跟随蜀汉丞相诸葛亮诸葛亮北伐。在街亭之战中,诸葛亮派遣马谡守街亭,王平时为马谡军先锋,马谡舍水上山,举动失宜,王平连连规劝马谡,马谡不听,被曹魏将领张郃断了水源,随后马谡军惨遭大败,士卒离散。唯有王平所领的千余人士兵鸣鼓自持,张郃怀疑王平有伏兵,不敢进攻。于是,王平将诸营将士聚集起来,率领他们平安归还。对此,在笔者看来,因为在街亭之战中的表现,王平获得了蜀汉丞相诸葛亮的赏识。在此之后,王平被诸葛亮拜为参军,统领无当飞军,进位讨寇将军,封亭侯。

建兴十二年(公元234年),蜀汉丞相诸葛亮去世后,王平升任后典军、安汉将军,辅助车骑将军吴懿驻守汉中,兼任汉中郡的太守。建兴十五年(公元237年),蜀汉第二任汉中都督吴懿病逝。在此背景下,王平进封安汉侯,代替吴懿镇守汉中。因此,在魏延和吴懿之后,王平成为蜀汉第三任汉中都督。延熙六年(公元243年),蜀汉大司马蒋琬病重,回军驻扎在涪县。任王平为前监军、镇北大将军。

延熙七年(公元244年),曹魏大将军曹爽率领步骑十余万进攻汉中,前锋已在骆谷,当时,蜀汉在汉中地区的守兵不满三万,这促使诸将大惊。虽然在兵力上处在绝对的劣势,但是,王平没有慌张,而是沉着应对曹爽率领的10多万大军。最终,对此,在笔者看来,在兴势之战中,王平击败了曹爽,并导致曹爽在曹魏将士中威望大跌,从而为司马懿发动高平陵之变埋下了伏笔。

当时马忠在南中,防备南中;邓芝驻守永安,防备东吴;王平在汉中,防备曹魏;三人各守一方,保障蜀汉疆域的平安,平安三侯的威名始于此时。延熙十一年(公元248年),王平去世,其子王训继承了爵位。综上,对于王平和黄忠来说,在曹操麾下的时候,都是默默无闻的,这也成为曹操错失他们的重要原因。不过,来到蜀汉之后,王平和黄忠都获得了施展才华的大舞台,从而成为蜀汉乃至于三国时期的名将。

标签: 曹操夏侯渊曹爽刘备黄忠

更多文章

  • 他两次救下魏延,大战张郃生擒益州第一猛将,战败曹爽二十万大军

    历史解密编辑:叶秋故事专刊标签:魏延,曹爽,张郃,刘备,益州,三国,司马懿,诸葛亮,曹操手下

    诸葛亮病故之后,急于立功的曹爽率领二十万魏军威逼汉中而来,正当后主无比慌乱之时,一位目不识丁的大将出现了,凭着三万人马,成功用计逼退了来势汹汹的对手,他就是两救魏延,勇斗张郃的蜀军大将王平。【街亭遇劲敌】初掌兵权的马谡带着雄心壮志奔赴街亭而来,饱读兵书满腹韬略的他,对这位目不识丁的王平带着三分傲慢,

  • 司马懿发动“高平陵之变”像赌命?看看曹爽的实力有多强

    历史解密编辑:奇案故事本标签:司马懿,曹爽,高平陵,曹叡,孙吴,蜀汉

    公元249年发生一件大事,司马懿发动高平陵之变,奠定日后司马炎窜魏的基础,但这次政变对他来说,是一次十分凶险的冒险。不但自己势力和曹魏大将军曹爽的势力相差悬殊,但司马懿仍被迫发动攻势,直到最后一刻才能取胜。怎么说司马懿是险中求胜?如果比对一下双方的军事力量,就可以知道他实在赢得侥幸。曹魏雄霸北方后,

  • 高平陵之变前,曹爽为何能压制司马懿十年之久?他靠的是什么?

    历史解密编辑:历史信箱标签:曹爽,司马懿,曹魏,魏明帝,曹芳,曹叡

    嘉平元年(249年)正月,魏帝曹芳离开洛阳去祭拜魏明帝高平陵(今洛阳汝阳县大安乡工茹店村),大将军曹爽、中领军曹羲、武卫将军曹训均从行。面对这一千载难逢的机会,司马懿乘机上奏郭太后,请废曹爽兄弟,从而发动了高平陵之变。对此,曹爽深思熟虑之后,决定放弃抵抗,而请皇帝罢免自己,并向司马懿认罪投降。对此,

  • 司马懿这招并不高明,可惜,笨蛋曹爽中招失势

    历史解密编辑:斯基栀子标签:曹爽,李胜,汉朝,三国,司马懿,诸葛亮

    魏明帝曹睿去世之后,朝政由司马懿和大将军曹爽共同执掌。曹爽宗亲贵胄,从来是骄奢淫逸,飞扬跋扈,面对多变时势,并不甘心让司马懿分享权力。于是,听从何晏、邓飏等人的建议,采取明升暗降的手段剥夺了司马懿的兵权。司马懿那是三朝元老,曾为曹家立下过赫赫战功,如今大权旁落,傻子都知道,他心中不仅十分怨恨,而且还

  • 曹爽的一位部下,获得司马懿的发掘,最终成为西晋大臣!

    历史解密编辑:生活磁场标签:曹爽,司马懿,魏明帝,曹魏,蜀汉,太守

    公元249年,司马懿发动了高平陵之变。在高平陵之变中,司马懿诛杀了曹爽及其党羽,从而篡夺了曹魏大权,这直接影响到了曹魏甚至三国的历史走向。值得注意的是,在高平陵之变后,曹爽的部下,要么被杀,要么被贬低,很难再次获得司马懿的启用。毕竟,司马懿深刻明白斩草除根的道理,如果对曹爽及其党羽仁慈,很可能会让司

  • 曹爽之后曹魏最后的靠山,他若没死,司马昭没机会上位!

    历史解密编辑:慢聊的历史标签:曹爽,司马昭,曹魏,司马懿,曹丕,曹操

    人无完人这个词语真的是对人的最好形容,没有一个人能够把处世之道做得滴水不漏,即使是被后世非常推崇的曹操。他从一个官宦后代,到最后一统北方,成为三国时期最强的势力,这中间的过程只有曹操自己知道,虽然在实现那个过程中他得到了很多人的帮助。但是他自己的个人能力也是他成功路上不可或缺的一个重要因素。但是有一

  • 太尉王凌明知道权臣司马懿不守诺言,为何还要像曹爽一样乖乖投降

    历史解密编辑:佳佳很有料标签:司马懿,曹爽,王凌,太尉,权臣,曹操

    大家好,我是尼摩船长,欢迎乘坐鹦鹉螺号,尼摩船长带你遨游知识的海洋。嘉平三年(251年),曹魏太尉王凌不满司马懿专权而在淮南筹谋起兵反抗。但王凌还没起兵,就在司马懿的震慑下主动乖乖投降。既然王凌明知道曹爽就是因为主动束手就擒而遭司马懿灭族,那他为何还要学曹爽坐以待毙而不反抗一下呢,船长为你细细道来。

  • 高平陵之战,若曹爽硬抗,到底能不能打赢司马懿?答案与想象不同

    历史解密编辑:鉴史官标签:曹爽,司马懿,高平陵,魏国,曹操,曹睿

    事实上,很多人都高估了曹爽的实力!若他选择和司马懿死扛到底,宁死不降,那么等待他的结局,必将是灰飞烟灭,根本不可能有丝毫胜算!高平陵之变曹家三代君主,个个英明神武,然而他们的共同点便是活得不太久,尤其是曹丕和曹睿,正是他俩的短命,导致了曹魏的最终易主!曹丕和曹睿的才能,丝毫不亚于曹操,算是非常不错的

  • 司马懿夺权的最后一役,曹爽有天子和兵权,为何却选择投降?

    历史解密编辑:二哥谈事标签:司马懿,曹爽,曹操,魏国,兵权,三国,汉朝

    说起三国的时候,大家肯定会想到魏蜀吴三国。在三国当中决定胜负的主要因素,其实是一个君王选贤任人的能力是否足够。我们从三国当中最后的结果可以看出,魏国的胜利其实也是因为曹操他用人的能力十分高超,可以说曹操在三国当中选用人才的能力是数一数二的。但是一个人才往往会成就一个君王,但也有可能从反方向使一个国家

  • 曹爽伐蜀之战,面对兵力薄弱的汉中,曹爽为何失败而归?

    历史解密编辑:调侃历史标签:曹爽,汉中,司马懿,魏国,曹魏,蒋琬

    公元244年,为了提高自己的威望,曹爽开始确定伐蜀的具体路线,他最终决定,大军走觉骆道,直扑汉中。据《三国会要》记载,三国时秦蜀之间的通道大致有三谷四道。三谷分别是汉中西北的褒谷、北骆谷、东北子午谷。四道分别是子午道、傥骆道、褒斜道及南栈金牛道。傥骆道,又叫骆谷道,从长安去汉中,自周至向西南,要先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