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独霸朝政的首辅大臣曹爽,为啥“束手就擒”于退居二线的司马懿

独霸朝政的首辅大臣曹爽,为啥“束手就擒”于退居二线的司马懿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娱乐计划儿 访问量:4137 更新时间:2024/2/22 13:11:00

公元249年,首辅大臣、大将军曹爽,陪护着曹魏的第三位帝王曹芳,离开都城,前往高平陵祭奠魏明帝曹叡。

这时,留在京都洛阳城中的太傅司马懿,为了解决曹爽及其党羽,趁机发动政变,夺取了朝政大权。同时,向曹芳奏报曹爽之“背弃顾命,败乱国典,内则僭拟,外则专权”等罪行。

发动政变的司马懿(剧照)

曹爽得知后,竟然没有采取任何反击措施,老老实实地按照司马懿的要求,乖乖地交出兵权,任人宰割。

一人之下,万人之上的首辅大臣,为什么会“束手就擒”?

曹爽是曹魏王朝曾经的大司马曹真的长子,自幼与曹魏的第二代帝王魏明帝曹叡关系不错。

曹叡干了十几年,病入膏肓之际,在宠臣刘放孙资的推介下,曹爽被封为大将军,成了托孤首辅大臣。

但是,曹叡深知自己这个发小,日常处事还算循规蹈矩、谨慎持重,但肚子里没有多少干货,缺少辅政之才。

于是,曹叡就让有真才实学的尚书孙礼,做大将军长史(秘书长),以助力曹爽。

病入膏肓的曹叡(剧照)

与此同时,曹叡又在刘放、孙资的极力举荐下,诏令雄才大略的司马懿任侍中、都督中外诸军事、录尚书事,与曹爽一起辅佐后继之君。目的在于,提高辅政团队的工作能力。

决定了如此重大的人事安排后不久,怀着赓续曹魏政权愿望的曹叡驾崩了。

曹爽、司马懿两人比较起来,不敢说是一个天上、一个地下,起码是马先生碰上冯先生,差的不是一点!

温室里成长起来的曹爽的那点本事,是绝对不能与足智多谋、久经疆场的司马懿相提并论的。

后来,曹爽为了建立军功,证明自己不比司马懿差,于247年,贸然率领七万大军出征,进攻蜀汉。

结果,在他的没有章法的、“不知所以然”的指挥下,曹魏大军损兵折将,付出了惨重的代价后,勉强狼狈撤回。

损兵折将的曹爽(剧照)

此战,坐实了曹爽“草包将军”的名号!

就凭这点本领,曹爽怎么能与令蜀汉丞相诸葛亮止步渭水的司马懿斗?

辅政之初,曹爽还是挺尊重老前辈司马懿的,彼此之间和谐共处,忠心为国。

可是不久,生活上日渐腐化堕落,行为上日益妄自尊大,工作上没有多少主见的曹爽,听了身边的“狗头军师”们的建议,将司马懿“高升”为太傅,夺了他的实权。

自此以后,司马懿知趣地退居二线,装病不朝;曹爽开始唯我独尊,目空一切。甭说那些元老大臣们,有时连皇太后、皇帝也不放在他曹爽眼里。

因对郭太后(曹丕的皇后)有成见,曹爽就把她“请”出永宁宫,而且派人监视她的一举一动,形同软禁!

郭太后(剧照)

随着曹爽得罪的人越来越多,他的形象也就被人们假装的低眉顺眼,衬托得愈加“高大”;他也就愈加孤立!

于是,当不甘心受制于无能之辈的司马懿,征得郭太后同意,打着她的旗号,乘机发动政变时,许多朝廷重臣都纷纷站在司马懿的阵营,主动出面帮助他。

其中,司徒高柔替他管理了曹爽的部队、太仆王观为他接掌了曹羲(曹爽之弟)统领的朝廷禁军。

太尉蒋济发现司马懿的“革命意志”有所动摇时,立即鼓励他“将革命进行到底”!

在这墙倒众人推的情况下,曹爽焉有胜算?

追随曹爽者,也不都是眼高手低的“轻佻狂妄”之辈。其中,他身边有个叫桓范的,博学多才,人们称之为“智囊”。

政变爆发后,桓范侥幸逃出洛阳城,找到曹爽后,建议他与皇帝曹芳一起去许昌,然后号令天下勤王,击败司马懿。

桓范(剧照)

曹爽没有接受他的建议,而是在思考了一晚上后,决定听司马懿的话,交权活命!

曹爽为什么不听桓范的建议,放手一搏呢?一则因其胆略所限。更重要的是,曹爽认为桓范的建议行不通。

因为,当各地驻军既接到郭太后的懿旨,也收到皇帝曹芳的圣旨后,他们恐怕大都持观望态度,不会立即有所行动。时日一长,对自己会更为不利。

再者,自己对郭太后的做法摆在那里,朝野早已知晓。有郭太后撑腰,司马懿无所顾忌。何况,如今的司马懿已经掌控了整个朝廷,大权在握?

对此,缺少智慧的曹爽,还是有自知之明的。

故而,曹爽认为,就是司马懿不拦阻,他们率领手中的这几千军马到了许昌后,翻盘的希望微乎其微,活命的几率不大!

苦恼的曹爽(剧照)

既然如此,那还不如做个老实孩子,顺从司马懿,赌一把:回归洛阳,以权位换取性命和奢华的生活(“作富家翁”)!

可惜的是,奸诈如曹操的司马懿没有兑现“唯免官而已,以洛水为誓”的诺言。于是,曹爽及其追随者,都走上了不归路。

综上所述可知,个人能力不足,又失去了太后、朝廷重臣支持的曹爽,败亡于司马懿之手,在情理之中。

主要参考文献:《资治通鉴》、《晋书》、《三国志》

更多文章

  • 司马懿发动政变时,曹爽明明可以力挽狂澜,可奈何他选择了投降!

    历史解密编辑:乐享盖生活标签:司马懿,曹爽,曹魏,曹芳,蜀汉,魏国,三国,汉朝

    公元249年,注定是三国历史上十分不平凡的一年,司马懿发动高平陵政变,真正执掌曹魏大权。而之前掌握10年大权的曹爽,面对司马懿的阴招,他选择了束手就擒,而不是天下勤王,最终曹爽功败身死,自此三国进入灭亡时代,再不久,三家归晋,中华民族开始进入了数千年历史长河中最黑暗的时代(五胡乱华时代),实在是让后

  • 高平陵兵变中,曹爽为何会相信司马懿不会杀他,最终交出了兵权

    历史解密编辑:文史鉴赏观标签:曹爽,兵权,曹魏,曹操,汉朝,司马懿,司马昭,史说三国,高平陵兵变

    大家都知道三国演义中的高平陵兵变,这对整个三国历史来说都是一件至关重要的事情,因为它代表着曾经在三国历史上叱咤一时的曹魏家族的彻底没落,从此曹魏王朝虽然还存在,但是已经姓司马了。司马懿,司马昭父子他们又经过十多年的努力,最终将潜在的对手一一剪除,到了公元265年,司马昭的儿子司马炎干脆逼迫曹魏末代皇

  • 高平陵之变时,郭太后为何支持司马懿,而不支持曹爽呢?

    历史解密编辑:生活磁场标签:曹爽,曹睿,皇帝,汉朝,司马懿,郭太后,史说三国,高平陵之变,明元郭皇后

    太后,封建王朝时期帝王母亲的尊称。始于秦昭王,《史记·秦纪》:“昭襄母,楚人,号宣太后”。汉承秦制,“故亦尊母曰皇太后”,以后历代封建王朝皆是如此。在中国古代历史上,当皇帝年幼的时候,太后经常可以代替皇帝执掌朝政,比如历史上的宣太后、吕后、武则天、慈禧太后等,甚至权倾朝野,掌握了朝廷的大权。在此基础

  • 虎啸龙吟:司马懿为什么能够战胜曹爽?

    历史解密编辑:奇案故事本标签:曹爽,曹叡,魏国,皇帝,汉朝,三国,司马懿,虎啸龙吟

    虎啸龙吟用了大量的篇幅,描述司马懿与曹爽的勾心斗角。尽管面对曹操、曹丕、曹叡三代君主猜忌,曹真、曹休、张郃等宗室、名将排挤,诸葛亮、陆逊两大奇才对手的争斗,司马懿都没有这么辛苦,反而面对曹爽却如此艰难。那么,历史上曹爽到底是怎样的人呢?小生认为,两个字形容他再合适不过:怂货。大家知道,曹叡临终前本来

  • 司马懿身染重病的时候,曹爽大喜,结果没多久就被司马懿灭了族

    历史解密编辑:明史官标签:曹爽,司马懿,曹芳,皇上,魏明帝

    公元247年,司马懿身染重病,奄奄一息,曹爽知道后大喜。不久,曹爽却遭司马懿灭族。公元239年,魏明帝去世,临终前,他将太子托付于曹爽和司马懿。司马懿虽然年事已高,但朝中势力仍不可小觑,大将军曹爽一直将他视为眼中钉。他自恃同属曹氏一族,向魏帝曹芳进司马懿谗言,如是这番,在皇帝耳边一阵嘀咕。第二天,皇

  • 曹爽的一位部下,后来成为西晋大臣,参加晋灭吴之战!

    历史解密编辑:行走的荷尔标签:曹爽,吴之战,东吴,曹魏,司马炎,司马懿

    王浑(223年~297年),字玄冲,太原郡晋阳县(今山西省太原市一带)人。魏晋时期名臣,曹魏司空王昶的儿子。根据《晋书》等史料的记载,王浑曾任大将军曹爽的掾属。掾属,意思是佐治的官吏。因此,非常明显的是,王浑曾是大将军曹爽的部下。公元249年,司马懿发动了高平陵之变,诛杀了曹爽及其党羽。值得注意的是

  • 三国:和曹爽争锋,司马懿以退为进

    历史解密编辑:佳佳很有料标签:曹爽,司马懿,司马师,曹芳,魏明帝,曹魏

    三国:和曹爽争锋,司马懿以退为进前言历史的人物在我们的书本中描绘出一幅幅美丽的画面,是赤胆忠心,也是精忠报国,走进他们的世界,看到的,都是家国大义。起因司马懿讨伐东吴:在和曹爽争夺权力的时候,司马懿被剥夺两大实权,为了保住自己手中的军权,司马懿不得不带领军队抵御东吴。▲司马懿结果高平陵之变:司马懿回

  • 曹操的一位养子,受到曹爽重用,最终被司马懿诛杀!

    历史解密编辑:队友是羊标签:曹操,曹爽,司马懿,曹魏,曹丕,三国,艺术家

    魏武帝曹操(155年~220年3月15日),字孟德,小名阿瞒、吉利,沛国谯县(今安徽省亳州市)人。东汉末年丞相,太尉曹嵩之子,曹魏的奠基者。据《魏志·文帝纪》《任城陈萧王传》《武文世王公传》记载,曹操的儿子有25位,包含了曹昂、曹冲、曹丕、曹植、曹彰等。除了这25个儿子之外,曹操还收养了几个儿子,比

  • 司马懿和曹爽的十年明争暗斗,高平陵之变只是最后决战!

    历史解密编辑:娱乐小武哥标签:司马懿,曹爽,曹叡,魏明帝,曹芳,皇帝,高平陵之变,三国,汉朝

    嘉平元年(249年)正月,曹魏皇帝曹芳离开洛阳去祭拜魏明帝高平陵,大将军曹爽等人一起前往。司马懿乘机上奏郭太后,请废曹爽兄弟。当时,司马师为中护军,率兵屯司马门,控制曹魏都城洛阳。同时,司马懿派曹爽的亲信殿中校尉尹大目去对他说,朝廷只是免他的官职,并以洛水为誓。同时,他还让蒋济写信给曹爽,称自己只是

  • 权臣曹爽缘何斗不过老狐狸司马懿?其实答案就藏在伐蜀之战!

    历史解密编辑:胆大的小虫标签:曹爽,司马懿,费祎,曹操,曹睿,蜀汉

    文:追风怒放(作者原创授权)众所周知,曹爽在“高平陵之变”中死于司马懿的屠刀下,最终导致曹魏政权的易主。笔者发现,曹爽但凡去反击司马懿,胜算翻盘的可能性都非常大。可是曹爽居然就没反击,他以为投降司马懿还能做个富家翁,却最终死于非命。笔者觉得,曹爽能死于非命,展现了他个性里老早就有的五个缺点。而这五个